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市场回调之际,新能源板块逆势上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四五是决定中国能源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机构普遍预期未来新能源装机将有较大增长。
近周,市场持续回调,但二级市场上,以光伏、风电为首的新能源板块持续上涨。消息面,市场重提“十四五”规划中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
个股方面,近5个交易日,锦浪 科技 、捷佳伟创涨逾30%,阳光电源、晶澳 科技 涨逾20%;另外,福莱特、隆基股份、晶盛机电等8只个股涨逾10%。
2020年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四五是决定中国能源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家机构普遍认为,预期未来新能源装机将有较大增长。
新能源车方面,这两天,恒大 汽车 募资40亿港元,吸引了马云、*等一众大佬入局。
比亚迪正计划向戴姆勒提供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首笔产业链投资明确,25亿投给先导智能。
年内,恒大 汽车 涨逾200%,比亚迪A\H股涨幅均超***,宁德时代也涨超80%。
据悉,比亚迪刀片电池(超级磷酸铁锂电池)今年3月已在重庆工厂量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车辆续航可达600公里。
比亚迪表示,刀片电池价格将比三元电池便宜20%,成本优势或使比亚迪销量回升,利好磷酸铁锂产业链。
市场人士称,道氏技术是比亚迪电池导电剂主要供应商。公司已完成钴资源、钴盐、三元前驱体、导电剂和电池级碳酸锂等新能源材料一体化布局。
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
能源的最终消费形式有发电、供热、动力和化工等。
非化石能源最主要的消费形式是各类新能源发电。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为15.3%,其中约14.3%均由通过发电形式提供。
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已达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今年4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并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战略目标。
根据兴业证券研究,风电、光伏在“十三五”期间发电量复合增速超20%,光伏、风电是中国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增长最快的电源。
2020年上半年,欧盟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再创纪录,达到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能发电量占27个成员国电力的40%,可再生能源在欧盟的发电中*超过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发电量的34%)。
刚刚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20年版)认为,随着新兴国家的不断繁荣和其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球能源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如果世界商业活动一切照常,到2050年增长约为25%。以风能和太阳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中将是未来30年增长最为迅速的能源。
分析师表示,“十四五”规划,将带动光伏新增装机高增长;光伏和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在128-153GW之间。
从市场化导向看,新能源装机量的大小取决于各种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成本竞争,光伏在度电成本、应用场景方面拥有更大优势。
据Wind数据,光伏产业链图谱如下:
长期看,需求增长波动降低,稳定在20%-25%年化增速区间,估值中枢持续提升,光伏板块市场性价比*。
兴业证券表示,光伏龙头马太效应加剧,2020H1光伏降价通道中,龙头依靠一体化展现出强抗风险能力,加快了市场出清,隆基股份占板块扣非净利润的34%。
首推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福斯特;推荐福莱特、晶澳 科技 、阳光电源、林洋能源,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爱旭股份等。
根据能源局披露,上半年全国实现新增风电并网6.3GW,2020年是陆上风电补贴的最后一年,下半年产业链高景气持续。
据Wind数据,风电产业链图谱如下:
根据产业链企业半年报,零部件厂商泰胜风能、大金重工、整机商运达股份等净利润同比均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客观验证产业链高景气度。一季度疫情影响,二季度交付明显加速。
华泰证券表示,下半年交付压力凸显,产业链通力合作配合抢装。目前整机厂在手订单饱满,2020年排产基本饱和;零部件环节受抢装影响,供需紧张局面持续加剧,叶片、主轴等环节呈现量价齐升。高景气有望延续至2021年底。
行业持续抢装,产业链龙头业绩有望加速释放。整机企业毛利率出现拐点以来,经营见底向上;毛利率提升叠加费用率下降,基本面见底回升,推荐金风 科技 ;风电抢装下叶片、主轴等零部件量价齐升,零部件公司有望业绩高涨,关注中材 科技 。
我国发电主力是火电和水电,占总发电量的90%,其中火电占72%,水电占18%,其余10%是核电4%、风电4.5%、太阳能1.5%。
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受经济、技术等因素所限,水电只占总发电的20%左右。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在1980~1986年间,火电所占比重由70.2%逐年下降至63.7%,水电所占比重由21.3%降至20.3%,而核电所占比重则逐年上升,由8.2%升至15.6%。
扩展资料:
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趋稳回升,带动用电需求增速回升。预计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2.3亿千瓦左右,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700-4800小时,其中火电5050-5150小时,较上年有所增加。
全国电煤供应总体平稳,局部地区电煤运输偏紧。其中东北地区供应富余能力增加;西北地区供应能力有一定富余;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平衡有余。
华中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跨区通道能力制约、部分机组停机进行脱硝改造以及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考虑高温、来水等不确定性,华东和华北地区的部分省份在部分高峰时段可能有少量电力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电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28.97亿元。此外,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分列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增长迅速。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90亿千瓦时,到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平均利用小时数1115小时,同比增加37小时。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中,蒙西1617小时、蒙东1523小时、青海1460小时、四川1439小时。
2020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152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708.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443.5万千瓦。截止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16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1.4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6707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布局来看,华北、华东地区新增装机较多,分别达439和219万千瓦。
【拓展资料】
中国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仍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在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工作上先后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安排,开展了晶体硅高效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和铜铟硒薄膜电池、晶硅薄膜电池以及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幅度提高了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的水平,缩短了光伏发电制造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规模: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2013年以来,在国家及各地区的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3.06GW,创历史新高,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增项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装机容量为44.26GW,同比下降16.6%。2019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30.11GW,同比下降31.6%,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17.91GW,同比下降22.9%;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2.20GW,同比下降41.8%。
风电发展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风电场,这方面国家一直对风电场池扶植态度,风电并网的技术难题也得以攻克,但是由于现行的制度不能解决风电场,火电厂,电网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风电并网一直存在难题。下面给楼主解释一下调峰
电能作为二次能源,是不能储存的,用多少电,就必须发多少电,多了浪费,少了就有停电,所以发电功率必须跟随电力的负荷进行调整称为调峰。火电厂具有较强的调峰能力但是风电场的调峰能力很差,有风发电,没风不发电,强风高功率发电,弱风低功率发电,功率大小只取决于风不能跟随用户的负荷进行调整,为此,风电必须和火电厂的电打包并入电网,以实现对风电的调峰。但是火电进行调峰的代价是巨大的,火电厂一台机组停机后再开机的成本是200W,而且火电厂生产单位电能的成本与功率成反比,就是火电厂发电功率越大,成本越低,当风电与火电打包并网时,火电必须减少发电量,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自然提升。而在如今高煤价的背景下,火力发电成本变本加厉,一直都在亏损运行的火电厂自然不希望并入风电并网,所以风电并网一直都是难题。
再说说另一个发展方向:设备制造业,国内有很多风电设备的制造公司,像金风,南车等,他们生产的风电机一部分卖给风电场,另一部分出口国外,但近几年由于风电的设备制造业发展过热产能过剩以及金融危机的持续,风电机出口量锐减,导致上个月华锐集团的“解约门”爆发,可以说现在风电的设备制造业处境并不乐观。
未来随着能源的枯竭以及制度的改革以及设备制造业的优胜劣汰,风电还是会有不错的发展的,但是这种发展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不过在这个能源世纪的时代,新能源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