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刘强,期货刘强结局

2022-09-06 20:38:26 股票 xialuotejs

期货刘强



本文目录一览:



刘强197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经贸大学期货专业,是一名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他是期货大作手风云录的作者,北京逍遥投资工作室的创始人,有着近20年的期货和股票投资经验,曾供职于股票、私募、期货等的报社

这中间无论你是赚到百万还是千万,但是你不能有一次大的失误,只要有一次大的失误,就让你从零继续开始。

在这里,你不能有任何的感情,你的任何喜怒哀乐,贪婪恐惧,都随时可能置你于死地。但是只要是人,他都会有血有肉,都会有情感的波动,这样他就不可能保证时时刻刻的冷静。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期货市场大佬很少有善终的原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一个人,外界的强敌已经无法伤害他时,那么他*的敌人便是他自己。

2015年6月15号,持续了半年多的疯牛行情结束,股市见顶,接下来短短四个交易日,大盘一度暴跌达15%。在上证指数跌至60线附近时,刘强进场做多股指期货,6月19号,他连发多条状态,表示对股市长期看好,并在微博中写道,没有暴跌的牛市不叫牛市,不要怕,只要是好股票,最终会涨回来,只要你不用杠杆,你输了只是短时的时间。最后大赢家一定是我们这些坚持下来的乐观者,牛市一定会突破6124点。


刘强在期货风云录这本书中这么写道,不要去判断市场顶和底,要想活得长久,就一定要顺势而为。可是,刘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没有做到。所谓知易行难,这个世界最难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坚定不移的去执行。


因为坚定看多股市后期行情,2015年6月18号,刘强开始大量做多股指期货。这时候身边很多朋友劝过他,除了大盘风险太大,不适合做多股指,可是欲望蒙蔽了刘强的双眼,再加上他从牛市中已经获利丰厚,他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认为自己的判断不会出错。


6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了306点,刘强账户回撤两个亿。但是刘强以为这只是正常的回调,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加仓上车的时机,于是开始加大仓位。之后两日大盘开始反弹,刘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不断加仓,此时仓位已经达到了40%。可是,大盘反弹到10线附近时,K线掉头向下,再次开始暴跌模式。此时的刘强依然没有意识到风险,天真地认为政府会采取手段,于是选择了死扛。


其实,对于刘强这种技术上的*高手,他肯定明白止损的重要性,但是此时他已经损失惨重,于是违背了自己制定的止损原则。

7月2号此时,刘强账户风险比例已经达到95%,期货公司开始提醒刘强风险,建议他控制仓位,降低风险。但是刘强此时已经损失了十几个亿,对他来说几乎算是破产,而且他还幻想着政府出面救市。


7月3号,上证指数继续暴跌了225个点,刘强爆仓,账户得了强平,20多亿资产灰飞烟灭。

账户爆仓后的半个月里,刘强一直宅在北京华贸大院的一间客房中,他断绝了和所有人的联系,一个人躲在静静的角落里,慢慢的品尝着这一壶人生的苦酒。

20多年来,她从一个穷小子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曾经那么多光环围绕着他。曾经,他**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他是中国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曾经他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而如今一夜之间一无所有,而且他已经36岁了,不再年轻,这一波牛市他本来赚了十几个亿,他赚的钱已经足够他几辈子花的了,可是他太贪心了,欲望蒙住了他的双眼,以至于他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而如今,悔之晚矣。


他曾经在他的期货大作手风云录这本书中这么评价过,一代交易*利弗莫尔自杀的原因。当一个人的信仰,不足以支撑它巨大的欲望时,走火入魔就是他的不归之路。可是令人感叹的是,他明知道欲望的可怕,却最终败在了欲望上面。


连续十多天,刘强都在懊恼和悔恨中度过,痛恨自己贪婪无度,痛恨自己违背了这个操作系统,更痛恨自己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如果说期货交易是一种游戏的话,他这20多年来一直沉迷于这种游戏,他在这场漫长游戏中投进他几乎所有的青春和精力,他甚至没有别的爱好,几乎几乎成了他人生的全部,而如今。他一败涂地,刘强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活下来的意义。


2015年7月24号,刘强无法忍受破产的失败,与北京华贸中心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自此,一代期货大佬人生宣告结束。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就让他去做期货,因为期货自带杠杆,一旦掌握其中规律,操作得当,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实现财务自由。有人说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期货,因为期货中贪婪和恐惧无形的放大,无论你赚多少个***,只要赔一个***就能让你一无所有。而且只要是人都有弱点,都不可能无懈可击,只要有一个大的失误,就会让你万劫不复。

期货市场就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白骨累累,陷阱重重。期货市场就像是一个梦幻的迷宫,一旦走入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一旦沉迷,什么脂粉香气,什么山珍海味,什么天伦之乐,都不如这场数字跳跃带来的快感。所以很多的大佬,即使功成名就,富可敌国了,已经不需要再为金钱而奔波了,但是依旧不愿意放弃炒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期货大佬,一旦中老年失败就会选择自杀的原因了,因为他们失败的同时,丢失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他们的全部。


所以利弗莫尔投资失败后,临终前前说道,我的人生是失败的,所以刘强临终前说到,活着就好,无论是任何一种金融理财平台,它只是我们理财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在此也寄予全天下妄图通过金融手段来改变命运的人们。我们的生活很精彩,生活里不止有钱,还有父母妻儿,有亲戚朋友,有青山绿水,有山珍海味,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钱去理财,无论输赢,都不要影响自己的生活,更不要把生命当作最后的筹码,明天会很美好,且相信未来。

这里是股山杨门,朋友们可以点个关注。愿大家都理性投资,账户长红![玫瑰][玫瑰][玫瑰]




002608

12月29日丨江苏国信(002608.SZ)公布,为积极开拓山西新能源市场、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布点工作,公司控股子公司苏晋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苏晋能源”)拟与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能”)共同投资成立苏晋朔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最终核准的名称为准,“朔州新能”),具体负责70MW光伏发电项目的基建、运营业务。朔州新能的注册资本为7000万元人民币,全部为人民币货币出资,其中:苏晋能源出资238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4%;江苏新能出资46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6%。




期货刘强物资学院

期货大作手刘强一跳,惊动了中国。期货市场沉浮数十载,他似乎早已窥探到了交易诡谲的结局:“成功看起来酣畅淋漓,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其实,这种游戏不好玩,它注定是个大多数人都会失败的游戏……”


这一跳,震动了中国。

2015年7月21日,星期二,上证综指以低于上个交易日近50点的3939点跳空低开。下午1点左右,北京天气阴沉。在靠近长安街的华贸中心酒店顶层,36岁的瑞林嘉驰基金经理刘强一跃而下,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天后,刘强离世的消息才为公众所知。媒体上,到处是“期货传奇人物破产跳楼身亡”的标题,称刘强因同时做多期指和配资买股票,高位满仓,形成双杀后破产,绝望弃世。

像一个隐喻,7月17日,刘强在最后一条微博里转发了一张华尔街传奇投机客杰西•利弗莫尔的人生曲线。利弗莫尔是刘强多年的精神偶像,他怀揣几美元从贫民窟白手起家,两次引发美股崩盘,那时的利弗莫尔感觉“自己就是国王”。每年,利弗莫尔都要选一天在银行的金库里反思得失,他要坐在几千万美元的现钞上,感受金钱的力量。

刘强曾说:“利弗莫尔的睿智头脑,他的不羁个性,他的挥金似土,等等这些都是我对资本市场的种种幻想。不靠背景,不求关系,自由生活,独自作战,一举成名,财务自由,这些不都是我对股市期货的最终梦想吗?”

在华尔街1929年的股灾中,利弗莫尔做空赚入1亿美元,达到顶峰。接下来,他的人生坐着过山车急转直下。接连三次破产后,利弗莫尔在1940年用手枪自杀身亡,死前财产不足1万美元。

刘强与偶像的人生曲线和终结方式何其相似,对风险的敬畏推己及人,也让围观者不免唏嘘冥冥中的宿命。

刘强生于1979年,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的期货专业。这家学校在远离市中心的通州区,最早隶属于国家物资部。1993年,期货市场正逐步成形,但人才奇缺。王之泰等教授顶着“投机倒把罪”的风险建立了全国的第一个期货专业,第一届学生从大三的在校生中选拔,一年后即毕业上岗。

没到毕业,这些学生就被各大期货公司和金融单位争抢一空。乘时得势,早期的毕业生里,许多做到了当今*证券和期货公司的高层。除了刘强,近年来期货界的风云人物蒋仕波、林广袤等人也出自此校。

1998年,从物资学院毕业后,刘强先后做过股票私募、财经

2012年,在多年的交易压力下,刘强得了抑郁症,暂时退隐江湖。他在云南大理买下一间客栈,静心休养。纵情山水之余,刘强也开始对慢生活感到百无聊赖。刘强曾感叹:“难道我的后半生就这样吃喝玩乐下去了?”

许多交易高手每日面对市场的腥风血雨,都需要依靠外力平复焦虑和欲望的折磨。刘强学佛多年,佛学启蒙老师建议他不必过于拘泥外物,不妨随心所愿,学习法布施和财布施,帮助有缘人赚取财富。2015年的牛市启动后,在私募圈朋友力劝下,刘强决定返京担任私募瑞林嘉驰4号基金的基金经理。

据公开资料,这只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认购门槛为100万元,初期募集金额3000万元,共16人投资。基金投资标的是股票、基金、债券、股指期货或商品期货,并约定单个品种期货合约占用保证金不超过计划资产净值的30%。

6月3日,刘强在微博上公布,基金净值涨势喜人,已升至1.22元。这意味着不到一个半月,回报率就已达到22%。

6月15日,上证指数到达5178的顶点,继而一路跌落。此后,刘强在微博里表现得忧心忡忡。

7月7日,刘强在博客发了一篇《对于这次A股股灾的几点反思》,文章里弥漫着一股压抑和迷茫的情绪。“这次股灾颠覆了我的许多投资原则,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适合这个市场。”这也是他的最后一篇博客。

刘强自杀前夕,他管理的基金净值曾跌到0.82元,逼近业内通行的0.6元到0.8元清盘的警戒线。但基金并未爆仓,且那几日大盘走势正在回暖。

据知情人说:“他的客户不太理解刘强的死,大家觉得赔就赔了,几千万摊到十几个人身上,风险已经被分散了。参与私募基金的也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何况在这样极端的行情里。我想投资失败应该不足以把他压垮,更大可能是压力诱发了他的抑郁症,还有信念的崩溃。”

仿照偶像利弗莫尔的《股票大作手风云录》,刘强写过一本小说《期货大作手风云录》。这本半自传体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期货菜鸟的交易修炼史。在书中,刘强把期货交易人形容为世界上最刺激、最自由的职业:“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可以对日常事务充耳不闻,可以不理任何人。它可以放大我的资金,我不需要很多本金,也不需要八面玲珑的人际关系,我只需要凭借我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实现财富的迅速积累。”

众所周知,与证券相比,期货在机制上*的不同是保证金制度和浮盈加仓。期货交易只需交纳少量资金作为财力担保,便可参与合约买卖,这实际上类似于股票交易中的杠杆配资。

一个期货交易员用20万元的保证金,就可以操作100万元的账户,且交易中获得的浮盈可以不断加仓,滚动交易。如果判断方向正确,交易员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十几甚至几十倍的利润。当然,杠杆交易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跌破平仓线,保证金也就血本无归了。

期货杠杆放大了资金的倍数,也放大了人性的贪婪、希望和恐惧。在期货界,不缺少年少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更多顷刻破产、满盘皆输的悲剧。

但这样的机制对于缺少本金,却渴望一夜暴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北京物资学院单磊教授说:“许多期货交易人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年轻气盛,用几万元积蓄到期货市场里拼杀一番,看准了机会,可能能获得百万的利润。输了无非是几万元亏掉,从头再来就是了。”

近年来在期货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明星——“棉花大鳄”林广袤就是一位这样的赢家。他出生于1981年,自称“浓汤野人”,个性狂放张扬,操作手法大胆激进。在初涉期货市场的几年中,江湖传说他曾经历过四次爆仓破产。

“账户浮亏60%对我而言是一种常态,我的风格是满仓加仓交易,所以我做好归零的心理准备。好比一个人第一次坐过山车会吓得大喊大叫,但如果天天坐,坐十年,还会害怕吗?那时坐在过山车上都能睡着了。”

2010年,棉花期货价格从16600元/吨涨至33690元/吨,2011年又从34000元/吨跌到19880元/吨。林广袤准确捕捉到了棉花的上升时机,坚定做多。他用2.8万元本金在一个月时间滚动至15万元,15万元又用了半年时间达到600万元。

600万元之后,林广袤的交易进入了最为传奇的飞跃阶段。他在博客上公开了操作思路,甚至公开了其持仓和成本。一年时间,林广袤从600万用了一年做到13亿元,接着反手做空棉花,用1亿元赚了7亿元,完成了一笔从2.8万元到20亿,从抄底到逃顶“吃到全段”的传奇交易。

1995年从业以来,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已经在期货市场滚打了二十年。他穿着浅蓝色的衬衫,坐在精致阔朗的上海北外滩中心办公室里,温和而稳重。他希望公司文化学习国际标准,让下属不要叫他“姚总”,而是“Gavin”。

“我不算成功,差得远了。”20年来,姚广与许多传奇人物交错相会,也称自己是当代传奇的服务者。姚广的第一个工作offer来自深圳发展银行,面试他的是时任行长贺云。回忆起那个金融规则的混沌时代,姚广不无感慨:“那几年深发展的股票巨爆增长。如果我选择了深发展,可能会比现在拥有更多的财富。”1997年,贺云涉嫌操纵资本市场,被处以禁入证券市场5年的处罚。

第二个offer来自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期货部。当年姚广22岁,面试他的是一位27岁的年轻人,现任中德证券的CEO姜培兴。1993年,公司给了姜培兴10万元,他和团队用一个月时间赚了30万。1994年底,姜便被提成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面试中,姜培兴与姚广一见如故,姜后来也成为姚广20年的导师和伯乐。

20年来,姚广见惯了期货市场上的鲜衣怒马和风流云散。1996年,在苏州商品交易所的大酒店旁边,两三百个交易员经常在这里聚会。有人探听大户的消息,做“外围的马仔”,跟着大户投单,赚了两百多万,请所有人去喝大酒。没过几天,行情变盘,“马仔”赚的钱一夜间还给市场,只好回头重新做起。

交易员里不时听到有蹿红的新星,赚的钱从一两百万到两三千万,也有人找当时浙江活跃的地下钱庄融资,做亏后跑路,再无音讯。

像葛卫东、蒋仕波、林广袤这些在期货圈内呼风唤雨的*高手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极少在公开活动中露面。但作为圈内人,姚广能够不定期地与他们见面交流。“他们代表的是市场*活力的一个部分,我们把他们称为狼。”

这种对市场交易群体的划分源于高盛的分类法:资产规模巨大的实体企业叫做熊,大型金融财团叫做虎,对冲基金等交易机构叫做狼,散户则是待宰的羊。

“狼要时刻捕捉市场中的‘无效’,通过无效到有效的回归获取利润。市场中的无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群体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实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时又要像狼群一样迅速聚集,是市场里最敏捷的组织。”

人们通常认为“狼”们嗜血好du,姚广认为这有失偏颇。

“狼”们固然能够承担高风险和高压力,但他们也是最严苛的纪律执行者和风险厌恶者。“这些人非常执着,可以为了追求α(超额收益)不吃不睡。可以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跟我打三四个小时的电话,直到我说到崩溃。”

*高手们即使在放松的娱乐中,也更偏好那些脑力激荡的项目。姚广认识一位做对冲基金的人打麻将,抓起牌从来不看,拿手摸一遍就知道是什么。他把所有的牌不按顺序摆放,扣着出。等胡牌时再给人解释自己是什么打法。“这些人打斗地主,大概在第一二轮就能知道所有人手里都有什么牌,再去博弈。”“他们打牌不是为了赢钱,他们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体现为游戏。”

姚广认识的另一位做对冲基金的人定期会去***。进场前,他把所有的信用卡和现金锁在酒店,只带一千个筹码进***。“他从来不会不知道风险和收益就下手去du,先会在旁边观察,心算规律和玩法,总结出一套投资方法后再下场。每次都会赚很多钱。”

有意思的是,赢钱后,这位高手并不会带着赢来的筹码出场,最后一定会违反规律,胡来几把,把钱全部输掉后走人。姚广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对我来说,如果把期货市场当作***来做,我一定做不赢。那是一个纪律性、自律性、风险管理要求特别严格的市场。我来***就是想知道如果我做错了会怎么样,人总想放纵一下,随心情去做点事。但我不能在真实的投资市场放纵,只能在***里释放一下内心的郁积。”

东兴期货副总裁颜毅的办公室正对着黄浦江,视野*。他边用肩膀夹着手机与人讨论最近利好的证券市场板块,边不忘周到地泡了一壶正山小种的功夫茶。

作为第一代交易员,颜毅称自己为“老马甲”。谈到中国期货市场的反复无常,他说了四五次“纠结”、“坎坷”。他心中有一个放不下的“期货梦”,但身边还在做期货的“老马甲”已经凤毛麟角。偶尔望望窗外的江水,他感慨自己有点“被耽误了”。“哈哈,老天爷肯定是恨我,才让我做这个东西。”

1992年底,苏州商品交易所成立,在苏州物资局工作的颜毅被派去做交易员,给颜毅培训的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始人之一常清。当时供交易的标的物是6.5线材,大家不理解没有现货,期货要如何卖出。所有人只知道填买单,不知道填空单,市场始终无法成交。颜毅当时瞒着单位,填下了第一张空单,也促成了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那时凭的就是年轻人的胆气。”

期货市场短暂发展了3年,1995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入狱,魏东、袁宝璟、周正毅、刘汉成为*的“四大赢家”,完成了巨额的财富积累。20年后,纵然因果轮回,“四大赢家”三人身亡,一人身陷囹圄,但“3.27国债事件”也直接让国家给期货市场打上了投机烙印。

此后中国期货的发展始终束手束脚,更直接影响了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的上市交易。1998年8月,期货交易所由*峰时的50多家撤销为只保留上海、郑州和大连3家,期货品种由30多个压缩为只剩6个。中国的期货很难实现企业的套期保值、对冲风险,而是单纯沦为政府调控大宗商品价格的工具。

颜毅说:“国外的期货市场由下至上,大家一起确定一个远期的价格目标。中国的市场由上至下,这个‘上’又不是国家,而是省市一级。上得不到政策支持,下又无法独立发行,注定中国的期货走得非常坎坷。一下子关掉,一下子又泛滥。交易人也被看做是du徒。”

“走得越久的人走得越累。”前几年,颜毅与老马甲们聚会,有人提议为中国的期货事业干杯!一两年后,大家再聚在一起,有人问:我们做的还是个事业吗?

“改革开放30多年,各行各业都是普遍增长的。但是做期货的人喜欢做空,因为我们总是先考虑风险。但实际上改革开放对中国而言就是一个‘多’,比如房地产买了就赚,老想着做空发不了财。”

期货市场的收缩让期货交易人的空间越来越窄,葛卫东、叶成均、林广袤等人在期货市场成名后,都纷纷转向了更繁荣的证券市场。

但证券市场中,国家的干预也在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从6月中旬股灾爆发以来,增加了国家的救市因素,许多交易人反而发现,自己的交易系统已经完全失灵。

身陷漩涡的刘强也在股灾中不断试图做出经验总结,他信奉价值投资,却屡次失去止损的有效时机,盈利不断减少。直到7月7日,他在博客上承认心态已经完全失衡。

姚广说:每一个交易高手都会遇到类似挣扎、纠结、痛苦的时刻。如果他没有办法判断错误的原因,就会停下来止损不做,而不是着急去复仇。

然而在期货交易中,比起战胜市场,战胜自己内心的贪婪、恐惧、侥幸或许要困难得多。刘强曾写道:“做投资就像跑一场马拉松,当你感觉到特别难受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在难受,坚持一下,跑到终点就是成功,无论名次。”这句话应该更多是他对自己的告诫和勉励,奈何长期的紧张和盈亏压力最终还是压垮了他心中的稻草。

与恶龙缠斗过久,将成为恶龙。在《期货大作手风云录》里,刘强早就预见过交易诡谲的结局:“成功看起来酣畅淋漓,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其实,这种游戏不好玩,它注定是个大多数人都会失败的游戏……”

———————————END——————————

【创投界】

最专业、最全面、最有深度的投资、创业平台

与我们一起干一点不平凡的事儿,




期货刘强结局

期货大作手刘强一跳,惊动了中国。期货市场沉浮数十载,他似乎早已窥探到了交易诡谲的结局:“成功看起来酣畅淋漓,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其实,这种游戏不好玩,它注定是个大多数人都会失败的游戏……”


这一跳,震动了中国。

2015年7月21日,星期二,上证综指以低于上个交易日近50点的3939点跳空低开。下午1点左右,北京天气阴沉。在靠近长安街的华贸中心酒店顶层,36岁的瑞林嘉驰基金经理刘强一跃而下,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天后,刘强离世的消息才为公众所知。媒体上,到处是“期货传奇人物破产跳楼身亡”的标题,称刘强因同时做多期指和配资买股票,高位满仓,形成双杀后破产,绝望弃世。

像一个隐喻,7月17日,刘强在最后一条微博里转发了一张华尔街传奇投机客杰西•利弗莫尔的人生曲线。利弗莫尔是刘强多年的精神偶像,他怀揣几美元从贫民窟白手起家,两次引发美股崩盘,那时的利弗莫尔感觉“自己就是国王”。每年,利弗莫尔都要选一天在银行的金库里反思得失,他要坐在几千万美元的现钞上,感受金钱的力量。

刘强曾说:“利弗莫尔的睿智头脑,他的不羁个性,他的挥金似土,等等这些都是我对资本市场的种种幻想。不靠背景,不求关系,自由生活,独自作战,一举成名,财务自由,这些不都是我对股市期货的最终梦想吗?”

在华尔街1929年的股灾中,利弗莫尔做空赚入1亿美元,达到顶峰。接下来,他的人生坐着过山车急转直下。接连三次破产后,利弗莫尔在1940年用手枪自杀身亡,死前财产不足1万美元。

刘强与偶像的人生曲线和终结方式何其相似,对风险的敬畏推己及人,也让围观者不免唏嘘冥冥中的宿命。

刘强生于1979年,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的期货专业。这家学校在远离市中心的通州区,最早隶属于国家物资部。1993年,期货市场正逐步成形,但人才奇缺。王之泰等教授顶着“投机倒把罪”的风险建立了全国的第一个期货专业,第一届学生从大三的在校生中选拔,一年后即毕业上岗。

没到毕业,这些学生就被各大期货公司和金融单位争抢一空。乘时得势,早期的毕业生里,许多做到了当今*证券和期货公司的高层。除了刘强,近年来期货界的风云人物蒋仕波、林广袤等人也出自此校。

1998年,从物资学院毕业后,刘强先后做过股票私募、财经

2012年,在多年的交易压力下,刘强得了抑郁症,暂时退隐江湖。他在云南大理买下一间客栈,静心休养。纵情山水之余,刘强也开始对慢生活感到百无聊赖。刘强曾感叹:“难道我的后半生就这样吃喝玩乐下去了?”

许多交易高手每日面对市场的腥风血雨,都需要依靠外力平复焦虑和欲望的折磨。刘强学佛多年,佛学启蒙老师建议他不必过于拘泥外物,不妨随心所愿,学习法布施和财布施,帮助有缘人赚取财富。2015年的牛市启动后,在私募圈朋友力劝下,刘强决定返京担任私募瑞林嘉驰4号基金的基金经理。

据公开资料,这只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认购门槛为100万元,初期募集金额3000万元,共16人投资。基金投资标的是股票、基金、债券、股指期货或商品期货,并约定单个品种期货合约占用保证金不超过计划资产净值的30%。

6月3日,刘强在微博上公布,基金净值涨势喜人,已升至1.22元。这意味着不到一个半月,回报率就已达到22%。

6月15日,上证指数到达5178的顶点,继而一路跌落。此后,刘强在微博里表现得忧心忡忡。

7月7日,刘强在博客发了一篇《对于这次A股股灾的几点反思》,文章里弥漫着一股压抑和迷茫的情绪。“这次股灾颠覆了我的许多投资原则,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适合这个市场。”这也是他的最后一篇博客。

刘强自杀前夕,他管理的基金净值曾跌到0.82元,逼近业内通行的0.6元到0.8元清盘的警戒线。但基金并未爆仓,且那几日大盘走势正在回暖。

据知情人说:“他的客户不太理解刘强的死,大家觉得赔就赔了,几千万摊到十几个人身上,风险已经被分散了。参与私募基金的也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何况在这样极端的行情里。我想投资失败应该不足以把他压垮,更大可能是压力诱发了他的抑郁症,还有信念的崩溃。”

仿照偶像利弗莫尔的《股票大作手风云录》,刘强写过一本小说《期货大作手风云录》。这本半自传体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期货菜鸟的交易修炼史。在书中,刘强把期货交易人形容为世界上最刺激、最自由的职业:“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可以对日常事务充耳不闻,可以不理任何人。它可以放大我的资金,我不需要很多本金,也不需要八面玲珑的人际关系,我只需要凭借我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实现财富的迅速积累。”

众所周知,与证券相比,期货在机制上*的不同是保证金制度和浮盈加仓。期货交易只需交纳少量资金作为财力担保,便可参与合约买卖,这实际上类似于股票交易中的杠杆配资。

一个期货交易员用20万元的保证金,就可以操作100万元的账户,且交易中获得的浮盈可以不断加仓,滚动交易。如果判断方向正确,交易员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十几甚至几十倍的利润。当然,杠杆交易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跌破平仓线,保证金也就血本无归了。

期货杠杆放大了资金的倍数,也放大了人性的贪婪、希望和恐惧。在期货界,不缺少年少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更多顷刻破产、满盘皆输的悲剧。

但这样的机制对于缺少本金,却渴望一夜暴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北京物资学院单磊教授说:“许多期货交易人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年轻气盛,用几万元积蓄到期货市场里拼杀一番,看准了机会,可能能获得百万的利润。输了无非是几万元亏掉,从头再来就是了。”

近年来在期货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明星——“棉花大鳄”林广袤就是一位这样的赢家。他出生于1981年,自称“浓汤野人”,个性狂放张扬,操作手法大胆激进。在初涉期货市场的几年中,江湖传说他曾经历过四次爆仓破产。

“账户浮亏60%对我而言是一种常态,我的风格是满仓加仓交易,所以我做好归零的心理准备。好比一个人第一次坐过山车会吓得大喊大叫,但如果天天坐,坐十年,还会害怕吗?那时坐在过山车上都能睡着了。”

2010年,棉花期货价格从16600元/吨涨至33690元/吨,2011年又从34000元/吨跌到19880元/吨。林广袤准确捕捉到了棉花的上升时机,坚定做多。他用2.8万元本金在一个月时间滚动至15万元,15万元又用了半年时间达到600万元。

600万元之后,林广袤的交易进入了最为传奇的飞跃阶段。他在博客上公开了操作思路,甚至公开了其持仓和成本。一年时间,林广袤从600万用了一年做到13亿元,接着反手做空棉花,用1亿元赚了7亿元,完成了一笔从2.8万元到20亿,从抄底到逃顶“吃到全段”的传奇交易。

1995年从业以来,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已经在期货市场滚打了二十年。他穿着浅蓝色的衬衫,坐在精致阔朗的上海北外滩中心办公室里,温和而稳重。他希望公司文化学习国际标准,让下属不要叫他“姚总”,而是“Gavin”。

“我不算成功,差得远了。”20年来,姚广与许多传奇人物交错相会,也称自己是当代传奇的服务者。姚广的第一个工作offer来自深圳发展银行,面试他的是时任行长贺云。回忆起那个金融规则的混沌时代,姚广不无感慨:“那几年深发展的股票巨爆增长。如果我选择了深发展,可能会比现在拥有更多的财富。”1997年,贺云涉嫌操纵资本市场,被处以禁入证券市场5年的处罚。

第二个offer来自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期货部。当年姚广22岁,面试他的是一位27岁的年轻人,现任中德证券的CEO姜培兴。1993年,公司给了姜培兴10万元,他和团队用一个月时间赚了30万。1994年底,姜便被提成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面试中,姜培兴与姚广一见如故,姜后来也成为姚广20年的导师和伯乐。

20年来,姚广见惯了期货市场上的鲜衣怒马和风流云散。1996年,在苏州商品交易所的大酒店旁边,两三百个交易员经常在这里聚会。有人探听大户的消息,做“外围的马仔”,跟着大户投单,赚了两百多万,请所有人去喝大酒。没过几天,行情变盘,“马仔”赚的钱一夜间还给市场,只好回头重新做起。

交易员里不时听到有蹿红的新星,赚的钱从一两百万到两三千万,也有人找当时浙江活跃的地下钱庄融资,做亏后跑路,再无音讯。

像葛卫东、蒋仕波、林广袤这些在期货圈内呼风唤雨的*高手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极少在公开活动中露面。但作为圈内人,姚广能够不定期地与他们见面交流。“他们代表的是市场*活力的一个部分,我们把他们称为狼。”

这种对市场交易群体的划分源于高盛的分类法:资产规模巨大的实体企业叫做熊,大型金融财团叫做虎,对冲基金等交易机构叫做狼,散户则是待宰的羊。

“狼要时刻捕捉市场中的‘无效’,通过无效到有效的回归获取利润。市场中的无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群体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实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时又要像狼群一样迅速聚集,是市场里最敏捷的组织。”

人们通常认为“狼”们嗜血好du,姚广认为这有失偏颇。

“狼”们固然能够承担高风险和高压力,但他们也是最严苛的纪律执行者和风险厌恶者。“这些人非常执着,可以为了追求α(超额收益)不吃不睡。可以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跟我打三四个小时的电话,直到我说到崩溃。”

*高手们即使在放松的娱乐中,也更偏好那些脑力激荡的项目。姚广认识一位做对冲基金的人打麻将,抓起牌从来不看,拿手摸一遍就知道是什么。他把所有的牌不按顺序摆放,扣着出。等胡牌时再给人解释自己是什么打法。“这些人打斗地主,大概在第一二轮就能知道所有人手里都有什么牌,再去博弈。”“他们打牌不是为了赢钱,他们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体现为游戏。”

姚广认识的另一位做对冲基金的人定期会去***。进场前,他把所有的信用卡和现金锁在酒店,只带一千个筹码进***。“他从来不会不知道风险和收益就下手去du,先会在旁边观察,心算规律和玩法,总结出一套投资方法后再下场。每次都会赚很多钱。”

有意思的是,赢钱后,这位高手并不会带着赢来的筹码出场,最后一定会违反规律,胡来几把,把钱全部输掉后走人。姚广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对我来说,如果把期货市场当作***来做,我一定做不赢。那是一个纪律性、自律性、风险管理要求特别严格的市场。我来***就是想知道如果我做错了会怎么样,人总想放纵一下,随心情去做点事。但我不能在真实的投资市场放纵,只能在***里释放一下内心的郁积。”

东兴期货副总裁颜毅的办公室正对着黄浦江,视野*。他边用肩膀夹着手机与人讨论最近利好的证券市场板块,边不忘周到地泡了一壶正山小种的功夫茶。

作为第一代交易员,颜毅称自己为“老马甲”。谈到中国期货市场的反复无常,他说了四五次“纠结”、“坎坷”。他心中有一个放不下的“期货梦”,但身边还在做期货的“老马甲”已经凤毛麟角。偶尔望望窗外的江水,他感慨自己有点“被耽误了”。“哈哈,老天爷肯定是恨我,才让我做这个东西。”

1992年底,苏州商品交易所成立,在苏州物资局工作的颜毅被派去做交易员,给颜毅培训的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始人之一常清。当时供交易的标的物是6.5线材,大家不理解没有现货,期货要如何卖出。所有人只知道填买单,不知道填空单,市场始终无法成交。颜毅当时瞒着单位,填下了第一张空单,也促成了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那时凭的就是年轻人的胆气。”

期货市场短暂发展了3年,1995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入狱,魏东、袁宝璟、周正毅、刘汉成为*的“四大赢家”,完成了巨额的财富积累。20年后,纵然因果轮回,“四大赢家”三人身亡,一人身陷囹圄,但“3.27国债事件”也直接让国家给期货市场打上了投机烙印。

此后中国期货的发展始终束手束脚,更直接影响了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的上市交易。1998年8月,期货交易所由*峰时的50多家撤销为只保留上海、郑州和大连3家,期货品种由30多个压缩为只剩6个。中国的期货很难实现企业的套期保值、对冲风险,而是单纯沦为政府调控大宗商品价格的工具。

颜毅说:“国外的期货市场由下至上,大家一起确定一个远期的价格目标。中国的市场由上至下,这个‘上’又不是国家,而是省市一级。上得不到政策支持,下又无法独立发行,注定中国的期货走得非常坎坷。一下子关掉,一下子又泛滥。交易人也被看做是du徒。”

“走得越久的人走得越累。”前几年,颜毅与老马甲们聚会,有人提议为中国的期货事业干杯!一两年后,大家再聚在一起,有人问:我们做的还是个事业吗?

“改革开放30多年,各行各业都是普遍增长的。但是做期货的人喜欢做空,因为我们总是先考虑风险。但实际上改革开放对中国而言就是一个‘多’,比如房地产买了就赚,老想着做空发不了财。”

期货市场的收缩让期货交易人的空间越来越窄,葛卫东、叶成均、林广袤等人在期货市场成名后,都纷纷转向了更繁荣的证券市场。

但证券市场中,国家的干预也在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从6月中旬股灾爆发以来,增加了国家的救市因素,许多交易人反而发现,自己的交易系统已经完全失灵。

身陷漩涡的刘强也在股灾中不断试图做出经验总结,他信奉价值投资,却屡次失去止损的有效时机,盈利不断减少。直到7月7日,他在博客上承认心态已经完全失衡。

姚广说:每一个交易高手都会遇到类似挣扎、纠结、痛苦的时刻。如果他没有办法判断错误的原因,就会停下来止损不做,而不是着急去复仇。

然而在期货交易中,比起战胜市场,战胜自己内心的贪婪、恐惧、侥幸或许要困难得多。刘强曾写道:“做投资就像跑一场马拉松,当你感觉到特别难受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在难受,坚持一下,跑到终点就是成功,无论名次。”这句话应该更多是他对自己的告诫和勉励,奈何长期的紧张和盈亏压力最终还是压垮了他心中的稻草。

与恶龙缠斗过久,将成为恶龙。在《期货大作手风云录》里,刘强早就预见过交易诡谲的结局:“成功看起来酣畅淋漓,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其实,这种游戏不好玩,它注定是个大多数人都会失败的游戏……”

———————————END——————————

【创投界】

最专业、最全面、最有深度的投资、创业平台

与我们一起干一点不平凡的事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期货刘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期货刘强、00260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