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所持有的股份大约占到了公司总股份的8%左右。这个比例对于公司的创始人来说,虽然不算非常高,但依然彰显了他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马云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逐渐将阿里巴巴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巨头。
马云虽然仅占阿里巴巴8%的股份,但能取得控制权的原因在于阿里巴巴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制度的核心: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限制了大股东的权利。公司的董事提名不是按照持有股份的比例来获得提名权,而是由“合伙人”来提名。这些“合伙人”拥有董事会的提名权,从而能够影响和控制公司的决策。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赋予了核心团队对董事会提名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合伙人提名的人选将担任董事会成员。目前,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团队中,马云的创始团队占据多数席位,这使得他们能够在董事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合伙人制度不仅保证了马云及其核心团队对公司发展的持续控制,还确保了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一致性。
合伙人制度在阿里巴巴内部实行,这一制度赋予了马云极大的个人影响力。马云持有阿里巴巴8%的股份,而蔡崇信则持有3%。其余股东的持股比例则相对较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软银和雅虎合计拥有阿里巴巴60%以上的股份,但他们并没有实际的经营控制权。
它能够确保公司的战略方向与创始团队的愿景保持一致,防止外部投资者的短期利益干扰公司长期发展。通过这种方式,阿里巴巴得以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稳定性。总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是一种创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股东权益分配模式,还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保障机制。
马云以持有阿里巴巴8%左右的股份,却成功掌控了这家全球知名公司的核心。这得益于阿里巴巴独特的合伙人制度,它确保了马云团队的有效控制权。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合伙人委员会提名并任命董事,尤其是关键的董事会成员,即使在持股比例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对公司运营的决策影响。
阿里巴巴的股东们之所以支持马云,不仅因为他对公司未来的长远规划,更因为他展现了卓越的领导能力。马云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使得阿里巴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创造新的商业奇迹。马云通过AB股制度,成功地确保了自己对公司决策的控制权,同时也赢得了股东们的信任和支持。
两者*区别,合伙制是非法人,说白了就根本不是公司,合伙人是出资人,以其个人所有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阿里的合伙人制是企业法人,合伙人不一定是出资人,但是管理层,且仅承担有限责任。所以合伙人制度*符合马云及其管理层的要求。
在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中,合伙人具有提名董事会成员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两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并不在合伙人范围内,这显示了管理层通过合伙人资格来控制董事会人选,进而掌控公司。这一设计使得马云能够以较少的股权获得较高的决策权,从而确保公司的战略方向符合其愿景。
长期激励: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旨在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通过这一制度,公司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传承企业文化:合伙人不仅要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还要承担传承企业文化的责任。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确保公司的战略和愿景得到贯彻执行。
马云持有阿里巴巴186,544,484股,占比64%,在董事会成员中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蔡崇信担任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持有77,634,208股,占总股本的18%。阿里巴巴另一位创始人戴珊持有12,885,260股,占比0.53%,位居第三。
马云持有阿里巴巴集团74%的股份,这其中包括他间接持有的4242%股份,相当于约31504万股。此外,他直接持有公司的0.56%,即2837万股。他还持有雇员股权交换计划中的946万股,这使他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总数达到9842%,相当于5287亿股。
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他目前持有公司大约7%的股份。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马云的股份位居第三大股东的位置。截至2023,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的*股东,其持股比例达到了22%。而美国雅虎公司则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5%。
马云是阿里巴巴的*个人股东,根据提交的招股文件,他持有公司9%的股份。 阿里巴巴的招股书中详细披露了主要股东的持股情况:软银集团持有797,742,980股,占总股本的34%;雅虎持有523,565,416股,占比26%;马云则持有206,100,673股,占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