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博时价值增长基金05001

2022-08-07 9:28:41 股票 xialuotejs

博时价值增长基金



本文目录一览:



今天继续聚焦公募基金换帅潮!


近日,华宝基金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黄孔威出任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朱永红因工作安排离任。


华宝基金新帅黄孔威上任之后恐怕要解决的问题不少。


首先,人事持续动荡。在今年4月份,华宝基金原总经理XIAOYI HELEN HUANG(黄小薏)因个人原因离任。同时,近一年还有代云锋、曾豪、詹杰和光磊等4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其次,华宝基金近些年着力布局ETF产品并取得不错成绩,但是有些问题不容忽视,迷你产品遍地、主动产品低迷,上半年旗下产品还“喜提”混合型基金倒数第一。


动荡的华宝基金


这两年华宝基金并不太平,人事持续动荡。在今年4月份,原总经理XIAOYI HELEN HUANG(黄小薏)因个人原因离任。


资料显示,2003年5月,黄小薏加入刚刚成立的华宝基金,至今已近19年,历任营运总监、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2013年7月31日,黄小薏接棒裴长江担任总经理。


在随后的8年时间,黄小薏率领华宝基金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公司规模从刚接手时的422.19亿元增长至离职时的3504.76亿元,翻了8倍有余。


对于黄小薏而言,离开工作了19年的企业,可能也是一个较为艰难的决定吧。


据了解,黄小薏离开华宝基金之后加入富达基金,负责管理富达在华的资产管理业务,全面领导公司的业务、投资、运营及其他关键职能部门。


除了高管的动荡外,华宝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们近一年变动同样不小。


2020年,黄小薏曾接受券商中国《基金*会》栏目采访,在《华宝基金总经理黄小薏:坚持主动与被动投资双轮驱动》中有这样一段很有意思:


在主动权益方面,华宝基金涌现一批“70末”“80后”新锐基金经理.....

有擅长捕获TMT牛股的85后科技新星代云锋;

有新财富“三冠王”、公募“全能王”曾豪,曾豪同时还是华宝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兼具强大的成长股进攻火力和*的回撤控制能力;

有深研大消费及医药赛道、适合多种市场环境的“长跑健将”光磊;有“十五倍金牛消费基”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的掌舵者胡戈游;

还有“大满贯”金牛老将、华宝基金国内投资部总经理蔡目荣,这些投资才俊都是华宝主动权益军团的中流砥柱。


令人遗憾的是,文章提到的4位新锐明星基金经理,其中有3位已经离职。


其中,名气最响亮的代云锋加入中欧基金,可以看出他被中欧基金赋予重任。一方面与老将周蔚文共同管理中欧洞见一年持有混合,一方面还在发行自己的新产品中欧优质企业混合。


目前,代云锋管理的中欧洞见一年持有混合有37亿元的规模,这要超过他在华宝基金管理的3只产品的总和。


如果中欧优质企业混合能够募集较为顺利,未来再加上中欧基金的实力,代云锋成为百亿级别的基金经理也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代云锋之外,其他几位基金经理的下家也同样不错。


如曾豪加入同为头部公募的博时基金,管理博时基金的两只拳头产品博时价值增长混合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目前博时基金在权益投资方面“缺兵少将”,曾豪的到来毫无疑问有较大发展空间。


光磊加入永赢基金,公司近些年保持不错发展势头。在加入永赢基金之后,光磊已经发行了两只产品,分别为永赢优质精选混合和永赢优质生活。


另外,上文提到的詹杰加入汇添富基金,被老将顾耀强收之麾下共同管理汇添富均衡增长混合,目前管理规模为48亿元,而他在华宝基金的管理规模甚至还不到5亿元。


看着自己培养的高管和基金经理们在其他地方发光发热,不知道华宝基金作何感想。


迷你产品遍地


华宝基金近几年非常重视ETF这类产品的布局。银河证券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7月31日,华宝基金旗下A股股票类ETF总规模达572.88亿元,全市场排名第6,其中有多只股票型ETF是行业主题的龙头产品,比如券商ETF、医疗ETF、银行ETF、科技龙头ETF等。



上文提到,黄小薏在2020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宝基金坚持主动与被动投资双轮驱动 ,但是实际上华宝基金更为偏重于被动投资的产品布局。


2021年,华宝基金非常夸张的发行了25只被动指数型产品,发行规模为75.50亿元,不过其中多数产品份额并不算高。



不幸的是这批产品由于发行在市场顶部,业绩表现堪称灾难,即便是近期市场回调也有产品下跌幅度超过30%。


与此同时,产品规模也在大幅度下滑。据wind数据显示,成立时间2年以内的被动指数型产品规模合计仅为70.63亿元,这要比2021年发行规模还低约5亿元。


从单只产品来看,华宝基金目前有76只指数型产品,其中有29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也就是处于清盘线之下。另外有36只产品规模低于1亿元,占比约47%,接近一半!


权益投资能力下滑


在华宝基金侧重点放于指数产品和明星基金经理接连出走的大背景下,公司的主动投资能力也有所下滑。



wind数据显示,华宝基金的混合型基金在近5年收益率为77.16%,近3年为79.54%,分别排在行业的25名和28名。不过近2年收益率排名已经下滑至40名,近1年下滑至55名,而今年则以-10.86%下滑至103名。



其中最为扎眼的是,华宝基金旗下产品华宝科技先锋以-32.94%的业绩“喜提”混合型基金倒数第一!



资料显示,华宝科技先锋成立时间已有3年又170天,产品成立以来实现收益30.76%,同类排名622/655。


产品基金经理为徐林明,主要管理指数型产品,而主动型产品和被动型产品的管理逻辑截然不同,而此前我们也强调过这种跨界的接近经理往往业绩都不会特别好,不幸徐林明又称为了一个“范本”。



业绩的滑坡也让投资者失去信任,在近3年整个市场权益产品大爆发的背景下,华宝基金的混合型产品规模竟出现下滑。


后记:


华宝基金新帅黄孔威上任之后恐怕要解决的问题不少。


首先,自然是重新谋划发展方向。华宝基金前任总经理黄小薏曾表示,华宝基金可以实现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但是从结果上并不如人意,被动产品没有发展起来,主动产品却出现滑坡。


其次,批量迷你产品如何解决。大批产品面临清盘风险,尤其是这批产品还多是被动型产品,可能也并不能为公司带来太多利益。


最后,如何重振的主动管理能力。在市场足够成熟之后,被动产品自然是投资者*的选择,但目前A股市场还存在较大赚钱超额收益的空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主动产品才是主流,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固然美好,但如何实现确实挺难。






002115

7月25日丨三维通信(002115.SZ)公布,公司于近日接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越伦的通知,获悉其将原质押公司的部分股份办理了延期购回交易,涉及2650万股,延期购回后到期日为2022年10月21日。




博时价值增长基金今日净值

nginx/1.22.0

07月28日讯 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QDII-LOF)基金07月26日下跌1.85%,现价1.191元,成交0.75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1790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38%,场内价格溢价率为1.02%。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QDII基金、股票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3.12%,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9.98%,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9.59%,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14.69%,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5490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3次,累计分红金额0.54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汤海波,自2015年12月2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56.98%。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阿里巴巴-SW(持仓比例9.47%)、腾讯控股(持仓比例8.81%)、招商银行(持仓比例6.11%)、友邦保险(持仓比例5.98%)、美团-W(持仓比例4.02%)、青岛啤酒股份(持仓比例3.89%)、海螺水泥(持仓比例3.74%)、携程集团-S(持仓比例3.68%)、邮储银行(持仓比例3.60%)、京东集团-SW(持仓比例3.35%)。

对基金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的说明与解释

4.4.1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二季度国内经济再次受到疫情的冲击,上海等地的疫情一方面影响了稳增长政策的传导速度,另一方面对汽车等诸多制造业的供应链产生了较大的扰动,导致4-5月经济下行压力陡增。6月以来,随着上海疫情的消散以及稳增长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宏观经济见底回升迹象日益明显。期内,央行于4月全面降准25个基点,又于5月下调5年期LPR15个基点,释放了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信号。国际方面,美国超预期的通胀水平迫使美联储在二季度采取了超常规的紧缩政策,在5、6月分别加息50b个基点和70个基点,并于6月开始缩表。美联储的超预期紧缩政策在短期给美国经济以及股票市场均带来了显著压力,但于此同时,美国的通胀预期也有明显下降,降低了出现滞涨的风险。

本报告期内,我们保持了上季度末的配置方向,即基于性价比重点投资于估值处于低位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以及地产基建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期内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互联网龙头公司的配置,小幅削减地产基建行业的配置,同时增加了对疫情后复苏行业的配置。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当前以港股为主的海外中国股票估值处于低位,在未来6-12月中有望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触底回升,而美国加息带来的压力也将逐步消散,因此有望获得较好的表现。

4.4.2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博时价值增长基金05001

经济日报-

编者按:2021年开局,医美、化妆品行业有很多“大事”发生——《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香奈儿、欧莱雅、丝芙兰登上化妆品企业风险榜前三名,新氧医美App疑涉黄,“消字号”婴儿霜调查取得进展......在2021年1月刚刚过去之时,对化妆品行业动态、宏观数据、公司新闻、相关热点,以及医疗美容行业新闻等内容进行梳理,回眸过去一个月,化妆品、医美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化妆品相关政策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

2021年1月1日,修改后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原有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在施行30多年后,迎来*修改调整,标志着我国化妆品监管工作翻开崭新一页。

《条例》结合监管实际,*提出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制度,由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承担化妆品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的主体责任,同时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个企业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了界定,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持续稳定。特别是对网购化妆品消费模式进行了全新规范。

《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发布

1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专门针对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设置的首部部门规章。《办法》对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和备案管理、化妆品注册和备案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各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

《办法》强调,化妆品注册申请人、备案人应当有与申请注册、进行备案化妆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有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的能力。《办法》规定已经取得注册、完成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3年安全监测制度,还对备案产品化妆品、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人、备案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拟新增17种化妆品禁用原料

1月22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网发布《关于征集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等意见的通知》,就《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修订前后对照表》《<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修订前后对照表》和《<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制修订说明》,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共有1309种原料,《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共有112种原料,《禁用目录》共新增17种化妆品禁用原料,修订13种化妆品禁用原料,修订27种禁用植(动)物原料。

化妆品行业数据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1月14日,国家药监局举办2021年首场新闻吹风会,介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的有关情况。国家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全国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数量达5400余家,各类化妆品注册备案主体8.7万余家,有效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近160余万。

广东将培育多家年销售过百亿化妆品领军企业

1月9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广东力争到202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100亿元的领军企业分别3-5家、超过50亿元的本土企业10家以上,拥有10个以上知名民族品牌。

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省化妆品产业聚集态势明显。截至2020年11月,广东拥有持证生产企业2900家,占全国54%,年内新增214家,增长8.0%;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确认备案产品180.85万个,占全国62% ;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注册品种7680个,占全国总数的58%。

化妆品市场增长迅猛 电商营销已成主渠道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其中四季度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2%,比三季度加快7.1%。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除2020年3月销售额同比减少11.6%外,4-12月实现同比正增长,2020年12月已累计值3400亿元,累计增长9.5%。其中,6月、11月零售额表现亮眼,分别为325.9亿元和510.9亿元,同比增长20.5%、32.3%。

化妆品网络零售额占比逐步上升,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直播、购物平台购入化妆品。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化妆品网络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74.2%,电商营销已成为中国化妆品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全网彩妆保持增长 高端化妆品关注度下降

1月23日,《化妆品报》联合欧特欧国际咨询公司发布了2020年全年彩妆线上销售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网彩妆共卖出75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9.3%,零售量达17亿件。其中产品成交均价为43.9元,而单品均价为69.7元。

护肤品方面,高端化妆品的关注度和热度在下降。2019年7月-2020年6月的一个滚动年里,全网线上面部护肤品牌销售额TOP10中,巴黎欧莱雅、玉兰油、百雀羚、自然堂等品牌占据四席,尽管仍比高端品牌TOP10的席位少,但对比前几年已经有了变化。而榜单中分别*和第五的巴黎欧莱雅、玉兰油,这两个过去曾被认为表现乏力的大众化妆品品牌,也已经实现了逆袭,重新“翻身做主人”。

化妆品公司动态

香奈儿、欧莱雅、丝芙兰登上化妆品企业风险榜前三名

近日,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发布2020年12月月度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风险预警提示,以及“两品一械”领域风险指数排名前10的企业名单。 其中,化妆品企业风险预警提示显示,风险指数排名前5的“重点关注企业”分别为: 香奈儿(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丝芙兰(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广州市采洁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市有喜化妆品有限公司。

据中国化妆品风险预警平台监测信息显示,2020年11月,香奈儿(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并被责令停止发布。同年9月,香奈儿还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曝光出“过度包装”的问题。

全棉时代广告涉嫌丑化女性

1月8日,全棉时代因一则涉嫌丑化女性的反转广告登上微博热搜。 广告内容为,一女子深夜回家遇黑衣人尾随,女子急中生智,用全棉时代湿巾卸妆,卸妆后变丑,吓退尾随者后成功自保。

大部分网友认为,这则广告一是暗示女生妆前妆后差距过大,涉嫌侮辱、物化女性;二是用“尾随”这样一个易引起女性群体恐慌的犯罪预备行为作为营销噱头,极其不恰当,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针对网友质疑,全棉时代在其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称,视频为广告创意,仅作为突出商品的清洁功能,目前公司已将该视频下架。

绽妍自称“药妆”、卖械字号“医用面膜” 涉嫌违法宣传

因与明星易烊千玺的维权纠纷,绽妍品牌成为行业焦点。除了被指涉嫌欺诈性宣传,绽妍还在其电商平台旗舰店售卖所谓的“医用面膜”类产品,并在公司官网中宣称:“打造中国‘药妆’*”,严重违反了化妆品不得宣称“药妆”、不得暗示医疗作用的规定。

片仔癀/蓝月亮/完美日记/全棉时代登《2020胡润品牌榜》

1月21日,《2020胡润品牌榜》发布,医疗健康是上榜品牌价值平均涨幅*的行业,共7个品牌上榜,片仔癀位居榜首,云南白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紧追其后。日化行业有三个品牌上榜,分别为蓝月亮、完美日记、全棉时代。

片仔癀营收增长,化妆品是主要动力之一

日前,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片仔癀公司”)公布了2020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0年片仔癀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为65.07亿元,同比增长13.72%。其中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合并)的销售增长是收入增长的主力原因之一。

2017年至2019年,片仔癀化妆品收入由1.75亿元增至4.30亿元,复合增速56.75%;同期净利润由0.21亿元增至0.81亿元,复合增速96.40%。2020年上半年,片仔癀化妆品营收和净利润已经达到上市公司总营收和总净利润的10.17%和8.55%。

小蓝罐Blistex碧唇辟谣:相关批次产品未测出苯酚

某测评媒体发布测评文章,直指Blistex碧唇、小蜜媞两品牌润唇膏的4批次产品(包含一般贸易版和海淘版2个版本)内均检测出含有苯酚物质,检出量在564-5022微克不等,是不达标产品。

Blistex碧唇官方发“辟谣声明”称,公司已将同批次产品(P05001)和现存其他所有批次(P06010、P07012、P08011、LOT092002)的产品送检,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进行检测,均未测出苯酚。

欧舒丹美国分公司申请破产 中国市场成为拉动业绩主力

欧舒丹美国分公司于当地时间1月26日申请破产,值得关注的是,欧舒丹于同日公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的销售数据,其销售业绩不降反增,其中中国市场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主力。欧舒丹相关负责人表示,欧舒丹美国分公司的举措不会对其母公司、全球其他市场,以及集团其他品牌造成任何影响,未来欧舒丹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资生堂拟出售个人护理业务 聚焦高端化妆品品牌

据媒体报道,资生堂拟出售个人护理业务的举动是因为疫情下其业绩大幅恶化,资生堂不得不选择丢弃个人护理业务,聚焦高端业务。

财报显示,资生堂中国大陆第三季度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8%,其中*化妆品整体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5%,*化妆品电商渠道增长超40%。

医疗美容公司动态

苏宁环球:医美在公司总营收占比较小 尚处亏损状态

苏宁环球1月7日晚间披露股价异动公告,截至目前,公司控股1家医美医院,参股4家医美医院。医美产业在公司总营业收入占比较小,且目前尚处于亏损状态,未达到盈利。公司目前尚未实施医美产业上游标的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资产的收购。

新氧医美App疑涉黄 整形日记被曝造假

1月17日,“新华视点”发博称,新氧医美App打着医疗美容旗号,存在大量涉黄内容。身着内衣的美女展示整形、丰胸后成果的相关照片、视频,留言内容淫秽*,且软件无有效的未成年人审核机制。

另据媒体报道,整形日记并不真实。

韩国美得妥公司生产的“瘦脸针”Innotox被吊销许可

1月26日,据***财经报道,韩国美得妥公司生产的A型肉毒毒素Innotox被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吊销许可,1月26日开始生效。该公司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常以非法代购的形式买卖,由非医疗机构违法使用。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表示,根据检察机关的调查,这家企业在给Innotox进行医药品申请许可及变更许可过程中,伪造实验材料,违反了相关法律。去年12月22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曾责令美得妥公司暂停生产、销售相关产品,并要求企业召回或销毁流通中的产品。

化妆品相关热点

“大头娃娃”事件进展:消毒品含强效激素

日前,有网络博主曝光,一家长因给孩子使用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仅5个月大的女婴变成重达22斤的“大头娃娃”,并有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症状。1月17日,福建省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称,已确认召回的涉事产品含有强效激素,目前公安机关已传唤涉事企业主要涉案人员。

戒之馆婴亲霜也含激素?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据媒体1月14日报道,戒之馆婴亲霜被消费者举报含有激素,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戒之馆天猫旗舰店已下架“消字号”婴亲霜。店铺公告显示,因近期对“消字号”产品负面舆论巨大,接省卫生部门停止销售消字号膏霜产品、行业整顿的通知,决定自即日起下架本店消字号产品进行配合。1月15日,戒之馆婴亲霜全网下架。戒之馆天猫旗舰店客服回应称:产品下架是配合政府工作,产品没有任何问题,目前升级的妆字号备案产品在备案申请流程中。

杭州一家化妆品小样店涉嫌走私被查 货值20余万元

1月28日,杭州《都市快报》报道称,经消费者举报,一家位于杭州嘉里中心负一楼的店铺涉嫌“走私”,当地市监管局联系海关部门协助调查,商家无法提供涉案商品的合法来源证明。目前,该店铺近3000件涉嫌走私化妆品(多为*小样)被扣押,初步估算货值20余万元,已立案调查。

(经济日报- 杨奇奇 整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博时价值增长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博时价值增长基金、002115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