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最受散户欢迎的基金是哪只?
今年以来,最受散户欢迎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上半年用户激增522.6万户,超过了去年首位的景顺新兴成长混合。
但是这些“国民基金”到底给基民赚了多少钱?上半年522.6万人冲入的易方达中小盘,结果户均亏损249元……
1100万人涌入张坤基金
公募“一哥”张坤今年吸粉效应显著,仅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和易方达中小盘混合两只产品,持有人就超1100万人。
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用户数713.25万,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89.85%,机构占比10.15%。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基民都是在今年涌入这只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上半年用户激增522.6万户,相比去年末,大涨了274%!而就在2019年末,这只基金还仅有17.97万户持有人,一年半的时间,用户增长了38倍。
其次是刘彦春管理的景顺新兴成长混合,截止目前坐拥610万户持有人,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96.90%;位居第三的是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持有人户数达406万户。
还有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兴全合润混合、兴全趋势、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LOF)A、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等基金也是基民的“心头好”。
与此同时,部分上半年业绩较好的主动偏股型基金也获得了大量新基民的追捧。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涨幅达29.70%,位列同类排名首位,林英睿管理的广发价值领先混合A持有人户数从2020年末的9998户骤升至57.63万户;同样一季度涨幅超20%,由袁维德管理的中欧价值智选回报C持有人户数从2020年末的2057户上升至13.72万户;还有二季度涨幅达27.11%,由刘畅畅管理的华安文体健康混合A持有人户数从2020年末的4544户升至2021年中的16.05万户。
顶流基金赚钱效应分化
那么,这些坐拥数百万用户的国民基金,为基民赚钱的能力如何?
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今年赚钱效应非常强,为持有人带来了67.81亿元的回报,户均赚取2752元。其次是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为持有人赚取了20.63亿元,户均赚2409元。
还有许多知名基金上半年大赚。例如,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中盘价值A,上半年利润28.46亿元,户均赚取6242元;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上半年利润45.73亿元,户均赚取3097元;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半年净利润40.12亿元,为持有人户均赚取3144元。
而持有人户数最多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上半年仅为基民户均赚取288元,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为户均赚取176元。易方达中小盘混合,上半年亏损9.73亿元,造成基民户均亏损249元。
还有一些市场关注度不高的基金,今年为基民赚取了丰厚的回报。例如,韩广哲管理的金鹰民族新兴,持有人仅2.89万户,但上半年净利润7575万元,为持有人户均赚取2618元;杨宇管理的长城行业轮动,持有人仅6.3万户,但上半年净利润7292万元,为持有人户均赚取1157元。
5月20日,3只新股上市,分别为深交所的阳光乳业,沪市主板的联翔股份以及科创板的思特威。阳光乳业发行价格发行价为9.46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9.95倍;联翔股份发行价格13.64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思特威发行价格31.51元/股,发行市盈率为32.14倍。
阳光乳业专注于乳制品及乳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以低温乳制品、低温乳饮料为主打产品。公司自设立以来,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联翔股份主要从事墙布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业务。同时,公司也从事少量窗帘等室内家居装饰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以及室内整体家装工程业务。
思特威的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作为致力于提供多场景应用、全性能覆盖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企业,公司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在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等众多高科技应用领域,并助力行业向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下半年伊始,又有一批私募基金被注销!
7月3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新一批私募注销名单,共涉及17家私募,天津暴风创新投资、上海宏驰股权投资基金、北京非凡领驭投资、深圳国民基金等一批私募赫然在列。
其中,天津暴风创新投资为暴风集团全资子公司。2019年,暴风创投旗下私募产品出现违约被歌斐资产告上了法庭,暴风集团被裁决向歌斐资产支付转让价款、违约金等合计4.7亿元,不过暴风集团已经陷入全面停摆状况。
注销名单中还有一家涉嫌非法吸存的私募—上海宏驰股权投资基金,去年底“宏驰公司”实控人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
此外,深圳国民基金的的实控人被限制消费;还有一家私募多次被被证监会出具罚单。
17家私募被注销,暴风创投赫然在列
7月3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新一批私募注销名单,共有17家私募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最终被协会注销,并被录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17家被注销的私募中,不乏一些熟悉的面孔。其中,暴风系旗下私募暴风创投就位列其中。天眼查信息显示,暴风创投成立于2015年9月22日,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由暴风集团100%控股,执行董事是冯鑫,法定代表人是姜自权。
2016年1月,暴风创投成立了两只基金,暴风鑫源(天津)互联*资中心(有限合伙)、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航风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其中,暴风鑫源(天津)互联*资中心是暴风集团与与歌斐资产合作成立,规模5亿元,后来改名为暴风云帆,其中,歌斐资产出资4亿元,占比80%;暴风创投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出资1万元;暴风集团作为次级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6999万元;另一次级有限合伙人天津平禄电子认缴出资3000 万元,约定基金经营期限为三年。
据中国经营报梳理,暴风云帆中超过一半资金投向了新三板挂牌公司九星娱乐,2016年5月26日至6月27日,暴风云帆分三次,分别通过协议转让和认购增发股份的方式,以40.35元/股的价格,合计持有约654.75万股,持股比例21.12%,三次合计使用资金约2.64亿元。
不过,九星娱乐的业务收入大规模下滑。2019年上半年,九星娱乐营业总收入仅为899.08万元,仅为2017年度的5.59%,同年亏损812.92万元。
暴风云帆的其余资金部分投向了暴风系企业,还参与了暴风魔镜的B轮融资,然而暴风魔镜经营困难,已全额计提减值。
2019年初,基金约定的经营到期,歌斐资产却未能正常退出,即基金出现了违约。
2019年6月,歌斐资产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被申请人暴风集团受让其所持有的暴风云帆100%财产份额,并履行支付转让价款、违约金及其他费用。最终,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庭经合议,裁决暴风集团向上海歌斐支付转让价款,以及支付相应违约金等合计约4.7亿元。
不过,如今已经全面停摆的暴风集团能否支付违约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020年6月底,暴风集团公告称,尚未聘请首席财务官和审计机构,预计无法在2020年6月30日前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根据规定,公司股票从7月1日起停牌,深交所将在停牌后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宏驰基金涉嫌非法吸存,还有私募被限制高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注销名单中还有一家叫做上海宏驰股权投资基金的私募,因涉嫌非法吸存在去年底被立案侦查。
天眼查信息显示,宏驰投资成立于2015年1月27日,注册资本1个亿,法定代表人是彭剑。
资料显示,上海宏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以“财富总部—区域服务中心—销售分公司”为主导增长模式的财富管理集团。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区,积极布局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城市,组建三大服务中心。
2019年12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对外发布“宏驰公司”案件侦办情况通报。根据投资人报案,对上海宏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
12月10日 , 警方对“宏驰公司” 实际控制人彭某,高管徐某妮、朱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通报显示,经查,2015年1月起,“宏驰公司“ 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承诺支付8%至13%不等的高额收益为饵,通过虚构企业股权收益权及房地产项目,包装发行私募基金产品的方式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所募集资金主要被用于支付到期投资人本息、公司运营费用等。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已聘请司法审计机构对涉案资金进行司法审计,确认每位投资人的出借数额,追查资金去向。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北京非凡领驭投资也在注销名单之中,该私募更是多次被证监会处罚。
2019年6月,证监会开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北京非凡领驭投资执行董事的唐小宏以及深圳中润天成投资法人代表胡晓玲存在持有乐通股份(002319.SZ)股份超5%,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违法事实。
证监会决定,对唐小宏、胡晓玲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其中对唐小宏处以20万元罚款,对胡晓玲处以10万元罚款。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非凡领驭投资在2015年还收到过江苏证监局的警示函,因一笔9000万股股份转让协议未及时履行公告、报告。
此外,深圳国民基金也被协会注销。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国民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资本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冯浩东。该私募有2笔欠税公告,2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涉及16条法律诉讼,其大股东冯浩东也被列为限制消费令。
导读:2年前,顶着“国民基金经理”和“双料金牛奖得主”光环,鹏华基金的王宗合突然爆红;如今,他的名字却频繁出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在此期间,王宗合在管的10只基金业绩全线告亏,背后是他一系列令人迷惑的操作——逆势加仓、高位接盘、参投后撤资……不少投资者投诉王宗合和鹏华基金涉嫌“虚假宣传”。究竟基金公司“包装”的尺度在哪儿?
图源网络
近日,一张微信聊天截图,把王宗合所在的鹏华基金推上风口浪尖。
图源网络
事件发生在鹏华基金一个投资人交流群。据财熵了解,事情的原委是,群内一位用户将其他基金的资讯发布到这个交流群,鹏华的一位员工、交流群的管理员强调群纪律“禁发广告”,不料遭到群内用户的谩骂:“基金拉垮就算了,人也拉垮,亏成这样了还不知道维护客户,还在踢人”、“没有客户哪来的鹏华”。
显然,引爆这场骂战的深层原因,是鹏华旗下基金的惨跌。曾被鹏华捧为“国民基金经理”的王宗合,成为了靶子:“王管理的(基金),封闭18个月还剩60%,就这还推广”。
该基金为鹏华创新未来,它原是蚂蚁金服上市的5只战略配售基金之一,因蚂蚁IPO计划流产而转为场内交易,封闭交易18个月后于今年3月30日重新打开赎回、申购。彼时,基金净值已经较最初跌去约36%,成为5只同期建仓的基金中业绩表现最差的一只。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该基金已经跌去近40%。
五只同期建仓的基金里,鹏华创新未来跌幅*
“投了20000进去,现在等于没了8000。”陈彤(化名),一位买基不到3年的95后向财熵吐槽。她是2020年9月,即最早一批投资了鹏华创新未来的基民,至今仍在持有中,“要是两年前(对蚂蚁战配基金)‘五选一’时,选择了其他四位基金经理,大概率就是掉层皮;选择王宗合,那就是掉了块肉。”
受访者提供
消失的“国民基金经理”
说起来,王宗合消失在大众视野,已经一年有余了。
今年4月底鹏华基金举办了读书日活动,在*贴出王宗合的荐书海报和照片,但照片和2021年读书日活动用的是同一张。在鹏华基金官方微博16143条帖子中搜索“王宗合”,上一条还要追溯到2021年4月发布的头条文章,再上一条则是2021年2月王的个人直播。
一边是这一年多来鹏华基金对王宗合的“雪藏”,而另一边则是雪球、(300059.SZ)、支付宝等平台的基金讨论区上,无数个买了王宗合旗下基金的投资人对他的“问候”:“跌了这么多,怎么不出来解释一下?”“投诉通道在哪?”
这样的剧情反转,是陈彤两年前买入鹏华创新未来时没料到的。她至今还记得2020年9月中旬基金市场的火爆:“地铁上、公交站、APP页面,铺天盖地都是蚂蚁基金的广告,好像在提醒你,‘买到就是赚到’。”她说此前并没有听过王宗合这位基金经理,但“从当时海报上看,站在C位的王宗合似乎靠谱一点,操盘时间最长、历史收益率更高”。
在更多基民眼中,彼时吸引他们买入王宗合基金的,是王头上的两顶光环:“国民基金经理”和“双料金牛奖得主”。金牛奖被誉为基金界的“奥斯卡奖”。在一场推广会中,王宗合直播“自掏100万”买入鹏华创新未来,并承诺“风险共担”的举动,更是为他的人气增添了一把火。
2020年9月25日,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创新未来上线第2天即宣布售罄。
2020年9月蚂蚁战配基金的宣发资料,图源网络
王宗合爆红的时点是十分突然的——在2020年3月拿下金牛奖之前,王宗合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其管理基金的总规模尚不足50亿。
获奖后的王宗合,被推至聚光灯下,不仅获誉“国民基金经理”,也得到了鹏华基金的“格外器重”——公司不仅专门为王宗合发了一只又一只新基金,当中除了蚂蚁战配基金,还包括那只上市首日获募资超1300亿、打破认购纪录的鹏华匠心精选;随后公司还提拔王至管理层——2021年1月任命其为鹏华基金副总经理。
目前王宗合10只在管基金中,5只于2020年成立,这令其管理规模迅速翻倍,一度跃升到500亿基金经理行列,并挤进行业前五。
由此引发一系列疑问:一向管理小规模基金的王宗合,是否有能力驾驭500亿规模的资金运作?作为一位任职超10年的*基金经理,王过往有没有穿越牛熊周期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又能否复制至今?用“国民基金经理”和“金牛奖得主”的称号四处宣传,王的实力是否匹配?
财熵试图穿透这位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和投资风格,还原一个“没有滤镜”的王宗合。
解码王宗合
财熵分别统计了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至今三个区间内,王宗合旗下10只在管基金产品的业绩情况。结果发现,2021年和2022年至今,10只基金业绩全部告负,区间内跌幅*达到22%,正是来自此前为王宗合拿下“金牛奖”殊荣的鹏华养老产业股票。
王宗合管理的基金全面亏损,财熵整理
不过,在此前一年,这些基金的突出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2020年,王宗合在管的5只基金,全部斩获超70%的涨幅,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
短短时间从暴赚到惨跌,为什么出现如此鲜明的反差?近两年大盘的整体回调固然是一个原因,沪深300指数期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不过,财熵也发现,基金大跌的背后和王宗合频繁调仓的动作不无关系。
以*争议的鹏华创新未来为例。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之后,基金合同显示,这原本定位是一只投资于“创新未来主题相关证券”,2020年底基金成立时,持仓股包含了消费、金融和腾 00700.HK)在内的部分港股。
2021年春节后,A股抱团行情瓦解,互联网监管趋严,港股开启“跌跌不休”模式,王宗合选的白酒、互联网股票买在了高位。但在市场下行期间(2021年一、二季度),他仍然选择逆势加仓,结果是du错行情,基金净值持续下挫。
2021年下半年以来,王宗合换了一种打法。为规避后市不确定性,该基金在2021年三、四季度调出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互联网、医药等板块个股,转而增配了新能源、电子等中期业绩增速突出的个股,不料再度买在了山顶——彼时,王重仓的隆基绿能(601012.SH)、宁德时代(300750.SZ)等新能源龙头进入“估值泡沫”的争议阶段,并在今年一季度急转直下。
眼看新能源大跌,王宗合在今年一季度将该板块的个股再度调出,完整演绎了“追涨杀跌”的剧本。将仓位水平锐减到61%的同时,他还不忘换仓,大举扫入银行股,将前十大重仓股的一半仓位换血。
财熵整理
经过六个季度、两轮调仓后,外界戏谑道,鹏华创新未来和“创新未来主题”已经关系不大了。事实上,类似“不合时宜”的调仓操作,也在王宗合治下的其他几只基金上发生过。
王宗合管理了11年的鹏华消费优选混合,主打白酒等消费题材股票,因成功抓住了2017年和2019年的暴涨行情而声名大噪。2020年下半年以来,这只基金却不断减仓白酒,转而将医药、新能源、半导体龙头收归麾下;今年一季度增持了数只和消费题材关联不大的银行股。
另外一只老基金,王宗合掌管了7年多的鹏华养老产业股票,在2019-2020年因重仓白酒和其他消费类股票而业绩大涨。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十大重仓股名单突然冒出宁德时代等新能源龙头。财熵还发现,2020年三季度以来,该基金频繁对中国平安(601318.SH)和爱尔眼科(300015.SZ)的仓位进行调整。
不得不说,如此频繁的交易、追涨杀跌的手法,是对王宗合此前宣称的“价值投资”的狠狠打脸——“我不是在一个股票上赚20%就跑了,也不会随着市场的短期情绪波动,在自己研究的长期核心动能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去轻易改变自己”,在2020年一次采访中,王宗合如此介绍自己的基本面投资理念。
从王宗合的履历可知,其能力圈在消费领域。刚入行证券时,王宗合从事食品饮料、商业零售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随后上任基金经理后,他对白酒行业的偏爱体现在基金仓位上。有媒体统计,目前王宗合在管的10只基金的重仓股票名单中,都有贵州茅台(600519.SH)的身影——管理时长最久的鹏华消费优选混合,从2012年初至今年一季度,持有茅台的时间长达28个季度。
王宗合长期持有茅台 图源搞钱基地
这样的坚守,令王宗合后来抓住了白酒板块的疯牛行情。不过,在市场大跌之时,也承受了比同行更大的回撤压力。财熵发现,2016年、2018年市场大跌时,王宗合旗下的鹏华养老产业股票和鹏华消费优选混合的表现,都比同行和大盘更差。支付宝的基金经理档案显示,王宗合的抗回撤能力比较平庸。
图源天天基金、支付宝 财熵标注
这次大跌面前,王宗合似乎不再选择坚守消费赛道。和其他三位以看好白酒行业著称的基金经理——张坤、刘彦春和焦巍相比,王宗合的消费仓位显得更为动摇。
一季报显示,上述四位基金经理的消费题材基金,亏损程度都在30%左右,比大盘表现更糟。然而,在其他基金经理仍在重仓白酒的同时,王宗合已将部分白酒的仓位砍掉,换成了银行。
2022年一季度,鹏华匠心精选对白酒股进行减仓,财熵整理
把基金的仓位数据区间拉长,财熵还发现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在2017年之前,王宗合所管理的基金并没有投资重点,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会变更重仓行业。
在2015年股灾中,新能源板块出现反弹,王宗合管理的鹏华消费混合也果断追上,重仓了两个季度新能源上游的化工、有色板块,之后又在这些板块出现大幅回调后果断将其抛弃;2016年年底,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持续开展,钢材价格大幅上行。随着钢铁行情的到来,王宗合也重仓了一个季度的钢铁,之后又马上卖出。
王宗合所宣称的“长期主义”,是否只是一个“短期”的大饼?
一场失败的“造星运动”
肉眼可见,今年以来,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基金的投诉突然激增。财熵粗略统计,2021年至今,与王宗合和鹏华基金有关的投诉有131条,而今年的投诉就高达100条。这些投诉主要是围绕基金涉嫌 “宣传欺诈”和“高位接盘”等。
基金在操作上是否违反了证券交易规定,还须留待监管部门核查。至于虚假宣传,多位投资了鹏华创新未来的基民“意难平”的一点在于:在宣传这只基金的时候,王宗合承诺自己会参投100万、公司参投1000万,“和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实际参投了;但不久后,在没有告知投资者的情况下自己撤资。
“这是赤裸裸的误导消费。”陈彤评价道。
关于过度营销的问题,部分投资者还提到,鹏华基金在宣发资料上以“金牛奖得主”、“国民基金经理”等人设为王宗合包装;但如今王的惨淡业绩,令人不禁质疑:这样的广告是否存在夸大的成分?
“金牛奖有没有含金量?当然有,但这个奖项的评判是基于过去3年或5年的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参考意义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从业人士对财熵表示:“其实我对获奖基金往后一年的业绩做过一个小统计,最近6年中,获奖基金的超额收益3年跑输大盘,3年跑赢。”
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经理的合理营销本无可厚非,但包装的尺度应该在哪儿?2020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公募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管理暂行规定》指出,“禁止夸大或者片面宣传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或者其管理的基金的过往业绩”。
财熵发现,事实上,在王宗合获奖之前,鹏华基金就已经表现出对他的“格外重视”。2019年9月,监管层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当月,王宗合火速接连卸任鹏华安益增强等4只基金的管理人身份,这些基金的管理规模都不足10亿。
结合2020年鹏华基金为王宗合新发的5只明星基金,使其管理的基金个数刚好“封顶”,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很难不令人怀疑:鹏华的“基金腾挪术”是意在捧红王宗合——将其调离表现较为平庸的基金,有空间掌管其他新发基金。
财熵留意到,除了王宗合的产品,鹏华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出现在管人频繁更替的现象。如鹏华中证传媒指数、鹏华中证一带一路主题指数、鹏华国证钢铁行业指数等,都曾被至少三位基金经理接管。
可惜,类似的基金腾挪术,并未成功令王宗合在新发基金上复制优良业绩。一方面,王始终缺乏大规模资金运作的经验——他获得金牛奖的两只基金,鹏华养老产业和鹏华消费优选,在2019年底的规模分别为8.8亿和6.58亿,加在一起也只有15亿。
缺乏“一拖多”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只能将新发基金包装成过往爆款基金的“克隆”,在部分基金上难免会减少精细化管理的精力。
财熵发现,王宗合的多只基金尽管题材各不相同,但一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高度重合——都出现了宁波银行(002142.SZ)、招商银行(600036.SH)、福斯特(603806.SH)、药明康德(603259.SH)等明星股。这样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模式,在市场下行的情况下风险颇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财熵统计
另一方面,王宗合算是一位擅长消费板块的老将,偏爱白马股,让他管理类似鹏华创新未来的成长型基金,能力配对也出现了错位。
近年来,基金公司乐于打造明星基金,前有易方达的“公募一哥”张坤,后有中欧“医药女神”葛兰。心急“造星”的背后,或折射出基金公司对规模扩张的野心。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管理费,公募业务收入贡献60%-70%。但近年来,基金公司对渠道和人力依赖越来越重——财熵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2021年鹏华基金渠道费占到收入的10.7%,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收入的28.6%。
渠道成本、推广费用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将利润滚大?最直接的方法是新发基金——鹏华基金2021年全年新发产品45只(合并份额),剔除法定节假日,几乎每周一只。
打造“明星基金经理”,是成功营销的捷径,但基金的数量不意味着质量。
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6日,鹏华基金两大产品线几乎“团灭”。鹏华旗下在管的50只股票型基金中,仅3只盈利;在管的102只混合型基金(不含运作未满3个月的产品)仅9只盈利。
作为国内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鹏华基金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万亿大关,大股东是国信证券。然而,近两年鹏华基金频繁被曝出业务运营问题——2020年10月,鹏华作为管理人的“鹏华聚鑫1号-25号资管计划产品”因踩雷华夏幸福,面临全线违约。
时代周报曾报道,这25只产品总规模或超40亿,资金缺口或超20亿,这相当于鹏华基金当年2/3的收入。财熵从国信证券披露的财报得知,2020年,鹏华基金的营收为30.65亿,。
另外,2021年以来频繁的人事变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鹏华基金的困局。据财熵统计,2021年年初至今,鹏华有10位基金经理离职。
包括鹏华在内,基金公司曾经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如今落得一地鸡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深圳国民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深圳国民基金、深交所新股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