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证劵(中国有多少家基金公司)东海证券佣金一览表

2022-08-01 7:04:26 股票 xialuotejs

东海证劵



本文目录一览:



7月5日晚间,东海证券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东海基金的资本实力,增强东海基金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东海基金拟进行增资,增资价格为1.037元,其中东海证券拟对东海基金增资9000万元,增资完成后,东海基金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变更为约3.43亿元。东海证券持有东海基金45%的股权。

东海证券拟对东海基金增资9000万元

据悉,东海基金本次增资总额为2亿元,增资价格为1.037元。对于该定价,《》

东海证券称,根据东海基金现有股东增资意愿及本次增资金额等情况,公司仍按原持股比例对东海基金进行增资,增资价格1.037元,公司出资金额为9000万元,按1.037元的增资价格计算,折合新增东海基金约8678.88万元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公司对东海金的持股比例保持45%不变。东海证券表示,本次对东海基金增资,为了进一步提升东海基金的资本实力,增强东海基金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启信宝显示,东海基金目前有三大股东,除了东海证券外,还包括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市相城区江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但据悉后两者不参与本次增资。

东海基金还将引入8大股东

但为了充实东海基金资本实力,东海基金本次增资于是引入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建邺区高新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建邺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润城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邳州市鼎城建设有限公司、阜宁县城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公司作为新股东。

上述6家出资金额分别为1700万元、1600万元、1600万元、1600万元、1400万元、1400万元,按1.037元的增资价格计算,增资完成后上述6家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7813%、4.5001%、4.5001%、4.5001%、3.9376%、3.9376%。

此外,为建立东海基金与员工的利益绑定机制,进一步引进和留住行业精英人才,有效推动东海基金员工积极参与东海基金发展转型,并引入上海信臻盈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上海臻信荣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2个东海基金员工持股平台成为东海基金新股东,2个员工持股平台各出资850万元,共出资人民币1700万元,按1.037元的增资价格计算,增资完成后每个持股平台的持股比例均为2.3906%。

据悉,本次增资完成后,东海基金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变更为3.43亿元。

东海基金曾破坏市场秩序被警告

2013年2月成立的东海基金,目前旗下只有9只基金(A、C合并计算),其中指数型1只,混合型和债券型各4只,管理规模合计仅12.33亿元,位列145家有公募基金管理牌照公司中第133名。Wind数据显示,截至*披露,今年以来东海基金旗下仅有2只基金收益超过10%,另外还有3只录得负收益。

就收入而言,较小的规模也掣肘了业绩发展。2016年~2020年,东海基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0.94亿元、0.85亿元、0.47亿元、1.49亿元和1.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889.55万元、-131.39万元、-1854.87万元、3.53万元和443.14万元。

此外,东海基金高管团队也并不稳定,去年以来,东海基金发布了6则高管变更公告,新任了总经理和多位副总经理。就在最近的今年6月,东海基金又新任两名副总经理。同时,前总经理在降为副总经理后又于今年6月离职。

实际上,对于一家迷你型基金公司,在市场上鲜有声音,但去年末被指涉嫌操纵市场遭调查而引起一阵风波。今年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信息显示,东海基金作为某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协助相关发行人在发行环节购买自己的债券,破坏市场秩序;协助相关发行人交易自己发行的债券,规避人民银行〔2015〕第9号公告相关规定,因此对东海基金予以警告,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中国有多少家基金公司

【中基协: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财联社1月28日电,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2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56万亿。




东海证券佣金一览表

在市场意料之内,2021年是券商的丰收年。

截至1月25日晚间,至少有26家券商预告了2021年度业绩,其中仅有5家净利润同比下降,也即超过80%的券商业绩同比增加,甚至有4家券商净利润翻倍。不过,也有1家券商出现了亏损。

据证券时报

与此同时,部分特色化券商则冲破了马太效应桎梏,实现业绩大幅增长。例如以公募资管及财富管理业务见长的东方证券净利润达50亿元~56亿元,增幅高达85%~105%;背靠母公司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的证券净利润也增长约67%,达到48.25亿元。

3家头部券商

盈利突破百亿

公告显示,目前共有12家上市券商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另有14家券商由大股东披露了2021年未经审计财报(母公司)。从现有样本来看,大部分券商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但行业内卷情况也在加剧。

1月5日,中信证券早早公告了业绩预增。数据显示,中信证券2021年营收为765.7亿元,增长40.8%,净利润则大增54.2%至229.79亿元。这充分展示了券商龙头的虹吸效应,继续稳坐*宝座。

随后,国泰君安证券和招商证券也相继宣布预计2021年净利润超百亿。其中,国泰君安证券2021年营收为426.69亿元,增长21.22%,实现净利润150.13亿元,增长34.98%;而招商证券营收增长21.04%至293.86亿元,净利润增长22.35%至116.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东方证券、光大证券、财通证券、浙商证券4家上市券商净利润预计均超过20亿元,而证券和安信证券的未经审计财报(母公司)显示,净利润分别为48.25亿元和33.63亿元,基本跑进行业较前位置。

从业绩增速来看,除中原证券、国盛证券、江海证券3家小型券商规模较小,业绩增幅超过***外,另有东方证券、证券、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50%。

而在5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券商中,国都证券、粤开证券、五矿证券3家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6%、4.1%和11.87%;而东海证券、中山证券两家券商,净利润却分别下降了56.86%和151.54%,在行业大年明显掉队。

押对财管

多家券商业绩大增

通过对比券商业绩预告,不难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脉络——2021年业绩亮丽的券商,普遍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颇有建树,“含财量”似乎已成为挖掘绩优券商的一个重要指标。

举个例子,在已有数据统计的26家券商中,东方证券净利润增速达到了85%~105%,可谓遥遥领先。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表示,东方证券财富管理和公募资管业务先发优势明显,充分受益于财富管理市场空间扩容,预计2021年大财富管理业务条线(代销+旗下控股和参股公募基金)净利润达到27亿,增加41%,利润贡献达到50%。

背靠母公司,同样业绩大增的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属性更加明显,并反映在相关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上。数据显示,证券202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52%至45.5亿元,继续快于市场增速,市占率进一步上行;利息净收入达17.5亿元,增加38.6%,融出资金规模420亿元,增长42%,两融市占率进一步上行至2.3%。

方正证券2021年净利润预计为16.45亿元~18.65亿元,增长50%~70%,这或许也与其财富管理业务的加速布局有关。据方正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方正证券共新设14家营业部,以加大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覆盖;同时鼓励全员考取投顾资格,强化产品投研队伍建设,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

“从盈利驱动力角度来看,2021年盈利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财富管理业务的高增长,而财富管理带来机构管理规模的高增长,将带来未来券商机构业务的快速增长。”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非银板块内,券商更具投资价值,2022年更是如此,仍推荐券商由财富管理衍生出的机构业务主线的投资逻辑。

风险拖累

部分券商业绩滑坡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目前超过八成的券商均表示2021年业绩预喜,但仍有5家券商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中山证券还出现亏损。

从数据来看,国都证券、粤开证券、五矿证券3家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6%、4.1%和11.87%,但东海证券、中山证券净利润却分别同比下降了56.86%和151.54%。

透过业绩下跌看背后,东海证券和中山证券近两年可谓风险频发。

作为中山证券的控股股东,锦龙股份曾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到,中山证券因2020年8月收到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函,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被暂停,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另外,中山证券部分持仓债券估值下跌,公允价值变动出现损失。

彼时,深圳证监局要求中山证券在一年内暂停新增资管产品备案,暂停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暂停以自有资金或资管资金与关联方进行对手方交易,同时责令限制中山证券董事长、总裁、合规总监领取2019年绩效奖金等基本工资以外的报酬。

中证协信息也显示,中山证券目前共有12名董监高,其中包括董事长、总裁、董秘、财务总监、4名副总裁在内的8名高管均是上述处罚公告后发生的变更。管理层发生大变动,资管、信用、自营等业务遭监管叫停,2021年分类评级下降至CCC级……多重影响之下,中山证券因此去年过得颇为艰难。

另一边,不久前的1月11日,东海证券公告,*披露了与蓝光发展的债券交易纠纷案。2019年7月,东海证券通过旗下4只资管计划购入了总额1亿元的“蓝光债”,并持有至今。如今因蓝光债实质违约,东海证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发行人支付债券本金、利息及滞纳金合计1.18亿元。而这已经相当于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1.51亿元的近八成。

因受多个风险事件影响,东海证券近两年业务开展较为艰难。年报显示,2019年和2020年分别发生调查处罚事项10起和5起,业务涉及投行、资管等多个业务条线。2021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东海证券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为9.53亿元,下降0.42亿元;利息净收入则下降1.14亿元至0.18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甚至为-4.87亿元,而在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还是4.72亿元,成为业绩增长的*掣肘。而在2020年4月29日,因资管业务展业违规,东海证券还被江苏证监局采取了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已于2021年2月恢复)。(

证券时报




东海证券app下载手机版

6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根据各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发布了2020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其中可比券商数量相比2019年增加了4家。

整体来看,全年证券行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0年末,行业总资产8.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32%。全年证券行业业绩达到近3年*水平,实现营业收入4398.15亿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净利润1707.78亿元,同比增长39.20%;净资产收益率也较上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券商行业排名竞争激烈,尤其是前十大券商的营收和净利排名基本“内定”,中信证券在多个业务指标中位居榜首,坐稳“券商一哥”之位。而中腰部券商受行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影响,实力变动较大,存在不少逆袭空间。

营收:头部券商竞争激烈,中小券商逆袭潜力大

从营业收入来看,头部券商竞争激烈。2020年证券公司前三排名不变,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分别实现营收341.40亿元、240.73亿元和212.47亿元。而中信建投以201.53亿元的营收跻身第四名,前进了4个名次,也是营收前十名中变化*的券商。

此外,从前十大券商来看,招商证券前进一名至第五,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营收排名则相对有所退步。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的营收排名互换,其中前者跻身第10名,后者则掉出10名开外。

整体来看,2020年,营收排名至少前进5个名次的证券公司有、浙商证券、国元证券、民生证券、信达证券、东海证券、五矿证券、中航证券、华鑫证券、申港证券、中天国富、英大证券、中邮证券等。

其中,互联网券商营收从25.94亿元提高至45.98亿元,营收排名也从第33名上升至第23名。浙商证券和国元证券2020年的营收排名位列前30。其余券商的营收排名多在第40-90名。

在营收排名下跌较快的券商中,西南证券、恒泰证券、中原证券、太平洋证券、新时代证券、北京高华、华金证券等多家券商排名下跌均在7个名次以上,其中太平洋证券的营收排名下滑了20个名次。

值得注意的是,受行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不管排名是上涨还是下跌,变动幅度较大的券商均集中在中小券商方面。换句话说,中小券商存在不少逆袭空间。

净利润:前30名券商排名变动不大,5家头部券商净利超百亿

2020年是券业大年,证券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中信证券以149.02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一,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紧随其后。这5家头部券商的净利润均超过百亿。而2019年仅中信证券一家的净利润超过百亿。

即便是在行业发展的火热之年,2020年全年有11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太平洋证券亏损*为7.61亿元。而2019年有8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其中网信证券亏损12.92亿元。

从排名来看,头部券商的净利润排名整体表现稳定,从前十大券商来看,中信证券地位稳固,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的排名分别前进两名,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六。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的名次均落后一名。同期,国信证券掉队前十,中金公司补位。

拉长排名来看,净利润前30大券商中,光大证券排名变动*,从2019年的第39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18名。而兴业证券、浙商证券的排名均提高了5个名次,的排名提升了4个名次,位列第15名。

同样,中小券商的净利润变动幅度较大,其中华福证券、信达证券、东海证券、申港证券、英大证券等十余家证券公司的排名提升10名以上,恒泰证券、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北京高华、太平洋证券等多家券商的排名下跌20名以上。

传统券商业务谁最领先?“一哥”炒股也不甘落后

2020年基民、股民跑步入场,市场成交量活跃度明显提升。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279.47亿元,同比增长54.82%。其中,中信证券以87.76亿元的经纪业务位居第一,同比2019年的49.44亿元增长了77.51%。

国泰君安和招商证券分别以77.01亿元和62.15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位列二、三。2020年共有27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21家。

从投行业务来看,受注册制改革影响,2020年证券行业牢牢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截至2020年末,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达12.6%。与此同时,2020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70.67亿元,同比增长39.76%,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5.25%。

具体来看,中信建投以52.61亿元的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位列行业第一,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紧随其后,收入均超过30亿元。2019年仅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两家券商的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

从资产管理业务来看,东方证券以23.65亿元在资管业务收入方面位居榜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紧随其后,资管业务收入达19亿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券商资管业务发展不佳,逾六成的券商资管业务收入不足1亿元。

从证券投资业务来看,可以说“一哥”中信证券最会炒股,不管是从证券投资收入排名还是股权投资收入排名来看,中信证券均居于榜首,是*一家证券投资业务超过百亿元的券商,达到108.54亿元。

获利能力佳,券商积极投入信息技术

从企业获利能力来看,2020年有11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其中,、中信建投和华林证券等券商的表现亮眼,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5%左右。而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券商仅有3家,其中*为13.76%。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发布以来,证券行业对信息科技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逐年增长。2020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262.87亿元,同比增长21.31%,占2019年度营业收入的7.47%。

中证协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达845亿元,行业持续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头部券商参与积极,2020年华泰证券以19.47亿元的信息系统投入位列第一,此外,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3家券商的信息系统投入超过10亿元。17家券商的信息系统投入超过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例来看,、平安证券、中泰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公司发力该业务。其中,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例*,达17.43%,后三家的信息技术投入占比也在10%以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海证劵》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海证劵、中国有多少家基金公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