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排名前十(300294)

2022-07-28 11:42:48 证券 xialuotejs

证券公司排名前十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排名是根据各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

据中证协,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0%和12.5%。

从公司来看,前10名券商的资产体量均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中信证券以9759亿元名列榜首,其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达9.3%,第2-10名分别为华泰证券(6415亿元)、国泰君安(6109亿元)、招商证券(5467亿元)、申万宏源(4985亿元)、银河证券(4739亿元)、海通证券(4714亿元)、广发证券(4698亿元)、中金公司(4581亿元)和中信建投(4217亿元)。

2021年,证券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证券行业营业收入的中位数为20亿元, 营收排名方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名列行业前三,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282亿元、255亿元。

排名前十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227亿元)、海通证券(222亿元)、中信建投(207亿元)、广发证券(203亿元)、中金公司(200亿元)、国信证券(193亿元)、申万宏源(192亿元)。其中,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名次相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券业归母净利润中位数为6.8亿元,排名前10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均高于10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231亿元的净利润独占鳌头,第2-10名分别为国泰君安(150.1亿元)、华泰证券(133.5亿元)、海通证券(128.3亿元)、广发证券(116.5亿元)、中金公司(107.8亿元)、银河证券(104.3亿元)、中信建投(102.3亿元)和国信证券(101.1亿元)。

第11名申万宏源2021年净利润为94.3亿元,距百亿咫尺之遥,其身后的东方证券净利润为53.7亿元,净利润出现较大断档,这也说明券商的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前11名券商吃掉行业57.2%的利润空间。

2021年有12家券商发生亏损,其中外资券商占7家,大同证券亏损7.3亿元,净利润垫底,网信证券、德邦证券、汇丰前海、星展证券分别亏损5.1亿元、4.6亿元、1.6元和1.3亿元,高盛高华、大和证券、中山证券、东亚前海、金圆统一、野村东方的亏损额在1亿元内。

净资产收益率(ROE)方面,券商ROE整体偏低,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整体偏弱,公布的53家券商ROE中,仅有16家券商的ROE高于10%,最高的为华福证券(17.8%),2-5名分别为(17.44%)、中信建投(13.88%)、中金公司(13.81%)和东莞证券(13.33%)。

具体到券商业务,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包括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明显高于传统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

2021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其中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

“三中一华”牢牢占据投行业务收入前四名,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69.3亿元、55.3亿元、46.3亿元和39.1亿元,“三中一华”投行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0%。

资管业务方面,依靠旗下东方资管的优异表现,东方证券2021年资管业务实现34.9亿元收入,位列行业第一,中信证券凭借其在机构业务和高净值人群方面的优势,以29.3亿元收入排名第二,第3-5名分别为华泰证券(18.5亿元)、国泰君安(17亿元)和财通证券(15.6亿元)。




300294

3月22日晚间,博雅生物(300294)披露其2021年度报告,这也是华润医药入主后博雅生物披露的首份年报。

  尽管博雅生物营收、净利润双增,但由于2021年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3月23日,博雅生物收于32.02元,单日大跌7.19%。

  与年报同日披露的还有一份募投项目变更公告,此前两度延期的千吨血液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变更为“血液制品智能工厂(一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智能工厂项目)。

  原募投项目因行政原因两度延期 新项目近5年后才投产被疑“画饼”

  2018年,博雅生物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9.89亿元用于建设“1000吨血液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主体为博雅生物,建设地点为江西省抚州市,预计建设期为36个月,计划于2020年6月建成并完成GMP认证。

  2019年10月,博雅生物发布公告,因抚州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规划调整,博雅生物决定将上述项目延期12个月,预计于2021年6月建成并完成GMP认证。

  8个月后,也即2020年8月,博雅生物再次披露延期公告,再次延期24个月,预计完工时间变为2023年6月。博雅生物给出的理由是,抚州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调整,以及公司向广东博雅采购原料血浆尚未获得批复,公司原料血浆规模不足。

  博雅生物解释称,“原来的规划用地已经很小了,之所以重新拿块更大的地做布局,是考虑到当地的用地布局与安排。因为现在公司所在产区周边都变成了商业楼盘,跟当地政府沟通、规划后,现有的生产基地未来也有可能涉及到搬迁的问题。”

  3月23日,博雅生物发布公告将原“1000吨血液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变更为智能工厂项目,将原项目未使用的9.96亿元全部投入至新项目。新项目包括集团职能区和血液制品生产基地,生产基地产能规模为年投血浆1800吨(一期)。

  对于新增产能能否有效消化,博雅生物表示,“产能的建设规划是根据采浆原料端的安排来匹配的”。

  根据规划,新项目建设期为58个月(2022年3月至2026年12月),集团职能区2025年6月投入使用,生产基地2025年9月完成试生产,2027年1月正式投产。

  尽管部分投资者将扩充产能解读为利好,不过也有投资者表示,产能扩产是“五年后的大饼”。


  华润受让股份一个月后副董事长抛减持计划 除财务总监外管理层人员几无变动

  此外,在年报发布约一个月前,博雅生物股东、副董事长廖昕晰及其控制的企业嘉颐投资、大正初元减持计划期限届满。不过,廖昕晰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减持期限内并未减持。

  廖昕晰此次减持计划于2021年8月9日晚间进行了预披露,按照计划,廖昕晰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在公告披露日起至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不超过329.04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77%。

  值得玩味的是,廖昕晰抛出减持计划前一个月,华润医药与博雅生物前控股股东股份转让完成。对于副董事长此时披露减持计划,博雅生物表示“纯属是股东个人的资金安排”。

  博雅生物透露,公司原管理层与华润医药之间的磨合“挺顺利的”,“华润作为一个优秀的央企,不管是6S战略管理体系还是5C价值管理体系,都挺顺利的”。“华润医药除了委派了财务总监,其他管理层人员上没有变化,只是分工上做了一些调整”。

  2021年报显示,博雅生物原财务总监涂言实于2021年12月9日离任,12月10日新聘任财务总监为梁化成。梁化成曾任华润医药财务管理部副总裁(外派财务总监),于2021年9月入职博雅生物,现任公司董事、党委委员、副总裁及财务总监。




证券公司排名前十手续费最低

中国十大投行和全球十大投行的差距有多大?国内投行还有多久才能进入全球十大投行?在解答上面的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明白投行主要做什么?投行,又叫投资银行,主要做一级市场企业的上市辅导、定增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承接;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资产管理、基金托管;还有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业务;以及基金理财销售和代销业务。投行利润最高的三个业务是:承接上市公司辅导、证券交易手续费、资产管理分红。

中国十大投行和全球十大投行的主营业务的利润点不同。国内投行的5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证券交易的手续费收入,也就是来自二级市场股票买卖交易产生的手续费收入,特别是华泰证券更是国内游资聚集地,为交易手续费收入贡献头功。而全球十大投行的50%以上利润来自于承接公司上市辅导业务和并购重组、定增业务,就是包装企业上市或者帮助企业收购企业赚取的咨询服务费利润。全球第一大投行高盛1994年就进入中国,开始开展金融业务。


中国十大投行和全球十大投行的市场范围不同。中国十大投行90%的利润来自于国内,10%不到的利润来自境外收入。包括承接公司上市辅导业务国内上市的总比例超过95%,承接公司港股上市发行业务也不足20%,内地在港股上市发展的主要承接辅导业务80%也都是被境外投行包揽的。全球十大投行50%以上的公司上市承接业务来自全球,本土的占比除美国投行本土业务占比超过50%,其他欧洲投行国内本土业务都不足50%,大部分都来自国际业务,就是说全球十大投行国际业务会更多。


国内的前十大投行依次排序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国内投行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2021年营业收入是765.2亿人民币,利润是231亿人民币,公司市值3130人民币,境内业务收入占比90%,境外收入10%。


全球十大投行依次排序是: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银美林、花旗银行、瑞士银行、巴克莱、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排名第一的高盛2021年营收593.4亿美金,利润216.3美金,公司市值1095亿美金,高盛的国际业务占比超过40%。

全球十大投行里面五家来自美国,分别是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银美林、花旗银行;二家来自英国,分别是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二家来自瑞士,分别是瑞士银行、瑞士信贷;一家来自德国,就是德意志银行。美国的纽约和英国伦敦主要是国际大行的主要聚集地,亚洲市场还有香港吸引国际大行。


中国十大投行和全球十大投行在全球化资本运作过程中主要差距来自有管理机制。中国十大投行都来自于国企和央企,在全球化资本运作过程中,想要走出去,需要金融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审批,所以,会有所掣肘,国际业务收入自然也不会太高。相比全球十大投行背后大部分都是资本家,不受本国政府过度约束,全球化业务,也更灵活。

国内投行有没有机会超越目前的全球十大投行,成为前十的投资银行呢?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金融总量的不断提高,超越目前的全球十大投行,并且挤进去,还是有机会的。根据高盛的数据,2030年中国股票总市值将超过260万亿,IPO融资量将达到2390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13%;在可投资资产、行业增速、资管、投行业务增速都超过10%,国内投行只要把握好国内金融大发展的浪潮,再做好港股业务以及尝试性全球化布局,10年内中国投行就有机会冲到全球十大投行。




中国最好的证券公司排名

临近4月底,龙头券商2021年年报悉数披露。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2020年年报营收与净利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券商,2021年的年报已全部披露。

整体来看,2021年营收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券商,与2020年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完全相同。排名变化上,中国银河(601881.SH,06881.HK)去年营收同比(与前一年相较)增逾50%,进入前五名。招商证券(600999.SZ,06099.HK)营收规模则由2020年的第七位,降至第十名。

净利润方面,国信证券(002736)以超过百亿的净利润规模最新进入前十名,申万宏源(000166)则跌出前十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头部券商的行业集中度再次提升,营收规模排名前五的龙头券商,去年营收行业占比升至47.06%,2021年这一数据为42.05%。

中国银河营收规模进入行业前五,招商证券降至第十

Wind数据显示,2021年营收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券商,与2020年的十家券商完全相同。

排名方面,前四位未出现排名变化。其中,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一骑绝尘,继续稳坐榜首,去年营收规模达765.24亿元,也是唯一一家营收突破500亿元的上市券商。

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国泰君安(601211.SH,02611.HK)紧随其后,营收突破400亿元,分别实现432.05亿元、428.17亿元。华泰证券(601688)排名第四,营收实现379.05亿元。

中国银河营收同比增长逾50%,达359.84亿元,从2020年的第八位,进入前五名。申万宏源2021年营收为343.07亿元,由2020年的第五位,2021降至第六名。

广发证券(000776.SZ,01776.HK)、中金公司(601995.SH,03908.HK)、中信建投(601066)营收规模继续依次排开,分列第七至第九名,分别实现342.50亿元、301.31亿元、298.72亿元。

招商证券营收规模排名,则从2020年的第第七位,2021年降至第十名,去年营收规模为294.29亿元。

整体来看,2021年龙头券商中有8家营收超过300亿元,较2020年的4家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广发证券、中金公司迎来突破。

净利润行业前十均突破百亿,申万宏源跌出前十名

净利润方面,2021年,国信证券迎来突破,以超过百亿规模的净利润,排名行业第十位。申万宏源则从去年的行业第八位,跌出前十名。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2021年净利润依旧稳坐头把交椅,成功突破200亿元关口,以240.05亿元的规模居于首位。2020年,中信证券净利润为155.17亿元。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排名易位。2021年,国泰君安净利润实现153.03亿元,排名行业第二。海通证券净利润为137.48亿元,排名由2020年的第二,降至第三。

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继续位列行业第四、第五名,净利润为136.01亿元、120.55亿元。

中金公司则从2020年的行业第十位,升至第七名,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加48.85%,实现108.1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国信证券营收突破百亿关口,同比大增52.86%,实现101.17亿元,进入行业前十。

申万宏源证券则跌出前十名,2021年净利润为95.35亿元。

2021年,净利润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净利规模均超百亿。其中,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实现突破,进入“百亿净利俱乐部”。

头部券商行业集中度再提升,五大龙头去年营收行业占比升至47.06%

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度,证券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484.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41%。

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营收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这5家券商2020年的营收总和为1885.94亿元,在行业中占比为42.05%。

2月25日,中证协最新发布了证券公司2021年度未审计的经营数据。中证协数据显示,2021年,全行业140家证券公司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5024.10亿元。

2021年年报显示,目前营收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国银河,这5家券商去年的营收总和为2364.35亿元,在行业中占比达47.06%。

而这一趋势,在券商“一哥”中信证券身上,体现得非常典型。

2020年,中信证券营收实现543.82亿元,在行业总营收中占比高达12.12%。2021年,中信证券一骑绝尘的765.24亿元营收规模,在行业总营收中占比高达15.23%。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证券公司排名前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证券公司排名前十、300294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