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行情(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

2022-07-27 21:36:44 基金 xialuotejs

中国股票行情



本文目录一览:



新华社快讯: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5日报收于7159.01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19.20点,涨幅为1.69%。




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

基金四季报披露完毕,基金公司*规模也新鲜出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5.08万亿元,非货基规模为16.28万亿元。在去年市场的*化行情中,25万亿的公募基金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各家基金管理人的规模排名也发生“大洗牌”:

非货规模中,易方达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四季度单个季度规模激增1100亿,华夏基金在几只“网红”基金发力下,单季度新增规模也超900亿,*非货规模超过7400亿元,跻身全行业第二名。

权益类基金中,易方达、华夏、广发基金位居“前三强”,中欧、广发、易方达、华夏基金2021年权益资产增长超千亿元。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易方达、广发、中欧、汇添富、富国基金跻身前五强,去年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发力下,公司主动权益基金新增规模一年狂飙670亿,前海开源也新晋“千亿级”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

非货规模*公募超1.2万亿

39家公募跻身“千亿”基金管理人

在过去三年基金行业大发展中,各家公募的非货基规模进一步扩容。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易方达基金非货规模高达1.23万亿元,高居各家公募基金榜首。华夏基金位居次席,四季末规模为7416亿元,比去年非货规模排名上升1位;广发、南方、富国、汇添富基金分列3-6名,非货规模都超过了6千亿元,彼此规模相差并不太多,在规模排名上面临贴身肉搏的激励竞争。

招商和博时基金,同期规模也超过5000亿元,上述5000亿规模以上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8家。

在3000-4000亿体量的基金公司中,包含了嘉实、工银瑞信、中欧、鹏华、交银施罗德、华安、景顺长城、兴证全球、天弘基金等公募,位居非货规模的第二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非货规模超千亿体量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多达39家,相比去年末新增了4家,中信保诚、中加、国投瑞银、海富通基金,都在今年新晋千亿基金公司。

谈及“千亿”基金公司大扩容的现象,北京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表示,“千亿”基金公司扩容的背后,其实是基金行业的大发展。从2018年末的13万亿到目前25万亿,公募基金市场规模近年来经历了翻倍式的增长。

从归因分析看,自2019年以来,伴随着监管层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和基金赚钱效应的发酵,新发基金数量连续三年超过1000只,新基金每年发行规模也都在万亿体量,部分绩优基金规模持续攀升,并诞生了多位百亿,乃至千亿规模的基金经理。这都说明,公募基金正成为大众理财的工具和普惠金融的代表。

最猛单季度新增1100亿

“网红”基金给力易方达、华夏新增较多

从规模增幅榜看,四季度易方达基金规模增长1100亿元,位居榜首。

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旗下易方达稳健收益、易方达裕祥回报两只二级债基规模增长较大,去年四季度分别增长276亿元、170亿元,并崛起为两只规模超700亿元的“固收+”基金,两只基金去年收益率分别为8.66%、9.5%,获取了不错的稳健回报,也受到了资金的青睐。

另外,易方达基金旗下“网红”产品——中概互联ETF,也是“越跌越买”,四季度规模新增接近60亿元。新发基金易方达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也贡献了91亿元的规模。

华夏基金单季度新增规模913亿元,同期从6307亿元增至接近7220亿元,华夏基金旗下股票ETF产品对新增规模贡献颇大。国内*的股票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在四季度规模激增162亿元,四季末规模为691亿元,是华夏基金新增规模*的品种。

另外,华夏基金去年四季度新发的“网红”基金——华夏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也贡献了103亿元的规模。此外,华夏恒生科技ETF、华夏鼎茂、华夏短债、华夏行业景气等股基、债基、混基也是“多点开花”,四季度新增规模都超过了50亿元。

除了易方达、华夏两大巨头外,广发基金单季度新增规模650亿元,位居第三;嘉实、博时、交银施罗德基金等多家公募的新增规模也超过500亿元,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可谓“斩获颇丰”。

而从同比数据看,易方达基金在近一年新增4250亿元,从2020年末的8043亿元增至1.23万亿元,规模增长非常惊人,2021年也成为易方达基金收获规模的大年。

富国基金去年规模增长也非常显著,当年规模激增2096亿元,从4144亿元增至6240亿元,规模增长位居全行业第二位;华夏基金2021年新增规模2025亿元,紧随其后;招商、广发、南方、天弘基金等,同期非货规模增长也超过1600亿元,都是收获的大年。

易方达、华夏、广发位居权益基金规模前三强

8家公募权益资产突破3000亿大关

权益投资能力是公募基金有别于其他资管机构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权益资产管理规模榜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Wind数据显示,包括开放式股票型及混合基金在内,易方达、华夏、广发基金位居公募基金权益规模前三强,上述三家基金公司权益资产规模分别为6747.36亿元、5187.85亿元、4828.91亿元,也是全行业仅有的三家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突破4000亿大关的基金公司。

除此之外,汇添富、中欧、富国、南方、嘉实5家基金公司权益规模也突破3000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年末仅有5家基金公司权益规模超过3000亿元。

从前十大权益基金公司年度排名上看,招商、景顺长城基金新进前十,兴证全球、鹏华基金退出前十。

部分基金公司权益规模在2021年大步向前迈进,中欧、广发、易方达、华夏4家基金公司2021年权益资产增长超千亿元。

其中,中欧基金旗下权益基金规模大增1460.1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60%,不仅增长*值居行业第一,增幅也在前十大权益基金公司中位居榜首。

2021年诞生的单只“巨无霸”基金对基金公司整体规模增长“功不可没”,截止到2021年四季度末,由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规模已达775.05亿元,在全市场权益基金规模排名中仅次于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而该基金2020年四季度末仅230亿出头,一年之内规模增长超过233%。

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凭借着过去一年出色的业绩实现权益基金规模跨越式发展,恒越基金旗下权益规模从2020年末10.55亿元飞速增长至142.33亿元,增幅超过12倍。中泰资管、东方阿尔法等基金管理人过去一年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也超过3倍。

易方达“卫冕”主动权益规模*

前海开源新晋千亿主动权益“俱乐部”

相比权益基金公司榜单,主动权益基金公司榜单相对较为稳定,除了名次发生变化之外,2021年末前十大主动权益基金公司榜单并未有新入局者,体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

易方达基金以5203.78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继续“卫冕”*宝座,广发、中欧基金分别以4076.66亿元、3844.65亿元的规模分列第二、第三名,且上述两家基金公司相比2020年末排名均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也均超过3000亿元大关。

2021年千亿主动权益“俱乐部”榜单也有所扩容,全行业管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过千亿的公司从18家增至19家,前海开源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从2020年末的415.37亿元飙升至2021年末的1083.3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60%,新晋千亿主动权益基金公司团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募基金业绩*崔宸龙个人管理规模从2020年末不到8个亿猛增至409.62亿元,对前海开源基金规模增长助力不少。

相比2020年末,2021年末进入前十大主动权益基金公司的门槛由不到1800亿元提升至2187亿元。

从行业集中度看,截至2021年末,前十大主动权益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过3.15万亿,在全行业中占比44.71%,行业集中度相比2020年末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中国股票行情走势

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里,A股市场在1次降准、1次降MLF、2次降LPR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走出跨年行情,反而出现了大幅调整(沪深300 -10%;创业板-20%),明显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

尽管我们在12月初降准的时候提出《降准是“信号弹”,关键要看“大部队”来不来》,(点击可进入链接),给出了相对比较谨慎的结论,同时,也在年度策略中提出了上半年震荡、不破不立、下半年才有大机会的判断。

(当时我们的结论是,信用扩张的“大部队”不来,A股很难走出区间震荡,12月中旬的快速上涨后,大概率就没有跨年行情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很多。

因此,我们想利用本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复盘和反思一下过去2个月A股的演绎过程,并对后续做出一些展望:

01 有没有哪些领先指标,能够预判这一次的大幅调整?

在2021年的前两次重要调整中,我们框架中的指标,都给出了比较明确的信号,也帮助我们提前做出了领先的判断:

第一次:2021年春节后的整体调整

在这一次调整开始之前,我们提出了“开辟超额收益的新战场”,对核心资产和茅指数开始逐渐变得谨慎,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沪深300的股债收益差(10年国债-沪深300股息 率)已经非常接近+2X标准差的极值点,给出了明确的卖出信号。

第二次:2021年7-8月陆续开始的高景气赛道调整

2021年1-2月和7-8月,对于高景气赛道,我们都看到了换手率超过阈值的情况,相应地,这些赛道要么出现阶段性调整、要么开始分化加大。

总结下来:

1、股债收益差的指标对沪深300、上证50、消费类(医药、食品饮料)等业绩波动较小、估值区间较为稳定的指数的拐点判断,相对比较有效,500指数效果没有那么好,但可以作为经验指标。

但是对业绩、估值区间不稳定的创业板、中证1000等有效性较差,所以无法用来识别过去两个月创业板的大幅调整。

具体逻辑详细可参考我们前期的报告《关键指标更新:500股债收益差接近触发买入信号》(点击可进入链接)。

2、以新能源车、光伏、军工、半导体为代表的一些热门赛道,可以用换手率来衡量阶段性的市场情绪是否过热,换手率如果超过阈值一段时间,大概率要回落,市场情绪也要冷却,但是景气赛道在12月开始调整时,换手率指标并没有超过阈值。

具体逻辑详细可参考我们前期的报告《以换手率衡量的热门赛道情绪到了什么阶段》(点击可进入链接)。

3、因此,这次的超预期调整,在领先指标层面上,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信号。

02

信用-盈利二维模型的确支持了我们得出市场没什么大机会的判断,但是很难得出需要大幅减仓的结论

12月的时候,我们之所以对市场判断偏中性,没有提出跨年行情,只要是因为在我们的”信用-盈利“二维框架中,未来半年属于信用扩张的前期,即信用上、盈利下的阶段。

历史上的几段类似的情况,(除了14-15年大水漫灌的时候),市场大多呈现小幅下跌或者窄幅震荡的情况,整体表现一般。

具体逻辑详细可参考我们前期的报告《“信用-盈利”二维框架:复盘与展望(之趋势研判)》(点击可进入链接)。

上图中,大家也会发现,历史上的信用扩张前期(红色虚线方框)中,其实市场的跌幅整体不是很大,所以我们依此也只能得出市场机会不大的判断,这么大的跌幅,确实是超出预期的。

03

美债和美股可能是导致A股跌幅超出预期的因素,这个逻辑事后复盘很清晰、但事前判断难度太大。

开年以来,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和纳斯达克的大幅下跌,可能是导致A股跌幅超出框架判断的部分因素。

事实上,这一次纳斯达克的调整幅度,也明显比以往加息或者缩表时候的幅度要更大,复盘来看:

1、基本面出现问题,导致的纳斯达克下跌,跌幅动辄就要超过20-30%;

2、基本面稳定的情况下,加息、缩表、利率上行导致的纳斯达克下跌,一般平均在10%左右。

因此,1月纳斯达克的跌幅,应该来说隐含了更加不同寻常或者更加超出预期的加息节奏。同时,也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了美债利率的快速飙升。

在1月的深度报告《稍微再等等(兼论美债如何影响不同类别资产的定价)》(点击可进入链接)中,我们提到过,美债利率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主要分为长期和短期:

(1)美债利率短期突然快速上行,对大部分权益资产,都是riskoff模式,因此,这一情况下前期涨幅大的、估值高的、交易拥挤的资产,都会有明显调整,比如18年2月、21年2月、22年1月,美债利率短期快速上行,影响*的分别是A股当期的高位资产:大金融、茅指数、宁组合。

(2)美债利率中长期中枢发生变化,主要影响长久期业绩稳定能够DCF现金流折现的核心资产,比如港股的互联网、美股的科技巨头、A股的消费前50。但是,对于A股产业正在爆发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的行业或者公司,影响很小,因为这些公司大多数不能折现。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的得到结论:“利率上行不利于成长股”。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时间维度、和不同类型的成长股出发,得到的结论都是显著不同的。

下图的具体案例,是美债利率对于宁组合的影响,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在于:

(1)拉长来看,过去2年,宁组合震荡上行,同时对应的是美债利率震荡上行的阶段。印证了结论:对于A股产业正在爆发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的行业或者公司,美债利率上限影响很小。

(2)短期而言,21年2月、22年1月,两轮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宁组合都出现了明显下跌。也印证了结论:涨幅大、估值高、交易拥挤的资产,都会受到美债短期快速上行的冲击。

以上逻辑在事后复盘时是非常清晰的,但是想要事前就判断美债利率何时快速上行,着实挠头。

04 超跌反弹可能逐步展开,但大级别的机会还得等下半年

前期的报告《如果“大部队”能来,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点击可进入链接)中,我们提到信用扩张的大部队,是稳定军心的关键因素,历史上,信用周期与A股估值的相关性非常高。

信用周期通过影响剩余流动性和盈利预期,最终影响A股的估值方向,那么信用大幅放量之后,一般会有超跌反弹,但能否形成趋势,还要结合盈利和估值位置考虑。

上文第二部分中提到,在我们的”信用-盈利“二维框架中,未来半年属于信用扩张的前期,即信用上、盈利下的阶段,市场整体没有大行情,只有超跌反弹的机会。

但是进入下半年,可能进入信用扩张后期,即信用扩张、同时盈利触底回升,同时如果伴随沪深300的股债收益差触及-2X标准差,那么就形成了类似于19Q1和20Q2-Q3“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市场有机会出现指数级别的上涨。

05

稳增长催化剂不断,但成长的性价比已经在提升,风格至少会比过去两个月均衡

根据12年6月、14年6月、16年1月、19年1月、20年3月,这5次明显的单月信用脉冲前后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规律:

(1)信贷脉冲前30个交易日,市场整体下跌,稳增长方向表现更好,低估值相对抗跌。

(2)信贷脉冲后60个交易日,市场整体上涨,一般中小盘成长占优或者风格相对均衡。

(3)短期风格变化的具体细节:先金融/周期/价值,再成长。数据公布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市场往往表现为金融、周期、价值占优(多数情况为延续此前的风格走势);拐点大概出现在数据公布日之后的10个交易日左右,此后,成长风格将会反弹(12年、14年、16年)甚至趋势性占优(19年、20年)。

(4)更中长期的风格研判:再看未来半年到一年以上的风格趋势,主要取决于有没有更多高景气的新兴产业出现,即成长和价值的相对业绩趋势。其中,只有16年棚改货币化和供给侧改革推动的蓝筹板块业绩持续占优,最终使得中长期的市场风格出现了低估值价值蓝筹的占优。




中国股票行情网

11月15日消息 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后市场震荡下挫,创业板指跌幅超过1%再失3400点。

截止午间收盘,沪指跌0.29%,报3528.88点,深成指跌0.6%,报14616.42点,创业板指跌1%,报3395.77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7667.3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流入28.39亿元。两市57股涨停,24股跌停(含ST股)。

北交所今日开市交易,81家上市公司21家股价上涨,56家股价下跌;10只新股行情火爆,盘中均触发二次临停,同心传动涨504.05%,大地电气涨298.96%,志晟信息涨279.56%,晶赛科技涨233.52%。

行业板块方面,工艺商品、食品饮料、环保行业、医疗行业、文化传媒等涨幅居前,化肥行业、贵金属、化学原料、民航机场、航天航空等跌幅靠前;题材方面,长寿药、鸿蒙概念、元宇宙、预制菜等概念表现抢眼。

汽车行业相关板块维持热度,沪光股份7连板,京泉华、通达动力、山东威达、日盈电子、天汽模、长城科技、鼎通科技、星帅尔、博俊科技、铜峰电子等涨停;

元宇宙概念及虚拟现实概念活跃,丝路视觉、新国脉、电魂网络、宝鹰股份、兴瑞科技等涨停,芒果超媒、奥雅设计、飞利信、宝通科技涨超5%;

长寿药概念发力,翰宇药业、众生药业、雅本化学、特一药业涨停,尔康制药、金达威等不同程度上涨;

华为概念走高,国华网安、华映科技、思特奇、元隆雅图等涨停;

储能板块分化,山东威达、拓邦股份、宝光股份涨停,金盘科技逼近涨停;

食品饮料板块提价潮提振,佳禾食品、良品铺子、涪陵榨菜涨停;

预制菜概念受关注,味知香涨停,同庆楼、福成股份、国联水产等涨幅居前;

农业种植板块走弱,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跌停,荃银高科、亚盛集团等大跌;

锂电池板块遭重挫,东阳光、湖北宜化、永太科技、百利科技、云天化等跌停,国轩高科、诺德股份跌超9%;

个股方面,拟收购中交科技100%的股份,盛洋科技复牌涨停;

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中国中期跌停。

【机构策略】

山西证券:目前A股整体基本面支撑较强,中短期内震荡向上格局有望延续,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业绩景气主线及科技成长方向。一是产业政策强支撑下景气有望延续的新能源、军工领域,二是上游价格回落提振盈利修复预期的中下游制造消费方向。中长期来看,我们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三个方向。消费板块:医药、消费升级。长期优质赛道:碳中和、科技创新、新基建。稳健底仓品种:大金融。

海通策略:A股岁末年初的躁动行情是固有规律,源于政策面和基本面的日历效应。如7-10月市场较弱,躁动行情往往较早启动且跨年。这次跨年行情有望展开,背景是A股估值尚可、微观资金充裕,驱动力来自宽信用政策落地、企业ROE将继续向上。配置上均衡,如低估的金融地产、高景气的硬科技(新能源、半导体)。

华西证券: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北交所的设立等举措,代表产业和金融政策向支持“新能源、硬科技、创新型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优质成长是外资和机构资金增配的方向,亦是中长期配置主线。“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将是未来持续高景气度行业,锂电、光伏、储能、风电等板块,后市或反复活跃。行业配置上,建议聚焦成长与低估值。

东吴证券:业绩空窗期,概念主题成短期主线,这一方面是因为三季报披露结束,A股迎来持续近5个月的业绩空窗期,这期间政策、预期、主题,较业绩更占上风。在流动性不会收紧的预期下,各类概念主题成为短期资金追逐的方向。中期配置,我们仍维持配置思路从求高增变为求稳,聚焦消费茅指数+确定性成长品。可从以下三视角寻找:第一、政策指引:种业振兴,甲烷减排,军工。市场不缺乏政策预期,但缺乏政策落地,我们特别强调深改委会议的预期风向标。还未落地的深改委政策涉及互联网、传媒游戏、教育、制造业+信息化主题。第二、反转主题:食品通胀,关税减免、中游制造。第三、远期概念:肿瘤检测、机器视觉、咖啡、虚拟现实等。

安信证券则表示,当前重点把握低估值板块估值修复机会,包括低估值小盘股、以及地产链-地产/银行/家电/建材(政策边际放松,中游成本压力下降)、通信/消费电子(业务转型)、医药(医保谈判好于预期)、食品饮料(提价预期)等板块估值修复的机会。继续持有以“宁组合”为代表的高景气长赛道,包括光伏、新能车(汽车零部件、锂电池)、半导体(高端芯片/设备)、军工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股票行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股票行情、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