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易见股份股吧,st跨境通股吧

2022-07-26 17:53:21 基金 xialuotejs

st易见股份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区块链第一股”易见股份(600093.SH)惊雷爆裂。

根据延迟至7月6日发布的2020年年报,易见股份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00.78%,巨亏115.24亿元。

截至停牌前,易见股份市值为66.42亿元,这表明2020年的亏损额是其市值的1.74倍。

易见股份亦已资不抵债,截至2020年底的净资产为-35.58亿元,到今年一季末又上升至-36.26亿元。

由此,易见股份将从7月7日起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易见。

上交所第一时间也向易见股份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在巨额损失追偿、大额减值、资金占用、内控重大缺陷等方面,说明相关情况,及时对外披露相关事项重大进展。

但易见股份隐藏的“地雷阵”并不止这些,在2018年10月已经丧失控制权的九天控股,仍然能在今年上半年从易见股份攫取资金。

“目前我们还在调查,没有司法部门介入,后续肯定会采取一些措施,不排除报警。”易见股份有关人士7月6日对

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易见股份坠落深渊,在于巨额计提。

年报显示,易见股份2020年度计提各项信用减值准备合计116.26亿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74亿元,两项共计119亿元。

易见股份的减值计提范围之广,实为A股罕见,涉及会计科目包括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应收保理款、委托贷款、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等。

易见股份突然雷声滚滚,此前多年给予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对2020年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认定易见股份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易见股份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突出体现在保理业务、供应链业务、资管计划等方面。

2020年5月和6月,易见股份子公司霍尔果斯保理先后受让两笔收账款并支付了保理款12亿元与25.28亿元,存在到期日早于保理合同签订日期、基础资产形成相关的资料不完整等问题。

易见股份2020年投放的保理款项自7月起出现逾期情况,截至当年年末已逾期的保理本金为30.44亿元,至今年7月达到98.83亿元,但未及时执行相关风险评价及时上报以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催收、追偿,导致应收保理款项回收风险有加大迹象。

易见股份对外支付供应链业务款项还存在部分业务未经适当审批的情况,形成大额预付账款,截至2020年底,预付账款余额为45.53亿元。

此外,不实债权也惊现易见股份账上,如2020年8月5日,其子公司深圳滇中商业保理通过应收账款债权转让,形成资产管理计划并取得筹资款3亿元,但转让合同中的应收账款为不实债权,筹资合同的审核同样未得到有效执行。

而审计机构对易见股份应收保理款为主的其他流动资产却无法执行审计程序,发出的函证金额141.36亿元,回函金额为73.08亿元,回函率仅为51.7%。

易见股份称,其业务核查小组通过对历史工商信息的梳理,发现预付款及应收保理款业务对应的商贸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曾经的法人、股东、高管为云南九天控股及其控制的企业的高管或员工,有部分交易对手的法人、股东、高管目前仍然为易见股份的员工,公司将继续采取各种手段进一步查实。

问题还在于,目前爆出大雷的易见股份,之前的年度财务数据是否也存在问题?

“详细的情况还在调查,之前年度是否追溯,目前还不知道。”前述易见股份有关人士向

144.36亿巨资悬疑待解

易见股份烂摊子指向前控股股东九天控股,后者承认存在巨额资金占用。

易见股份称,报告披露日前,公司收到前控股股东九天控股来函确认,截至2021年6月20日,通过易见股份的4家客户对易见股份及子公司构成共计42.53亿元资金占用。九天控股承诺在2023年6月30日以前,分笔偿还占用资金及对应资金占用费,并以资产抵押、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等方式,为九天控股还款承诺提供担保。

“九天控股占用的资金,目前还没开始还。”前述易见股份有关人士对

问题还可能更复杂。

易见股份表示,公司收函后,第一时间聘请会计师和律师与公司共同开展专项核查,暂时无法判断九天控股所做陈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审计机构亦称,无法执行有效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九天控股陈述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但九天控股是否存在更多的资金占用,审计机构提出了疑问。

审计机构表示,至审计报告日,易见股份逾期的供应链保理本金为40.46亿元,逾期的房地产保理本金为58.37亿元;截至2020年底,预付账款余额为45.53亿元,“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

统计显示,上述3项资金合计高达144.36亿元,是九天控股目前来函确认42.53亿元资金占用的3.39倍。

九天控股对易见股份的资金占用,堪称神通广大。

易见股份2020年年报表明,九天控股构成的42.53亿元资金占用(未含资产资金利息),其中2020年末资金占用金额为41.56亿元,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新增占用0.97亿元。

这意味着,早已不是易见股份控股股东的九天控股,在易见股份雷爆不断的今年上半年,依然能够通过某种安排操纵易见股份,从中攫取巨额资金。

匪夷所思的是,易见股份在5月14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但调查期间九天控股居然没有消停。

“证监会的人目前还在公司调查,还没结束。”上述易见股份有关人士表示。

九天控股魅影挥之不去

易见股份乱象频仍,源于九天控股布局产生的“黑洞”。

2012年6月,九天控股以3.17亿元获得当时名为禾嘉股份的易见股份23.57%的7600万股,成为控股股东,其实控人冷天辉也成为易见股份实控人。

2015年7月,易见股份定增再融资48.48亿元,将其主营从业务汽车零部件转向供应链管理和商业保理。

此次定增再融资,不仅九天控股通过认购20亿元使持股比例由23.57%提升至36.17%,还引进了认购出资逾23亿元的滇中集团、云南省工投、云南国鼎等3家云南地方国资企业。

转型供应链管理和商业保理后,易见股份业绩突然“脱胎换骨”,从2014年的3543.29万元,跃升至2019年的8.86亿元,5年时间增长2403%。

而这次转型,可谓是九天控股实施乾坤大挪移的起点,直接导致易见股份5年后出现供应链保理本金、房地产保理本金和预付账款余额合计144.36亿元巨资去向成谜。

九天控股做大易见股份“蛋糕”,是为了待价而沽。

2017年年中,易见股份披露,央企华侨城集团控制的世博旅游集团拟出资40亿元取得九天控股40%股份,进而实现对九天控股的控股和对易见股份的间接控股,但最终未获华侨城集团同意。

之后,九天控股又瞄准地方国企,先后通过转让所持股份给上海港通、云南省工投集团旗下的工投君阳,合计套现32.49亿元,并且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了2453.08万股,目前尚持有占易见股份10.65%的1.195亿股。

而2020年8月,在工投君阳受让九天控股所持的18%后,云南省工投集团成为易见股份控股股东,接手之后易见股份从“馅饼”迅速变成“陷阱”。

其实,在此之前的2018年10月,九天控股已经不是易见股份控股股东。彼时,九天控股将持股的19%表决权委托给云南有点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令滇中集团得以上位,冷天辉因此辞去了易见股份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但冷天辉离职和九天控股“降格”,并不影响其对易见股份的控制。

接替冷天辉的人是冷天晴,冷天晴于2017年9月开始先后出任易见股份董事长、总经理,直至2021年3月9日辞去董事、执行董事等职务。

“冷天辉和冷天晴兄弟关系。”前述易见股份有关人士告诉




公募reits基金

自2021年6月21日我国首批9只公募REITs上市以来,关于公募REITs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然而仍有许多投资者对公募REITs不甚了解。公募REITs到底是什么?和普通的公募基金有区别吗?收益和风险特征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公募REITs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公募REITs?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即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向投资者发行收益凭证募集资金投资于不动产并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收益的一种投资基金。


举个例子,众多的中小投资者由于自身资金量太小无法投资大型商业写字楼,而商业写字楼的开发商仅靠收取的租金无法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在这种矛盾的情境下,REITs便出现了。REITs的管理人把商业写字楼等不动产证券化后,做成收益凭证向投资者发售,收益来源就是写字楼这些底层资产未来的租金、营业收入和资产增值,同时满足了写字楼开发商的融资需求和中小投资者对不动产项目的投资需求。



REITs最早于1960年出现在美国,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逐渐引入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根据美国房地产信托协会(Nareit)统计,截至2020年末,美国REITs市值规模达 1.25 万亿美元,涉及的行业包括基础设施、住宅、零售物业、工业、数据中心、医疗中心、办公物业等。



我国本次发行的公募REITs规定底层资产为基础设施,包括仓储物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污染治理、信息网络、产业园区等其他基础设施。后来,又扩容至能源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水利设施、景区资产等。


公募REITs和普通的公募基金有什么不同?


1. 投资标的不同。普通的公募基金投资的是股票、债券,而公募REITs投资的是基础设施等不动产。


2. 收益来源不同。普通的公募基金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投资的股票、债券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增长、股息、利息等。我国首批发行的基础设施REITs收益来源于运营基础设施带来的现金收益和资产增值,例如高速公路的底层资产,收益来源更多由经营收益构成即过路费。


3. 基金管理人职责不同。普通公募基金的管理人职责重心在二级市场的研究和交易,而公募REITs的基金管理人还要参与到其投资的不动产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与监督中,以让这个项目更好地产生收益。


公募REITs的收益和风险特征如何呢?


由于我国的公募REITs属于*发行,我们只能从发达国家REITs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来看。根据Nareit的数据,2001年以来,美国REITs年化收益率为10.6%,高于美国大盘股票、小盘股票和债券的长期回报,但此期间的年化波动率达到20.8%,较高收益后面的风险也较大。


美国不同类型REITs产品2016-2020年化收益

数据Nareit


日本J-REITs市场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规模的REITs的市场,20年来J-REITs收益率基本维持在3%到6%,高于日本政府债券以及东证市场一部股票收益率。


公募REITs具有强制分红制度,每年至少一次的收益分配,同时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利润的90%。REITs每年派息额不固定,首批9只发行产品已经公布的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预计现金流分派率为4%-12%。


此次发行的首批REITs的基础设施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产权类项目和特许经营权类项目。产权类如产业园区、物流仓储等项目的现金分派率相对更低,但未来升值空间相对更大,特许经营权类如高速公路、污水处理等项目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耗损净值逐渐归零,现金分派率相对更高,未来升值空间相对较小。


虽然我国网友分享的公募REITs底层资产为基础设施,比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项目,具有成熟稳定的现金流,但底层资产可能由于经营不善带来风险,例如产业园会受到产业政策变动导致出租率下降的风险。其次,公募REITs是封闭式产品,成立后只能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存在本金涨跌波动以及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对于公募REITs这种创新产品,

我要不要参与?


公募REITs是我国资管领域的一次创新。建议大家在投资前记住两条原则:一是“不懂的产品不投”,在充分学习了解的基础上再考虑是否要投资于这种创新产品;二是“不适合的产品不投”,投资者还是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充分了解公募REITs的收益风险特征后谨慎投资。


文:丁仙荣(实习)、蒋寒尽

参考资料:

1. 《日本J-REITs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建筑装饰行业基建公募REITs专题研究之六》:光大证券,2021年7月19日;

2. 《公用事业与 REITs,寻求*交集》:国信证券,2021年7月14日;

3. 《一二三四说REITs投资与资产配置》:中金公司,2021年6月29日;




风险提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管理人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了解该产品的风险评级、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该产品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该产品在存续期内采取封闭式运作,不开放申购与赎回,只能在二级市场交易,存在流动性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观点具有时效性。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






ST易见股份

*ST易见公告,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9599.1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9572.5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86元/股。

*ST易见2021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31亿元,同比下降69.92%;归母净利润-21903.82万元,同比下降199.09%;扣非净利润-21198.33万元,同比下降196.28%;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21亿元,同比下降89.2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5117.01万元,同比下降219.2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4673.12万元,同比下降215.53%;负债率165.7%,投资收益-101.26万元,财务费用3562.87万元,毛利率0.61%。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ST易见(600093)好公司评级为2星,好价格评级为2星,估值综合评级为2星。

公司董事长为杨复兴。杨复兴先生:1962年8月出生,白族,中国国籍,博士学历,*经济师,历任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市场流通体制处副处长、处长,云南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社会与市场处处长,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宏观处处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处长,云南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其间任大理市委副书记),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云南工投集团副总裁、易见股份董事长。

本文由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公开数据汇总整理,不构成投资意见或建议,如有文中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




st跨境通股吧

亚马逊的“封店”风波,撩起了部分电商A股上市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的暧昧面纱。

不久前,拟IPO的电商公司醉清风,为了应对证监会的合规要求,就曾在招股说明书中自爆存在“刷单”行为,从而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不小波澜。尽管醉清风声明已于申报IPO之前终止了这一行为,但其所作所为却引发社会公众对电商近似诈骗的刷单行径的高度关注。

特别是已经上市的A股电商上市公司,明里暗里刷单的公司不在少数。尽管相关公司存在有着违规刷单等诸多不合规之举,券商分析师们争相卖力推荐,对所谓的“武德”全然无视。

券商的“宠儿”VS亚马逊的“弃子”

尽管跨境电商行业在过去十年让不少普通人一跃成为了豪宅业主,但在前两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关系,相关上市公司并未受到资本市场的待见。

直到2020年,全球共抗疫情,中国的产业链最早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外贸业务的蓬勃发展,才让跨境电商概念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

2020年初至今,券商分析师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荐着跨境电商概念股,被作为“跨境电商”概念推荐的上市公司一共有19家。

其中,吉宏股份、安克创新、恒林股份、华贸物流、乐歌股份、星徽股份,是被券商推荐最多的上市公司。

在荐股研报中,对上市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描述,不乏“大爆发”、“表现亮眼”、“高增长”等词汇。

Wind,整理

从财务数据来说,这些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业绩的确表现亮眼,但高增长的背后,不少公司也存在违规刷单行为。

例如在这次亚马逊“封店潮”中,恒林股份、跨境通、星徽股份三家公司明确涉事。

恒林股份是旗下的smugdesk品牌被封;跨境通是子公司帕拓逊的品牌Mpow被关,且帕拓逊传出部分部门停工;星徽股份则是子公司泽宝技术旗下的一系列品牌涉及的店铺被关。

公开信息,整理

令人唏嘘的是,其中,跨境通(目前已成为“ST跨境”)2019年财报就暴露出收购的项目环球易购出现问题,当年计提商誉减值1.7亿元。

2020年8月28日,东北证券分析师无视跨境通的基本面问题,发布研报吹嘘跨境通将“加速向上,行业巨头再出发”。

而这个在东北证券眼中要“再出发”的巨头,2020年继续对环球易购计提了商誉减值6.96亿元,且在今年6月23日,公告称环球易购申请破产清算。

此外,跨境通在今年发布完2020年年报后,就变成了ST跨境。随后,又因财报编制问题,先后收到山西证监局警示函、深交所问询函,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等高管离职频发。

《跨境电商加速向上,行业巨头再出发》-东北证券

“刷单”电商公司或涉嫌财务造假

如果说,东北证券无视跨境通基本面恶化还“坚持”要发研报为其站台,这只是东北证券研究团队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是个人选择。

那么,券商批量为恒林股份和星徽股份“呐喊”,则是“集体踩雷”。

2020年初至今,推荐恒林股份的券商有:华西、华创、东北、西南、安信、招商;推荐星徽股份的券商有:开源、方正、招商、广发、中信建投。

但是,这两家上市公司却让上述研究团队“纷纷打脸”——因为刷单,不仅在亚马逊的平台规则中属于违规,在国内的监管环境中实际上已经涉嫌违法。

在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当竞争法》中,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第二十条则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电商公司“刷单”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被特别关注,例如申报IPO。

一位从事电商公司审计工作的咨询行业人士称,目前大部分刷单的企业不发货,财务报表不影响准确性,也算是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是刷单的工作外包出去,找个刷单公司,付一些咨询费用。

“但IPO肯定会受影响,实质性核查的话,也属于违规。”该名咨询人士称。

这样的判断,被一家提交了IPO申请的公司所证实。

今年6月,上海醉清风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醉清风”)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直接“自爆”自家公司此前有刷单行为。

醉清风称,公司曾经为了提高店铺排名及好评率,达到推广引流目的进行了刷单。但是在2020年10月已经停止了刷单行为,积极整改,以后会杜绝刷单行为。2020年10月之后,公司已经不存在刷单行为。

醉清风招股说明书

但是,醉清风在招股说明书中为什么要“自爆”?在东窗事发前券商们只是被上市公司“蒙蔽”了吗?

投行人士称:“披露在招股书里,那就是被投行查出来,必须要披露了。现在的券商投行都会做专项的互联网销售核查,获取各个平台上的销售订单、流水、客户IP地址、快递单号等信息来进行核对。如果刷单却没有实际发货,网络平台上的销售订单就跟快递单号对不上;如果实际发货了,但是空快递,那么订单和期后回款对不上。投行一定能够用核查手段查出来。”

回归到恒林股份和星徽股份上,在爆出亚马逊对其“封店”前,10家券商的投研团队对这两家公司进行力荐,到底是券商研究团队有失专业性、没有看出问题,还是明知道问题、却依然卖力推荐?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如果企业刷单了,但没做账,投行有专门的团队能够核查出来,但投研团队理论上只能根据公开信息做研究,难以自行尽调发现问题。

只是,“刷单”这件事说小了是违规,说大了毕竟可能算财务造假,但二级市场却并未给这样的风险以重视。

有*审计人员对此分析称:“刷单行为是电商公司为了获取流量的一种推广行为,在财务处理时,如果将刷单部分的收入、成本均列入报表,则可以判定为虚增收入,是一种财务造假行为;但如果报表中收入、成本不包含该部分刷单导致的‘虚’收入(一般会计处理不确认收入,刷单的资金流水通过往来进行核算),相关刷单的支出计入费用,可以不判断为财务造假,是业务操作上的不规范。一般情况下,在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库存的出入库情况,通过一些手段来判断刷单行为,如果存在刷单行为,一般都会做收入的扣除。”

例如醉清风,在“自爆”自己刷单后,同时强调了自己并未将刷单订单确认收入,不存在虚增公司业绩的情形,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醉清风招股说明书

不过,尽管上述审计人员强调,刷单费用是公司的实际支出,算是一种促销费用,如果从财务角度讲,是实际列支了公司的支出,可以判断不属于财务造假。

但依旧有不同的观点对此发出质疑。

“刷单本身是虚假交易,和正常的促销并不相同。营销或促销的本质,是通过传递企业及商品的信息,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而品牌刷单,影响了诸多指标,不少指标本身就影响了资本市场对一家公司未来成长性的判断。”某电商平台运营人士称,品牌刷单,粗一点来看,会影响线上电商平台渠道的销售额、订单数、用户数;细分一点的话就更多了,可以到细分类目、新老客户等等一堆的指标。

核心问题在于,刷单、或者说虚假交易,本质上和普通的营销、促销并不相同,深究的话,违法虚假交易发生的费用,被计入公司的正常支出费用是否合理?上述*审计人士称,这样做不合理,但是客观存在。

“尤其是海外刷单,现在爆出来不少是寄空快递,如果长期寄空快递,这项支出的费用非常大,即使是外包给刷单公司,费用本身也会转移到企业。从本质来说,虚假交易产生的费用,总要有人出、总会影响到财务数据。这又是否算财务造假呢?”有券商人士对此指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st易见股份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st易见股份股吧、公募reits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