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7月16日,内地芯片制造巨头中芯国际终于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家回归A股的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
中芯国际A股当日以95元开盘,报收于82.92元,较发行价27.46元上涨202%,成交额479.7亿元。
据证券时报·e公司
对此,*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证券时报·e公司
“由此计算,港股部分市值约1414.83亿元(已换算人民币),A股市值1397.7亿元,合计总市值为2812.53亿元。这相比台积电约合人民币2.4万亿元的市值仍是合理的。”王骥跃表示,因为中芯收入规模约为台积电10%,但成长性更可期一些。
如何看待当前估值?
从6月1日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到正式鸣锣上市,中芯国际仅用了46天,跑出了科创板IPO新速度。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博士在上市仪式讲话中表示:“此次以红筹架构回归A股科创板,充分体现了境内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包容,体现了科创板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上市后,中芯国际将进一步借助境内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创新和发展,为更多的海内外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公司不断成长,并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将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以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回报广大投资者的信任。”
按此前披露,公司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包括“12英寸芯片SN1项目”,“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2英寸芯片SN1项目”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生产线。
对于这家明星公司的未来前景,多家卖方机构同样不吝啬看好之情。国信证券在7月16日研报中直言“中芯国际比贵州茅台更珍贵”,该研报指出:从可替代性来讲,中芯国际与贵州茅台一样不可替代、无法复制。同时,因为稀缺性导致中芯国际具有和贵州茅台同样的议价能力。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角度看,中芯国际的价值量超越贵州茅台。800年前就有茅台了,而奋斗到今天才有中芯国际的14nm先进制程。
在科创板定价方面,PB估值法占据主流,其中国信证券当日的预测与中芯国际A股收盘价(82.92元/股)颇为接近。该行认为,华润微的技术和规模尚不及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的相对合理估值应超过华润微,华润微7月15日收盘价对应PB为6.9倍,考虑中芯国际本次募资之后PB只有2.11倍,对标华润微还有3倍以上的空间,对应股价为83.3元,此价格对应市值为6355亿元人民币。
中信证券在近期研报中也建议采用PB估值。该行认为,晶圆代工厂国际上一般采用PB或PB-ROE估值法,中芯尚未处于稳定贡献盈利的阶段,ROE水平尚低(4%左右),ROE并不能完全解释PB。建议采用PB估值法,历史在0.7-3倍PB区间波动。中芯每一轮股价上行基础往往是行业上行周期,同时历次股价上行通常有催化剂因素(国内大客户导入、先进节点量产、行业满载代工价格上涨等)。从PB估值来看,台积电由于产业链地位稳固、盈利持续释放,市场给予5倍PB。中芯国际作为大陆晶圆代工龙头,在国内核心地位显著,长期成长空间高于台积电且盈利能力有持续上升空间,因此向上对标台积电可以给到4-5倍左右PB水平。
华创证券在7月15日研报中表示,考虑到中芯国际的行业地位,给予6至7倍PB目标估值。结合PB等两种估值方法,给予公司目标市值区间为5820-6790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为76.0-88.7元。
市值如何计算更合理?
上市首日,如何计算公司总市值,业内出现了些许分歧。例如,上述机构以A股股价乘以了总股本来计算中芯国际总市值。同时,随着当日中芯国际下跌25.23%,AH股溢价进一步扩大,一些行情软件也分别对公司AH股分别显示出了约6000亿和2128亿港元两种市值,这令投资者一时间有些茫然。
面对港股和A股市值的巨大计算差异,有业内人士对如何计算市值相对更为合理提出了探讨。上海本地资本市场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
据7月15日的《上市公告书》显示:本次发行价格(27.46元)确定后发行人上市时市值(发行价格乘以发行后总股数)约为1959.66亿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2029.09亿元(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
“在科创板定价的时候,与港股当时股价约30港元十分接近,所以计算结果与港股无太多差异,在两边价格接近的时候可以用。但随着中芯国际A股上市和溢价的扩大,加上AH股票相互不通,用单一方的价格去乘以全部的股本合理性值得探讨。”该资本市场人士认为。
王骥跃也认为,用A股价格算总市值,并不比用H股价格算总市值更合理。他建议先分开再合并计算,即以A股股价乘以A股所发行股份算出A股市值,H股也计算出相应市值,再进行相加即可,实际合计总市值约为人民币2812.53亿元。
回看首日表现,王骥跃认为,从PB角度,中芯A股的PB水平比台积电(PB约为5倍)略高些,H股则相对低些,A股较港股出现较高溢价仍在市场预期之内。随着未来公司成长和中国市场对芯片自主生产需求的增加,发展前景仍可期。
从上市意义来看,业内普遍认为,中芯国际与科创板快速对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中芯国际本身;展现的是注册制下,科创板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大力支持科创标杆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加大了科创板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5月5日盘中消息,13点54分瑞茂通(600180)封涨停板。目前价格9.22,上涨10.02%。其所属行业物流目前上涨。领涨股为音飞储存。该股为快递物流,干细胞,自贸区概念热股,当日快递物流概念上涨2.25%,干细胞概念上涨2.05%,自贸区概念上涨1.88%。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4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62.3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068.5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864.62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瑞茂通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瑞茂通(600180)个股
编者注:经历过压抑情绪打满造成的消耗,当前半导体板块估值低于过去五年均值,但即便在所谓“印太经济框架”的阴影下,也依然表现稳健。
连日来的中芯国际(00981.HK)股价中,似乎能看到一些新趋势。
最近10个交易日中芯国际涨幅接近10%,尤其昨天(5月23日)股价以3.56%收涨;成交额超过6.74亿港元,再创新高,资金净流入超过6200万港元。不过今天还是下跌了一些,后续走势仍有待观察。
中芯国际港股股价走势(华盛通)
未平仓的空单数量上,过去一段时间中芯国际是稳定在700万左右,占比仅0.09%,来到很低的位置。
中芯国际截至5月13日未平仓沽空比例(华盛通)
再来看看估值。
上一次中芯国际PE(TTM)估值如此接近7.6倍的低点,还是在……2011年的那个上次。
中芯国际PE-TTM估值(同花顺iFind)
而且这一估值来自于股价下跌、业绩上涨的“双向奔赴”。
一边是股价从2020年7月高点至今已经跌去近60%,另一边是2022Q1业绩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大增66.89%至18.42亿美元,净利润更是大增3.9倍至5.69亿美元。2019Q1~2022Q1,中芯国际营收年复合增速超过21%,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超过65%。
中芯国际2015Q1~2022Q1营收、净利润、经营现金流走势(同花顺iFind)
在消息面上,中芯国际也可谓利好不断。
恒生指数将纳入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几只新成分股。这意味着将会有大量被动资金买入中芯国际。而据统计,目前追踪恒指的ETF资金规模约238.5亿美元。
还有就是时隔3年多的再次回购。5月19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已通过香港联交所回购了公司普通股421.5万股,耗资6657万港元。此前公司股东大会已授权董事会适时回购不超过当日公司发行港股10%股份的安排。按照供需关系的原理,股票流通数量的减少,就会推动价格的升高。
拉升的股价、资金面的利好消息,或许是估值修复的良好开端。
但要知道这几年中芯国际这只个股的*槽点之一是,尽管业绩很好、利好消息接连不断,可股价就偏偏一路震荡下行。给一根胡萝卜又马上“嘎”一刀肉,这种反复横跳能让不少人疼得怀疑人生。这次的低位反抽背后,究竟是什么?估值反转是真的可能存在的吗?
如果存在的话,这个反转会以则那样的形式出现?
一、等一个情绪反转?
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芯片股,苦情绪久矣。
压抑情绪的来源自不必说,与旷日持久的高端芯片“战争”有关。背后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设备的算力提升、能耗下降、轻量化是必然趋势。如果中国智造被锁死在14nm时代,拿不到高溢价科技硬件产业的议价权,便只能做资本和专利持有者的“打工仔”。
而由于价值链的利润分配问题涉及主权信用、全球税收权等核心利益,当前条件下某一方主动选择退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这种情绪不会轻易消弭。
最近美国总统拜登也在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搞事情。
有意思的是,拜登印太之行第一站就是韩国,而在韩国第一个目的地即是三星半导体工厂。信号十分明确,这个“经济框架”最核心的点是半导体产业链。据媒体此前爆料,三星股权结构中外国投资者持有普通股的51%;优先股则更加夸张,境外股东占比71%,韩国境内投资者和个人持股的占比不到30%,大股东及关联企业占比仅为0.1%。
三星2022Q2末股权结构(三星官网)
7nm以下制程的先进半导体制造,我们还在追赶当中。印太地区的日韩、东南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又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想要切断高端芯片供应,印太地区自然是*。只要议价权还在手中,老玩家就依然可以笑哈哈。
持续打压将悲观情绪打太满,难免压抑中国芯片股估值。
但站在昨天的市场上,上涨的不仅仅是中芯国际,而是整个港股半导体板块,同样是从大约10个交易日之前就开始扭头向上;A股芯片概念最近17个交易日更已累涨近20cm。
所以,或许“芯片封锁”的边际效益也会逐步递减。此前悲观情绪所根植的逻辑基础,到今日是否依旧成立,眼下就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二、底层逻辑的变迁
社会经济的底层逻辑,每隔50~60年就会出现变化。
这话不是凭空捏造。康德拉季耶夫认为经济存在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波动,这种波动由生产力发展周期造成,生产力发展周期又由科学技术发展周期决定。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互联网)
正如他所指,长周期底部往往伴随旧技术红利减退,造成全球产出下滑,在货币流速不可控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增加货币供应以拉动经济增长,但副作用是物价的上涨(有没有那么一点既视感?)。新技术的出现将从逻辑上重塑生产方式和供应链,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OK以上是我们开展讨论的理论基础。
回到实际讨论中。技术进步对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究竟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不正因为技术进步,所以才更应该追求先进制程的芯片吗?
对,但也不完全对。
之所以说“不对”,是因为技术进步较预期方向,完全可能南辕北辙。
对于当下技术进步的主题是什么,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几个大方向自然不会缺席——AI、大数据云计算、能源解构转型。
先进制程芯片可以在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算力,同时减少单位计算量所需的能耗。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实现设备轻量化、满足更高算力需求,先进制程芯片必不可少。
但云计算的逻辑是,将复杂计算集中到云端的服务器上,将主要数据的存储功能集中到大数据中心,终端设备可以做得更加轻薄。而云端服务器、大数据中心暂时不存在轻量化需要,通过堆砌成熟制程芯片数量就能实现算力提升。
云计算概念图(互联网)
能耗问题上,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将能源的生产、分销成本做到白菜价,算力需求与运算能耗的矛盾也会缓解不少。
须知,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还是新型能源体系,都被囊括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新基建”战略当中,接下来是重点发展方向,伴随着大量对芯片的需求。从中芯国际最近的业绩报告和动向,也明显感觉到先进制程战线的收缩,以及成熟制程方面的发力。
比如,成熟制程产品销售额占比的增加。
中芯国际产品面向各应用场景的销售额占比(芯东西)
又比如,2022年中芯国际预计将投资50亿美元,在北京、上海、深圳同时扩建12寸成熟制程产能,计划在2024年全部达产,以成熟制程产能的大幅增加将总产能扩充近一倍以上。
而之所以说“对”,是因为先进制程的时代虽迟但终会到来。
生产先进制程芯片需要在设计上的先进思维和在工业制造上对物理极限的不断突破。未来仍有无数个技术周期在等着我们,而先进制造业体现着我们技术能力的天花板。
内部力量也深谙不足,大基金在这方面投入了大笔资金,国家层面也给了不少政策。
三、结语
“那些想发明计算机器的科学家,他们肯定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的不够复杂。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们想的不够简单。”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球状闪电》中有这样一句对白。
如何实现人类与机器的对话?在各种复杂方法中,最后脱颖而出的,竟然是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编码。在芯片“封锁”的问题上,或许也是这样。先进制程有*,没有也能像小强一样先活着。活着就会有希望。
回到市场。芯片行业经历过“封锁”、疫情等等压抑情绪的消耗,而另一边是业绩增长与市值的背离。中信证券指出,当前半导体板块估值水平低于过去五年历史估值均值。而行业估值即便在所谓“印太经济框架”的阴影下,最近也依然表现稳健。
昨天国常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可见从政策层面引导稳增长的决心。新基建正好踏在稳增长、产业转型两条主线的交点。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只是我们根据一些常识和特定知识框架展开的讨论。而市场情绪属于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我们无法左右。
请诸君自行判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分享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服务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A股打新赚钱效应再次显现,今日中芯国际IPO挂牌首日上涨了220%,市值超过6000亿元,截至中午收盘为6279亿元,在A股总市值排名第11。仅仅半天时间就成交了383亿元,成交金额A股第一,比成交102亿元的茅台高出近3倍。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中芯国际比贵州茅台更珍贵,最终估值超过龙头台积电也是有可能的。目前台积电的市值为3426亿美元。
半日成交金额高居榜首
市值排行
对A股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打新赚钱,不过价值投资者密集的港股,已经意识到中芯国际的风险,连续两日大跌。中芯国际概念股也都跌了,中芯国际H股今日一度大跌近30%,截至发稿,跌幅缩窄至17%。
中芯国际不仅是科创板*的IPO,也是A股10年来*的IPO,多年前中国台湾籍科学家张汝京在大陆创办的这家晶圆代工厂,担负了国产芯片的大多数期待,中芯国际光环绕身,这几年在外部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
收益
中芯国际募集资金达532亿元,发行总股份为19.38亿股,募集资金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网下投资者,一部分是网上投资者,另一部分是战略配售和超额配售。其中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5.05亿股,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约5.9亿股,其余为配售。
科创板配售有锁定期,网下和网上申购没有锁定期,理论上上市当天就可以出售。
网上网下打新共耗资300亿元,按照88元计算,有663亿元收益,上涨收益达到如此庞大的金额,可谓罕见,其中网上打新者,即俗称的散户,可以获得306亿元收益。因为发行量庞大,不少很长时间没打中新股者,这次都中了一签,有一些资金量的还中了两签,重新燃起了打新信心。
最近一段时间,中签者都在计算收益,有投资者暗自估计上市价在50-60元之间,今日中芯国际集合竞价时一度出现在100元以上,已令投资者意外,如此规模的公司,每签还有3万多元收益。
飞跃
2004年,中芯国际创立4年就实现IPO,相继登陆纽交所和港交所,集资10亿至15亿美元,用于建造工厂并对基地进行改造升级等。这一年,中芯国际的营收不仅比前一年翻了将近3倍至9.74亿美元,营收利润也*实现正增长。
中芯国际当初上市时,市值就有了400多亿人民币,到2008年10月跌至历史*点21亿人民币,直降95%,中芯国际走出低谷后,其市值涨涨跌跌,近些年在500亿港元上下波动。
去年年末中芯国际港股收盘价为11.94港元,按照当时总股本57亿股计算,市值为680亿港元,按照这个市值水准,中芯国际上市16年其实给投资者回报甚微。
不过随着公司要回A股,公司股价上涨到44.8港元,即使这两天大跌后,截至发稿也有32港元/股。
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但是因为回了A股,身价就有了质的飞越。
按照港股股价计算,目前中芯国际市值2300亿港元,按A股市价则市值达到6279亿元,A股比H股贵了近150%。
市净率悖论
中芯国际发行价为27.46元/股,对应公司2019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的摊薄后市盈率(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后)为113.12倍,高于截至2020年7月4日(T-3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46.17倍。
发行价已经超过一般公司的估值,在股价今日上涨两倍后,估值更是很梦幻。
中芯国际去年净利润18亿元,这样利润水平的公司在A股也不少,净资产收益率为4.25%,这样的收益率水平并不高。
不过业内不想用市盈率来评估中芯国际,这样显然捆住了中芯国际的身价,而是用PB法。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称,中芯国际比贵州茅台更珍贵。国信证券方面认为,从可替代性来讲,中芯国际与贵州茅台一样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稀缺性导致中芯国际具有和贵州茅台同样的议价能力。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角度看,中芯国际的价值量超越贵州茅台。“800年前就有茅台了,而我们奋斗到今天才有中芯国际的14nm先进制程。相同资产在不同市场有不同价格,所以,科创板的中芯国际的估值超过龙头台积电也是有可能的。”
研报还提到,华润微的技术和规模都不及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的相对合理估值应该超过华润微,华润微7月15日收盘价对应市净率为6.9倍,考虑本次超额募集之后市净率只有2.11倍,对标华润微至少还有3倍以上的空间,对应股价83.3元人民币。
按照发行前公告披露,中芯国际本次发行价对应市净率为2.20倍(超额配售前)/2.11倍(超额配售后),低于可比公司台积电、联华电子、华虹半导体、高塔半导体以及华润微的同期平均市净率4.27倍。
兴业证券认为, 募资后每股净资产提升4成,现有估值水平下股价仍有上升空间,此次发行后公司2020年每股净资产将由1.28美元提升至1.84美元,对应7.10收盘价为2.9倍PB。当前科创板的14家半导体公司(截至2020.07.10),整体市净率与市销率中位数为11.3x及48.5x,其中晶圆代工厂华润微的PB/PS估值达7x/11.5x。参考在港股/科创板同时挂牌的中国通号,港股估值对照科创板约5成折价;判断中芯国际在科创上市后,H股估值或在3x-5xPB区间,对应股价为43.5-72.5港元。
分析师为中芯国际重估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不同市场有不同定价,不过如果在A股行业二流公司,市值如果超过国际上的行业龙头,并不算投资者的福气。
另外最值得推敲的是PB法估值,对外募资后,就可以提升PB水准,这次中芯国际募资532亿元,按照市净率中位数11倍计算,募资提升了中芯国际5000亿估值。那想要提升中芯国际估值,只需要持续不断募资即可。
中芯国际在A股上市被追捧,显然掺杂了很多情感支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芯国际 估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芯国际 估值、600180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