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发出公开信称:世界会默默奖赏勤奋厚道的人。小米上市,是对小米人奖赏的一部分。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上市从来不是目标。奋斗不是为了上市,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高管团队经过反复的测算,坚信未来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厚道,是雷军选择小米最低定价的原因。小米以厚道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利润决不超过5%,超过将回馈给消费者。选择最低定价,主动将IPO定价在低点每股17港元,雷军兑现了让利承诺。这与雷军本人及小米一贯信奉的厚道价值观和稳定市场、长期乐观的判断有关。
提振股价:小米董事会向雷军授予的这笔约6.4亿股的股权激励一度引发巨大争议。一方面,基于小米上市定价,这笔激励股票当时价值99亿港元以上,数额巨大;另一方面,小米总裁林斌“雷军对激励不知情”的表态引发巨大争议,“我们几个董事开会,在会议里面大家一致赞成通过做出决定”。
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邓锋教授此前告诉《深网》,当这一事项形成议案,提交董事会审议之际,作为董事长的雷军“理应知情”。邓锋告诉《深网》,“如果说雷军未参与表决,那是正常的”,原因在于激励议案涉及雷军本人,需要回避表决,“但林斌说雷军对此不知情,那就是小米董事会秘书失职,未尽到董秘的通知义务”。雷军从未正面回应这些争议,而他在小米股价低迷时表态可能捐出这笔股票的做法,值得玩味。
捐赠股份的两大障碍:小米官方并未给出雷军做出股票捐赠决定的理由,同样未回应后续捐赠安排。关于雷军此次潜在的慈善行为,香港一家投行互联网板块负责人对《深网》分析,“将这笔股票捐赠做成股权信托的话,可以减少个别潜在风险。做成基金会可以避税,但需满足慈善基金的相关要求”。北京纵横律所合伙人王慧表示,股权信托的优势在于资产保持独立,与委托人(捐赠人)、受托人(信托公司)及受益人(受赠组织)的资产均实现隔离,能够保证受赠组织的收益权。问题在于,在现有法律环境下,捐赠人委托信托公司设立股权信托的行为被视为股权转让,并无税收优惠。基金会形式则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但需满足在慈善方面的资金支出需求。
另一个即税收问题。由于中国税收优惠条款曾长期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捐赠方的积极性。通常而言,企业家在股权捐赠时,不希望产生额外税收。然而,时任蒙牛乳业的董事长牛根生在2004年成立“老牛基金会”,捐赠他在蒙牛的全部股份。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告诉《深网》,据他所知,在一阵讨价还价后,牛根生补缴了捐赠股份而带来的所有税收,未有减免。随着2016年《慈善法》出台,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股权捐赠的税收政策变得较此前更为宽松。根据中伦律所律师刘永青的解读,基于最新的监管规则,企业对外进行非货币捐赠,需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但符合《慈善法》规定的非货币资产捐赠,无需缴纳增值税。股权是企业非货币资产的一种。
8月2日,小米股价再创下历史新低。当日收盘, 报收8.80港元/股,刷新了此前保持的8.91港元/股历史记录,市值缩水至2108亿港元的新低,约合人民币1870亿。
如今的小米,股价下跌已经不是新鲜事。“上市首日破发”、“股价跌破9港元大关”、“市值蒸发3000亿”等新闻不断传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人们神经。伴随而至的是,媒体也在这一年对小米各项问题——手机销量、lot业务拓展、互联网模式、生态链等贯穿小米始终的问题进行了连续不断地拷问。
有媒体评价说:“小米上市只有1年,雷军却仿佛经历了一世的苦难”。从短短9年时间从无到有、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角度,小米无疑是成功的。但聚焦眼下,小米又还有很多棘手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当前智能手机市场进入“挤压式增长”、“未来市场上可能只有两三个手机品牌”的时代,人们不禁思考,雷军还能带领小米安然走过下一个9年吗?
上市一周年市值蒸发了50多个小米科技园7月9日,恰逢小米上市一周年之际,雷军实现了自己的“买房梦。”这天,媒体曝光出小米科技园已然落成,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楼。雷军本人也难掩兴奋,于次日早上9点多钟在社交媒体上兴冲冲的晒出小米新大楼的图片,并配文:“小米科技园,8层楼,34万平方米,52亿造价”,“北漂奋斗9年,终于买房了!”与雷军兴冲冲地喜提新房对比,部分网友却并不买账,评论区里有人发出质问:“股票市值跌了多少套房?多少个50亿?”也有人嘲讽说:“股票腰斩了,你买房了。”
网友的评论可谓直击心灵,对曾喊出“要让提前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上一倍的”雷军来说,股价下跌一直是横亘在他和小米头上挥之不去的梦魇。上市首日,小米集团下跌1.18%,收报16.8港元,跌破发行价17港元/股。
“出师不利”很快影响了小米接下来的节奏。2018年7月18日,在冲到了22.2港元/股的历史最高位后,小米股价紧接便在“一路下行”的趋势中不肯回头,最终在2019年1月9日,小米公司迎来上市以来的首个限售股解禁日。当日股价下跌6.85%,总市值2594亿港元,再创上市以来新低。不得已,小米只好拿出回购股份的“大杀器”。从2019年1月17日到1月22日,六天时间内,小米三次合计回购了约1997万股股票,总斥资近2亿港元。回购后,小米股价从跌破10港元大关缓慢爬升,一度拉高到12.5港元/股的高位。上述回购只是暂时性地稳住了股价,随着5月份结束,小米的股价危机又一次卷土重来。5月31日收盘,小米报收9.58港元/股,再创新低。
雷军只好拿出同样的办法。6月3日再一次掀起回购潮,每次至少5000万港元。截至7月8日,小米一共进行了21次股票回购,花费11.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元),回购了1.23亿股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小米2018年净利润只有85.5亿元,也就是说,小米光这轮回购就用掉了全年净利润的12%。然而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收益,这次的回购并没有如上次那般奏效。7月9日收盘,小米股价再度跌落1.14%,报收9.50港元/股,比5月31日还低了0.08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更是下滑44.12 %。有网友调侃说:“雷军承诺要让提前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一倍,如今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四倍。”
如果按照22.2港元/股的最高点计算,小米当时市值为5291.7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663.5亿元。而目前,小米的市值只有210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70亿元,相比当时最高点下跌了60.16%,市值蒸发了2793.5亿元,约合52个小米科技园的造价。
这一切都要从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子公司,卸任自己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的身份说起。雷军退出小米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雷军卸任的这些公司,其中包含了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这一下子可以说把小米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的公司全部卸任退出了。
加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司马南怒怼联想事件,柳传志被推上风口浪尖,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而此前雷军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偶像是柳传志,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技巧,两件事结合在一起,雷军这些卸任的举动就不得不让人引发联想。他这是准备跑路了吗?难道要跟进自己的偶像准备投身美国,网络上不少人为雷军卸任的事情对他骂声不断。
其实雷军只是卸任了和小米有关联的子公司,小米集团和小米科技这些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依旧还是雷军。小米公关部的总经理回应:这只是正常的人事调动,雷总后面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放在造车创业上。小米官方的回应是很正常的,也在意料之中,这是所有事情叠加在一起。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这份回应。小米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了百分之三,市值蒸发4000多亿,直接创出近十六个月以来的新低。
网友也不卖账,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对于雷军的这些谩骂并不能改变他要再次创业的心。要知道,雷军虽然身兼四家公司,但在小米集团最初创业初期,雷军也是选择退出金山和手上的所有工作来专注于小米的手机发展的认真用心专注于一件事的效率,怎么都要比同时很多件事方方面面都要关注来的。
已经五十二岁的雷军选择在退休前再次创业造车。这次创业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那就可能成为雷军创业生涯中的一个败笔。首先是他的年龄上来了,小米集团的业务有很多,雷军实在是分心乏术,所以才选择不再负责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方面的业务。以后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我们可能也不会再看到雷总出现了。雷军的卸任,一方面是专注造车,另一方面就是放出权力。小米发展这么多年,高管们也有了能力接管,来到放权的时候了,卸任对雷军唯一的影响,就是以后不用再出席子公司那些重大会议做决策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控股人还是的小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也成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造车,雷军压上了自己大半辈子以来所有的荣誉,一旦失败,之前努力的所有结果都可能化为灰烬。只是不知道。在汽车方面,雷总想要走哪个路线,会不会继续和小米手机一样,通过性价比打入市场?
如果是要走低价的路线,那很有可能会对标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造出来的车,拥有特斯拉相似的造型和配置,然后价格比特斯拉便宜。这种时候大众到底是要选择特斯拉还是选择小米就有的争论了。有人喜欢马斯克的疯狂,就会有人喜欢雷军的时代,但在汽车这条路上,想要走曾经性价比的那条路还是很难的。具体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只能等待雷总的结果出来才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雷总造车也进入了紧迫的时期,汽车生产的过程需要很多东西。车间的每一项工程也需要盯着,还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的算法,眼瞅着还要完成2024年量产的交付进度。到了关键的时刻,雷军只能亲自介入,亲自去监管每一个环节,确保不会出错。
小米集团整体的投资运营都在围绕着小米造车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雷军的职务跟着做出调整也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小米汽车的创办过程,目前来看,和当初的小米集团非常的相似。不管是在产品定义还是人才招募,亦或者是整体思路上,人不轻狂妄少年,问心无愧。真君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艰苦创业,到了五十多岁,依旧可以选择再热血一次,期待他能够造车成功的那天。大家对此怎么看?
作为香港市场中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小米,它的上市引起了各界媒体和相关投资者的关注。2018年7月9日,小米风风光光的在香港交易所的主板上市了。但是,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小米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一块看一下。
自从7月份上市到如今,小米相对于最高价的市值已经出现了2000亿港元的缩水。许多的投资者感叹:真是跌惨了。在7月9日小米上市的时候,发行价为17港元,上市之后股价一度冲到了22.2港元。就在投资者对小米充满了希望的时候,小米的股价就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一样。一路的下滑,直到昨天的收盘价为12.66港元,市值为2858亿港元。
不知道看到这里,作为小米董事长的雷军会作何感想。当初曾经夸下海口说:“上市首日买入小米的投资者能够赚一倍。”在此时来看,雷军又要食言了。
股票的价格是市场给出的,股价的跌跌不休。也引起了许多券商和机构的关注。最近作为美国知名投资银行的摩根大通就下调了对小米的估值,将小米的目标价格下调至18港元,并将第三季度的盈利调低了6%。
在港股市场的表现固然不佳,但是,小米必然少不了自己的营销。在10月9日,作为小米董事长的雷军就在微博上炫耀称,小米8旗舰版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600万台。但是,针对这一消息,摩根大通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小米的出货量并不会出现太大的提升。因为目前的中国市场正处于4G到5G过渡的阶段,对手机的需求量不会出现明显的上升。
其次,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小米为了出货量,把自己的利润降到了最低。因此,这样很难帮助小米实现较高的利润。在互联网的服务方面,小米网络游戏的转化能力又较差,同样也难以帮助小米实现业绩的增长。
如今,小米的产品可以说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手机、电视、无人机、平衡车、台灯、插排等,凡是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小米几乎都会有所涉及。甚至目前的小米已经跨界到服装贸易和食品类的领域,让许多的人感到匪夷所思。我们到底把小米看做手机制造商呢?还是一家电商平台呢?作为外人的我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小米了。
当然,我们不需要看懂小米。因为这都是小米每一步的战略。我们也希望小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看清对方,看清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产品做好。让自己的业绩能够得到更快的增长。到那时,小米的股价翻倍也将会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