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中欧医疗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 天弘

2022-06-20 22:34:49 证券 xialuotejs

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



本文目录一览:



前几天不是梳理了主要指数的估值嘛,

中证500已经是历史最低估值,中证1000也接近历史最低估值了。

沪深300合理偏低,只比过去10年的平均估值低一些。

后台有小伙伴留言,让懒猫找找都有哪些指数增强基金可供选择?

今天就来找一找。

怎么找呢?

两个方向:

一是稳定性高,能连续多年,每年都跑赢指数。

二是爆发力强,过去几年总收益高。

接下来就从这2个方向出发,看有没有合适的指数基金。

01

沪深300指数基金

1、稳定性高的

首先看稳定性高的。

图中的基金都是2015年以来,每年都跑赢沪深300的指数基金。(当年收益标红表示这一年跑赢沪深300)

一共11只。

往前推,

2011年以来,连续11年半(今年算半年),每年都跑赢沪深300的指数基金有2只:鹏华沪深300A、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A。

特别是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A,不仅每年都跑赢沪深300。2015年以来,总收益也高达92.6%,比其他沪深300指数基金高出一大截。

2、爆发力强的

再来看爆发力强的,

也不能选的时间太短,就选了2019年以来。

收益最高的是邓宇翔管的富荣沪深300增强A,涨了155.5%,傲视群雄。

盛丰衍也很厉害,他管的西部利得沪深300指数增强A涨了82.3%,排名第4。

两只长跑老将也没落后。

2019年以来,

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A,涨了69.2%,排名第14。

深鹏华沪深300A,涨了61.8%,排名第22。

02

中证500指数基金

1、稳定性高的

2016年以来,每年都跑赢中证500的指数基金一共14只。

如果用和沪深300一样的筛选标准,

2015年以来,每年都跑赢中证500,那符合条件的基金数量会降到4只。因为另外的10只基金都不是2014年之前成立的。

这4只基金中,

南方中证500ETF规模最大,402.8亿元,是市场上规模最大中证500指数基金。

不过它的超额收益一般,2016年以来跌了14.9%,跑赢中证500指数8个点左右。

另外三只表现会好一些,都涨了20%左右。

叶乐天管的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涨了18.2%;

李笑薇管的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A,涨了26.3%;

黄稚管的中保新城中证500A,涨了17.9%

2、爆发力强的

再看爆发力强的,

盛丰衍收益最高。2019年以来,西部利得中证500指数增强A涨了129.2%。

三只正收益的长跑健将也可以,

2019年以来的收益都能排进前20名。

还有杨梦。

她管的博道中证500增强A是2019年1月3日成立的,晚了几天,没排进去。

单看收益,成立以来这只基金涨了97.86%,也能排进前10。

03

中证1000指数基金

中证1000指数基金比较少,没那么复杂。

2016年以来,每年都跑赢中证1000的基金是华宝中证1000。

但这只基金超额收益不高,2019年以来只比中证1000指数多涨了6个百分点。

其他几只,超额收益就明显了,比中证1000指数多涨了50,甚至70个百分点。

兼顾规模和收益的话,是这2只:

徐幼华管的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A,规模26.6亿元,2019年以来涨了111.4%。

乔亮管的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A,规模9亿元,2019年以来涨了104.8%。

04

还不错,

每个指数都找到了几只长期稳定性高(连续多年,每年都跑赢指数)、中短期爆发力也强的指数基金。

懒猫把他们汇总在这里:

这里面有不少量化大神,

盛丰衍、杨梦,我们都熟悉了,去年量化火的时候,他们也火遍整个基金圈。

(补充说明下,指数增强基金大部分资金都要投向指数成分股,股票池相对固定,所以基金经理通常都是用量化的方法管理指数增强基金)

富国基金的量化也很强。

李笑薇,她算公募里面最早做量化的那一批人,现在已经是富国基金副总经理兼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她管的富国500指数增强A,不管长期业绩,还是短期业绩,都没话说。

还有徐幼华,她是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她管的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A,绝对是过去几年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

同样优秀的还有建信基金的叶乐天,和创新合金的董梁。

不管是中证500方向,还是中证1000方向,他们都做的很好。而且经验丰富,2012、2013年前后就开始管理量化产品了。

最后,说说指数增强基金要怎么配置。

首先,肯定是看指数。你看好这个指数,才会在这个指数的指数增强基金中找到表现相对较好的。

其次,就是不要单押一只基金。

有一只也很优秀的指数增强基金懒猫没放表格里。

这就是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

这只基金2010年11月成立,成立以来一直是申庆在管理,2011~2020年,连续10年每年都跑赢沪深300指数。

然后倒霉的事情发生了,2021年,这只基金跑输了沪深300指数1个点。

虽然还是很优秀,但连续跑赢的记录被打破了。

所以,即使选出来一些能持续、稳定创造超额收益的指数增强基金,但谁也不能保证它们中的某一只会不会在某个时刻掉队,跑输指数。起见,还是优秀的几只都配一些比较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欧医疗基金

“医药女神”葛兰正迎来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四季报披露完毕,葛兰以1103.39亿的管理规模,超越同期张坤管理的1019.36亿,暂列市场上管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公募一哥”的桂冠更替,取而代之的是“基金一姐”。

202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医药行业的调整,葛兰管理的基金整体表现不佳,净值回撤超30%。但投资者并未离场,而是逆势加仓,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规模为775.05亿元,较三季度末的634.4亿元增长140.65亿元。

在此背景下,中欧基金最新公告称,将自购5000万旗下医疗主题基金,葛兰拟自购200万,将以定投形式分批入场,申购的基金份额将持有3年以上。

中欧基金及葛兰自购5200万旗下医疗主题基金

中欧基金1月26日公告称,公司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合计50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与此同时,基金经理葛兰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自购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合计2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中欧基金对此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公司和基金经理做出自购并长期持有相关基金的决定。

不过中欧基金还提示投资者,“自购不代表预测短线走势,个人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以及投资周期来制定投资计划。”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及中欧医疗创新基金作为行业主题基金,主要聚焦于医疗板块投资。回顾过去,医疗板块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快速上涨和新冠疫情的反复扰动下,整体波动较大。伴随着近几个季度快速调整,优质医疗行业个股长期投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2年,基金经理葛兰及中欧基金研究团队认为医药生物行业长期成长的基础没有发生变化,政策导向总体积极、稳定。企业在行业总体转型期以及疫情后时代更加注重修炼内功、加强硬实力的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更为完善,因此仍看好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合计公告自购的总规模已突破5亿元大关。其中,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认购南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联接基金达到2亿元,是新年以来力度最大的一笔自购,其次即为中欧基金及基金经理葛兰本次合计5200万规模的自购。自购是机构投资者及基金经理彰显投资信心的体现,也给市场传递长期向好后市的信号。

投资者也在“越跌越买”

从刚刚披露的四季报不难看出,市场资金呈现“越跌越买”的特点,葛兰代表作中欧医疗健康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16.14%,中欧医疗创新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16.03%。而她管理的基金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103.39亿元,较2021年三季度末的970.01亿元,单季度增加133.38亿元,环比增幅达13.75%。

四季报还显示,截至2021年末,仓位方面,规模最大的中欧医药健康整体股票仓位在2021年四季度下降了8.15%至81.47%。另两只百亿基金中,中欧医疗创新的股票仓位上浮了0.98%至87.63%;中欧阿尔法的股票仓位变动更小,仅下降了0.02%至94.26%。

重仓股方面,两只医药主题基金进一步加仓了此前的重仓品种,另外三只偏股混合基金则进行了调仓换股。四季度,中欧医疗健康总体维持高仓位运作,片仔癀、九洲药业新进前十大重仓股,迈瑞医疗得到较大幅增持,智飞生物、美迪西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四季报中,葛兰简单阐述了投资思路:总体维持了高仓位的运作,在长期看好的创新药产业链、高质量仿制药的等方向进行了着重的布局。

她表示,从未来的配置方向来看,创新药产业链仍旧是长期最为看好的方向,从国家层面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国内企业近年来的创新积累,都使得国内的创新产药产业链长期维持在高景气度的状态。此外,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提升,产品以及服务的渗透率以居民的支付能力都在持续的提升中,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有着长期的增长空间。

葛兰依然是“长胜将军”

基金行业鲜有“常胜将军”,“长胜”才是基金经理的硬核实力。拉长来看,截至1月25日,中欧医疗健康近三年涨幅为179.14%,近两年涨幅为51.24%,近一年涨幅为-29.83%。中欧医疗创新近两年涨幅为49.14%,近一年涨幅为-31.61%。同期中证800医药指数近三年涨幅为51.74%,近两年涨幅为11.54%,近一年涨幅为-30.28%;医药生物指数近三年涨幅为60.99%,近两年涨幅为12.86%,近一年涨幅为-31.64%。两只产品创下的三年、两年的超额收益显著。

“千亿顶流”是光环,更是数百万投资者真金白金的托付,是沉甸甸的责任。来自市场最普遍的质疑是,葛兰能够管理好如此巨量的资金吗?以及现有医药主题基金,规模的边界在哪里?

规模对于业绩的承压在去年的市场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上述质疑不仅仅针对葛兰一人,也针对行业所有的“顶流基金经理”,这是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的一个全新的、亟待探索的课题。

Wind数据显示,从成交量来看,2021年申万医药一级行业年成交额接近20万亿;截至2021年底,自上而下来看,医药生物最新市值合计在6.3万亿左右(未考虑港股医药市场),市场容量较大。葛兰的风格偏高仓位、低换手,年换手率不足2倍,不过另一方面,医药板块投资门槛较高,整体的流动性不如消费、科技等领域。


如何打破规模对业绩的掣肘,各家基金公司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总体来看有以下几大类:一是分仓模式,2位或2位以上基金经理协作管理;二是“1+N”的小团队模式,多名投研人员辅助一位基金经理做好投资管理;三是以中欧这样的无边界组织合作模式为代表。

在去年底中欧基金年度策略会上,董事长窦玉明对这一解决方案做了详尽阐述。他表示,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欧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但对标全球领先的聚焦主动投资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不论是总体资产规模还是单只基金的规模,还有几十倍以上的差距,中欧基金相信中国的基金公司未来一定会在规模和长期业绩上比肩这些全球领先的机构。

“中国基金公司在投资管理能力上与全球领先公司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团队协作的能力,过去的几年,中欧一直在努力转型,向更加强调团队协作的方向发展,只有靠团队的力量才能突破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瓶颈,达成‘业绩好’和‘规模大’的双重目标。”窦玉明说。

他认为,想把团队协作做好,需要很多的基础条件,包括理念的一致、流程的统一、专业的分工、IT系统的支持、激励制度的配套和文化的加持,这些都需要不懈的努力,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步成熟。中欧力求做到在投资能力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扩大规模,两者达到基本的匹配,不过度透支投资管理能力。

中欧团队协作的发展方向是打破投资研究的界限,打破各投资小团队之间的界限,让信息和洞见在整个投资研究团队中高效传递,让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学习,成为无边界组织。

若能实现,这将是中欧基金在全行业的又一次突破性举措,也是国内公募基金真正对标国际一流资管机构迈出的最重要一步。




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

大家都知道,投资规模指数基金是比较舒服的一件事,,也都认可例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这类指数未来一定会涨回来的。

但在市场上,最出名的莫过于沪深300了,此外,新手小白也觉得上证50都是大公司,好公司肯定也好!

那么这几个指数规模基金,我们到底该投资哪一个?


历史收益情况

直接上图,看图就知道了!

上面从上到下依次为: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

这几个指数的起点都是1000点,成立时间都一样。

可以看到几乎很快的时间中证1000指数就占上风了,当然在熊市中(也就是2016年开始),中证1000,中证500基本上是一直在跌,而相对应的沪深300和上证50一直涨(但很慢)。

总体上来说,中证500、中证1000长期还是占据着优势

风格轮换


正如我上面讲的,其实大小盘风格一直在轮换!如同行业。

2010年开始,小盘占优持续了5年。2016年开始到2021年,大盘占优也持续了5年。

而目前,明显看出小盘开始占优了,那到底是风格转向还是昙花一现呢?

导致的原因

1风格轮换

先解释一下导致第二个风格轮换的原因,这个其实我们的行业轮动是一样的,当一个行业涨上天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这个行业太贵了,然后转头去炒他们觉得便宜的,性价比高的行业。而大小盘风格的轮动同样也是这样,就看机构的口味,形成合力之后,持续的时间远远长于行业轮动的时间。

这个其实也有点像买基金,当一类基金火爆的不得了的时候,大概率就是高位了,因为散户都是用脚投票的。就看这几个天或者说这一年涨的多的!

往往进去就是高位,而不敢进的时候确实低位

2无解的追涨杀跌

再说第一个问题的原因。

首先大家要知道,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指数的编制规则是什么?

每半年调整一次,A股市场市值排名在300之前的股票组成了沪深300,而剔除沪深300的后300——800的市值组成中证500。其余的上证50,中证1000以此类推是一样的。

重点:

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证500里面涨的很好的公司就会被调入到沪深300,而沪深300里面这半年跌的比较多的公司就会回到中证500.

看起来很美好,但其实大家仔细想一下,这是不是就是追涨杀跌呢?

涨的太多了,就会跌。而跌的多了就会涨。但我们的沪深300、中证500,更甚的是上证50是完全跟散户一样追涨杀跌。

所以,这也就导致越到后面的指数反而表现更好

这问题,由于编制规则,是无解的!

标普500有这个问题吗?标普500完全没有追涨杀跌的问题,大家再去了解下标普500指数编制规则就知道了。

所以,在中国,并不能学巴老爷子的无脑定投沪深300

你选择什么基金?

所以,说到这里了,你会投资什么规模指数基金呢?

还是压根不投呢?

一方面:好公司大概率会持续好下去,且抗压能力强,稳定性强

一方面:追涨杀跌始终无解,让我们很难受


本作品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人/本单位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 、完整性或可靠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李文平职业编码S0130120090107,A20201020004385




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 天弘

这段时间计划翻来覆去比较一些基金,有读者留言想让我盘点一下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的业绩,所以本文安排一下。第一部分内容是按照要求筛选出来的基金今年来的业绩表现。第二部分内容是按照要求筛选出来的基金过去三年来的业绩表现。



01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

今年来的业绩表现



筛选要求基金类型为“增强指数型基金”,业绩基准中有“沪深300指数”,满足要求的有85只基金。剔除C类,满足要求的有46只基金。要求基金经理上任时间在2020年(含)之前,则满足要求的有36只基金。


36只基金按照基金经理上任时间排序如下,上任最早的有杨建华、李笑薇、申庆,都已经超过了4000天。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36只基金按照今年来的涨幅排序首尾相差20%左右。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今年来涨幅最好的是富荣基金邓宇翔,获得了6.50%收益率,其次是天弘基金杨超,获得了3.97%收益率,第三名是海富通基金朱斌全,获得了3.53%收益率。而业绩最差的三位分别是兴证全球基金申庆、博时基金刘钊、易方达基金张胜记,今年来的收益率分别是-7.72%、-9.55%、-14.66%。

今年来业绩最好和最差的三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今年来的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6.29%,可见有五位基金经理“增强”失败了,分别是广发赵杰、国金宫雪、兴证全球申庆、易方达张胜记、博时刘钊。


36只基金按照今年来的最大回撤排序如下,回撤控制的比较好的有新华基金邓岳、国投瑞银基金殷瑞飞、万家基金乔亮等,而回撤控制的比较差的有博时基金刘钊等。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36只基金按照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如下,相对比较获得机构认可的基金经理有浙商基金向伟、万家基金乔亮、海富通基金朱斌全等。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36只基金按照相对前期高点回撤的情况排序如下,目前回撤最大的是博时基金刘钊。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博时基金刘钊的沪深300指数增强A的当前回撤情况如下,为-21.73%。


36只基金按照基金经理年限排序如下,长城基金杨建华、华安基金许之彦都已经超过15年,但也有五位基金经理不足3年。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最后要求基金的规模大于1亿元、今年来收益率大于-3%(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为-6.29%)、最大回撤小于16%、机构投资者占比大于1%、基金经理年限大于3年。满足要求的有13只基金,按照基金经理年限排序如下。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300多天时间还是太短,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比较一下基金经理上任满三年的基金近三年的业绩。


02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

过去三年的业绩表现



第二部分筛选出的36只基金,如果要求基金经理上任满三年,满足要求的有19只基金。按照基金的规模排序如下,前三甲是李笑薇、黎海威、申庆的基金,从热力图看,这三只基金过去三年的业绩恰恰是最差的,只勉强跑赢国金宫雪。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19只基金按照基金近三年的业绩排序如下,按照近三年区间的年化收益率排序如下,最厉害的是富荣基金的邓宇翔,三年收益率165.57%,年化38.40%。其次是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三年收益率109.69%,年化27.94%。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业绩三年翻倍的只有邓宇翔、盛丰衍。年化在20%以上的还有徐黄玮、许之彦、徐林明、吴振翔、赵 杰、张志强、朱晨歌、陈士俊、王 平、梁洪昀、宋 洋。


19只基金按照近三年区间最大回撤排序如下,回撤相对比较小的是梁洪昀、张志强、杨建华、盛丰衍、黎海威等。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19只基金按照近三年区间的卡玛比率排序如下,大于2的只有邓宇翔,大于1.5的有盛丰衍、徐林明、徐黄玮、梁洪昀、张志强。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19只基金按照机构占比排序如下。相对更获得机构认可的基金经理有陈士俊、吴振翔、盛丰衍等,不过最好结合基金的规模来考虑机构占比的问题。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19只基金按照相对前期高点的回撤排序如下,当前回撤较小的有邓宇翔、梁洪昀、许之彦等,而回撤较大的是国金宫雪。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宫雪的国金沪深300指数增强目前相对前期高点回撤-19.09%。


19只基金按照基金经理的年限排序如下,其中杨建华、许之彦超过15年。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如果要求过去三年业绩大于70%、区间回撤小于18%、卡玛比率大于1.4,满足要求的只有八位基金经理,分别是许之彦、邓宇翔、盛丰衍、徐林明、张志强、吴振翔、梁洪昀、徐黄玮,按照规模排序规模最大的12.96亿元,最小的仅3.12亿元。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基金经理年限大于10年的有四位:许之彦、徐林明、吴振翔、梁洪昀。

八位基金经理的持仓集中度情况如下,相对更分散的是徐林明、吴振翔、许之彦。


八位基金经理的半年度换手率如下,换手率相对较大的是徐黄玮、盛丰衍,这两位基金经理应该是量化基金,所以换手率相对较高。


八只基金基本资料再次罗列如下,晨星评级倒不是太高。


八只基金按照年度涨幅展示如下,2019年、2020年、今年来都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今年来的绩效评估数据如下,富荣沪深300指数今年来各项指标基本最优秀。

数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11.16


统计了一下八只基金重仓股80只出现的频率:出现了7次的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出现了6次的有招商银行,出现了4次的有兴业银行、药明康德、伊利股份、智飞生物。出现3次的没有,出现2次的有海尔智家、华泰证券、隆基股份、美的集团、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山西汾酒、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紫光国微。


…………


本文的信息点都在文中,就不总结了。另外,在搜沪深300指数相关资料时发现一篇介绍华安沪深300量化增强基金的研报,基金经理是张序,贴在文末吧,这位基金经理感觉年少有为呀,中科大少年班统计学专业毕业,2017年2月加入华安基金,现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期待他有好的业绩表现。


本文只是阶段性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中欧医疗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