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的坚瑞沃能,从9月28日起正式更名为“保力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保力新”,证券代码仍为“300116”。
在公司看来,之前的名称已不能更好地匹配公司重整后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公司名称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与之匹配,因此将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做了相应变更。
公告显示,保力新的锂电池产品在未来主要聚焦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政策背景下的电动自行车铅酸替代市场。
有业内人士估计,按照每辆千元级别计算,意味着至少千亿元级市场将被开启。
除了电动自行车市场外,保力新还在储能市场进行了布局。今年5月28日,保力新与猛狮 科技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储能系统制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公司将*储能电芯。
目前保力新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芯产能为3GW。保力新表示,随着未来公司产能的扩充及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公司产品生产成本在市场上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此外,在场地重卡及电动船舶市场领域,保力新也在做相关布局。保力新表示,在上述领域,公司的产品仍会坚持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未来会根据市场需求,在软包及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上进行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14日,公司宣布与悍马(重庆)新能源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在公告中称,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使用不低于3GWh的电池产品,大约配套20万台新能源车,这将在未来5年内为公司贡献收入约24亿元。
(编辑 沈明)
8月24日,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后开市首日,二级市场火热。
与创业板牛股康泰生物(300601.SZ)同名的康泰医学(300869.SZ),上市首日便取得了10倍以上涨幅,尾盘*涨幅更是一度飙升近30倍,“造富”效应明显。
反观存量公司,同样不乏改革受益者,比如持有坚瑞沃能(300116.SZ)、中潜股份(300526.SZ)等4只顶格涨停的投资者。与此同时,落寞者也大有人在,24日还是神雾退(300156.SZ)与创业板的最后诀别之日。
吐故纳新、头尾分化的背后是,创业板改革刺激市场自发的优胜劣汰,通过制度层面的改革,倒逼上市公司提升经营质量、投资价值和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创业板公司涨跌幅也于当日正式升级到20%,二级市场原有的“打板”等交易模式随之发生改变,市场博弈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现阶段能看到几点改变,首先是市场活跃度会得到明显提升,其次是原有交易模式会发生改变,最后是涨跌幅扩大后,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会加强对行业、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和甄选。”西藏琳琅投资总经理王琳24日评价称。
此外,20%的涨跌幅也要求市场各方参与主体,需要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和价格容忍度,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后的创业板市场。
涨跌板幅度提升至20%的首日,部分前期保持上升趋势的创业板个股率先获益。
当天,除了坚瑞沃能、中潜股份外,另有田中精机(300461.SZ)和天山生物(300313.SZ)两家公司出现20%左右的顶格涨停。
这四家公司中,坚瑞沃能、天山生物属于前期上涨趋势明显的公司,近期公司或者行业基本面已经出现明显好转。
以坚瑞沃能为例,主业原为消防,后转型为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制造商,但是自2018年起,公司资金问题显露,濒临退市。
如今,经过破产重整后,彻底解脱了以往债务的桎梏。公司近期还曾发布更名公告,拟更名为保力新,并由其同行湖南中锂总经理高保清接手,坚瑞沃能经营层面无疑存在好转预期。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坚瑞沃能自8月19日以来连续拉涨,24日出现20%的顶格上涨亦无非对此前趋势的延续。
天山生物近期走势与之相似,只是驱动力来自于行业。
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种牛、奶牛及种羊养殖,2019年活畜产品收入占营收比例超过70%,而近期终端消费市场则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
受疫情因素影响,国外牛肉进口速度明显放缓,加之国内餐饮业恢复较快,终端需求增加,进而推升终端牛肉价格连续走高。
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自6月份以来,牛肉价格已经连续9周环比上涨。行业景气度的提升,通过二级市场放大后,天山生物自8月19日连续三天涨停。
相比之下,田中精机24日的顶格上涨与公司、行业层面的变化关联不大。涨停之前,该公司基本面股价走势平稳,其间公司基本面也未发生明显变化,二级市场的异动更多是受到资金推动所致。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资金之所以会选中田中精机,可能与其较低的市值水平有关。创业板注册制开市前一个交易日,田中精机总市值不过22.34亿元,*值足够小。
其他创业板公司当日的表现也可提供一些佐证。8月24日,在全部13家涨幅超过10%的创业板公司中,市值低于30亿元的多达4家,同时从涨跌幅来看,整体也呈现出市值越小、涨幅越大的特征。
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的蓝思 科技 (300433.SZ),当日便以10.21%的涨幅位居上述13只个股最后一名,类似案例还有总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级别的信维通信(300136.SZ),涨幅为10.56%。
不难看出,当前创业板表现出价值投资取向的同时,还残留了一些此前对小市值公司的炒作惯性,而这则需要时间去改变。
首先,就是一些摆在明处的风险点,如处于退市整理期,或者是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
8月24日,既是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只新股的上市日,也是神雾退退市整理期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当天,神雾退成交额仅为256万元,至15:00收盘最后诀别之时,该公司卖一、卖二价位上仍然累积了17万手的卖单,相关投资者持股也将与公司一道就此告别A股二级市场。
类似案例还有9月15日行将告别的千山退(300216.SZ),虽然每日成交量有限、卖出成交可能性较低,但是越拖到最后越难出逃。
其次,是部分不可预知和难以控制的风险。
抛开24日尾盘上演“疯狂五分钟”康泰医学不论,仅以创业板存量公司为例,当天就出现了多起追涨资金单日出现明显浮亏的案例。
超频三(300647.SZ)24日高开高走,当天涨停价为12.79元,午后开盘涨幅扩大至19.89%后连续回落,至当日收盘涨幅缩窄至9.57%。若以其当天*价12.78元折算,该价位成交的追涨资金便会出现近9%的浮亏。
而在此前创业板10%涨跌幅的时代,上述案例浮亏幅度则在4%左右。这一制度的改变,也会对创业板现有生态作出巨大改变。
“市场活跃度会显著提高,上涨、下跌各为20%,全天振幅可以达到40%,波动幅度的增加会吸引更多资金的参与,从而有助于市场流动性的提升。”王琳评价称。
A股市场原有的一些交易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比如部分游资便面临着“打板战法”的取舍。
注册制改革前,当个股出现当日出现10%涨停时,部分持股投资者不会选择当天出手,而是留到第二天观望后再做决定。这使得,个股涨停当天的卖方流动性明显减少,并促使其上涨趋势不断强化,进而催生所谓的“妖股”。
“游资惯用的打板模式便是以此为基础,而当涨跌幅放宽至20%后,股价可以在当天对基本面或行业的变化进行及时体现,资金对上涨趋势的强化效果相应被削减。”王琳表示。
他还指出,由于个股波幅的扩大,也会进一步促使市场加强对上市公司及其行业的研判,“无论是大机构、小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是如此,毕竟在20%的涨跌幅环境下,公募、私募的净值波动会很吓人。”
显然,20%的涨跌幅对市场各方参与主体的心理素质,以及价格波动容忍度的要求更高,这也是A股市场机构化的必经之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利空。任何一间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将其股份质押融资相当于变相套现了,对小股东们来讲不是好事,股份未来不值钱对大股东已经影响不大,对小股东可能是灭顶之灾。
撰 稿:王艺涵
编 辑:秦 风
股 东频频违规减持,上市公司却力证其行为“不违规”。
这种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在陕西上市公司保力新(300116,SZ)身上却一再上演。
当初顶着“消防第一股”的光环进入资本市场,郭鸿宝及坚瑞消防(保力新曾用名)赚足了眼球。后来兜兜转转,上市公司一再转型,郭本人也失去了控股权,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除了减持还是减持……
违规减持“不违规”?
郭鸿宝近期被监管部门连续“敲打”,并不冤枉。
2020年12月9日,保力新称公司股东郭鸿宝所持公司部分股票,存在被司法拍卖以及强制平仓风险而导致被动减持的风险。公告明确指出,郭所持相应股份的减持期间为,在公告刊发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进行。
不过事实却与公告相悖——在公告刊发的第二天,即同年的12月11日、12月14日,郭鸿宝所持有的数百万公司股份,便被相关质权人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进行处置,从而导致被动减持。
这与此前所表述的“15个交易日后”明显不符。
2021年7月1日,保力新称,郭鸿宝相关减持实施情况“不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 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 监事、*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等规定的情形”。
与此同时,保力新称在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郭的质押股票将继续被动减持。但与此前相似,实际减持依旧不满15个交易日, 保力新继续宣称减持行为“严格遵守……等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
股东违规减持的行为在A股不算新鲜,但像保力新这般如此“维护”违规减持行为的,却是少数。
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负责人,保力新副总经理、董秘李军显然有必要给外界做个回应,是不专业所致?还是有“照拂”老领导的成分?
但监管部门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2021年11月中旬,证监会陕西监管局下发警示函,明确指出郭鸿宝两番减持,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数条规定,要求杜绝此类违规行为再次发生。
深交所创业板管理部也下发监管函,指出郭鸿宝违反了《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要求及时整改。
郭鸿宝的荣光与黯然
这并非是郭鸿宝第一次因为违规减持收到监管函。
三年前,郭鸿宝就曾因平仓减持距离*披露公告不足15个交易日,收到证监会陕西监管局出具的警示函,涉及股份数量约1795万股。
无论是被动减持,还是主动减持,郭鸿宝与保力新可以说越走越远。据Wind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9月底到2018年5月中旬,郭的减持次数便高达30次以上,套现超2.3亿元。
在此期间,郭鸿宝还是保力新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当时公司还叫坚瑞沃能。
这多少有些让人唏嘘。
早年间,郭鸿宝的个人经历颇为励志——为了创业离开体制、放弃工程师的工作,创立坚瑞消防,及至2010年登陆创业板。
40岁出头的郭鸿宝,站在金钟旁春风得意——那时候,他的确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模样,手中技术敲开资本市场大门,坚瑞消防被冠以“消防第一股”之称。
郭鸿宝
2015年,坚瑞消防达到上市以来的*,实现营收5.81亿元,净利润3500余万元。
不过2015年对于郭鸿宝与坚瑞消防来说,是个分水岭。之后不久,郭选择切换赛道,以52亿元的天价“迎娶”了一家名为沃特玛的公司,后者借助牵头成立新能源 汽车 产业联盟,整合磷酸铁锂电池供应链上下游数百家企业,是一家行业新贵。
在此番“蛇吞象”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也正式改名为坚瑞沃能,主营业务转向新能源 汽车 和动力电池。
郭鸿宝对此次转型信心百倍,“谐音就是坚瑞我能,新能源我能的意思。”
只是这场豪du,最终拖垮了上市公司,也为后来郭鸿宝黯然离场埋下了伏笔。
2017年,受诸多新能源车企骗补、政策补贴退坡等影响,加之上市公司对收购沃特玛时所形成的商誉计提了全额减值,当年坚瑞沃能巨亏37.34亿元。
仅此一年的巨亏,使得坚瑞沃能“一夜回到解放前”,郭鸿宝的减持之旅也拉开了帷幕……
业绩“兜底”难掩颓势
2020年4月29日,坚瑞沃能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常德中兴成为第一大股东,其实控人高保清亦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再次更名为保力新。
而作为创始人的郭鸿宝,于同年5月辞去在上市公司的所有职务……
新晋股东常德中兴,向外界传递着自己的雄心壮志: 2020年至2022年三年期间,坚瑞沃能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3亿元。 如未完成,将以现金进行补足。
新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保清表示,从接触坚瑞沃能到最终下决心进入,只用了三天时间。
在诸多报道中,高保清被认为是“实业派”的代表,除了过往丰富的工作经历,走马上任后,她就先后为保力新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公司现有管理层中除李军以外,大多都是2021年以来重新入场的新面孔。
针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高保清宣布将再次重回锂电池赛道。
数据不会说谎,换了新主人的保力新,如今仍难言大改观。
2020年,保力新实现营业收入1.41 亿元,净利润亏损1.7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0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28亿元;净利润亏损8038万元;扣非净利润约亏损8027万元。
业绩承诺期限已过大半,保力新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2.87亿元, 距其承诺的3亿元相差5.87亿元 。
经营的颓势,也反映到了公司的股价上,常年徘徊在2、3块钱之间的保力新,可谓*的A股之一了……
不过这些于郭鸿宝而言,已不再重要,他所持有的保力新股份,如今仍在面临着诸多被动减持的风险……
当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历经风雨飘摇的2018,多少人、多少企业在大浪淘沙中被债务的巨浪推倒、淹没……
微债科技小微为您梳理2018年10大企业债务危机案例(精简版如下)!
危机一:海航集团
负债:6574亿元(截止2018年上半年)
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海航集团总资产1.14万亿,负债总额6574亿,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2551亿!
海航过去几年到处大手笔举债爆买,其在全球各项收购交易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约超3000亿元人民币)。
包括希尔顿酒店、英迈和德意志银行等欧美知名企业,均被海航收入囊中。
6千多亿债务,2018上半年只赚了41.71亿净利润,财务费用却高达162.77亿!每天支付利息近1亿,但只能挣到2千多万。
评: 从大举借钱买买买!到“卖卖卖”还钱!明明是天上飞的,偏偏要下地“体验生活”,生活没体验够,倒把自己弄一身伤。一架飞机已经没有了翅膀和尾巴,可别机头都没了。
危机二:潞安集团
负债:近2000亿元
潞安集团2017年营收1607.5亿元,总资产为2417.79亿元,潞安集团2017年总负债1921.9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9.49%。
潞安集团属国有特大型企业,山西煤企巨无霸,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团之一,连续五年位居世界500强,听起来很有装逼的资本。
然而近几年的财报却暴露出这家历史悠久的煤炭巨头正处于江河日下的悲惨近况。
评: 身体很虚,“大而不强”,积累负债水平过高,潞安集团困局也反映整个中国煤炭业的现状。
危机三:渤海钢铁
负债:1920亿元
2016年3月,渤海钢铁集团突然爆出负债1920亿元的消息,让这家国企一夜成名。
渤海钢铁集团为大型国有钢业,金融危机时期“四万亿”计划大背景下,由天津四家国有钢企组建而成,曾两次荣登世界500强榜单!
2015年国内钢铁行业陷入整体低迷期,渤海钢铁集团债务危机随之爆发。
2018年8月24日,天津市*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渤海钢铁集团破产重整的申请,其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共涉及105家债权方,多家上市公司、大半个金融圈踩雷!
渤海钢铁破产应该是2018年*的企业破产案。
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简单重组拼接出来的“速成世界500强”,仅仅存活了6年,犹如昙花一现,海市蜃楼!
危机四:永泰能源
负债:791亿元(截止三季度财报)
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永泰能源负债达791亿元,比当年年初的784亿元有所增加。
只做煤炭的永泰能源,从2015年开始贪心了起来,相继涉足页岩气勘探开发,并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繁,加速布局电力、能源、医疗、物流、投资、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快速扩张,让永泰能源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7年资产爆增634.25%。
盲目借款,带来了巨额债务压顶!这家山西*的民营焦煤企业,在这个冬天里债务违约缠身,备受煎熬,30家以上大银行被套。其股价暴跌到地板,快成仙股!
评: 欲速则不达,出来混总算是要还的,过去容易借钱的时候想一步登天,盲目转型扩张,借来的钱当摘来的树叶一样拿去花,到处撒网,未见一条鱼,最受伤的还是投资者、债权人。导致这位曾身价370亿的“煤老板”王广西,也负债累累!害人又连累自己。
危机五:三胞集团
负债:503亿元(截止三季度财报)
2018年三季度报显示,三胞集团总资产779.10亿元,负债总额503.59亿元。
三胞集团是江苏南京明星企业,连续第1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
2014年之后,三胞集团加入海外跨国并购热潮,高杠杆收购运作,资产从300多亿,一度达到逾1200亿。
2018年11月,三胞集团资金链紧张,无法归还理财平台所融资金,同年12月,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宏图高科(600122)股份被轮候冻结,巨额债务危机凸显。
三胞业绩大幅下滑,截至2018年6月末,集团亏损-20.93亿元,同比下降超8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下降逾71倍。
三胞开始实行“100亿瘦身计划”,做“减法”卖卖卖,出售或清理现有资产。
评: 并购扩张不断加大了杠杆融资。而部分企业的业绩不理想又加速带来了扩张的后遗症。品牌竞争不足,经营业绩江河日下!
危机六:盾安集团
负债:超450亿
盾安集团向浙江省政府的求助报告显示,其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元。
盾安集团是全球制冷配件行业龙头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
其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十个业务板块上市、百亿元利润和千亿元年销售收入”的目标。
为了达成目标,疯狂举债扩张,自2013年开始发行各类债券高达38只,累计融资规模309.0亿元。
扩张过快,盈利能力不强,拆东墙补西墙,资金收紧,致使其发债难、成本不断提高,最终超450亿元有息负债产生了兑付危机。最后只能求救于政府的援手!
评: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十个业务板块上市、百亿元利润和千亿元年销售收入”,一味贪多、贪快,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当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政府帮助,你要永远只吃糖吗?
危机七:金立手机
负债:281.7亿(金立重组顾问富海银涛给的数据)
去年11月28日的债权人会议上,金立重组顾问( 富海银涛 )给出的债务数据为281.7亿元,比刘立荣给出的数据高出110多亿元。
金立手机,曾作为国产手机老大哥,年产量突破8000万台。其市场占有率位曾居第三,仅次于当时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成为*大国产手机厂商。
有报道金立董事长豪du输掉100亿的传言!后来债务缠身的金立手机失去了最后一张“安全牌”,裁员、破产!
2018年12月10日,深圳法院公告称已接受金立的破产清算申请,至于破产清算还是破产重组,都使金立身陷泥潭之中。
评: 时代抛弃你,不会打招呼!刘立荣承认参与了***,但输了多少是个迷!另外其过度营销“烧钱伤身”,2016—2017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元,陶醉于销量,陶醉于市场或许不如拥有创新、过硬的好产品走得更稳、更远!大浪淘沙,创新者进,创新者成,创新者胜。
危机八:坚瑞沃能
负债:超200亿
截至2018年9月30日,坚瑞沃能负债总额超200亿元,已到期债务达109.73亿元。
坚瑞沃能原是一家消防器材公司,在2016年由坚瑞消防收购沃特玛(曾被业内称为国产锂电池三强之一)改名而来,主要做新能源汽车电池。
动力电池行业利润普遍下滑,叠加行业竞争淘汰加剧,还有排名前几位的巨头瓜分,坚瑞沃能竞争不足。
另外,盲目扩张导致债务缠身,2017年,坚瑞沃能亏损严重,营业利润为-36.37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788.83%。
股价暴跌,大规模债务逾期导致大量银行账户被冻结、经营性资产被查封,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评: 曾几何时新能源被冠上高大上的代名词而被资本疯狂围猎,燃鹅,但看到一块肉就一窝蜂冲上去,撞伤踩死难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经历了风雨沉浮之后,行业发展会更健康和稳健。
危机九:乐视网
负债:80亿
截至2018年9月底,乐视网面临的有息债务大约为80亿元。乐视系负债累累,又面临着退市危机。
几年前,曾荣登创业板第一妖股的乐视网,跻身中国五大互联网企业之列。但随着两年前乐视危机的爆发,乐视系的公司无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015年股价高峰期乐视网市值高达1526.57亿元,超过当时地产巨头万科A!如今乐视网市值大约100亿元附近,上演了“地板——到天堂——再到地狱”的生死时速!约30万投资者踩雷。
有关乐视股权回购责任、被法院采取财产保全等报道扑面来。
评: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曾经超越地产巨头万科A位列创业板市值第一的乐视网,如今成为了面临退市风险加剧的一只“黑天鹅”,背后是过分的“梦想”和“野心”所压垮!“用音速融资,用光速花钱”,讲故事、忽悠式重组,最终引火烧身。上帝欲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
危机十:中弘股份
负债:114亿
截至2018年12月17日,中弘股份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的逾期债务本息攀升至114.64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
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弘股份,于2010年借壳ST科苑登陆A股上市,初期在资本市场顺风顺水。
过去几年来,中国房地产迎来史上最火爆的上升期。中弘股份非但未能借机做大,反而深陷债务泥潭。
随着楼市调控加大,债务问题最终成为压倒中弘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着股价也遭到了血洗,持续暴跌成为仙股!不光彩的是,其亦是A股第一只因为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中弘运转8年终谢幕A股,8年之痒令人慨叹。
评: 过去几年,房地产曾被誉为中国*钱的香饽饽行业,燃鹅随着资金疯狂流入,迅速推高房价,泡沫危机尽显。曾经“中国房产总市值达65万亿美元超美国+欧盟+日本总和”的报道一度刷屏。中弘股份的倒下,成为A股史上首个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而退市的公司,记入史册!
近来,从企业到个人,债务违约、债务纠纷危机四伏,投资者要学会举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