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发行债券(华为发行企业债)

2022-11-02 10:49:36 股票 xialuotejs

华为债券哪里可以买到

华为的债券只有相关的金融机构才能购买,包括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的分支机构等金融机构。因为华为还未上市,因此其发行的债券普通股投资者是无法直接购买的,只能通过投资公募基金等方式间接购买,但难度较大。

华为债券的购买方法为:

一、金融机构购买。相关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授权的分支机构等)可以通过机构间的债券交易市场进行购买。

二、个人购买。因为华为还没有上市,个人无法直接购买其债券,只能通过投资公募基金等方式间接购买,但难度较大。

【拓展资料】

事实上,华为此前曾在海外发行相关债券,包括两期人民币点心债和四期美元债券。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华为的应付债券余额达307.82亿元。

伴随着华为此次的境内发债计划,有关华为的更多财务项目细节也随之在市场间得到披露。

根据募集说明书显示,该笔债券的募资用途为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截至2019年6月底,华为披露的在建工程达5项,包括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华为岗头人才公寓项目、苏州研发项目、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二期和松山湖华为培训学院,拟建项目则有上海青浦研发、武汉海思工厂,总投资分别为109.85亿元和181亿元。

募集说明书里还公布了,华为的业务架构,以及近三年一期的收入情况。

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2016年-2019年上半年四个期间的营业收入则分别为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则分别为370.52亿元、474.55亿元、593.43亿元和349.04亿元。

从数据来看,华为的现金状况非常良好,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其货币资金高达2497.31亿元。在货币资金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华为也通过理财产品进行了现金管理。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华为投资的银行理财和结构化存款达555亿元,投资的货币基金和债券规模分别为143.90亿元和11.24亿元,总计超过700亿元。

华为发债怎么买?

2500亿元现金的华为要在境内发行60亿债券,第一期的主承销商为工商银行,第二期的主承销商为建设银行。

这两期中期票据处于银行间市场,是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个人投资者是没有办法直接参与到银行间债券的一级招标或者二级交易。但是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公募基金等方式间接参与到市场中。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并没有事先披露的义务,投资者想借助公募基金投资华为发债仍然比较难。

第一期中期票据,其期限为3年,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本次发债所获资金将用于持续聚焦ICT基础设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

当然,个人投资者在没有购买到华为发债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购买一些与华为相关概念的股票。

华为公司发行债券(华为发行企业债) 第1张

华为发债怎么买

一、金融机构购买

相关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授权的分支机构等)可以通过机构间的债券交易市场进行购买。

二、个人购买

个人投资者是没有办法直接参与到银行间债券的一级招标或者二级交易。但是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公募基金等方式间接参与到市场中。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并没有事先披露的义务,投资者想借助公募基金投资华为发债仍然比较难。

【拓展资料】

1.自2015年来,除2018年外,华为每年均会在香港通过债券的方式融资10-15亿美元,也有欧洲的中期票据计划,总借款额从2013年的233亿增长到2018年的699亿元,资产负债率一直稳定在65%上下。也就是说 华为基本上每1-2年就会发债,属于常规操作,只是由海外,转到了国内。故而说其他同学去分析存货增加、现金储备等要素完全正确,但没有抓住要点。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华为自2015年起,除2018年外,每年都在香港发行10-15亿美元的债券,以融资,累计融资金额45亿美元。欧洲中期票据也是自2017年开始发行,2012、2014年也曾发行过离岸人民币债券但已经兑付。但均未选择国内资本市场进行发债融资,也就是因此华为专门提到的“首次境内发债”。“今年中票利率最低的是中央汇金的一笔,中标利率3.35%,作为多次在国际市场成功发债的民企,金融机构对华为中票的投标情况意义重大。虽然两期合计60亿对华为和银行来说都是毛毛雨,但定价标尺的意义很重大,也是未来一个参考。”

另外,找做债的同学咨询了下:担保类贷款中,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贷款占比最高,利率在4.41%-4.90%之间,而LPR实施之前的1-5年期基准利率4.75%。与之相比,9月11日,3年期中期票据(AAA)收益率为3.39%。

信用借款中,美元借款占比最高,利率一般在3.57%-4.50%。不过,美元融资利率的持续走高,加点后使得美元实际贷款利率相应走高,优质企业境外美元贷款成本已从去年底的3.1%左右上升至目前的4.1%左右。

华为选择不上市,它是如何做到融资的?

融资的方式是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公开上市才能融到资金。全球范围内不上市的知名企业不少。比如,成立了快80年的瑞典家具制造公司宜家至今都没有上市。据说宜家老板之所以不愿意上市是不想让外界搞清楚宜家以及他本人一年能赚多少钱。当然,这只是传言,也许人家的现金流很好不需要上市。

国内不上市的知名企业也有,典型如老干妈。陶碧华的经营思路很简单,不搞那么多有的没的就是卖货。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再加上没有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老干妈没有太多的资金缺口。

融资方式1:债务融资

上市其实属于权益融资的一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权益融资外还有债务融资,也就是向银行借款或者发行债券。其实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债务融资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或者说对他们来说融资方式只有向银行借款一种。

华为是知名公司,他想上市的话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但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公司连上市的门槛都没达到,也没有风险投资人愿意投钱,他们不也活得好好的吗?债务融资绝大部分企业唯一的融资方式之一。华为本身规模庞大、固定资产(可以用来抵押借款)多、企业信用也好,银行愿意将资金借给华为。

融资方式2:内部融资、员工持股

什么叫内部融资呢?就是向企业职工借钱。事实上华为起步阶段就是这么干的。华为控股的股权结构十分有趣,就两位股东,一是持股比例不到1%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二是持股比例超过99%的华为职工持股委员会。

而华为职工持股委员会是由华为全体员工们组成的。换言之,华为员工就是华为最大的股东,他们投入资金给华为享受每年高额分红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华为资金缺口上的问题。华为很早的时候就搞了员工持股计划,还经历了多次改革,有机会给大家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融资方式3:应付账款

这个不能算作真正的融资但有融资的作用。在企业财务部门呆过的人应该对应付账款不陌生,这是欠供应商的钱。大部分企业做生意时不可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拿到货到付款这段时间里叫作账期。账期越长对买家越有利,相当于免费占用了供应商的资金,连利息都不用支付。

我不知道华为的平均付款周期为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来说绝对有话语权。越大的公司对于供应商的优势越明显,可以提出比较长的账期。毕竟供应商不愿意得罪大客户,失去大客户的代价是惨重的。

以上为华为不用上市也能获取足够资金的三个主要融资方式与原因。华为作为一家在全球有影响力、效益好、信用度高的企业,它是不缺钱的,华为真正需要的,是基于其大额研究资金背后的科研成果,决定华为能否立于世界平台的,不是华为有多少钱,而是有着多么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以及精准高效的企业管理水平。

华为大动作!加大投资布局,发债40亿!斥资1900万在昆明做了什么?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开始第四期认购中期债券,期限3年,发行规模40亿元,利率区间为2.60%至3.20%。认购截止日期为7月21日17:00。华为本次拟发行40亿元中期债券,支持总部及子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和重点战略实施。包括本次发行的40亿元中期债券,今年以来华为公司债发行规模已达210亿元。近年来,华为不仅加大了对华为云、鸿蒙、智能汽车等业务的投入,还在多地投资建设区域或业务总部。华为将在昆明斥资1902万元收购约20亩工业用地,建设华为云南地区总部。那么华为在昆明斥资如此庞大是准备干什么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吧。

招股书中,华为将围绕“1+8+N”全场景战略,升级品牌营销、渠道零售和服务特色,支持全场景加速转型,拓展新卡车。发展新兴产业。智能汽车业务对华为来说也是新鲜事物。在招股书中,华为表示,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是公司的长期战略机遇。到 2021 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将达到 10 亿美元。汽车业务是华为的逆差,智能汽车与10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非常相似,行业是一次大洗牌。

我个人认为华为的这一个大动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汽车行业在目前这个时代当中还是比较吃香的,我们要知道目前的燃气价格非常的贵,而华为出来做新能源汽车的话,它的接受范围是非常广的,并且华为出品必属精品很多的人都会冲着华为的质量选择华为的汽车,这也很好的将汽车的行业重新洗了一次牌。总的来说,华为斥资1,900万在昆明建造总部还是非常理智的,毕竟这块地方气候和业务都是非常好的很适合华为的发展,我们就期待华为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吧。

华为大动作,再次发债40亿斥资1900万在昆明拿下20亩地,意欲何为?

华为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拓展业务方向,毕竟现在智能汽车非常受到群众的欢迎,华为公司也是为了以后的公司发展方向所考虑。

华为作为我国一家高科技公司,不仅生产的芯片,同时也掌握了五G技术。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掌握五G通信技术的公司,但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受到了外国的制裁。根本的原因在于欧美国家不愿意将这种技术专利转让给华为公司,于是只能够用各种卑鄙的手段来对华为公司进行针对。

华为在昆明拿下二十亩地。

根据华为官方发布的财务公告,华为公司在昆明地区花费一千九百万元买下了将近二十亩地。很多网友对此开始猜测,多数人都认为华为公司肯定是抱有特别的目的。而且根据官网的信息上来看,除了花费一千九百万元以外,还特地发债将近四十亿元人民币。

根本目的是为了拓展新业务。

我们要知道一家科技公司如果在全国各地购买地产,并不是意味着科技公司要进军房地产行业。科技公司需要房地,一般来说都是作为一个研发的地点而已。显然华为是不可能拓展房地产业务的,因此华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向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进行发展。而此次昆明实验基地的建立,也意味着华为公司将正式开始新能源汽车研究。相信华悦公司研究的汽车在质量上面能够超越特斯拉。

战略目的是非常好的。

我认为华为公司这个战略目的是非常好的,要知道一家公司如果生产的产品过于单一。那么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会被淘汰,因此华为公司拓展新业务的方向是正确的。毕竟当前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主流,而且各个国家对于这行业都有所支持。

华为拟在境内首次发债,募资60亿补充营运资金,华为缺钱了?

华为境内发债,你没有看错,华为境内第一次发行60亿中期票据,华为是缺钱吗?为什么要发债,从华为的财报知晓,华为不缺钱,华为给的发债理由是补充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的营运资金。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分别为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1.58%、15.52%、19.50%和 22.86%,2016-201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70.52亿元、474.55亿元、593.43亿元和349.04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

另外华为的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2019年1-6月,该公司合并口径营业收入2110.57亿元,净利润112.35亿,换言之,今年上半年华为终端净利已接近其去年全年净利了。

华为的利润、营收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而且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华为肯定不缺钱。

在华为发国内债之前,华为曾经在海外发行相关债券,包括两期人民币点心债和四期美元债券,国外的债券利率会低于国内债,为什么华为要发国内债,有几个原因。

原因1:当前的环境需要打开国内融资通道,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制裁,让华为更加坚信加大投入研发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打开国内融资通道有利于保障研发投入,准备充足的弹药,应对特朗普的挑战。

原因2:有可能国外的融资通道受阻,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严重,加上特朗普对华为的制裁,国外的金融机构有可能看空华为,相关的华为债发行可能受阻。

华为首次在境内发债,募集60亿补充运营资金,并不代表着华为缺钱,华为不会缺钱。如果缺钱,可以有国内银行组团贷款,可以通过内部员工配股募集资金,要知道,华为在09年一次通过内部员工配股,就募集了75亿元资金,而且,华为并非是你想参与配股就能参与配股,而是有选择性的配股。

对于华为此次发债募集资金的事,要看华为为什么改变了从来不向 社会 募集资金的一贯传统?

应该说,华为在受到美国“禁令”之后,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转变了以往的一些经营风格,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对供应商体系的转变。

这个转变,并不单纯是从“全球供应链体系”转向“国内自主替代”,也不单纯是“防止未来供应链受美国禁令影响”,而是“通过和国内供应链战略合作”和“扶持”的重大改变。

凡是做过投资或者知道华为此前对供应商的态度的人就知道,华为此前对供应商可以说是苛刻和刻薄——账期长,质量要求高,供应商考核严。

对比目前华为对供应商的态度是,给予足够的利润空间,以扶持供应商的成长和研发,账期给予尽量的快速周转,以利于供应链 健康 和 同步快速增长。

打一个比方,欧菲光在“财务造假”或者“财务危机”的节点上,华为给予“30亿的预付款”的支持,可能是华为上述转变的一个初始信号,大改以往对供应商严厉和苛刻的一贯作风。

那么,清楚了这一点之后,再来看“华为发债”的事,就能够理解华为的“变化”了。那就是让更多的国人和资金参与和感受到华为的存在和华为的成就带来的“分享”,从华为对供应链的改变来看,的确,美国禁令对华为的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华为通过“美国禁令”看到了国人的民族情绪和国人对华为的支持和同情。也看到了国人的支持和同情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更看到了在目前关税环境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华为已经不仅仅是华为,而是“民族产业”是“产业链的灵魂”。美国禁令,不是针对华为,而是针对“通信产业链”和中国 科技 力量——华为营收接近万亿,其背后是十万亿级别的产业链配套能力。

因此,我个人觉得,美国的所谓禁令,让华为加速成熟了,加速了华为对自身,对产业的成熟,也加速了华为对“配套产业链”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成熟。同样,华为发债,也是这个道理。

华为首次发债的消息,在小财的朋友圈刷屏,有人笑言“747亿的现金流,国内优质资产的巅峰,请排队认购,30亿都不够狼抢的”,究竟为何?

综合华为财务报表来看,华为并不缺钱,主要目的是扩大融资渠道,应对未来经营风险。

华为并不缺钱,只是为了优化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路径 ,马云讲过一句话能够很好的解释华为这次发行债券的行为。“天晴的时候就要想着修屋顶”,这句话用在企业经营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也就是说并不是等到你真的“需要”或者“缺钱”的时候才想着去融资,要在自己最“强大”的时候就要想到去融资。

我们一般人认为只要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到去融资,但是你真的需要融资的时候 ,一定是公司的经营遇到困难了,你这个时候去进行融资,你的谈判能力是下降的,你真的需要的时候就是你“求”人的时候,你的成本会很高,而且还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在你企业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大家也都认为你有还钱能力,或者是赚钱的能力,你融资自然是容易的,这个时候储备过冬的粮食成本最低。但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去想到融资,首先对方就会怀疑你的还款能力。你的融资成本会急速上升。

华为在2015年到2017年的3年间在境外发行了4次债券融资行为,累计融资45亿美元 ,所以,这就说明华为一直是有进行债券融资的,按照当前的汇率计算,60亿元人民币债券的额度还不到9亿美元,对华为而言并没有显著 的变化,毕竟曾经3年就发行了45亿美元的债券。当下在境内进行首次发行债券只是为了优化融资布局,丰富融资渠道,无论未来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对华为来说都拥有更多的应对之策。

华为的货币资金也非常的充沛,在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华为的 货币资金分别是1255亿元、1573亿元、1841亿元、和2497亿元,货币资金的增速快于营收的增长率。2016年到2018年的货币资金复合增长率是21%,而2016年到2018年华为的营收分别是5179亿元、5982亿元和7149亿元,复合增长率是18%。而2019年上半年货币资金的增长率是36%,而同期营收的增长率只有23%,货币资金的增长速度远快于营收的增长率。

总而言之,华为并不缺钱,但是要为“缺钱”做好准备,提前布局,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未雨绸缪,企业经营变幻莫测,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很多企业来说,本身并不缺钱,甚至富富有余。苹果、华为都是这样的公司,苹果手里最多有相当于上万亿元人民币的现金,而华为的现金类资产也一度多达3000亿元,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也有2500亿元。由于钱太多,华为还做了800多亿元的结构性存款和理财。

即便是有钱,那也需要想各种办法打通各种融资渠道,为何?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再强的企业,也可能哪天遇到突发性的事情而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华为象征性地在境内发债券,其实就是要和这个市场建立联系。 债券市场有投资者,也有负责债券销售的投行,还有各种评级机构,还要和交易所、监管机构打交道,这些流程跑通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境内的债券市场跑通了,以后突然哪天真的需要借钱了,只要照着之前的经验走就是了。 华为这种情况,和很多不缺钱的小企业主仍然要到银行贷款,是一个道理 。

华为境内发债,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 尽可能详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我们都知道华为很强,而且华为每年要发年报,每半年要发半年报。但华为毕竟只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它的信息披露也就基本停留于定期报告,而这些定期报告是比较简单的,外界并不太能看清楚华为。一旦到公开市场融资,那么就意味着华为必须按时按需披露自己的信息,且 披露的内容比它的定期报告还要详尽,那么所有和华为有利益相关的人(比如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等等)对华为信心会更强。

总之,华为此时发债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借钱,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和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信息提升信心才是关键。

华为拟在境内首次发债,募资60亿补充营运资金,目的有几个:

第一,有备无患

其实几个月前,就有消息称华为计划在海外发债,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目的就是在冬天来临前储备粮草。

如今,变成在国内发债,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有备无患。

华为共有6次境外发债,包括4次美元债券和两次人民币点心债。目前,两笔点心债已经兑付,4笔美元债券尚未到期,共计45亿美元。

首次在国内发债,也是为了打通国内的融资渠道,毕竟海外的形势不明朗,以后还是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内债市,现在就打通渠道,也为时不晚。

第二,秀肌肉

华为账上真的不缺钱,截至2019年6月末,华为账面现金2497亿元。那么这些钱到底是真的吗?毕竟,经历过康美药业、康得新百亿货币资金造假后,大家都对这个有怀疑了。华为这不用怀疑。因为华为用现金买了700多亿的理财产品,这可是没法骗人的!

其实就完全不缺钱,但是为了储备现金,而做的融资。

之前,华为在国内资本市场非常低调,因为根本就没有融资。如今,打破这个传统,就是为了提升国内员工的信心,以及给海外员工以信心,让他们知道,华为在国内融资也是很容易的,不要担心困难,华为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毕竟,有强大的祖国做坚强的后盾。

以上就是华为在国内发债的事件分析。

华为发债不是缺钱,而是为缺钱做一个备份。 很多运营良好,利润稳健的公司会突然倒闭,是因为现金流突然断裂,导致企业无法生存。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血液突然干涸,企业容易猝死。

当然,华为目前不存在现金流紧张问题,但防患于未然,是一个好习惯。

对于华为来说,发债不是单纯的补充运营资金,而是要与资本市场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这样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从资本市场融资,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因为华为 历史 上,也曾经多次遇见资金困难,后来虽然都解决了,但并不意味着华为就不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

尤其是,华为与其他公司有大不同。首先是华为不上市,这样华为就与资本市场脱节。其次是,华为没有外部股东,华为的股权都是在华为内部消化,以前是通过内部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伴随华为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单纯的内部融资,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发债是一个合适的办法。一方面是建立与资本市场的合作关系,有一个好的通道。另一方面,晴天修屋顶,有助于雨天防漏水,也就是未雨绸缪,这样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

这一次华为发债总规模是200亿元,首期是30亿元,这相对于华为的营收与利润,不值一提。但对于现在市场上到处寻找投资机会的资金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有助于打开华为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通道。

企业不是孤立生存的,华为也不能总是单纯的依靠员工融资,也要建立自己的资本生态,这样在未来,如果遇见金融危机什么的,也更容易度过难关。

华为显然是缺钱的!而且这缺钱也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大环境造成的。

很多人都认为华为这2年都保持着很好的增长,每年营收几千亿,利润几百亿,应该是不缺钱的。这种想法正常情况下是没错的,但显然今年出现了不正常的额外情况,我想这点不需要多说吧,美国的封堵必然会造成华为的一些困境。那么存在哪些困境以及哪些缺钱的地方呢?

1、囤货备战: 在今年5月美国正式对华为宣布进行封堵后,坊间流传的消息是华为已经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前做了准备,这其中诸多准备之一就是囤货,很多元器件早就提前做了规划,大量采购。

同时,在美国的禁令正式生效前,华为又是紧急进行了采购,也包括美国这边的公司也是大力配合,尽可能的利用那段空余时间走流程出货。

这些提前大量的囤货显然都是要钱的,这必然也就挤占掉了部分华为的资金流。这两部分要放在正常期间,显然是没必要的,属于额外的支出。其实这个从去年的利润就能看出,华为2018年的成本就上升了,这其中就有囤货的成分在。

2、备胎转正: 禁令生效下,华为就公开宣称自己有备胎,未来将不得已进行转正。虽然这很振奋人心,但是备胎毕竟是备胎,转正也是需要加大投入的,也是需要烧钱的。

你看,海思宣布转正后,华为又新投了大量资金下去,没办法,转正了你研发的东西就更多了,自然得大量烧钱。目前华为拟建上海青浦研发、武汉海思工厂,这两项总投资就达到了130以,分别为109.85亿元和18亿元

同时,备胎的有些东西其实并未完全准备充分,现在要转正了就相当于要将原有的项目提前上线,这必然会加班加点的赶工,尤其是还未完成的自然又得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尽快转正。这方面典型的就是鸿蒙系统,按照华为原为的计划,鸿蒙要明年才上,结果现在这事一来,只能提前!这一提前,显然就得加大烧钱力度了!

3、其他困境: 美国封堵之后,未来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肯定会大幅度下滑,目前其实已经显现了,欧洲市场华为手机的份额掉的还是挺多的,未来新机器不能用GSM,可能还会持续下滑,这种都将造成华为利润的下降。

而华为为了能保持在5G上的领先,以及为了手机销量达到全球第一的成绩,未来在人才,技术研发上显然还会持续加大投入,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钱。

我们可以看看截至2019年6月,华为在建的一些项目和资金需求: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投资79亿元, 华为岗头人才公寓项目 46.6亿,苏州研发项目 38亿元 、总投资的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二期 30亿元, 松山湖华为培训学院19亿元。这些项目加上前面海思的项目,总资金规模就达到了340亿元,这相当于把2018年全年利润(593亿元)的6成砸进去了。

短期内一下子砸进去这么多钱也是不易啊!

因此,综合 起来看,华为短期内缺资金还是挺正常的,毕竟现在各方面华为都需要烧钱,基础建设、人才招募、技术研发等等。这次募集总计也就60亿元资金,就规模而言其实也不大,但应该能缓解华为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华为对资金募集还是很控制,还是以自己需求为主,而不是乱搞。

近日工商银行发布了一则关于推荐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发行中期票据的函件,从函件中可以看到华为拟发行票据募集不超过200亿的中期资金。

如果单单从华为对外发布的报表来看,华为并不缺钱,根据华为最近几个年度发布的合并报表,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持有的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可变现的票据及债券等)都在千亿以上,最近一期更是高达2800多亿,此外华为每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也近千亿,所以单从财务报表来看,华为一点都不缺钱。

如果你有关注资本市场就会发现,基本上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都有银行融资或发债融资,那每个企业都缺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企业之所以融资,是因为企业是逐利的,当通过自身投资可以获得的收益超过融资的成本时,那么基本上每家企业都会融资,因为这是利用银行或投资者的钱为自己赚钱,这个就像很多人可以全款买房,但是却宁愿贷款一样,因为自己的资金可以用于创造其他更多的收益。

当然此次华为增加国内的融资也与其面临的国际形势有关,部分合作的外资银行减少或中断与华为的合作,所以华为提前增加国内融资有备无患。

企业的发展成长历程中,进行融资属于一个极其正常的现象,一家企业只要他利用融资创造的收益高于他融资的成本,那么企业的经营和融资就是良性的,可持续性。恰恰华为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因此大家不用过份解读与担忧。其实在这之前华为也一直都有融资,只不过以往华为比较低调,在孟晚舟事件之前知道、了解华为的人较少,当时华为的一举一动还没有如同现在一样都在国人的聚光灯下。

华为境内发债,募集60亿,补充营运资金。这样做不是因为华为缺钱,而是因为华为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为以后的发展未雨绸缪。 华为之前从未在国内发行过债券。之前曾经4次在国际市场发行过美元债券,共计45亿美元,尚未到期。 在美国对华为打压的背景下,华为在国际市场募集美元债券将变得困难,此次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债券是一次试水。 企业并不应该在缺钱的时候募集资金,只有不缺钱的时候才能募集到足够低利率低成本的债券。而此次华为募集债券显示无担保,无抵押,就表明了华为的态度,不缺钱才会有这种底气。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分别为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0.52亿元、474.55亿元、593.43亿元、349.04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而现在华为的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华为当前明显是不缺钱的。 华为国内发债是为了持续优化资本架构,保证公司财务稳健。中国债券市场容量已经全球第二。华为通过境内发债打开境内债券市场,将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优化华为整体融资布局。

华为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外部融资两部分,自身经营积累过去5年占比约90%,外部融资过去5年占比约10%。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华为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境外融资陷入停滞。 华为当前又急切地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身技术能力,以推进5G业务发展。资金投入的巨大需求要求华为拓展国内债券融资,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