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潮来袭,全国各地出现断崖降温。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供暖需求也随之上升,全国迎来用电高峰。1月7日19时15分,江苏电网*用电负荷超过夏季用电高峰,达到1.17亿千瓦,再创新高,成为冬季用电负荷*的省份。同时,江苏风电出力也创历史新高,达到1167万千瓦,有力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此外,1月7日20时24分,北京电网*负荷再次刷新纪录,达到2457万千瓦,再创新高。
国家电网表示,目前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加强全网统一调度,挖掘跨区、跨省通道输电能力,协调各类发电资源,全力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的可靠供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华东电网覆盖的华东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2019年,其业务领域社会总用电量将达5.63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约1.7倍。江苏省2019年用电量6264亿千瓦时,占全年用电量的11.13%。此外,近年来,国家先后建设了向长三角地区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但仍处于缺电状态。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短缺,华东电网具有较强的电力消化能力,为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国家发改委在回答记者有关冬季能源供应保障的提问时表示,将以电力供应为重点,指导重点地区做好发、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确保高峰期供电能力。动态掌握重点电厂存煤水平,组织电煤、运输企业加强产运衔接,确保电厂存煤水平稳定在合理水平以上。此外,要充分利用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优化全电网运行方式,协调跨区域电力富余和缺电,做好水、核、风、太阳能、消防等电源的统筹调度,确保电网能源供应重点领域和民生。
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低温寒潮,确保95598业务在迎峰度冬期间平稳有序运行;加强值班力量,动态安排电话工作人员值班,合理调整接听权限,灵活运用话务高峰时的智能语音流处理,力争一呼通,回复一句话说清楚,呼吁一句话做清楚,加快为客户服务,快速解决用电问题。经济复苏,人民幸福,即使冬天已经到来,我们也有信心渡过难关。在2021年,我们愿携手共进,锐意进取,努力把2021变成一个梦想!
国家能源局:1-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有如下的信息值得关注。
一、1-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
1至9月,全国电力消费总量达到64931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加4.0%。
按行业划分,第一工业耗电857亿度,较上年同期增加8.4%;第二产业耗电42364亿度,较上年同期增加1.6%;第三产业用电1137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加4.9%;城镇居民用电10331亿度,较上年同期增加13.5%。
九月份,全国电力消费7092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加0.9%。按行业划分,第一产业用电105亿度,较上年同期增加4.1%;第二产业用电4676亿度,较上年同期增加3.3%。
第三产业耗电1234亿度,较上年同期减少4.6%;城镇居民用电1077亿度,较上年同期减少2.8%。
二、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的原因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从2002年开始逐步深化,近十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电力市场得到了有序放开,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电力市场建设不断深入。
“双碳”目标的确立和推进,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出现,使我国的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资源配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确保电力安全和稳定,我国电力系统进一步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显著。
在我国的电力工业历史上,“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问题已有很长一段时间,造成了电*资的严重短缺。但自2002年厂网分离以来,电力市场的投入逐渐增加。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21年,我国电力项目总投资达到104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
一煤炭供需
1.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同比增长4%
2019年,我国煤炭结构性去产能不断深入,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8.5亿吨,同比增长4.0%。2019年,我国关闭退出落后煤矿450处以上,超额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对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关闭退出落后煤矿。
同时,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达到总产能的四分之三,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2019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76.8%,占比较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2019年1~8月,新核准产能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和新疆(33处中26处来自以上四省/区),仅内蒙古一地新获得核准煤矿达10处,产能6230万吨/年,净增产能6140万吨/年,占净增产能约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 2010~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及增速
2.煤炭消费量增长1.0%,所占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其中,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8.04亿吨标准煤,消费量增长1.0%,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测算,2019年1~8月全国商品煤累计消费量26.3亿吨,同比增长0.4%。
注:2019年消费量根据占比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 2010~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及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小幅增长。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测算,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增幅较大,全年耗煤22.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钢铁行业全年耗煤6.5亿吨,同比增长4.8%;化工行业耗煤3.0亿吨,同比增长7.1%;建材行业耗煤有所减少,全年耗煤3.8亿吨,同比下降24%。
3.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深入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超过8亿千瓦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写入其中,这是我国在明确“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后,促进能源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发力方向。2019年,散煤治理、煤炭、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现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洁化利用取得新进展,其中,北方清洁取暖累计替代散烧煤约1亿吨,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的清洁高效煤电系统,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超过8亿千瓦,排放标准*。煤炭清洁化利用工作加快从电力领域向非电领域扩展,部分地方按照“超低改造一批、达标治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要求,对纳入改造范围的钢铁企业有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力争到“十四五”末,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
二煤炭市场
1.煤价上半年迅速走高后渐归理性,下半年稳中有降
煤炭价格处于合理区间,年初以来稳中有降。一是中长期合同价格稳中有降。2019年,环渤海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价格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1~11月份均价556.2元/吨,同比减少2.6元/吨。从CCTD秦皇岛煤炭价格指数看,12月6日,CCTD秦皇岛周度均价5500综合价549元/吨,环比上涨1元/吨,但与年中5月6日均价591元/吨相比处于下行趋势。二是市场价格环比下降。2019年以来5500大卡下水煤市场均价599.7元/吨,同比下降59.8元/吨,比去年全年均价下降53.6元/吨。12月27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549元、493元和443元,比11月29日分别回落8元、6元和5元。
(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图2-3 环渤海动力煤(5500大卡)价格情况(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4 秦皇岛港煤炭价格情况(单位:元/吨)
2.煤炭企业仍保持较好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789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总额2830.3亿元,比上年下降2.4%;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净额3510.5亿元,同比下降3.0%;资产负债率64.9%,其中大型煤炭企业为70%。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1653.9亿元,同比增长4.5%。
2019年以来,煤炭价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2019年煤炭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盈利,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然而煤炭价格的下跌预计将会对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形成拖累,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仍有赖于自身经营及管理能力的增强。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图2-5 2012~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6 2013~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额及增速
3.煤炭进口总量延续增长趋势,同比增长6.3%
2019年全年原煤进口3.0亿吨,比上年增长6.3%,增速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分煤种,褐煤10259万吨,动力煤11542万吨,炼焦煤7466万吨,无烟煤719万吨。从煤炭进口主要来源国看,2019年全年中国从印尼进口13760万吨,从澳洲进口7696万吨,从蒙古进口3621万吨,从俄罗斯进口3224万吨,从菲律宾进口934万吨。
沿海地区共进口煤炭2.18亿吨,占总进口量的72.7%。分地区看,华南地区进口1.49亿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56%;其次为华东及长江地区,进口为0.6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2019年,全国共出口煤炭602.5万吨,同比增长22.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2-7 2010~2019年煤炭进出口数据(单位:万吨)
三煤炭储运
1.煤炭全社会库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截止2019年12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5385万吨。比年初减少116万吨,下降2.1%;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35亿吨,同比下降239万吨,可用20天。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5511万吨,较年初增加122万吨,增长2.2%
2019年,我国火力发电占全国电力的比重是68.88%。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006万千瓦,其中火电118957万千瓦。2020年,我国火力发电量高达47095.9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的比例为70.5%。
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电站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中国电力供应的逐步宽松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中国开始加大力度调整火力发电行业的结构。“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关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关掉4000万千瓦小火电,使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的火电电源建设,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整体效益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还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弊端
1、烟气污染
煤炭直接燃烧排放的污染气体不断增长,使中国很多地区酸雨量增加。全国每年产生140万吨。
2、粉尘污染
对电站附近环境造成粉煤灰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及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全国每年产生1500万吨烟尘。
3、资源消耗
发电的汽轮机通常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一座1000MW火力发电厂每日的耗水量约为 十万吨。全国每年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火力发电污染严重,电力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污染排放产业之一。
202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用电量为394度,平均每月为65.7度。
2021年上半年,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原煤生产量高达19.5亿吨,同比增长6.4%,比2019年同期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3.5%;自境外进口的煤炭约为13956万吨,同比下降19.7%。石油产量约为9932万吨,同比增长2.4%,比2019年同期增长4.1%,两年平均增长2.0%;进口石油约为26066万吨,同比下降3%。但由于石油价格在上涨,进口石油支付的金额却提升了26.1%。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为10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比2019年同期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10.6%;进口量为1021万吨,同比增长22.6%(自身产量、进口量单位不一致)。接下来,我们看看发电量数据。上半年,我国用电量再创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发电量约为387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比2019年同期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5.9%。用电量达到了39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与发电量一样均创新高。通常情况下,发电量与用电量数值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边境地区存在着电力的进出口,再加上发电量、用电量统计差异和电力耗损评估的存在,使得官方公布的发电量与用电量数值往往都是不一致的。分类型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依然是*的,上半年达到了26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约为全社会用电量总量的67.64%。这就是我国经济规模低于美国,但用电量却高于美国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我国的工业规模都已经达到了美国、日本、德国之和。不仅如此,我国还是全球*的商品出口国,而美国却是全球*的商品进口国。这等于我国将相当一部分的电力,帮美国在生产商品了。按类型划分,我国的第三产业在上半年的用电量为67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8%,占比17.06%;第一产业在上半年的用电量约为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6%,仅约为全社会用电量的1.15%。然后就是居民用电量,在上半年达到了55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约为全社会用电量的14.15%。按略微超过14.12亿人口计算,我国居民人均用电量为394千瓦时——就是394度。按月计算,居民人均每月用电量为65.7度。您或您的家庭,达标了吗?
2020年1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用电量493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用电量11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
201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825小时,同比减少54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26小时,同比增加119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93小时,同比减少85小时。
2019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0173万千瓦,其中,水电417万千瓦,火电4092万千瓦。
扩展资料:
2020年前8月
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7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这是全社会累计用电量降幅持续收窄后,年内*实现正增长;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电量降幅也在持续收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分析,这主要是受到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向好和夏季高温天气等因素拉动。
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2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1%、9.9%和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下降1.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35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制造业日均用电量113.2亿千瓦时/天,比上年同期增加9.9亿千瓦时/天,比上月增加6亿千瓦时/天。
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2%、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6%,其他制造业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7.2、11.5、5.3和2.3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发布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
中国政府网-前8月全社会用电量年内首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