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两市券商资本金计算最多两融余额是3万亿左右,相差不大。
炒股的人,大部分人小心脏都受不了,因为沪指跌7.7%创7年*跌幅,3万亿市值一日蒸发。
这样的跌幅确实很少见,不过这仍算不上历史上*的跌幅。
a股历史*跌幅发生在2007年2月27日,单日跌幅达8.84,到了2007年6月4日,单日跌幅又达了8.26。
数据显示,2014年初,A股两融余额为3474亿元,在去年12月底,A股两融余额更是一举突破万亿。市场普遍认为,融资入市是推动A股“疯牛”的重要因素,“万亿融资盘调转枪口,瞬间从强大的多头变成凶猛的空头,局面是多么的可怕。”
从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根本支撑不了目前的疯狂牛市行情。
这轮牛市行情,完全是炒作起来了。
融资余额增加说明什么
融资,从狭义上讲,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下面是我整理的融资余额增加说明什么相关内容。
什么是融资余额
融资余额指投资者每日融资买进与归还借款间的差额。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融资余额一般是银行内部的说法 指银行对企业融通资金(贷款、押汇、贴现等)方式带来的资金融通数量 。融资余额指投资者每日融资买进与归还借款间的差额。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
融资余额该怎么看
融资余额也就是融资买入后未偿还的金额,融资余额越大,且有持续增长势头,说明此股被大资金(能融资融券的一般都是职业投资老手了,资金最少也得50万,一般也是100W以上)看好,值得投资。融资余额由高位下来,也就是融资偿还额增加,说明短期该股票已经有见顶或回调要求,嗅觉敏锐和大资金在撤离,此时该抛出和做空(融券卖出)。
融资助长,股票低位持续的融资买入,可以看作中长期购入的机会。 融资余额也就是融资买入后未偿还的金额,
融资余额由高位下来,也就是融资偿还额增加,说明短期该股票已经有见顶或回调要求,嗅觉敏锐和大资金在撤离,此时该抛出和做空(融券卖出)。
融券是做空,目前融券的比较少,份额不大,等转融通开了吧。高位觉得股票要回调,就融券卖出。
融券余额指的是投资者借券卖出后没有偿还的数量,融券余额越大且稳定增加,说明该股被看衰的程度越大,后市继续看跌,不宜介入。
融资融劵的交易期限为6个月,运用融资融劵交易的必须在6个月内结算,所以当某个股票融资余额增大时也就意味着6个月内股票也将面临抛售。列如某股8月初是10元到月底涨到20元这段时间融资余额大量增加,之后股票在20元左右上下反复或有小幅调整,这样到了1月份那些融资的投资者多数是要卖掉融资的股票的,这样就对股票的下跌起到一定的作用。
以上就是融资余额的`概念以及如何看懂融资余额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融资余额是衡量投资者是否赚钱的重要依据,而要想清楚赚钱,您*还要对融资余额如何计算有所了解。
融资客抢筹绩优股 42股融资余额增五成
11月以来,在市场乐观情绪推动下,两融余额曾出现14连升。两融规模在突破1.2万亿后,杠杆资金进场态度变得谨慎。截至12月3日,两融余额报1.19万亿,环比前一交易日小幅下降0.49%。
11月23日,融资新规正式实施,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融资保证金*比例由50%提高至***。新规实施后,杠杆水平降低,有利于引导两融市场健康发展。
证券时报股市大数据新媒体“数据宝”统计显示,自11月初两融余额连续上升以来,42股融资余额增幅超过五成,这些个股上半年和前三季均盈利并且同比增幅超过10%,部分个股全年业绩报喜。
具体来看,42股中,华数传媒、爱施德 、海南海药 、聚光科技 、金证股份和东吴证券最受追捧,11月以来融资余额翻倍,此外,10只券商股增长超过五成。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受益者,券商股在IPO重启时点超市场预期、业绩成长空间较大等有利因素推动下,成为融资客近期重点追逐的对象。比如东吴证券,12月3日融资余额为34.16亿元,相比10月30日,增加17.14亿元,增幅翻倍,此外,上半年和前三季业绩同比均翻倍。
从融资净买入额看,42股中,11股11月以来融资余额净增长超过10亿元,其中,券商股仍然是*“赢家”,占据8个席位,其余3个席位被金证股份、城投控股和四维图新 3股抢占。
通常来说,融资做多与股价上涨具有一定正相关性,42股10月30日以来平均上涨20%,区间涨幅完胜大盘。从全年业绩情况看,目前12家公司公布全年业绩预告,以预计增幅中间值测算,荣盛石化、凯迪生态和东华能源等6股有望翻倍。(证券时报网)
融资客谨慎情绪有所回升
2015年注定是A股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市场先后经历了万亿量能的快速上涨、千股跌停的断崖式下跌,以及持续的震荡整理。与这一走势背后紧密相关的是市场中的杠杆资金。作为杠杆资金的一部分,两融市场今年可谓是大起大落、一波三折。不过,伴随市场情绪从“疯狂”逐步回归“冷静”,两融余额也逐步趋稳。此外,新规的实施也利于两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长期来看,两融余额的增长势头并不会发生扭转。但融资客谨慎情绪有所回升,短线操作特征明显,故短期波动难以避免。
两融余额大起大落
2014年年中以来的牛市行情在今年年初愈演愈烈,其背后正是杠杆资金“野蛮生长”提供的支撑,这从两融余额上半年的飞速增长可见一斑。不过,6月中旬对杠杆资金的管理政策趋严,引发了凌厉的去杠杆过程,两融市场也由此“一地鸡毛”,陷入低迷状态。伴随着10月份之后市场行情的回暖,两融余额逐步回升,并趋于平稳。
今年年初,沪深股市两融余额仅1.04万亿元并持续缓步增长至2月17日的1.11万亿元规模,期间上证综指围绕3300点附近展开震荡走势,逐步消化去年下半年快速上涨后的压力。然而到了2月中下旬,市场再度开启上攻模式,一举从3000点上方一路上涨到6月12日的5178.19点,两市量能也随之不断放大,两市成交量一度超过了2万亿元关口。而与之伴随的是两融余额飞速攀升,至6月18日创下了2.27万亿元的历史峰值,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重也持续维持在17%以上。
但6月中旬,伴随着对券商两融业务进行清查,以及场外配置面临清理、新端口介入叫停等对杠杆资金的全面整顿政策,杠杆资金迅速陷入恐慌,两融余额应声而落,进入第一轮去杠杆过程,从6月18日的2.27万亿元到7月8日降至1.46万亿元关口,降幅高达35.68%,市场随之猛烈下挫,跌至3500点关口附近。此后,随着市场再度陷入区间震荡,两融余额企稳于1.3万亿元关口附近。
8月中下旬,市场再度凛冽下跌,两融余额也随之迎来二次去杠杆过程,9月30日降至9067.09亿元。两融交易额占A股的成交也快速下降,*一度为5.14%,两融资金活跃度接近“冰点”。
随着市场的反弹及抬升,两融市场也再度企稳回升,但其增速已明显放缓。截至12月4日,沪深股市两融余额报1.19万亿元,持续呈现窄幅震荡走势,基本回到了今年年初的水平,融资买入额占全部A股交易额比例维持在10%左右。
缓步慢增趋势不改
整体来看,当前两融余额无论增长或降低幅度均较此前明显收窄,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资金依然“心有余悸”,乐观情绪未能完全恢复;另一方面也与两融市场新规的实施密切相关。
11月13日盘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对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修改为“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该新规11月23日实施后,两融余额的十四连增随之终止,短期确实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不过,市场人士均认为这并不能改变两融未来的增长趋势。兴业证券表示,新规目的在于实施逆周期调节,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前期清理场外配资阶段,各大券商已经逐步启动两融降杠杆进程,在实际操作中融资保证金*比例已经升高。现阶段两融降杠杆对整个市场的资金面影响有限,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影响,中长期而言难改市场大趋势。
与此同时,近期融资客出现了急跌入场、大涨出货的反向操作特征,再加上在行业个股中快速辗转腾挪,伴随市场快速改变大小盘偏好等现象,可见融资资金短期谨慎情绪再度升高。业内人士认为,在融资客波段操作再加上新入场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短期市场将延续震荡行情。
拓展:
股票质押平仓 票据贴现涌入 A股如今的风险有多大?
经过前期市场大幅调整,场外配资、伞形信托等去杠杆接近尾声,但股权质押、票据融资、两融等的风险尚未完全解除,从这个意义上讲,最近股票质押、票据等的风险是前期去杠杆释放风险的延续。当前应做好风险管理和风险缓释。
目前,两融余额为9154亿元,质押的股票市值为3.4万亿,票据贴现进入股市的金额尚难以估计。
股权质押的融资成本约为10%,质押率约40%,股票质押的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6%。
资金融出方为银行、信托和券商,资金融入方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地方融资平台、高净值个人等。
股权质押中主板公司质押率多在5折、中小板公司在4折、创业板公司在3折。
质押的股票市值为3.4万亿。其中,65%属于流通股。粗略估计,如果上证2400点,股权质押被平仓客户的融资余额约500亿元。
股权质押:在理论上有造成雪崩的风险;但实际中有多种方式化解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警戒线和平仓线比例多为160%/140%或者150%/130%。在理论上,股价下跌到平仓线时,如果上市公司不补仓,质押权人有权抛售质押股权,导致卖盘涌出,且大股东可能移位,加重市场抛盘。
实际中,股价跌到平仓线,上市公司会采取补仓、现金、展期等方式补救。对于场外质押,即使不补救,质押权人需经过司法程序解决,至少需要1.5个月。
票据规模和股市行情呈正比,票据贴现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及其影响尚难以估计。
农行和中信银行票据案件事发后,票据利率有所上行,但还算稳定,对银行间流动性影响较小。票据管理的漏洞在于,小众业务,管理人员少;银行背书,风险低导致保管环节薄弱。
融资融券余额9154亿,为高峰期的40%,杠杆在1:1左右。客户主要为高净值个人。券商的融资利率平均为8.5%,大部分融券的利率为10.60%。
融资保证金的比例在25%-150%;融券保证金比例不低于***。近期股市下挫,两市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降至4.3%。
两融风险大部分释放完毕,触及平仓线的客户通过追加担保物等方式避免强平,未来发展取决于股市行情。1月28日客户整体担保比例为225.5%,远高于150%的预警线。
2016年以来融资融券业务日均平仓近6000万元,比2015年下降约40%,占全市场交易量很小。
去杠杆的延续与带杠杆股市监管:
调整时形成诺米多骨牌效应,做好控制风险预案;通过补仓、展期、过桥资金等方式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及时掌握股票质押平仓规模及健全票据管理;及时与市场沟通,避免恐慌情绪传染。
;
昨天,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将近9950亿元,距万亿关口仅仅一步之遥。而A股最近一次向上突破万亿大关是在2014年12月19号,当日两融余额是10070亿元,当时正是一波牛市启动之际。不仅是昨天,从今年7月开始,两融余额就稳步上升,整个8月和9月,都在9000亿上方运行。 两融余额的上升说明看好后市的人在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向券商借钱、放杠杆来买入股票。此外,市场进入一个逐步走高过程,一部分投机资金在介入。
眼下,看好后市的人不在少数,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说:从未这样深信,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起点。大家注意,任泽平用了“从未深信”这样的字眼,来表明他对市场坚定看多。
他认为,目前,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供求缺口,每年需求有10%左右的增长,但是供给在不断下滑,现在我们正站在第五轮产能周期的起点上。 有买方必定也有卖方,市场也有不同的观点。中泰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表示:因为环保和供给侧改革的压力出现厂商关闭,供给减少,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提升,但是需求端并不旺盛,这并不能代表新周期的到来,这样的增长也不能持续。需求不醒,周期将永在梦境。
那究竟谁对谁错呢,谁也说不清楚,只有等待市场的验证才能知道。有分歧是市场前行的标志,如果市场所有人士都看多,或许就是市场风险来临时。
你好,以下做详细分析:
1 融资保证金比例
根据《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实施细则》,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
证券公司在不超过上述交易所规定比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融资买入标的证券在计算保证金金额时所适用的折算率标准,自行确定相关融资保证金比例。例如,假设某投资者信用账户中有100元保证金可用余额,拟融资买入融资保证金比例为50%的证券A,则该投资者理论上可融资买入200元市值(100元保证金÷50%)的证券A。也就是20万现金可以融20万
,账户里面有40万可以操作。
2 融券保证金比例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投资者融券卖出时,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
证券公司在不超过上述交易所规定比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融券卖出标的证券在计算保证金金额时所适用的折算率标准,自行确定相关融券保证金比例。例如,某投资者信用账户中有100元保证金可用余额,拟融券卖出融券保证金比例为50%的证券B,则该投资者理论上可融券卖出200元市值(100元保证金÷50%)的证券B。
3 证券充抵保证金计算
投资者以现金作为保证金时,可以全额计入保证金金额;以证券充抵保证金时,应当以证券市值或净值按交易所规定的下列折算率进行折算:
(1)国债(193.00,0.000,0.00%)折算率*不超过95%;
(2)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折算率*不超过90%;
(3)其他上市证券投资基金和债券折算率*不超过80%;
(4)深证100指数成份股、上证180(4492.90,-221.500,-4.70%)指数成份股股票的折算率*不超过70%,其他股票折算率*不超过65%。
需要指出的是,证券公司可以在不高于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证券流动性、波动性等指标自行确定各类充抵保证金证券不同的折算率。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投资者信用账户内有100元现金和100元市值的证券A,假设证券A的折算率为70%。那么,该投资者信用账户内的保证金可用金额为170元(100元现金×***+100元市值×70%)。
据报道,数据显示,11月1日当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10051.0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0000.88亿元,融券余额为50.20亿元,这是时隔22个月两融余额再破万亿元大关。
报道称,沪深两市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关口具有很大的信号意义,首先是投资者信心得到提高,其次是场内融资额的扩大,但要注意的是,本轮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关口的情况与2014年相比,有很大不同。
2014年沪深两市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后,A股市场开启的牛市行情主要是受场内配资与场外配资的双重影响,甚至场外配资量远远大于场内配资量,但自2015年A股市场大幅调整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已明显降低,加杠杆行为大大减少。
专家表示,虽然两融余额指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投资者不应过度依赖两融指标的风险判断,毕竟无论是A股市场行情的开启、还是两融余额的回升,均受多种因素影响,两融余额的走势,多数情况下是与A股行情走势呈正相关关系。
网友纷纷表示,股市有风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