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定投500元3年后」中航锂电股票》,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基金女王潇碧燕曾经说过:假如一只基金能够大跌达到30%,那么我们应该笑了,这意味着我们定投基金的机会来了。
股神巴菲特也说过:假如你找不到一个可以为你自动赚钱地工具,将工作至死。
对于普通人而言,*的自动赚钱工具自然是基金。
基金定投又被成为懒人投资工具,也就是说通过长期基金定投,你可以获取超多的被动收入。
那么基金定投每个月投多少好呢?怡心认为每个月投资2000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个月投资2000元,在年化收益率15%的情况下,15年后你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30年后你就可以成为千万富翁,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投呢?
一、目标分解更容易实现
每个月投资2000元,看似比较多,很多投资者认为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定投,心理没谱。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目标分解法,把每个月定投的2000元分解到每周。
每周就是定投500元,每周定投500元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而且每周都扣款一次从时间上来说也不会让你感觉太长,反而觉得刚刚好。
从成本拉低的情况下来看,短期成本拉低效果会更加好。
因为在一个月里有4次定投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有4次拉低成本的机会,比起按照一个月一次定投更好一些。
那么按照周定投选哪天定投好?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选择周四定投*。
这个是大家公认的周四下跌天数比较多。
比如有数据统计了上证指数2702天上涨指数的涨跌天数,最后发现上证指数周四下跌的天数达到307天,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的次数达到316天。
可见选择周四定投*,怡心自己目前定投的基金,基本都是选择周四定投。
二、盯紧10年10倍基金
目标分解好了,定投日也选好了,就差一只优质基金了。因为我们要长期定投,在选择投资标的上自然不能马虎。
对于基金的选择上,*的就是10年10倍基金。
虽说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业绩,但没有历史业绩做支撑的基金,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基金能够让我们坚持长达15年甚至30年。
10年10倍基金有哪些呢?朱少醒的富国天惠,董承非的兴全趋势,谢治宇的兴全合润混合等等。
这几只基金怡心最看重的还是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朱少醒本身也是10年10倍基金经理,双10加特,而且他的重仓股在行业配置上更均衡。
具体选哪只基金,各位小伙伴也可以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去选择。
三、设置目标止盈点滚动再投资
定投并不是傻傻地投,也要适当收一收,就拿今年的行情来说,假如在年化收益率达到20%的时候收一些,那么整体收益会不会现在高一些呢?
只不过收了以后你还需要把收回来的资金,在目前低位的时候,通过加仓的方法再加进去,这样才能保证总投资金额不变。
当然,你觉得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直接佛系定投即可,忽略定投途中的小涟漪,坚持到达胜利的彼岸。
最后请跟怡心默念潇碧燕女王的定投5大心法口诀:
1、定投止盈不停扣
2、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
3、傻傻的买,聪明的卖,稳稳的赚
4、涨也开心,跌也要开心
5、纪律投资胜过追琢市场趋势。
3月12日,锂电产业链突然传来一条重磅消息, 中创新航 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募资近百亿人民币。受此利好催化,第二周开盘,作为股东的成飞集成( SZ:002190 )封住涨停板,而作为核心设备供应商的海目星( SH:688559 )也涨势如虹。
翻开20201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装机量数据表 (注:见图1) ,有耳熟能详的宁王、比亚迪,也有高歌猛进的蜂巢能源等等,但丝毫未见到中创新航的影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名不见经传的中创新航是哪路冒出来的神仙?其实,装机量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中航锂电,正是本文的主人公中创新航。
在业内,中航锂电的名字可以说还是挺响亮的,而“中航”也足以看出其血脉的传承,可能是为了更加突出独立性,在上市前改名为中创新航。
图1: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均大幅增长,资料来源:GGII,中信证券
动力电池行业的火爆有目共睹。虽然强者恒强一般发生在行业成熟期,但尚处快速成长期的动力电池行业,就已经呈现两超多强的局面。单看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占据了半壁江山;放眼全球,宁德、LG新能源、松下三巨头占据了2/3的市场份额。其他行业是龙头吃肉,二线小弟们喝汤;而动力电池的二线玩家们,可能还没享受行业成长的红利就要直面“出清”。
在上篇文章《挑战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几斤几两”?》一文中,我们率先提出动力电池行业的“饥饿游戏”正式开赛。越来越多的数据和案例开始验证这个论点。怀揣着对2025年TWh时代的美好憧憬,二线众生们纷纷开始排兵布阵,没人甘当败寇。
蜂巢能源规划产能600GWh;中创新航(注:即为大家熟知的中航锂电)规划产能500GWh;弗迪电池(注:比亚迪旗下)规划产能约450GWh;国轩高科规划产能约300GWh;亿纬锂能规划产能约300GWh。为了搭上动力电池扩产的最后一班车,各路豪杰开始了天量融资的军备竞赛。宁德时代的珠玉在前,在对外融资的时候,每个人都宣称能做下一个宁德,借此完成动辄百亿甚至千亿的融资。
近日,中创新航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筹集资金15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近95亿元) ,有望成为今年以来香港*规模的IPO。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装机量从十名之外冲进国内前三,中创新航也因此被当做离宁德最近的选手。那么中创新航能否追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并撬动其江山版图?
01被寄予厚望的中创新航
【1】曾经也是行业老大
中创新航算得上是国内最早一批锂电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由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孵化的天空能源 (洛阳) 有限公司。2009年中航工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将其更名为中航锂电 (洛阳) 有限公司。这个时期,中创新航已经具备多年的锂电池研发背景。
彼时国家开始重点推广新能源车,中创新航的锂电池业务自然成为集团内部香饽饽。更名之后不到一年,中创新航建成首条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开始聚焦磷酸铁锂电池生产。
到2011年,中航工业下属成飞集成(SZ:002190)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10.2亿元,并增资控股中创新航。中创新航则拿着这笔钱扩建动力电池产能。
得益于中航工业先进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资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中创新航,事业很快走向*,其磷酸铁锂电池相继配套了苏州金龙、中通客车、宇通客车等*大巴车企。到2012年底,在工信部公告的电动车型中,使用中创新航电池的车型总数*。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国网、南方电网合作供应储能系统。再到2013年,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已经是国内第一。
有钱又有技术,这是中创新航的高光时期。
【2】错失先发优势
中创新航的发展初期确实是顺风顺水。但好景不长,中创新航的龙头座椅还没坐热就被赶下来了。在2015年,比亚迪的电池产能和产量已大幅领先中创新航。更危险的是,三元电池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但中创新航还是力押磷酸铁锂,并未感到危机来临。
到2017年,中创新航的至暗时刻来了。一是新能源补贴政策引入能量密度标准,向高能量密度和低耗能技术倾斜,三元电池借势崛起,迅速成为主流;二是新能源客车的补贴金额大幅下降。靠磷酸铁锂电池和新能源商用车为生的中创新航被打的节节败退,装机量一路下滑,迅速跌出了行业前十。这一年,中创新航的利润从上一年的1.1亿变成亏损3.3亿。
2018年,主打三元电池的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全球锂电池龙头。而中创新航却越陷越深,亏损高达7个亿,把过去几年的利润都还回去了。受此影响,2017-2018年母公司成飞集成的利润表惨不忍睹,险些被退市。
图2: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统计,资料来源:真锂研究,东方证券
【3】开始转型,初见成效
为了生存,中创新航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第一件事就是更换公司的一把手,天马微电子(SZ:000050)的总经理刘静瑜空降成为新的掌舵人。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业内人士,显示面板和动力电池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因此这当时在很多外人看来,中创新航是病急乱投医了。
实际上,这位女掌门曾带领天马微电子逆袭成为液晶显示领域头部企业,此次调任中创新航可是被集团寄予厚望。当时刘静瑜考虑的问题不是要追上谁,而是如何生存,因为活下来才有明天。
接下来,中创新航开启了战略调整。
首先是业务结构调整,中创新航暂停了亏损的商用车业务,转向乘用车市场。 刘静瑜深谙客户是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开始重点攻克优质客户。
其次是技术路线的切换,公司不再死守磷酸铁锂,转而将研发重点放在三元电池。但三元电池对中创新航而言是陌生的领域,不仅对加工工艺要求十分苛刻,也对电池的热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中创新航要想在短时间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于是另辟蹊径从安全性作为切入点,选择了更稳健的路线——三元中镍。
这一招果然很管用,三元中镍制造难度相对更低,安全性更高,最关键的是价格比三元高镍便宜不少。到2018年底,中创新航快速推出的第一代三元电池,开始少量配套长安、吉利、小康等车企。
转折点在2019年,随着第二代三元电池推出,中创新航顺利进入广汽供应链体系。背靠着广汽、长安这两大客户,从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每年装机量同比增长率超过***。到2021年底,公司净利润1.12亿元,终于扭亏为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经过3年的快速战略调整,中创新航不仅扭转了多年亏损局面,也让装机量和行业排名大幅提升。当前中创新航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七。
图3:202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GWh),资料来源:SNE Research
【4】乘势追赶,昔日龙头的狂奔
二线企业们的机会在哪儿?
首先是现在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龙头电池厂受限于产能还吞不下所有车企的订单,给二线企业留下部分市场。另一方面,车企也不愿意动力电池龙头过于强大,大多有培养新供应商的动力。当前,市场仍然给二线企们业留有不小的时间窗口期。
现阶段的中创新航可是说是离龙头们最近的选手,跟所有二线玩家一样,中创新航的目标是要跻身第一梯队。为此,中创新航一边继续深化公司战略,另一边加速建设生产基地。
在成都、常州、武汉、合肥、厦门、江门成立新公司;在深圳、上海、常州、成都四大研发中心的基础上,规划欧洲、北美研发中心,构建全球研发网络;与德国迪索公司签署了《CALB欧洲锂电池工厂建设项目》协议,规划建设动力电池产能20GWh,开启海外布局;规划2025年产能将超过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02起底中创新航的综合实力
动力电池现在动辄上百Gwh的规划,游戏的门票价格已经飙升至百亿甚至千亿元,对于追赶的二线企业来说,钱是要解决的必要条件。这次IPO后,短期内资金对于中创新航不再是一个限制,因此研究的重点要落在“充分条件”上,就是实力成色究竟如何?
在《挑战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几斤几两”?》一文中,我们明确提出,不仅仅是产能,现阶段动力电池的竞争是多维的。鉴于此,我们尝试从5个维度综合评判中创新航的能力。
【1】盈利能力
虽然中创新航去年实现扭亏为盈,但其盈利能力还是令人堪忧。
根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2021年,中创新航的毛利率分别为4.8%、13.6%和5.5%。为什么不赚钱?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东西卖便宜了。
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平均售价为0.65元/Wh,而宁德时代均价约0.77元/Wh。再看储能系统,也是同样的问题,中创新航的平均售价为0.67元/Wh,对比来看,宁德时代为0.81元/Wh (宁德时代2021年前三季度储能系统毛利率达到36%) 。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中创新航牺牲了利润换市场。在当前市场开拓期,中创新航把抓住客户作为重中之重,而把盈利能力放在其次,毕竟有汤喝总比饿着好。
其实更难的还在后面,制造业都逃不过一条规律,一旦产能投入使得产品供过于求,就很容易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在2017-2018年间,国内很多电池企业就是死在产能利用率不足上。虽然现阶段中创新航的产能利用率处在行业内较高水平 (超过90%) ,但随着产能的狂飙,产能利用率在几年的维度内,必定会下来,而这将导致利润率拐点可能还需时日。
在笔者看来,中创新航的低毛利率还会持续一阵子。
图4:中创新航经营业绩一览(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2】供应链能力
从2021年以来,上游材料如电解液、正极、负极等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尤其是碳酸锂价格已经突破50万元/吨,大部分动力电池厂商压力倍增。龙头公司基于产业链布局和长单锁定,虽然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反而提高的份额,显得游刃有余。定量来看,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依然保持在20%以上,其盈利水平远超海外电池企业及国内二线电池企业。
究其原因,龙头企业的相对更强的盈利能力,不仅仅是因为规模化生产优势以及持续的技术进步,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完备的产业链布局,来保障产能和利润空间。反观中创新航,面对上游供应商的涨价,只能默默接受。
实际上动力电池企业为了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早些年就开始出手抢夺资源。我们看到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企业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积极布局上下游。亡羊补牢的中创新航的布局显然是慢了大半拍。
直从去年开始,我们才观察到中创新航开始把精力放到产业链延伸和原材料储备开发上来:去年6月,中创新航与来自上游矿产、材料和设备等领域的16家龙头企业 (厦钨,盛屯,天赐,中科星城,恩捷,科达利,南山,安达,杭可,海目星,红运机械,东丽等)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年底,中创新航在眉山签订了年产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项目。
图5:宁德时代上游资源布局(截至2022年2月13日),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
【3】客户丰度
2021年中创新航前两大客户装机占比高达81%,前五大客户装机占比96%。相比2020年有小幅改善,2020年广汽、长安分别占到55%、21%。但根据常识就知道,下游车企的集中度是很低的,过度集中的客户结构给中创新航埋下了很大的雷。很简单的逻辑,如果中创新航失去了广汽,那直接会把家底给亏没了。
虽然目前中创新航已配套广汽、长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小鹏、零跑等多家主机厂。但上汽通用五菱、吉利、小鹏等车企的份额仍然被龙头们牢牢把控着。显然,中创新航眼前的客户远无法支撑起500GWh产能的规划。
图6:2021年中创新航配套电池装机量占比,资料来源:GGII,公司公告
图7:配套中创新航产品的主要车型,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4】研发能力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企业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不管是材料配方研制还是制造工艺优化都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很大程度上,公司能力的竞争就是研发投入的比较。
受制于规模,中创新航2021年研发投入仅有2.9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只有龙头公司的约1/10。最终的结果就是研发人员只有不到1500人,申请专利的数量不超过250,从量化指标上,仍任重而道远。
另外可以从产品角度来看。
中创新航有单押的传统,习惯了单条腿走路。前文已经提到,中创新航是靠着磷酸铁锂起家的,后来随着三元电池成为主流,又放弃磷酸铁锂转到三元电池的研究上。所以目前在磷酸铁锂领域,中创新航的布局是欠缺的。从去年1-10月份国内装机量看,中创新航三元装机份额排名前三,而磷酸铁锂却要排到十名之外了。
也正是习惯了单条腿走路,面对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磷酸铁锂回潮,中创新航却与之失之交臂。
在结构创新角度,LG新能源、松下、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各大电池厂商已经加快布局4680电池;宁德时代、LG新能源正在研究CTP的下一代技术CTC。中创新航在这个方向,同样是滞后的,到2021年9月,中创新航才提出“one-stop battery”的概念,而彼时比亚迪的刀片早已风生水起。
图8:中创新航历年申请专利数量,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
03时间是朋友还是敌人?
从我们对招股说明书的拆解和基于公司历史的研究结论而言,来势汹汹的中创新航是牟足了劲儿准备要大干一场,而锂电池的供不应求现状给了其不少辗转腾挪的时间。
我们认为,未来的观察点,仍然在于资金总体不缺的前提下,中创新航是否能提升产业链话语权、增加客户丰度、推出爆款新产品。只有这众多维度同时成功,作为二线头牌的中创新航,才可能从饥饿游戏中笑到最后,跻身一线,整体难度不小。
抛开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不说,就目前而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追赶的过程将相当痛苦。原因在于,公司的低毛利率情况,持续的时间将是以年为单位的,在追赶的漫漫旅途中,时间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将反复拷问投资者的灵魂。
作者:锦缎 知勇
希望读完这篇文,可以让你的投资逻辑和心态都发生质变。
今天,我们聊一聊,做可转债什么样的策略最有效?做可转债交易,又该如何去实现稳健的净值增长?换句话说就是如何避免亏损。
可转债市场波动大,投机还是定投,可能你一直在摇摆不定。有些朋友可能今天短线博弈亏了,就想去寻找底部的定投,但坚持不了多久,又耐不住寂寞,去做短线投机,就这样日复一日的不断的试错,日复一日不断的在亏损。
最后亏的麻木了,又总是想去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人心变得开始浮躁,失去了方向,看到有些博主写的文很刺激,看着别人推的又大涨了,又更加的眼红,去不断的追高,不断的追热点,不断的亏钱,不断的后悔,又不断的寻找新的“救命稻草—新的博主”,又不断的受刺激,不断的眼红,不断的亏损,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自媒体平台,鱼龙混杂,有很多博主每天总是在写关于那些大涨的和热点的,标题也一个比一个夸张,很是刺激人的眼球和神经。
而往往这些“标题狗”,就是为了吸引你的眼光,有着或这或那的目的。你去看了甚至还不如不看,那些就是你做投资的“噪音”和“毒药”(包括本人也会偶尔做标题狗)。
短线的追高追热点,投机博弈虽然有趣,但做可转债能够赚钱的*不是日内投机,热点是追不完的,而你的钱是亏得完的。只有你去坚定逻辑,耐得住孤独,你才会实现收益。
可能你们目前还是迷茫的,可能是有时赚时亏,收益很不稳定,投资逻辑混乱,不知道是去做投机还是“摊大饼”。
多看几本书(推荐纯文学),听听轻音乐,养几盆绿植,去湖边漫步,养两个乌龟或几条金鱼,都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投资心态,做可转债投资需要养成一颗冷静又强大的心。
我们就以这个账户,来说一说可转债价值定投,或许这能让你的投资逻辑,变得清晰,彻底的发生改变。
如何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策略,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用心思考一下。
这个可转债定投账户,期初资产23万多,从去年到今年,盈利超过了20万,收益率88%。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个收益曲线的增长是十分稳健的,是没有什么大回撤和波动的。
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1,我们从月度盈利表和个股盈亏表来分析一下
2021年月度盈利表能看出,盈利是非常稳健的,仅有两个月发生了亏损,4月份亏损546元,9月份亏损6296元,其它月份的盈利都是非常稳健的,基本上都是超万元的。
2.我们从年度个股盈亏来看一下哪些赚钱了
从年度个股盈亏表可以看出,盈利主要来自美力转债、隆利转债、蓝帆转债、飞鹿转债、三超转债,这五只转债盈利均超过了两万元,基本上没几个亏钱的,胜率接近***。
那么,我为什么会去买。这几个转债呢?
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摊大饼”策略,但又并不是你们说的“摊大饼”,定投不用太多,精选三五只即可。
长期以来,个人最喜欢选择那些余额5亿以内,价格115左右,溢价20%—30%的转债去做价值定投。
或者超过5亿的,溢价15%以内,价格115左右的中盘转债。
我们买入的核心逻辑就是,“优质低价小余额小可转债标的,游资必定会去轮流炒作”这只炒完,就会炒那只。“低价低溢价中盘债具有安全边际,进可攻退可守”。
这五支转债,均是在115附近进入的,也都只是吃了一小截上涨,如果从头吃到尾,那在隆利转债可能就翻倍了(已赎回退市)。
积少成多,每个转债赚10%—20%,懂得收手,止盈就变得很重要,虽然会错过大肉,但也必须明白,并不是每一个转债都能翻倍(今年可能会尝试把盈利放到30%以上才卖)。
风险控制如何把控呢?那就是多买几只,一次选择三五只价值定投转债,组合买入,降低风险,卖一支,再进一支。不断的精选,卖出主力拉伸的,买入底部的继续潜伏。
什么时候做定投最合适呢?根据近三年的跟踪研究,我们发现,每次年报披露期前后(4月份),可转债都会有一波普跌行情,上半年就是转债定投的黄金建仓时期,而到了下半年,大部分的转债就变得价格偏高,标的都如同鸡肋,只能够半仓去参与。
今年的可转债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整体比去年同时期高了约20元,溢价也浮了15%。
那么就需要精选标的且控制仓位,逐步选择“115左右,溢价30%以内”的标的开始价值定投。
顺便说一下,一个可转债翻倍如果能够翻倍,那么它只有两个因素,一是盘子小投机炒作性抢,二就是上市公司业绩持续稳定爆发。
前者小盘投机债,往往涨到两百多就算很牛的债了,而后者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上市公司,其可转债却往往常常可以一路突破四百块,甚至五百块。
或许在这个2022年,我们都能坚守逻辑,耐得住孤独,有一颗冷静又强大的平常心。去潜伏那些小盘投机债等主力来炒作,或者长期持有业绩稳定增长的“白马债”,都能实现价值定投轻松的净值稳健增长。
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一条最合适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旨在更新个人的投资思路和投资进度,不代表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一起学习指数投资的,可关注我持续跟踪ETF持仓变化和学习心得。
7月1日制作了一个定投计划,主要投资的标的如图1,都是我自己比较喜欢和了解的ETF。
定投计划的时间为未来的三年,本篇文章会对这些组合做一个过去3年和过去6年的回测。这样大家可以对定投做到心中有数,不会被一时的涨跌带崩心态。
图1 持仓计划更新的标的ETF
三年期测试
基准日设置为2021年7月4日,定投日为2018年7月4日,定投频率为周定投,金额设定为1000元。
图2
图2的回测我把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做了一个组合,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年期定投沪深300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看组合的话,三个指数定投都能达到年化10%的收益,已经可以达到新制定定投计划的预期收益率。
如果是懒人的话,组合也不想定投,可以单投一个沪深300,毕竟沪深300是从沪深两市选出来的优等生。标的质量好,收益有保证。
图3
科创50和光伏ETF的时间离现在更近,我图三中并没有加进去。组合的综合收益率年化可以达到20%多是着实比较惊艳的。后面实盘更新组合的定投收益,欢迎关注我每周的更新。
图4
在图2的基础上,加入了黄金的定投,发现黄金的定投效果很差,年化都拉低了图二组合收益率。本次定投计划,加入黄金是因为各国疯狂印钞的情况下,我想看下是否黄金的定投收益率会上来,黄金定投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仓位,并且每周更新收益率时会剔除,半年期的时候在做报告给大家看。
六年期测试
原本做完三年期测试就准备结束的,结果发现6年前也就是2015年,股市正处于牛市的高点,我想看下牛市高点开始定投,是怎么样的情况。大家可以看下图5和图6。
图5
图6
从牛市高点开始定投50、300和500指数,如图5,到今天还能达到年化10%不到的收益,已经很不错了。加上组合的赛道基金,年化能超过10%,已经非常满足了。
总结:从上述的回测中看,只要是坚持定投的话,达到年化10%的收益应该不难。加上我现在做的定投增强,按照估值高低买卖ETF,增厚定投收益,按照估算能维持在10%以上。至于能不能做到就看我每周更新了。
有些粉丝的疑问,现在指数较为高估和中估是否可以开始定投?定投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15年牛市高点开始定投的回测就是*的例子。从我个人的观点上来看,指数中估就可以开始定投了,到低估或者及其低估开始捡筹码虽然可以收益*化,但是未必可行。中国股市牛短熊长,谁也不能预料什么时候牛市到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相对低估的时候,用定投的方式来捡足够多的筹码。
投资理念(粉丝看过就不用看了)
为什么要投资?为何要大部分钱投资ETF而不是股票?
1.上班赚的是现金流,劳动换取金钱。我们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劳动能力,上班钱赚到退休就差不多了,何况还有失业风险。现金在账户里躺着是贬值的,投资用钱来生钱,增强收益抵御通胀。
2.ETF是一揽子股票组合挂钩指数,只要国家存在,那么指数一定会存在,可以说是永远不会倒闭的。抵御黑天鹅,防范流动性风险是我投资的核心思想之一。凡事都有万一,买流动性好的ETF以备不时之需。疫情就是对流动性*的考验。
3.挑选ETF只要选看好的赛道,做好估值和择时,按照纪律来做,不用劳心费神,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多余时间还能研究其它ETF,学习他人的投资理念。
4.给自己设定一个10%的年化收益,不贪心不赚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钱。
5.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才能源源不断地赚钱。
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我,每周更新持仓ETF和学习心得
最下面的扩展链接为上一篇文章「2021年第26周ETF投资周记」开始新的定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