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基金有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如果购买场内基金,则需要开立一个股票账户,然后在交易软件中,直接输入代码或想要购买的指数首字母即可。如想购买沪深300指数基金,则输入:沪深300ETF,系统就会弹出。
如果要购买场外基金,则在购买的平台上输入ETF链接或指数基金即可,系统就会将有关键字的基金弹出。
指数型基金是以特定的指数为跟踪对象,并买入指数中的一些成份股作为投资组合。即投资该指数,又会买一定标的股的基金,其风险比单一的股票小。
通过以下四类选择好的指数基金:
第一类:股票指数基金
这种基金,也就是融资的钱大部分用来投资股票,所以波动性比较大,盈亏的幅度也比较大。例如,沪深300,上交所分红。
第二类:被动型指数基金
被动型和主动型,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人的干扰。主动型基金有基金经理的参与,有时候为了业绩,会追涨杀跌。而被动型指数基金则完全避免人为干扰,所有规则都是提前制定好的。
第三类:宽基指数基金
当你看到一个宽广的基础时,你会想到一个狭窄的基础。两者的区别在于,窄基基金一般是行业基金,如银行和白酒,的基金,而宽基指数基金一般成份股多,行业全。
相比之下,宽基指数基金更安全。毕竟所有行业都有成份股,不会因为行业周期而损失太大。
第四类:场内指数基金
选择地板的主要原因是交易的问题。场内交易,一般手续费会更低,流动性更好。简单来说,就是场内交易。点击出售,可能瞬间就卖出去了。但很多场外基金赎回需要1-3天。
综上所述:指数基金的选择,主要选择宽基指数,被动型,场内的,股票指数类基金。
【1】选择被低估的基金。投资指数基金首先最重要的一点,选择被低估的跟踪指数,在市净率低的时候买入,耐心等待市净率回归。
【2】选择历史回报不错的基金。优先考虑近年排名前20%,过往业绩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3】选择成立时间更长的基金。挑选过程中,往往会筛选掉近期成立的基金,因为相对而言,成立时间更长的基金不确定性会更少。
【4】选择规模适中的基金。基金规模过小和过大都不要选择,因为过小的基金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大额赎回对基金的影响,而过大的基金拉升速度会相对稍慢。
【5】选择大基金公司的基金。优先考虑第一梯队的基金公司:例如天弘基金、易方达、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
因为中国A股市场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大多属于非专业非理性的交易者,所以也导致了指数型基金相对来说容易取得可观收益,挑选一支*的指数型基金长期投资,是很好的投资方式。
拓展资料
1、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2、指数基金是以特定的指数为标的指数 ,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 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 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标的指数有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 投资服务机构Portfolio Solutions和Betterment曾经发布研究报告,分析持有10种资产的投资组合在1997年至2012年间的表现。结果发现,指数基金投资在82%到90%的情况下,表现好于主动管理投资。
; 指数基金是指投资某个指数的基金,它通过购买这个指数的成分股,来跟踪指数表现,赚取与指数涨跌相同的预期收益。巴菲特曾经说过,普通人投资股市*的选择就是指数基金,那么怎么选指数基金?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选择特定指数
以投资股市为例,股票指数一般有综合指数、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比如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就是综合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就是宽基指数,而行业指数特指某一个行业股票的集合,比如医药指数、消费指数、金融指数等。
国内基金市场上,投资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的基金比较多。投资宽基指数基金的优势是能够避免某一行业黑天鹅的风险,而行业指数基金则方便投资人专门投资特定的行业。投资行业指数的风险较宽基指数要高一些,对投资人的专业要求也更高。普通投资人选择宽基指数基金比较合适。
二、选择跟踪误差低的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是跟踪指数的涨跌来赚钱的,选好指数之后,关键的下一步就是选择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另外,指数基金的股票持仓比例也很重要。股票仓位越小,跟踪指数的误差越大,如果指数大涨,而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却没怎么涨,这只指数基金的误差就比较大,会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情况。
三、选择费用低的指数基金
投资基金的成本越低越好,在这方面,选择ETF指数基金比较划算。ETF基金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和买卖股票的过程一样。它的投资费用基本上和股票佣金是一个水平,相比场外基金的申赎费用要低得多。所以选择指数基金,*选ETF指数基金。
以上是选择指数基金的三个技巧。指数基金的风险比较高,是否赚钱完全看指数的涨跌表现,投资者要充分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考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