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能发电行业的复苏发展,相关企业的盈利预期转好,风能概念股近期也迎来了集体的上涨,那么风能概念股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简要的盘点一下。
风能概念股有哪些?
风能概念股主要指那些从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风力发电相关配套产业的企业发行的股票,主要包括(30家):
000862银星能源:主营风力发电,风机设备制造。
601016节能风电:主营风力发电。
300772运达股份:主营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00443金雷股份:主营风电主轴设备。
300129泰胜风能:主营风电塔架及基础环。
002202金风科技:主营风机制造与销售、风电服务、风电场开发。
002487大金重工:主营风电塔筒。
002531天顺风能:主营风塔及相关产品。
601619嘉泽新能:公司目前主要从事集中式风力、光伏发电的开发运营。300569天能重工主营风机塔架的制造和销售。
002060粤水电:主营风力发电。
000791甘肃电投:公司是一家集水电、风电、光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603507振江股份:公司主营风电设备和光伏设备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加工与销售。
002009天奇股份:主营风电零部件。
600416*ST湘电:主营风力发电系统。
600458时代新材:2020年半年报披露:公司目前在风力发电领域成为风电叶片规模国内第二的风电叶片制造商,率先研发生产了海陆两用风力发电叶片。
600290*ST华仪:主营风电设备。
600795国电电力:公司有风电业务。
300850新强联:公司主要产品构成包括回转支承及配套产品和锻件两大类,其中,风电类产品、海工装备类产品、盾构机类产品和锻件销售收入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002164宁波东力:主营风电齿轮箱。
300095华伍股份:公司产品有风力发电机制动器等。
603722阿科力:公司产品可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
002015协鑫能科:公司业务包括风力发电。
600875东方电气:公司主营风电设备。
000883湖北能源:主营风电业务。
002201九鼎新材:公司有风机配套产品。
300185通裕重工:公司为风电整机制造商提供风电锻件、铸件、结构件等产品。
600169太原重工:2020年半年报披露:风力发电智能化工厂项目引入核心工艺设备,打造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
600653申华控股:主营风力发电。
603985恒润股份:公司产品应用于风电行业。
2094万和155.35万,相差12.5倍。
这是李强和张启应在2020年分别获得的年薪。他俩曾是国内老牌风机制造商联合动力的同事。
随着联合动力没落,均为技术出身的他们各谋前途。张启应2014年出任明阳智能(601615.SH)副总裁,2017年升任总裁;李强2018年进入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能),担任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2020年9月升任董事、副总经理。
李强跳槽的那年,明阳智能已连续三年成为行业老三;三一重能则在前十之外,似乎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两年后,三一重能凭借陆上风电抢装潮中的突出表现,*位列整机商第八,为当年最亮眼黑马。
之后,三一重能打响价格战竞争第一枪,狼性开拓市场,并高调宣称“三年内成为风电整机商老大”。
彭博新能源 财经 的报告显示,2021年三一重能位居第七位。界面新闻获悉,三一重能2022年的目标为陆上风机排名第四。
该公司也在冲刺科创板。2021年9月,三一重能科创板上市*获通过;今年3月7日提交了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但经历百米冲刺后,三一重能开始乏力了。
近期,中国中车(601766.SH)、运达股份(300772.SZ)、东方电气(600875.SH)等二梯队整机商轮番抛出低价,整机价格已从2021年底的2000元/千瓦下探至1400元/千瓦。
三一重能却没有再祭出低价,因此丢了大笔订单。
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4月,前身为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三一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梁稳根。梁稳根已有两家上市公司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三一国际(00631.HK),前者连续十年稳坐国内工程机械领域老大位置。
三一重能曾有个目标:成为风电领域的三一重工。但一直以来,该公司在风电行业的存在感并不高。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数据,2017-2019年,三一重能的排名分别为第11、14、10位。
直到2020年,该公司异军突起。“三一重能拼劲十足,相当激进。”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整机商市场销售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2020年是陆上风电抢装的最后一年,订单需求剧增。头部整机厂家产能有限,行业出现“一机难求、一叶片难求”的景象。
据界面新闻获悉,部分二梯队整机商因产能不足,出现毁单情况。有开发商无奈找到三一重能。该公司并未抬价,在紧迫期限内交付了订单,也借此开拓了更多开发商客户。
三一重能有能力吞掉大量弃单,主要得益于它的全产业链模式。这些订单普遍高价,使其吃足了抢装潮的红利。
叶片是在抢装潮中最紧缺的核心部件之一。受制于原材料巴沙木进口有限、模具数量较少且成型需要时间,叶片很难加快生产。
三一重能则可独立研发生产制造风机叶片。其拥有河北张家口、吉林通榆、湖南韶山三大叶片生产基地,18条生产线年产能达3000套。其陆上机组产品全部使用自主研发叶片。
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曾公开透露,有客户为了拿到叶片一连给他打了12个电话。
三一重能还可自产发电机,有多家贴牌三一品牌的机舱、底架、轮毂、主轴大部件厂商。
这一核心零部件自产的全产业链模式,在三一重能涉足风电装备之初就已建立,后因投资规模较大,出现较大亏损,曾是该公司的一大拖累。直至此轮抢装期,显现出供货优势。
此外,得益于三一集团的工程机械背景,三一重能的吊车资源丰富,有助于风机更快交付。三一集团的履带起重机SCC7000A和SCC8000A,在风电吊装界一直是抢手货。
据风电行业自媒体“风电顺风耳”报道,在先抢风机原材料巴沙木、后抢风机、再抢吊车的紧迫局面下,2020年三一重能产能利用率180.8%,实现了全部订单如期交付。
2020年,三一重能销售毛利率为29.85%,位居同行首位。同期,金风 科技 (002202.SZ)、明阳智能、电气风电(688660.SH)、运达股份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7.73%、18.57%、13.62%、13.84%。
行至2020年底的抢装潮末期,三一重能拿出低价拿单策略,继续攻占市场。
当年11月,华能集团北方上都平价大基地主机打捆招标开标,三一重能给出2650元-2700元/千瓦的主机价格,创造了史上风机*价纪录。这迫使其他整机商进入新一轮价格战。
一位风电整机企业人士用“卷”评价三一重能。除了卷行业,该公司内部也很“卷”。
“拿单曾是三一重能销售部门的第一‘政治任务’,是考核的第一要点。”该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相比之下,其他整机商的投标会兼顾利润等指标。
该人士称,拿下订单后,三一重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订单,这也得益于其制造能力、工厂管理能力。
界面新闻自三一重能内部人士处获悉,在疫情最严重时期,销售人员仍在区域市场跑业务,“期间从未间断一日。”
三一重能有很浓厚的加班文化,部分高管每天的工作时长达16-17小时。这受到三一重能的薪酬制度激励。
近年来,三一重能通过提高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大量招纳人才,重金聘请企业经理人,内部还设置了内推奖金。
2018年9月,三一重能挖来38岁的李强,2020年为他开出2094万元的年薪。李强因此被业内称为*薪副总。在三一重能的高管中,他获授股票期权数量最多,占总股比的2%。
2020年,三一重能大幅调高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薪酬,总额超1.32亿元,同比涨幅达535.18%,占当年利润总额的8.96%。
当年,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薪酬为*9.31万元,副总经理余梁为薪酬也达到1569.31万元。
三一重能还重金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了国内首家风机智能制造工厂,并建设了发电机自动化生产线。
该智能制造工厂的将风机下线时间缩短约三成,单条生产线100天内能生产800台风机。
出于投资额等方面的考虑,国内风电行业此前并无类似的智能制造工厂。“在资本市场,风电属于机械制造业,一直没有新的估值热点。三一重能的数字化工厂,让风电行业有更大的成本下降空间和想象空间。”三一重能一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正在三一重能向第一梯队奋力冲刺之际,二梯队涌现出更为激进的竞争者。
据彭博新能源 财经 统计,2021年运达股首度跻身行业第三,成为新的黑马。三一重能想要实现“国内老大”目标,变得愈发艰难。
2022年,运达股份、中国中车、东方电气等二梯队整机商相继投出更低价格。
3月3日,华能富源北风电场311.15万千瓦风电项目集中采购开标,项目分六个标段,运达股份共报三次*价,为1425-1475元/千瓦。
3月8日,山东中车在深能苏尼特左旗500兆瓦的项目中掷出了1408元/千瓦的价格,再刷价格新低。
风电整机市场越来越饱和,“想要破局就要做价格屠夫。”有整机商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但三一重能拼价格很吃力了,要打不动了。”另一位风电整机商市场部高管对界面新闻称。
三一重能在上述华能六个标段中的投标价格,均处于高位。
“三一重能的客户圈有限,华能是其重要客户。面对华能如此大的标,居然没有低价拿下,说明其在价格战中的疲态已露。”一整机商高管告诉界面新闻。
相较于头部企业,三一重能的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约占营收八成,远高于金风 科技 的33%和明阳智能的56%。
国家电投为三一重能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约45%;其次为中国电建,占比约15%,再次是华电集团和华能集团等。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已没有一家企业能够长期承受低价压力,投标情况呈现各个厂家轮流低价的态势。此外,三一重能准备上市,将面临更严格的利润考核。
多家整机企业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现在的风机价格“低到令人咋舌”,很难保证盈利。
“但不竞标就没有市场。有头部整机商今年的目标是不盈利也要保住市场份额。”上述整机商高管对界面新闻表示。
这也意味着,放弃低价拿单的三一重能,将难以扩充市场份额。
相较同行,三一重能的风电产业基地布局也较少,仅有北京总部及吉林通榆两个生产基地。一般而言,布局产业基地有助于企业在当地获取更多的订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产业地图显示,金风 科技 拥有生产基地14个,电气风电10个,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9个,东方电气和中国海装6个,运达股份3个。
三一重能还缺失了海上风电市场。这是近年国内风电行业增速最快的市场。
三一重能的主战场以三北地区为主,重点布局青海、新疆塔城地区、河南、河北及东北等地。
招股说明书显示,三一重能计划投入海上风机研发,拟布局8-10兆瓦海上风机,并进行15兆瓦风电机组概念研究工程开展研发。
这一布局显然已晚。第一梯队同行早已进军海上,此前同未涉足海上风电的运达股份,也已在去年完成4.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订单交付。
三一重能还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问题。
2017-2020年9月,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6.88%、123.99%、113.76%和86.4%。
同期,同行业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78.28%、79.05%、79.40%和79.25%。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下,三一重能业绩开始承压。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存在发行当年业绩下滑50%的风险。
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01.75亿元,同比增长9.28%;净利润15.91亿元,同比增长16.15%。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预计营收17.31亿-21.1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0.66%至9.19%;归母净利润5.16亿-6.31亿元,同比增长8.87%-33.06%。
1. 整机 金风科技(002202) 国内领军和全球领先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20年,金风科技国内市场份额21%,连续十年*;全球市场份额13.51%,全球排名第二位,据8月20日披露的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79.04亿元,同比减少7.83%,系四年内*下滑;归母净利润18.49亿元,同比增长45%,创上市以来同期历史新高。
2. 明阳智能(601615) 公司是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组供应商,有望受益海上风电蓬勃发展,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及智能管理业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风电场及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建设和智能运营管理,考虑到风机大型化降本支撑招标量维持高位,风电装机有望持续超预期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1.45 亿元,同比增长 33.94%;实现归母净利润 10.41亿元,同比增长 96.26%;实现净利率 9.10%,较去年同期提升约 2.84pct。 运达股份(300772)
3. 电气风电(*的海上风电制造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结构以风电机组业务为主,发电业务的收入规模及占比均较小。 2021年市场占有率提升*,未来公司有望成为国内陆上风电行业前2名,行业整体第三名。公司中标的订单算是最多的,比金风科技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加速提升。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目前已推出海上机电,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海风发展。
拓展资料:
风能(wind energy) 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能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的能量约5.3X10^13千瓦时。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风能利用是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通过风力机将风的动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和热能等。
6月22日,三一重能(688349.SH)正式登陆科创板市场。当日股价报收40.96元/股,市值482亿元。
在目前国内风电整机上市公司中,三一重能的每股股价*;市值位居第三,与市值第一的明阳智能(601615.SH)相差157亿元;与第二的金风 科技 (002202.SZ)相差81亿元。
同日收盘,明阳智能(601615.SH)、金风 科技 、运达股份(300772.SZ)、电气风电(688660.SH)的股价分别报收30.38元/股、13.7元/股、23.75元/股、8.93元/股;市值分别为639亿元、563亿元、129亿元、119亿元。
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4月,是国内第八大风电整机制造商。其前身为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三一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梁稳根,董事长为周福贵。
这家背靠三一集团,以风电全产业链自主研发、制造为特色的风电整机商,正发力挺进第一梯队,曾宣称“三年内成为风电整机老大”,直接挑战去年新增装机*的金风 科技 。
此番上市后,三一重能将发生哪些变化?它真的能赶上金风 科技 吗?
金风 科技 连续11年稳居中国风电整机商老大位置。此前,三一重能在风电整机商中的存在感并不高,市场排名位居十名以外。
近三年来,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发展一向稳健的金风 科技 成长性陷入瓶颈,三一重能则在短时间内爆发,成为行业最强“黑马”。
2019-2020年是三一重能的关键之年。按照政策,陆上风机国家固定电价补贴将在2020年底到期。风电行业因此进入史上*抢装潮。2019年,中国风电市场公开招标量暴增至6800万千瓦,为上年的两倍。
三一重能抓住了这两年的发展机会,狼性开拓市场。凭借富余产能,该公司在抢装潮中实现了较快速度交付,吃足了抢装潮的红利。
2020年,三一重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03.3万千瓦,同比大涨3.31倍,排名从第十位跃升至第八名,为其史上*排名,也成为当年排名跃升*的整机制造商之一。
2021年,三一重能以低价策略开疆拓土,斩获大量订单,守住了第八名的排位。2019-2021年,三一重能的市场份额由2.6%提涨至5.7%。
同期,金风 科技 市场份额被侵蚀,由29.9%下滑至20.4%,下降超10个百分点。为了保证利润,金风 科技 放弃了低价策略,2021年上半年投标价高于同行,在多个大体量的竞标中失利。
相比同行,三一重能的强项之一是全产业链模式。
叶片是在抢装潮中最紧缺的核心部件之一。三一重能则可独立研发生产制造风机叶片。此外可自产发电机,有多家贴牌三一品牌的机舱、底架、轮毂、主轴大部件厂商。
得益于三一集团的工程机械背景,三一重能的吊车资源丰富,也有助于风机更快交付。
此外,三一重能在数字化方面具备优势。去年,该公司掷重金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了国内首家风机智能制造工厂,建设了行业内首条“脉动式”智能柔性生产线。
该智能制造工厂的将风机下线时间缩短约三成,单条生产线100天内能生产800台风机,降低了生产时间及制造成本。
2021年,三一重能在风电整机上市公司中的销售毛利率*,达28.56%。同期,金风 科技 、明阳智能、电气风电、运达股份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2.55%、21.43%、16.45%、16.84%。
但相比于金风 科技 的整体实力,三一重能仍逊色不少。
请下载界面新闻客户端并购买VIP会员,以阅读完整内容。
海上风电份额逐渐提升
近年来,由于我国陆上风电的建设技术已日趋成熟,加之海上风电资源更为广阔,国家风电发展政策逐渐向海上发电倾斜。在我国东部沿海的海上,其可开发风能资源约达7.5亿千瓦,不仅资源潜力巨大且开发利用市场条件良好。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3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仅占总体的0.58%,到2020年上半年,增长至699万千瓦,占总体的3.22%。
从风电新增并网装机来看,2020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632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526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06万千瓦。截止2020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17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1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699万千瓦,海上发电的比重正在逐步提升。
前景预测:“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在2020年10月14日,来自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通过了《风能北京宣言》,其指出积极推动全球风电健康快速发展,制定科学明确的中国风电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未来“碳中和国家”建设基本方略。综合考虑资源潜力、技术进步趋势、并网消纳条件等现实可行性,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