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a股(大润发 上市公司)

2022-10-15 13:05:09 股票 xialuotejs

又一500强被贴退市警告!曾世界两大巨头正面竞争,今转型失败

文:长安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传统零售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超市在走下坡路,实体经济变得越来越难做。在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超市失去中国市场之前,永辉超市、大润发等被电商企业投资后,中国真正的零售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在这一"洗牌"过程中,许多真正的零售企业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发展,但以人人乐为首的一些大型超市的情况并不乐观。人人乐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人人乐怎么了?

而在目前,沃尔玛在美国仍然是活跃在市场中的大型超市的龙头企业,中国大陆许多超市也在不断寻求转型。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华润万家做得相对成功,而大润发和永辉超市却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曲折。大润发几年前被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收购。永辉超市也在和京东一起谋划着一个宏大的局面。总的来说,这两家超市的未来发展是比较明确的。但是深圳的老牌超市人人乐,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未来的发展估计也是不容乐观的。

1996年,在一家交易所当总经理的何金明突然想要自己去创业。他看到深圳也在逐步发展着,自己也渴望尝试一下。于是他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在南油开了第一家人人乐超市。刚开始的时候,人人乐的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每天的销售额*,达到数万。这就让何金明有点担心。而当时,深圳*的超市是家乐福。何金明想去学一点东西,就在附近的家乐福蹲了37天。最后,他从家乐福的营销模式中 探索 了人人乐的发展之路,家乐福的打折促销方式每天只改变一次,然后人人乐可以每天变化两次,一天三次,所以频繁的打折促销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看到后来的人人乐,也能够看出何金明的想法是正确的。通过更灵活的价格变化,人人乐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甚至一度能够与当时的超级市场巨头沃尔玛竞争。中国连锁企业协会曾发布过这样的数据,截至2010年,人人乐的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均居全国前列。而沃尔玛前中国区首席运营官也曾表示,沃尔玛在中国的强劲竞争对手,只有人人乐。

在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喜欢谈论的是与沃尔玛和家乐福的竞争。但在1999年6月,沃尔玛宣布,它将在离人人乐不到200米的地方开设一家23000平方米的商店。当时,沃尔玛在深圳有五家门店,人人乐只有一家6800平方米的门店。得知这一消息后,何金明迅速在深圳福田和广东惠州开了一家新店,以提振自己的销售势头。沃尔玛随后被人人乐疯狂的促销活动和购物节打压,这让沃尔玛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到2004年,人人乐走过了8年的历程,基本形成了广州、西安、成都、重庆、天津等7个省市的40多家购物中心,建设了华南、华北、西南、西北四大战略区域。

2010年,人人乐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在那个时期,人人乐是风头正蒙,风光无限。但是好时光并不长。短短两年,人人乐迎来了一个转折点,几乎改变了它的命运。2012年,人人乐盈利竟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9.13亿元。然而,在昙花一现之后,人人乐的销量急剧下降。同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52%,并开始大幅下降。

这么多年的损失让人人乐非常焦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现状。2014年,人人开心开始大举投资开发新模式。在那一年,开设了三家高端精品超市。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人人乐已开设11家高端精品超市、1家生鲜超市和1家大型超市。为了开辟线上线下零售之路,人人还推出了"幸福之家"业务,可以在半小时内送货上门。尽管如此,它还是无法抗拒当前人人都乐赔钱的局面。可以说,其转型之路并不成功。2017年,人人网营业收入88.55亿元,同比下降12.81%。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为5.36亿元,同比下降近1000个百分点。2014年至2017年,共有40家店铺关闭,净亏损约4.5亿元。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人人乐始终坚持的商业模式——价格战。人人乐的成功是建立在价格战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店的资金和员工的工资不断上涨。人人乐不断的打折促销是不可行的,这也使得人人乐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压力。除了资金的压力,产品的不断问题,售后服务的不完善,重组的阻碍,这个曾经与沃尔玛竞争的连锁超市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随着超市毛利润的下降,人人乐开始以这种低端的方式关闭大量的店铺,以防止亏损,自救。2012年至2018年底,人人乐关闭了近200家门店,甚至关闭了深圳最初的门店。

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转型措施,但转型的深度、有效性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李维华告诉外界,当前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大卖场的业态在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虽然实体零售业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下滑,但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相对乐观。

在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传统超市开始转型,如大润发,最终取得了成功。何金明发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开始一起跟随转型,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商城。数据显示,仅仅依靠电子商务并不能帮助每个人度过危机。电子商务只能有6500万的利润,这远远不够。但他没有放弃。他开始关闭大型超市和小型商业超市,包括生鲜超市,并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但这些收入远低于传统商店,利润已开始大幅下降。经过许多努力,仍然没有办法把损失变成利润。每个人都乐于在危机面前多次转型,但最终都失败了。

据人人乐*业绩预测,2018年公司净利润亏损2.8亿至3.6亿元。在此之前,2018年第三季度,人人乐表示,公司将扭转亏损,实现盈利。似乎这个想法也变成了泡沫。消息公布后,人人乐A股在2019年1月31日甚至达到了跌停的状态。根据目前的情况,如果人人乐的业绩在再次出现之前继续出现亏损,将迎来该股第二次特殊处理。

大型实体店和超市要想转型并超越电子商务,就需要整合数百家企业的优势,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创造属于自己的模式。现在,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人们去享受。王健林的万达被苏宁易购收购。新的零售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出路。如果人人乐找不到拯救的办法,恐怕情况会更严重。

有人说人人乐或许是下一个新一佳,也有人说人人乐是在等待机会,即将迎来新的变化。你认为是怎样的?

大润发a股(大润发 上市公司) 第1张

我想知道在中国股票上市的流通企业有哪些?

人人乐,王府井,步步高002251,大商股份,重庆百货,新华百货,武汉中商,南京中商,友阿股份等等,建议去东方财富网查

高瓴资本投资哪些公司?

高瓴资本投资过京东、腾讯、字节跳动、美团、Zoom、宁德时代、隆基股份、星思半导体、百济神州、飞利浦家电、普洛斯、百丽国际、格力电器、蓝月亮等。

高瓴不拘泥于一、二级市场,早期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购和私有化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投资。

高瓴资本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业绩*秀的投资基金之一。高瓴从创立之初起就定位于做具有独立投资视角的长期投资者,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目光长远的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金、慈善基金会、家族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等。

重点投资领域:

高瓴的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互联网与媒体,消费与零售,医疗健康,能源与制造业等。高瓴投资的其他知名中国企业包括京东、去哪儿、蓝月亮、及大润发等。2005年6月1日,张磊和4个创业伙伴创立的高瓴资本正式成立,名字取自“高屋建瓴”。

耶鲁校友基金的2000万美元成为了高瓴的启动资金。 2010年,京东启动线下物流体系建设,急需7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张磊却投入3亿美元供其拓展尝试。此外,张磊动用了庞大的高瓴系资源帮助京东跨界经营实现迅速转型。

大润发被苏宁易购合并了么

大润发会合并进苏宁易购的,

后期淘宝也会合并或者合并一些项目,达到A股上市,到时市值也会翻番。期待吧。

「原创」苏宁涅槃,国美苏醒

作者 | 李波

编辑 | 李波

在苏宁陷入困境,决定卖掉部分股份的时候,蛰伏已久的国美,重整旗鼓,高调亮相。有人说,属于苏宁、国美的高光时代已经结束,现在零售市场属于阿里、京东和拼多多。那么,苏宁是否能走出困境?国美能否再现辉煌?

一、往事如烟

诞生于90年代,享受过时代红利,崛起于新世纪的苏宁与国美,曾有过高光时刻,但遗憾的是,互联网到来时,苏宁没能继续 “呼风唤雨 ”;而挑起零售商海大战的国美,也随着黄光裕的入狱而蛰伏一隅。

曾经的苏宁、国美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零售电器商巨头,从上世纪末的十年,到本世纪开始的十年,苏宁与国美*是商场上的主角,张近东与黄光裕堪称叱咤风光的人物,两者之间展开了一场耗时漫长的“苏美大战”。

苏宁和国美开始在供应、管理、资本、规模等各方面展开了交锋。2005年,规模暂时落后的苏宁开始加速。到2007年,苏宁净利*超越国美。2009年,时任总理造访苏宁,嘱咐“苏宁不仅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而且要超过沃尔玛“。

苏宁国美不差上下,争的是谁是第一。张近东豪言:苏宁做不过国美,我就送给你。;黄光裕壮语:打到苏宁和国美合并为止。至于京东,阿里,张近东则表示:“大人和小孩怎么比?”

那是充满激荡和辉煌年代,彼时,当初的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和国美还活跃在战场上,阿里,京东还不为人所知。

互联网零售改变了市场的逻辑,电商的力量和时代的巨变,使国美、苏宁黯然走下神坛。阿里、京东和拼多多是第三代零售企业的代表,他们都取得了足够的成功。

线上零售开始了, 刘强东解决“只卖真货”问题,马云的支付宝解决了网络支付的问题,由此奠定电商零售的基础。后起的马云、刘强东逆袭成功,苏宁、国美落到了后面。

2015年9月,拼多多横空出世,通过拼团模式硬生生从天猫、京东口中夺食,也从苏宁易购与国美手中抢走了市场份额。

为了应对挑战,苏宁于2013年更名为苏宁云商,向互联网零售转型。2018年,苏宁云商再次更名为苏宁易购,开启全场景零售战略布局,然而效果不如人意。因为线上线下同价,也失去了在线下拿到更多利润的机会,直接让自己的门店流量贬值。

社会 经济迭代的频率越来越快,有时候一言不合,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到了 2019年,中国零售100强榜单上,天猫、京东还是冠亚军,第三名已经不是苏宁易购,而是拼多多。

进入2021年,刘强东在坐拥4个IPO后,有望拿下第五个IPO——京东物流上市,成功超越“二马”。张近东却面临卖身渡劫的境地,58岁的张近东不会想到,当苏宁三十而立的时候,迎接他的不再是英雄赞歌,而是一轮生死考验。至于黄光裕,本身的造富故事极具传奇性,曾几度问鼎中国首富,却因为经济犯罪获刑。借用一句话,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对于苏宁与国美而言,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 游戏 规则之下,能否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是很难很难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

二、苏宁涅槃

1990年,张近东在南京创立苏宁,十年后苏宁从区域走向全国,再十年苏宁易购上线运营,再十年苏宁碰到了有史以来*的困难。

1、差钱不是秘密

2月25日,张近东决定把苏宁易购的部分股份卖掉,最意味深长的一句,是根据拟转让比例,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矛头指向了苏宁易购债台高筑。就象媒体对“卖身”阿里的传统零售龙头企业大润发及其创始人黄明端说的那句话“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其实,苏宁缺钱早有端倪。

据大摩 财经 消息,截至2020年3季度,苏宁易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4.29亿元,而苏宁易购当年至少要支出305.26亿现金。如果公司第四季度财务状况恶化,就很有可能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自去年11月开始,苏宁多次陷入债务违约、资金链问题传闻。年前张近东父子将苏宁控股***的股份,质押给了淘宝中国,2021年以来的不足2月里,张近东和苏宁电器集团共进行了10笔股权质押,合计6.75亿股,市值将近50亿元。苏宁的债务危机一步步逼近,张近东出售苏宁易购股权显得顺理成章,如若不然,苏宁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华晨。

曾几何时,苏宁还是买买买,现在变在了卖卖卖,拖垮苏宁的,多元化扩张和并购是重要原因之一

2009年,苏宁成为日本*老牌家电量贩店LAOX的第一大股东;2012年,苏宁电器以6400万美元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2013年,苏宁斥资2.5亿美元收购视频平台PPTV;2017年,苏宁云商旗下的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以42.5亿元完成对天天快递的收购;2018年,收购家乐福集团下属子公司——迪亚天天折扣超市,并入苏宁小店;2019年,苏宁易购先花27亿收购37家万达百货门店,又斥资48亿元买下家乐福中国80%股份。

然而,多数并购未带来业绩增量,却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八大板块里,烧钱的多,造血的少,而且还遇到了2020年疫情黑天鹅的打击。大规模扩张的后果是资金很快消耗一空,据了解,苏宁因收购天天快递,光在去年上半年,就亏损将近6亿。

无奈的苏宁,只好壮士断腕,弃卒保帅,于是张近东做出这样的决断:“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刚拿下中超*108天的苏宁足球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成为首个砍掉的项目,

苏宁的近况确实不容乐观,作为苏宁最主要的营收来源,苏宁易购已经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盈亏还不是大事,做生意最怕现金流紧张,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种种迹象显示,苏宁现在确实太需要钱了,卖身渡劫成为不想为而为之的选项,然而圆场早已经打好,张近东年前曾说:“企业小了是个人的,大了就是 社会 的、国家的。”

“缺钱”成了张近东心头难以言说的痛,如何“活下去”,已成了苏宁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于是就有了2月25日公告:拟筹划本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转让比例20%-25%,根据拟转让比例,预计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

毕竟,活下去才是一家企业的基本诉求。从中国零售巨头,到如今无奈“卖身”,命运多舛的苏宁走下神坛,令人唏嘘。

2、悲凉朋友圈,无奈的商场

熟悉张近东的人都知道,张近东勤奋热情,为人仗义,事实也是如此。

2015年8月,张近东和马云宣布双方将交叉持股。于马云而言,苏宁或许是当时能制衡京东凶猛追赶的一张好牌。

2017年11月,苏宁电器透过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向中国恒大战略投资200亿元,彼时,恒大地产正谋划借深深房回A股上市,但是谁也没想到,恒大地产借壳失败了。最终,苏宁等战略投资者和恒大签订增资补充协议,原本到期的钱不要了,实行债转股。恒大顺利度过了危机,苏宁却把自己搭进去了。

2019年,苏宁正式收购万达百货全部37家门店,是继2018年1月苏宁云商出资95亿元,购买万达商业股东持有的约3.91%股份后,再次慷慨解囊。这是王健林在试错之后的主动转身,苏宁帮其减了包袱,解了围,帮助王健林顺利实现万达的瘦身战略。

朋友有难,慷慨解囊,也对应着,苏宁正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快速扩张其商业版图。

然而,仅两年之后,苏宁却面临着一轮生死考验,考验张近东的时候到了,也考虑他朋友圈的时候到了。

在带领苏宁不断拓宽商界版图的多年里,张近东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横跨零售、地产、互联网、制造业等多行业领域,包括马云、王健林、孙宏斌、许家印等在内的大佬朋友圈。

知情人士爆料,其实早在半年前,张近东就在多方寻求资金支持,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找了,向比苏宁更大的巨头筹钱,但结果并不乐观。据称,一个大老板明确拒绝了苏宁的求援,原因是对负债经营的苏宁易购态度悲观,不太看好。

苏宁千亿级的缺口需要补上,而苏宁四下张望,曾经的朋友也都在观望,好似不约而同的缄口不言。这或许就是商业世界最残酷也最真实的一面。

这正是张近东创立苏宁之初的感悟,“第一次体会到商海的可怕,原本称兄道弟的人忽然那么对你——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观键时刻,国资出手相助了。

3、柳岸花明,浴火重生

在苏宁最艰难的时刻,国资出手了。传闻称,接盘方是江苏国资,结果是深圳国资。2月28日,苏宁易购股份转让的大买家身份揭晓,港股上市公司深圳国际接盘。

与此前外界盛传的苏宁将易主不同,股权转让之后,苏宁易购股权发生变化,虽然无控股股东,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为21.83%,张近东仍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

苏宁易购现阶段的实际控制人以及现有管理团队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角色将不会发生变化,管理层依旧稳定,毕竟最能带领苏宁易购打赢胜仗的那个人,还是张近东。国资的投入,很可能只是财务战略投资。

苏宁易购此次引入国资战略股东,亦证明了自身既有的价值以及想象力,股市也给予了正面回应。

早在2020年,苏宁进一步将战略从"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这一战略想象力无疑是非常广阔的。

国资战略股东在此时的注资入股,正是看重了苏宁易购既有的全场景零售优质资产,以及对苏宁易购正在讲的“零售服务商”故事想象力的看好。

国资背景的优势在于,要素基础领域的资源雄厚,国资股东的背书,会让苏宁易购在政策层面、融资层面等都拿到一定程度利好,成为护航苏宁易购未来发展*的帮手。

深圳国资的加入也意味着其在华南市场的拓展上有了更多助力,尤其是在大湾区的经营能力及企业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方面。

现在看来,苏宁是挺住了,引入深圳国资战投,助苏宁迎来新起点、闯出新天地,苏宁度过了难关,在浴火中重生了,相对于海南的创始人出局,张近东是不幸中的万幸。苏宁股权更迭,不是英雄暮歌,而是新时代的开始。

需要提醒的是,负债扩张之路对哪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艰难,苏宁的扩张之路该停下来冷静,代价不菲的试错不可行。

商场如战场,没人可以保证自己是常胜将军,但倒下了,要能再爬起来,商业与竞争如车轮滚滚,困扰苏宁好些年的业务转型问题,也同样困扰过很多一时豪杰,但有些人能成功度过危机,有些人却奋斗几十年一夜清零。

三、国美苏醒

在苏宁易购刚刚发布了股份转让公告的微妙时刻,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动作频频,开始变得高调。

2月18日,黄光裕在正式获释后的第二天,宣布要“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正如董明珠之于格力,雷军之于小米、黄光裕与国美两者形象是绑定的,黄光裕归来,让人对国美重燃希望。

然而,与十多年前相比,中国零售行业的格局、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资源已经瓜分完毕,互联网巨头把持入口,黄光裕手上没有互联网重器,这牌怎么打?

国美曾经强势的线下已优势不再,线上又是其短板,加上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几乎看不到什么信息,新零售的生态搭建也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整个零售行业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变革。黄光裕带领下的国美既要把握住行业巨变的模式风口,同时还要打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国美需要把自己过去超过30年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积累的资源流量化、数字化,要把这些数字资产提炼出差异化。

国美提炼且突出了“ 娱乐 ”属性。承载“ 娱乐 ”的载体就是“真快乐”APP——观感层面就能看出这是个带有一种轻松情绪的电商购物平台。

2月26日,创始人黄光裕带领高管们向全体国美员工、各界合作伙伴、全国消费者,释放出“还不完美的我,有您挺!真快乐!”的信号,向外界宣示了国美启动又一次开创性变革,而这完全契合市场对其的期待——他带领国美做到过,现在只是需要再次做到。国美的底蕴还在,价值依然被认可,而且现在具备了重塑的条件。

回忆过往,拼多多已经证明互联网电商并非牢不可破的铁板一块,国美历经多年积累的数字资产在黄光裕亲自操刀的情况下,也拥有了一个重构行业的机会。

多年来,都是黄光裕妻子杜鹃在帮助丈夫守业,但国美终究缺少一个能带领着走出颓势,走向辉煌的*人物。而黄光裕本身在国美就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精神*,在内部威望颇高;另一方面,他在国美确实是*的大当家,是一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人。他要怎么重塑国美,还是充满期待的。

张勇、刘强东、黄峥没给黄光裕留下太多机会,也许如有的人所说,国美还是黄光裕的国美,时代已经不是他的时代。这个国美的创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返*,我们充满着期待,也存在着怀疑。无论如何,对于黄光裕来说,箭已在弦,零售江湖必将再掀波澜。

结语 :内外部多种因素交织的2021年,注定会成为苏宁发展过程中意义特殊的一年,也必将是国美重回江湖地位的转折之年。商业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十年后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