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估值(中芯国际估值方法)

2022-10-08 8:21:18 基金 xialuotejs

中芯国际为什么不涨

SMIC之所以在港股没有更高的估值,一是因为港股本身的流动性;另一个原因是SMIC在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话语权不够强。例如上游设备供应和晶片供应。 龙头厂商TSMC估值30倍。当然,SMIC在技术、产能、供应链话语权等方面与头部公司有一定差距。估值稍低很正常。 扩展信息: 就股票市场而言,一般来说,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可以分为个别因素和一般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行业地位、收入、资产价值、收入变化、分红变化、增资减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供求关系、股东构成变化、主要机构持股比例(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QF II等。)、未来三年业绩预测、市盈率、并购等。一般因素:市场外和市场内。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和社会形势;社会事件;突发事件;宏观经济趋势和国际经济趋势;金融和财政政策;汇率、物价、预期的“新闻”甚至是捏造的“新闻”等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趋势;证券公司和外国投资者的动向;行使证券管理权力;股票价格政策;税收等。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个别因素而言,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一般可以判断该股票是否值得投资及其盈利预期。 对于缺乏一般金融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有几个数据需要了解。分别是: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及未来三年的预测、历年分红及增资扩股情况、大股东情况等。这些都是选股要考虑的因素。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一般因素而言,除了对个股股价变动的影响外,主要可以用来判断市场的走向,市场对市场外的一般因素更为活跃和敏感。这是因为市场之外的任何因素,要么对市场有利,要么对市场不利,也就是说除了上市公司本身,市场做空或做多的判断来自于影响整个市场的诸多因素。 任何以消息形式出现在市场之外的传闻,无论是否得到官方证实,都会被市场,尤其是市场上的主力机构所利用,导致市场股价的大幅波动,这在极其成熟的国外市场都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中国的股市还处于起步阶段。 基于数据(如经济运行数据)的消息是官方口径发布的,市场通常会提前做出预测,也就是先做好心理准备,一般不会造成股价的暴涨暴跌。然而,几乎充斥市场的频繁多变的消息,往往是一个有意愿的人(比如多空一方)用来“压榨”另一方的利器,目的是在股价大幅波动时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 一般来说,市场的稳定与场外非官方消息的多少和制约机制的健全程度密切相关。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所有官方的正确消息都可以作为判断当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市场走向的依据。此外,中国和外国股市总是遵循螺旋上升的轨迹。从波浪形态来看,虽然波浪形态是由许多起伏组成的,但当周期拉长来考察全貌时,不难看出:一浪高过一浪,所谓的“底”也会相应抬高。投资者可以看看上海股市。 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投资者即使不熟练各种投资技巧,但至少应该对股市和影响股价的诸多因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慢慢学会整合所有已知的知识来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中芯国际估值(中芯国际估值方法) 第1张

2021.08.05 聊聊芯片和新能车行业

我们之前在三月份的时候推荐大家关注CS新能车指数和相关指数基金,

后来在五月份科创50ETF低迷的时候,推荐大家关注科创50指数和芯片半导体行业,

最近这两个行业成了市场最热门的“赛道”,累计涨幅也很可观,

但是对于这两个行业的长期未来前景,市场争论也异常激烈,

昨天我们发了一个图片简版内容,主要是想说从昨天开始对这两个行业的推荐暂告段落,

这段时间开始不再推荐之前未持有相关行业个股或者基金的投资者再往里冲了,

对于已经持有相关行业个股和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继续持有看情况再决定后续操作。

所以我们今天的更新主要从行业本质和市场对行业发展周期的反馈这两个角度说一下,

为什么我们要暂停对这两个行业的推荐。

我们之前就说过“缺芯”和自主化战略对于芯片行业有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对含“芯”量比较高的科创板指数予以重点关注和积极参与,

其实芯片行业是个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的行业,

自主化战略和“缺芯”刚好影响的就是这个行业当中的两级,

我们之前被“卡脖子”,目前努力谋求自主化的主要是应用在高端手机和PC上的高端芯片,

所以市场也因为自主化战略对芯片行业予以了重点关注,

那一波行情主要发生在2019年初——2020年7月份,

之后整个行业经历了一波大幅的调整,直到回踩了周线MA99均线,

又遇上“缺芯”的影响,以及从其它抱团股撤离的资金到芯片行业上抱团,

才有了最近这几个月的加速上涨行情,经历这两轮上涨之后,整个行业的估值已经比较高了。

但是还会有投资者觉得,芯片行业是高新 科技 ,估值再高也是正常现象,

万一我国在高端芯片上获得了彻底的突破,那多高的估值都能撑得起来。

但是我们冷静的横向对比一下,世界上已经掌握先进制程的芯片企业目前的估值,

美国高通,骁龙芯片的生产厂家,市盈率18倍,市净率21倍,总市值1690亿美元;

英特尔,市盈率12倍,市净率2.6倍,总市值2179亿美元;

超威半导体(AMD),市盈率38倍,市净率18倍,总市值1288亿美元。

我们能明显的看到,世界顶级的芯片企业估值不是按 科技 股在美股的估值并不高,

不是按照新兴行业或者 科技 行业的估值给的,而是按照高端制造业给的估值。

再看看中国目前处于努力追赶期的芯片相关上市公司,

北方华创,市盈率368倍,市净率32倍,总市值2145亿人民币;

中芯国际,市盈率104倍,市净率5.1倍,总市值2604亿人民币;

中微公司,市盈率234倍,市净率11倍,总市值1414亿人民币。

我们能明显的看到,中国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

其估值按照高新 科技 企业给的话,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了,

高 科技 行业产品越落地越成熟,估值水平也会从前景估值向成长估值甚至传统估值转变,

大家可以算一下,要是中国的芯片行业估值水平和国际接轨,给20倍—25倍的高端制造业估值的话,

以目前这几家芯片相关企业,净利润水平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撑住现在的总市值和股价?

如果中国高端芯片获得彻底的突破,国产手机和PC肯定会优先使用“中国芯”,

但是不会增加全世界对高端芯片的总的需求量,

说白了我们突破后要去瓜分国际巨头占据的存量市场,而不会带动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

前景估值期的阶段性泡沫和非理性高估,我们会用一定的技术分析方式进行追踪,

就像我们现在也手握含“芯”量很高的科创板,

但是我们不会把现阶段的估值和情况当成长期未来,

在风口期即将过去之前,会适当退出,等它变成成长型时再进入,

成长性消退我们再退出, 等到它变成传统价值股或者周期股之后,

再按照对待传统价值或者周期股的方式再进入。

因为所有的行业都不可能永远处于新兴期,早晚要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

而“缺芯”主要表现在中低端芯片上,这一块我们技术上问题不大,

但是企业纠结的是长期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也就是说,最近的“缺芯”是受疫情影响和市场短期需求增长导致的,

这种情况有点像交通部门每年都要应对的春节和黄金周交运高峰,

如果交通部门按照春节和黄金周的需求量去铺设基础设施和运行车次的话,

春节和黄金周期间确实能增加收入,也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

但在非春节和黄金周的大多数时间里,都要背上沉重的支出包袱。

中低端芯片扩张产能的投入非常高,但是整个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率又比较薄,

所以相关企业对快速扩张产能这个事,一直都比较犹豫,

如果想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的话,又会导致使用中低端芯片的企业压力上升,

这个是国家和消费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产能发力比市场预期慢,

而且即使在产能上发力的话,长期收益的增长并没有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大。

因此,我们对整个芯片行业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

高端芯片突破情况暂不明朗,中低端芯片利扩产和利润率上升不确定的情况下,

只能从之前的趋势性机会推荐转入到谨慎保守状态当中,

短期只要芯片行业指数暂时没有走出明确的头部形态,

持有相关个股和基金的投资者倒是可以继续跟进观察,有异常情况再退出也来得及。

说完芯片行业,我们再看一个行业指数的走势图,

看这个行业指数的走势图,很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会觉得这个新能车行业,

其实不是,这个行业指数是2010年——2015年的高铁行业指数。

这个才是CS新能车行业指数,两者之间的走势是不是有很高的相似度?

我们之前讲过价值投资的三大流派之间的分歧,

前景价值——成长价值——传统价值看似是分歧很大的三个方向,

但很有可能最后这三派投资者在不同的事情看好的是同一只股票,

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铁行业,2011年的时候市场视高铁为战略性新兴行业,

市场对其的期待不亚于今天的新能源 汽车 和光伏,

凡是和高铁相关的个股股价都有大幅上涨。

但是在之后的几年当中,高铁行业的营收并没有到达出投资者对其预期的广阔前景冲冲冲的状态,

于是全行业遇冷,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把高铁当“赛道”追逐的资金就很惨。

之后2014—2015年牛市期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

一下子点燃了市场对这个行业的新一轮期待,

同时行业内耗减少,高铁兴建加入加速期, 高铁行业的盈利状态进入到了成长期,

市场基于其成长性和市场热度给予了极高的热情,

于是出现了在那轮大牛市当中的疯狂涨幅,

在这两个阶段,市场看重的是高铁全称高速铁路的前两个字——高速,

由于是与之前的普通铁路相比,高铁的 科技 属性看起来很强,

市场拿它当新兴行业和 科技 行业来进行前景预期和估值。

但随着2015年的牛市结束,高铁进一步普及,

大家终于发现,高速铁路也是铁路,最终按交通运输行业给它估值,

对生产列车的中国中车也不再按 科技 属性估值,而是按照一般制造业进行估值,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近几年看到的中国中车为代表的高铁行业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

前景价值派喜欢2011年的高铁,成长价值派喜欢2014年的高铁,传统价值派对现在的高铁有兴趣,

说白了,三种流派喜欢的不是三种不同的股票,他们喜欢的是同一种股票不同的生命周期。

同理,新能源 汽车 现阶段炒的是新能源三个字代表的 科技 属性,

但归根结底新能源 汽车 还是 汽车 ,早晚要按照 汽车 行业的估值水平和市场容量对其进行估值。

光伏产业现阶段炒的是技术突破导致成本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未来可能全国大普及的前景, 但光伏产业归根结底是什么?

不过是发电的方式,最终还是要服从与电力行业的估值和逻辑。

新能源 汽车 是在传统燃油车之外打开了一个没有天花板和上限的全新空间么?

显然不是,新能源车还是要和燃油车竞争,吃 汽车 保有量的存量市场,

全国的 汽车 市场总量就是新能源车的终极天花板,搞得好还能从海外市场争一部分市场份额,

就像当年的高铁虽然帮交通运输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但是它依然要受限于交通运输行业最终总需求的天花板。

光伏和清洁能源的终极天花板也是全国用电总量。

现阶段市场给予这些行业高估值,除了市场内流动性的原因之外,

主要是因为它们距离各自的天花板还很远,想象空间比较大,行业也处于高速增长期,

但是很明显,过高的估值不会永远保持下去,越发展估值越接近行业本质特征而不是新兴属性。

这个就像房价一样,原本不通地铁的小区,房价不高,

一旦有传闻说规划中的地铁要途径就开始涨价,传闻变真的规划再涨一波,

规划到动工还能再涨,但等到高铁修的楼下并通车的时候,也就涨到头了。

所以,大家对上述几个行业的短期火爆保持适度的冷静吧,

不要单纯因为短期涨幅而头脑发热,毕竟春节之前追白酒的惨烈教训并不遥远。

中芯国际上市为什么影响A股

根本原因是,估值过高,业绩跟不上,且面临严峻现实,主要是外部环境施压。

中芯国际上市第一天就大涨200%多,一下子就透支了未来的涨幅,而短期内业绩又远远跟不上,且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处在高投入、低回报的烧钱阶段,股价自然而然要杀估值回归基本面。

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票,是由中国境内注册公司发行,在境内上市,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英文字母A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用来区分人民币普通股票和人民币特种股票。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账,实行“T+1”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