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day04打分法选股策略

2025-10-06 10:19:38 股票 xialuotejs

你是否还在凭感觉在股市里乱撞?这次给你一套自带“套路味”的量化选股法,名为 Day04 打分法,是把四天节拍融进一个整合打分的策略。核心是把选股过程细化成可量化的分数,像饭店的四大锅底:基本面、估值、技术面和流动性风险,各占一个口味,最终把候选名单排成一个前十的美食清单。整套思路不是玄学,而是把数据变成分数,把分数变成行动。你可以在每天交易前用它来快速筛出潜力股,也可以把它嵌入到自动化模板里,像在自用的小型量化餐厅里点菜。那就跟着节奏走,一步步把市场的嘈杂变成可操作的清单吧。

Day04 打分法的核心在于“四步走”的打分框架,把观察口径和数值权重落到实处,避免情绪和直觉的干扰。具体来说,分为四个维度:基本面、估值、技术面和流动性/风险。每个维度都按0-25分的区间打分,四个维度加总后形成总分,总分越高的股票越具备被纳入自选池的潜力。通过日复一日的对比,形成一个稳定的样本库,你会发现某些股票的分数在不同市场阶段有着相对稳定的波动区间,这就像给股市画了一张“可重复执行的路线图”。

之一步,从股票池开始。选股池不需要覆盖全市場,重点放在成交活跃、行业景气度较高、基本面未被错杀的标的上。筛选条件可以设定为:日均成交额在行业前列、最近四个季度的盈利稳健或增长、现金流健康、负债结构不过分恶化等。没有完美的池子,只有不断优化的筛选逻辑。把池子搭好后,准备进入正式打分环节。Day04 的命名其实是提醒:今天的数据要和前几日的表现进行对比,找到“态势变化点”而不是孤立看一个数值。

第二步,基本面打分。这个维度是整套策略的骨架,涉及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现金流水平、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等指标。常用的打分要素包括:净利润增长率、ROE、毛利率、经营现金流净额、自由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速等。将这些指标映射到0-25分的区间,可以用相对排名法、行业中位数对比法或自定阈值法。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干扰,建议对异常值进行截断或使用分段分数的方式,比如把增长率分成四档打分:高于行业均值+1.5个标准差为25分,低于行业均值-1.5个标准差为0分,中间区间按线性映射。这一维度的目标是筛出基本面具有持续性与韧性的股票。

第三步,估值打分。估值不是买入的决定性因素,但能帮助你避免“买贵的股票”。常见的 *** 包括对P/E、P/B、P/S、EV/EBITDA等指标进行相对对比,结合行业中位数和历史分位数进行打分。可以设定:相对于行业中位数的估值越低、或市盈增长比(PEG)越合理,得分越高。这里要注意行业特性差异:成长型行业可能P/E偏高但增长强,传统周期行业则要关注P/B与EV/EBITDA的组合。把估值打到0-25分后,给出一个“估值弹性”标签,方便后续的买点判断。

量化day04打分法选股策略

第四步,技术面与流动性打分。技术面的目标是捕捉趋势与买点信号,常用的手段包括均线系统(金叉/死叉、五日/十日均线的趋势方向)、相对强弱指数(RSI)、MACD、量价关系等。流动性与风险打分关注市场参与度与波动性:日成交量的稳定性、换手率、价差、价格波动的历史分布。一个标的如果基本面和估值都不错,但流动性不足、波动过大,风险打分就会拉低,总分也会受挫。这一维度的目标是确保选出的股票在交易执行层面不容易“卡手”,便于进出场。将技术与流动性合并打分,确保短期窗口和中期趋势都能被覆盖。

第五步,合并与筛选。把四个维度的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0-100分)。你可以设定一个阈值线,比如总分≥70分的股票进入下一步的观察清单;总分在60-70之间的进入备选池,等待后续的市场环境再评估。为了提升稳定性,可以在日频基础上做滚动对比:若某只股票连续两日总分上升且技术面出现积极信号,可以考虑提高权重并纳入更紧密的关注。记住,Day04 的“日”在于对比与回看,而不是盲目追逐最新数据。

第六步,组合与仓位管理。选出前20-30名的候选后,按行业分布、风格对比和相关性进行多元化搭配,确保同一行业内的标的不过度集中,避免“同温层效应”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再给每个候选设定一个初步目标区间(如价格区间、时间窗口、止损位),用简化的风险预算来分配资金。最后把策略的执行转换成可操作的交易规则,例如:若分数持续提升且技术信号确认,则在满足日内成交量条件的前提下进入买入,若分数回落或出现逆向技术信号即减仓或出局。整个流程强调“可执行、可复现、可追踪”,避免主观情绪干扰。

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帮助理解:假设某股票的基本面得分为22,估值得分为18,技术面得分为20,流动性得分为16,总分为76。若前一日总分为73,且技术信号从多头转为中性/弱势,下一日若总分回落至72并且成交量也未放大,则可能被判定为在观察阶段需要等待买点。反之,如果总分突破80且出现均线金叉、成交量大幅放大,那就有可能进入加仓/买入的阶段。通过这样的数值化逻辑,交易决策的路径变得清晰且可复现。

在实际操作中,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是关键环节。你可以把日常需要的数据源整合到一个工作表或数据库里,列出各指标的取数口径、计算 *** 和归一化公式。要点在于保持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可更新性。对于初学者,先从一个简单版本开始:基本面和估值各自占总分的40%和40%,技术面和流动性各占10%,逐步加入更细的子指标和权重℡☎联系:调。随着对市场的理解深化,你会发现不同阶段对四个维度的敏感度会有变化,这时再对权重做℡☎联系:调即可。若你已经习惯Excel或Google Sheets的操作,可以用简单的公式实现打分与排序,形成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模板,省时省力。

风格上,这套 *** 的落地并不喧宾夺主。它的魅力在于把复杂的信息拆成可比较、可量化的分值,让你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定位到潜在的买点。并且它具备扩展性:你可以将更多因子纳入,例如行业周期、宏观信号、公司治理或行业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分析等。只要记住核心逻辑——把信息转化为分数、再把分数转化为行动——就能在市场的喧嚣里保持一定的操作清晰度。最后,Day04 打分法并不是要替代直觉,而是用数据为直觉加盐添料,让你的决策更有调味层次。你若愿意继续深挖,可以把这套框架逐步本地化、模块化,形成属于自己的专属交易语言。说到底,数据的力量在于让你更自信地迈出每一步。

你现在已经对 Day04 打分法的四大维度和基本落地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就看你怎么把这套框架变成你自己的日常交易工具了。毕竟,市场像一场长期的实验,而你是这场实验的设计师、数据收集者与执行者。把分数做成可视化的仪表盘,把策略的每一个步骤写成可重复的流程——你会发现,操作的乐趣其实来自于对结果的可控感。现在轮到你去试试,看看这套打分法在你手里能跑出怎样的节奏。你已经站在起点,下一步就是点开数据、点开模型、点开行动的开关。或者你也可以停在这里,继续想象这条路的走向如何变化——但你真正要做的,是把想象变成可执行的计划。耳边传来的是风声和屏幕闪烁的数字,仿佛全世界都在提醒你:点击、计算、行动,下一步就看你。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如果市场给你一个同样的分数,但风险偏好不同,谁来决定买不买?答案也许就在你打开交易软件的瞬间。今晚的任务就到这里,接下来的一切,交给你自己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