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020年草地贪夜蛾爆发时间)

2022-10-07 6:42:37 股票 xialuotejs

在面对草地贪夜蛾的时候,怎么做才能够把损失降到*?

似乎不太习惯贪图夜蛾。如果谈论接近国境线的蝗虫,可能会更感兴趣。蝗灾是源自东非的热带沙漠蝗虫,飞往我国境内的可能性不大。我国的生态不适合非洲沙漠蝗虫的生存,因此受害的概率很小,如果要说有可能的话,必须从云南方向入侵,但数量必须不是4000亿,不能为零。

现在蝗虫能否入侵我们真的很难说,但入侵的虫害已经确实侵犯了我国,已经影响到了6个省,分别是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那就是草地毒蛾。目前,在这6个省的113个县发现草地螟的痕迹,已有面积近50万亩,累计发生面积60.8万亩,其中玉米58.9万亩,小麦1.9万亩。

回顾去年,草地探蛾首先在云南发动攻击,2019年5月开始呈现快速蔓延态势。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草地贪图夜蛾的主要受害作物是玉米、接着是小麦,其他17种农作物和5种草类作物都发现了其受害痕迹。2019年9月的数据显示,共有25个省发现草地毒蛾。其中,冲积面积达1500万亩,

对草垂涎的夜蛾主要以幼虫年为主,成虫一般在叶背面集中生产卵,每只雌蛾可生产约10个卵,每粒可生产100 ~ 200粒,*可达2000粒。卵孵化后,低龄幼虫危害幼叶,受害叶上留有许多洞,叶脉呈长沙状。随着虫子的年龄的增长,食量大幅增加,一只幼虫每天可以吃一到两片叶子,很多幼虫聚集在一起伤害它们。

托普云农研发的高空测报灯为1000W金属卤化物灯,360°有效撞击结构设计,雨天不断电正常工作,不错过迁飞性害虫,具备光控和时控功能,可按设置方式自动开关灯。可以有效诱集高空的草地贪夜蛾,监测迁飞性害虫的田间种群动态。高空测报灯可设在楼顶、高台等相对开阔处,或安装在病虫观测场内,集中诱杀高空虫害。自带联网功能,可通过Web或APP远程管理区域内测报设备。

2020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020年草地贪夜蛾爆发时间) 第1张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真有的那么可怕吗?怎么防控?

2019年1月11日下午,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报告在普洱市江城县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专家根据照片初步判断其符合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典型特征。全国农技中心1月12日紧急派出调查组,赴害虫发现地普洱市江城县,实地查明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我国。

草地贪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草地贪夜蛾蔓延到了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2016年,它*出现在尼日利亚,由于几乎没有天敌,在非洲肆虐了各地玉米。2018年5月草地贪夜蛾入侵印度并很快在印度快速蔓延,11月进入孟加拉和斯里兰卡,12月中旬入侵缅甸。截至 1 月 29 日,缅甸在 9 个邦(市)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 80 多万亩;斯里兰卡玉米发生为害面积 120多万亩。

此次入侵的途径从美洲传到东南亚后,再由我国西南进入,危害多处农田。目前在我国境内主要危害集中发生在云南省西南部,其中保山市、普洱市、德宏市三市危害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冬玉米。

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每晚可飞行100公里左右。受成虫种群数量和风向风速影响,发生区域不确定性较大。初步判断,目前云南西南部发现的幼虫是首批成规模迁入的种群。1月14日普洱市澜沧县田间也发现高龄幼虫危害,高空测报灯仍可诱到成虫;1月14日德宏州盈江县发现该虫危害,推测云南南部会有更多区域逐步见虫,并且广西西南地区有可能同期发生。随着天气回暖,西南季风加强,进入境内的成虫未来有进一步向华南和江南等其他区域扩散的可能。如果控制不住,很可能5-6月份覆盖长江流域甚至到达黄河流域南端,在那里繁殖的种群继续北迁并可能于6月份覆盖华北并到达东北地区,这将对整个中国的玉米、棉花、小麦乃至水稻等粮食作物产生危害,可能对我国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大冲击。

草地贪夜蛾防治难度较大,信息素诱捕装置可以引诱和控制成年雄性飞蛾,防止他们孕育新一代的秋粘虫。目前,国家相关单位与专家组立刻成立了相应的专项小组,深圳百乐宝等企业与农科院一起紧密合作攻关,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克服一切困难,研制出草地贪夜蛾性诱芯的初级产品,在监测工作中逐步验证了其有效性和专一性。为帮助防控草地贪夜蛾,百乐宝将于今年赠送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10000套性诱剂和诱捕器,连续赠送5年,累计50000套。希望相关单位和企业能够尽快研制出更好的防控产品,避免草地贪夜蛾在我国造成较大的危害,降低损失。

2020农业*威胁:草地贪夜蛾,与蝗灾相比,哪个危害更大?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灾害,旱灾、水灾和蝗灾,影响一个比一个大,但草地贪夜蛾是去年才入侵的物种,在2019年之前,几乎大家都没听说过这种害虫,和蝗灾比起来,哪个对农业的危害更大一些?

何为草地贪夜蛾?

其实草地贪夜蛾的原产地在美洲,与中国相隔上万公里的路程。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草地贪夜蛾也跟着这顺风车在全球攻城掠地,到2019年时,已经到达东南亚的草地贪夜蛾终于开始从云南边境进入国内,当年就在西南一带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2019年时草地贪夜蛾在全球影响范围

而随着草地贪夜蛾的繁殖,2020年将面临更大的威胁,因为本地繁殖的草地贪夜蛾将比2019年至少提早一个月,而且影响范围将会到达黄淮地区,再加上东南亚迁飞的草地贪夜蛾,因此2020年将会面临重大的虫灾影响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也被称为秋行军虫或者草地夜蛾,是夜蛾科夜盗蛾属的一种蛾,它的危害主要是幼虫期,主要危害对象是禾本科植物,人类主粮植物都是大都是禾本科,比如小麦和水稻以及玉米等,都草地贪夜蛾幼虫掠食的对象。

草地贪夜蛾对环境适应性很强,在原产地美洲的南美和北美都有大量分布,从热带到亚热带区域,虫卵可以安然过冬第二年孵化有继续危害农作物,因此草地贪夜蛾是全球十大虫害中排名第八位。

草地贪夜蛾繁殖周期

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惊人,一次产卵超过1000枚,会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幼虫阶段有六个虫龄,前几个阶段主要在孵化后即开始危害植物,主要会造成植物叶面穿孔,光合作用面积下降,也会造成幼苗植株整根切断,幼虫还会吐丝随风飘散扩大影响范围。

到幼虫后期影响更大,除了叶面破坏以外还会钻入果实,比如啃食玉米棒子造成大量减产。成虫前草地贪夜蛾会在土壤中经历蛹阶段,蛹期一般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羽化后爬出,4-5天内完成产卵。草地贪夜蛾成虫后不再啃食,以花蜜为食。草地贪夜蛾一年可以繁殖3-5代,主要和气候有关。

草地贪夜蛾迁飞

草地贪夜蛾的成虫是会飞的,它可以借助气流远距离飞行,一个晚上迁飞距离超过100千米,所以成虫后的草地贪夜蛾影响范围极广。

中国历史上的大蝗灾

关于蝗灾我们就不多说了,一般都是发生在大旱之后,因为蝗虫卵的繁殖需要干燥气候,但幼虫需要有植被覆盖,因此大旱之后的少许甘霖可能会带来蝗灾,早先发生在东非的蝗灾源头就是2018年阿拉伯*上的干旱和季风降雨。

影响黄河中下游的主要是东亚飞蝗,草原牧区的主要是西伯利亚蝗、意大利蝗、亚洲飞蝗,这些蝗虫迁飞能力极强,一旦形成蝗灾非常难治理,影响东非和印度的主要是沙漠飞蝗,种类和影响方式都大同小异,但危害是一样的。

一只蝗虫一天大约能吃掉和本身体重差不多的食物,看上去并不多,但蝗虫成群后规模极大,经过二次三次繁殖后,数量还会指数级增加,因此就影响来看,可以用扫荡来形容,或者蝗虫所过之处基本和火灾后的澳大利亚森林差不多,因为植物叶子统统被吃干净,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

所以东非2000万人的生机被蝗虫群基本是毁掉了,所经之处,基本已经绝收,除了补种以外,蝗灾过后没有任何方法来补救,蝗灾一旦发生,无论是农药还是生物防治,效果都不太好,最关键是在蝗虫的若虫期介入,这个阶段的蝗虫不会飞,用鸡鸭鸟类都可以快速处理,用农药效果也很好!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才呼吁,3月-4月初是防治蝗虫*的季节,因为新一批蝗虫正式若虫期,如果成虫(一年繁殖2-3代,每只雌虫产卵200枚以上),那么到5-6月份,数百倍扩大的蝗虫将会继续扫荡东非、印度和巴基斯坦。届时可能会影响全球10%的人口粮。

草地贪夜蛾入侵与蝗虫扫荡,哪个更严重?

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所不同的是草地贪夜蛾一旦发生后,每年都会卷土重来,而蝗虫则需要一个干旱的条件,如果是雨水充沛之际,只要不是迁飞的蝗虫,大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冲覆盖时间上来看,草地贪夜蛾完胜!

另一个是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草地贪夜蛾已经影响全球,这个未来似乎无法缩小规模,蝗虫则还是区域性的,从这个指标来看,草地贪夜蛾完胜。

2020年草地贪夜蛾可能影响到区域

最后一个是两者对植物的危害性,蝗虫所经之处,基本就是三光政策,能吃的绿色植物叶子一扫而光,一窝蜂的来,走时什么都不留下,这就是蝗灾的威力!而草地贪夜蛾影响则会留下一些渣渣,会使农作物大量减产,但有时间防治,进度比较缓,周期比较长,从这个角度看,蝗虫完胜。

所以三局两胜制,草地贪夜蛾在这一轮比拼中胜出,未来影响将是长期的,而蝗虫来得快,只要防治得力,去得也快。可以预计未来中国农业将长期处在草地贪夜蛾的影响之下!

草地贪夜蛾是什么?草地贪夜蛾入侵18省是怎么回事?

说到这个草地贪夜蛾不知道大家有了解多少,反正我是了解不多的,第一次听说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草地贪夜蛾话说已经入侵18省了,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草地贪夜蛾是什么

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成虫在夜间活动,在植物叶子顶部产约100粒卵,卵阶段是在25℃的温度下持续3天。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然后静置2-10小时。幼虫即毛毛虫更喜欢以新叶为食,由于它们的食性习惯,通常会各自找到一片新叶。幼虫改变皮肤七次,并在最后的一次离开墨囊,穿透0.5厘米深的土壤,在那里它们变成蛹。蛹阶段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持续约10-12天。成虫的寿命约为12天,该有害生物的完整周期仅为30天。

该物种可能正发生同域种化,渐分化为分布地区与外形没有明显差异的两个亚型,其幼虫分别以玉米和水稻为主要食草。

草地贪夜蛾在农业上属于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一只雌蛾即可产下超过1000颗卵。

该物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虽不能在零度以下的环境越冬,但仍可于每年气温转暖时迁徙至美国东部与加拿大南部各地,美国历史上即发生过数起草地贪夜蛾的虫灾。2016年起,草地贪夜蛾散播至非洲、亚洲各国,并于2019年出现在中国大陆18个省份与台湾岛,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

草地贪夜蛾入侵18省

光明日报昆明6月18日电(记者张勇)据农业农村部于6月13日通报,草地贪夜蛾今年1月*在我国云南发现后,已扩散蔓延到18个省区市,并呈继续北迁趋势,其中云南省124个县110万亩玉米、5万亩甘蔗受到草地贪夜蛾不同程度的危害。

云南农业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对防控草地贪夜蛾问题进行研究攻关。6月18日,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昆明通报了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情况。目前研究人员已完成草地贪夜蛾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组装,是全球*完成的草地贪夜蛾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装。其次初步摸清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灾变机理,开展了草地贪夜蛾天敌调查及捕食性天敌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的研究。

在当日举行的草地贪夜蛾研究进展研讨会上,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秋琳博士后、云南农业大学桂富荣教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数字化地球研究所刘欢副所长、云南农业大学陈斌教授分别通报了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

吴秋琳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区域与入侵传播、在中国的迁飞扩散路径、监测预警技术与防治措施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她提出:草地贪夜蛾传播扩散迅速,适生区域广泛,寄主植物多,危害大。5月份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

桂富荣主要介绍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灾变机理及控制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当前云南高温少雨导致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加快、历期缩短;其繁殖力强,单雌产卵量大,种群数量可在短期内激增;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量较大,3龄以后即进入暴食期,造成的危害严重;寄主植物广泛,潜在经济损失巨大。草地贪夜蛾潜在适生区域广泛,迁飞能力强,扩散速度快,云南作为草地贪夜蛾最早入侵的省份,其适生区面积几近全境。

刘欢就草地贪夜蛾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进行了介绍,研究人员对两只草地贪夜蛾(一雌一雄)成虫个体进行了大片段基因组DNA提取、建库、测序和组装。共产出了1.5Tb的基因组测序原始数据,目前完成了两个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2n=62),包括1雌1雄。两个基因组组装大小分别达到了542.42M和530.77M,N50分别达到了14.16M和14.89M。这是全球*完成草地贪夜蛾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组装。无论是基因组完整性还是基因集的完整性都超过了目前已有版本。研究中通过基因注释共发现了12516个基因家族。同时,通过对草地贪夜蛾亚型分析表明中国种群有C和R两种类型;确定其从非洲入侵,不排除其他地区入侵。

目前,基因组数据已经上传国家基因库的中国核酸序列归档系统(CNSA)数据平台。基因组数据已经面向全世界公开下载使用。相应研究已经公开发表于美国生物预印发表网站。项目组还将进一步开展耐毒性、转录组等方面的研究。

科学家们还研究发现了多种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武器”。桂富荣表示,研究人员通过不同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毒杀效果发挥最快速的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甲维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2h时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0.6mg/L;生物农药中苏云菌对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也具有很好的毒杀效果。

陈斌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理论与实践。其团队研究人员发现了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还发现蠋蝽和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也具有很好的捕食作用。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开展构建有利于保护草地贪夜蛾天敌、生态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玉米多样性种植模式,以及重要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应用技术研究。

“正月打雷,坟谷堆”!有科学依据吗?它将引发哪些灾难?

“‘正月打雷,坟谷堆”,这是一些地方的谚语,大概意思就是如果在正月里打雷,那么今年就诸事不顺了!而这诸事往往就是一件事情引起的!

“正月打雷,坟谷堆”会引发哪些灾难?

人类能从农耕文明一路进入工业时代,再到宇航时代,代代相传的经验无疑是极大的助力,这“正月打雷,坟谷堆”就是老一辈口口声传下来的经验!正月里打雷,就预示着雨水可能会贯穿整个立春前后,立春天不晴,那么春季的播种季就雨水滴答了。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相信大家都应该看得懂这说的是啥意思,古人根据经验,立春只有天晴才会风调雨顺,当然只有一些道理,有一些年份还真是这样,但天气这玩意儿,有些气象条件类似的情况下,确实会发展出非常相似的天气,但这是纵观全局的条件,局部某天下雨,其实对整体影响并不大。

2020年4月23日18日发布的短时强降水预报,其中云南、广西和海南局部有雷暴

正月和二月打雷其实也就那意思,但其实雷电的形成完全就是合适的气象条件,它有时会伴随下雨,有时则不会,而正月打雷,尽管少见,但其实也不罕见,最近这些年份,早春雷其实挺多!而且中国那么大,南北方纬度相差35度,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所以这谚语即使有效,估计也只适合局部!

附:闪电的形成

闪电就是对流层大气的放电现象,有云层之间,也有云层和大地之间,空气中的分子因对流摩擦和碰撞,因而带上正负电荷并且持续累积,当局部电压达到空气击穿电压时,闪电就会即刻发生!而闪电路径或者闪电击中某个物体的概率,出了避雷针和高出的树木以外,其他物体,可能连超计算机也只能算个概率!

当然还有一种神秘的现象则是球状闪电,它的诡异即使连气象学家对它的成因仍然一头雾水。当然当闪电落地出现伤人事件时其实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人之前做了什么坏事,因为闪电根本就一脸懵逼,它只是找了个最容易击穿的路径!

草地贪夜蛾正在入侵

不过中国农业在2020还真有个坎,其实这个坎是在去年埋下的!因为2019年初,美洲的禾本科植物的害虫草地贪夜蛾经东南亚传入了云南一带,但去年的贪夜蛾都是迁飞,影响面积不是特别大,经过当地农业部门指导与杀灭,对2019年粮食产量并无大的影响!

但到了2020年,我们见过面临两个威胁,第一波是东南亚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因为东南亚天气比较温暖,迁飞会比较早,第二则是本地过冬的草地贪夜蛾繁殖、孵化与北迁,因此与2019年相比,它们的影响面积将会更大,有的区域甚至可能遭遇两波!

草地贪夜蛾不像蝗虫迁飞,所经之处寸草不生!这种害虫迁飞后并不会直接影响,而会在1-2月的虫卵孵化后啃食禾本科植物,比如玉米和小麦,幼虫暴食之下,玉米只剩下一根杆子可能还算是好的。

草地贪夜蛾

这是一种原产于美洲,但全球化下没有一个角落是安全的,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或者贸易带来的虫卵孵化,逐步从美洲开始影响全世界,而且草地贪夜蛾的成虫是会飞的,迁飞时一夜可以行进上百千米,因此一旦成虫将难以控制它们的蔓延。

产卵能过冬,繁殖力惊人

草地贪夜蛾很耐寒,低温只是让它们繁殖稍慢,产量数量惊人,一只雌虫产卵超过1000枚,因此这个数量增长是指数级的。

幼虫-成虫周期长,影响时间长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有六个虫龄,每个虫龄的啃食能力都较之前有提高,不仅啃咬枝叶,也会啃食果实,比如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甚至棒子中会钻入!而对幼苗影响则更大,直接将其芯芽蛀食而绝收。

据农业部们专家介绍,2019年入侵的贪夜蛾基因中已经含有对对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除虫菊酯类有抗性基因,也就是说用这些农药效果已经不太好了,不过对酰胺类农药、Bt药物还能有效防治!

预计整个2020年我国将有1亿亩左右的粮田遭遇草地贪夜蛾威胁!随着天气变暖,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