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持股比例和是否写了达到控制,达到控制的为合并,要用成本法核算,合并外的可用权益法也可用成本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是说控股合并,50%以上,肯定是成本法。其它形式形成的,不一定,可以成本,可以权益,看是否是20%-50%。
实质bai上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du合并,国际准则已经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即我国的以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计量的方法,以账面价值计量是站在企业整体考虑的,站在整体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应该改变,均为历史成本。
如果用公允价值,相当于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了再评估增值,违反了会计的可靠性。但资产的现实价值更能提供面向未来的信息,更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所以针对除企业合并方式以外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还是趋同与国际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
扩展资料:
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或者进行破产清算时,投资企业作为股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是说控股合并,50%以上,肯定是成本法。其他形式形成的,不一定,可以成本,可以权益,看是否是20%-50%。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4种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扩展资料:
吸收式合并:又称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其中一个企业保持法人地位,而其他企业的法人地位随着合并而消失。
从法律形式,吸收合并可以表述为“公司+公司B=公司”,也就是说,合并后,公司仍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进行合并,但B公司已经失去了作为合并后的企业法人地位,成为公司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公司合并后的公司B。
合并时,如果A公司采取现金或其他资产支付方式进行合并,B公司的原所有者将由A公司管理,不享有合并后的A公司税后利润。
然而,如果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进行合并,然后B公司最早的主人成为合并后公司的股东,并可能继续参与公司合并后的管理和共享的税后利润,但通常没有控制在公司合并后。
在完成法定的吸收和合并程序后,公司内部的整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好。
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调整、人员重叠安排、业务流程调整、财务管理制度调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吸收合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从合并方式划分,包括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所以现金不是.
判断是不是“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判断你们是否可以控制这个企业
控股合并,是指一家企业购入或取得了另一家企业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并已达到可以控制被合并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持股比例。通过合并,原有各家公司依然保留法人资格。例如,A公司购入B公司有投票表决权股份的60%,控制了B公司的生产经营权,以及财务与经营决策权,则A公司成为控股公司即母公司,B公司成为A公司的附属公司即子公司,但B公司仍保留法人资格。这种情况下,A公司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非控股合并,即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非控股合并,不是指“新设合并或吸收合并”,而是指不能完全控制,仅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18,*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