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运动会(英文:East Asian Games,简称东亚运、E*),是由东亚运动会总会所举行的地区综合性运动会,四年一度,参赛国家或地区是东亚运动会总会之成员、非正式成员及被邀请的国家。
成员及非正式成员
东亚运动会总会的成员为亚奥理事会所定义东亚地区的国家及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因此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蒙古以及中华台北。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于第二届东亚运起参赛,但该奥委会于第三届东亚运后改为中亚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而没有参加。
东亚运动会总会的非正式会员是指毗邻于东亚地区,由东亚运动会总会事前经商议所承认的奥委会;有关的成绩及奖牌均会计算。目前,关岛是现时参加国家和地区之中*的非正式会员。
第三届在大阪举行的东亚运动会时,澳大利亚被获邀参加了该届运动会,但由于该参赛国家非是成员外也非为非正式成员,所以有关成绩及奖牌是不会计算之内。当时,会决出所有最终成绩(包括奖牌),而在颁奖时则不会颁奖至该参与国家。
东亚运动会总会之成员是由亚奥理事会区分为东亚区域之各国奥委会,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蒙古、朝鲜和中华台北。非正式会员则是邻近东亚地区的各国委员会,并由东亚运动会总会所批准者。目前关岛是*的非正式会员。 东亚运动会会旗徽章由黄、绿、蓝、红、黑的奥运五色,色彩鲜明,动感非常。此徽章代表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寓意着他们融汇在一起,团结彼此的力量,在东亚卷起一股旋风,与世界共同创造新世纪的风采。
2017年不会再举办东亚运动会了。
东亚运动会简称东亚运。主要由东亚地区举行,是东亚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东亚运动会总会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参与国主要分布在东亚及大洋洲,包括中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蒙古、朝鲜、中华台北、关岛。最初由东亚区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办,1993年后由东亚运动会联合理事会(East Asian Games Association)主办。
自1993年开始第1届,截至2013年共举办了6届,每四年一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东亚运动会为正式的东亚地区运动会。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为了和各东亚地区的国家及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之间得到更多增进体育及文化交流的机会,“东亚地区运动会”的意念在1991年09月15日的第一届东亚各奥委会联席会议上正式被提出。
1991年11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东亚各奥委会联席会议上正式通过以两年主办一届东亚运动会,同时确定了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于1993年由上海主办。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1993年5月9日于上海举行,共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了12个体育大项的比赛。
1995年,原本于朝鲜平壤举行第二届东亚运动会临时因经济因素而被迫取消,东亚运动会总会从而把运动会由原本每两年举办改为每四年举办;同时,“第三届东亚运”主办城市釜山取而代之成为第二届东亚运东道主。
翌年3月于关岛举行的第11届东亚运动会总会会议,***取得第三届东亚运动会的主办权,后因日本提出希望以东亚运动会振兴阪神大地震后的经济,故决议由大阪主办第三届,***则改主办第四届。
东亚运动会尽管参赛的国家和地区为数不多,但由于亚洲体育三强中、日、韩的积极参与,某些项目具有相当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从第二届东亚运动会所取的的成绩可以看到,东亚乃至亚洲的体育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东亚运动会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最初由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主办,1982年后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lympic Council of Asia)主办。东亚运会是由东亚运动会总会所举行的地区综合性运动会,四年一度,参赛国家或地区是东亚运动会总会之成员、非正式成员及被邀请的国家。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亚洲运动会为正式的亚洲地区运动会。
东亚运动会(英文:EastAsianGames,简称东亚运、E*),是由东亚运动会总会所举行的地区综合性运动会,参赛国家或地区是东亚运动会总会之成员、非正式成员及被邀请的国家。为了增进东亚地区各奥委会在体育上和文化上的交流,地区代表于1991年9月15日举行的东亚各国奥委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举办东亚运动会(EastAsiaGames)的建议。同年11月于第二次东亚各国奥委会协调会议中正式通过东亚运动会为四年一度的体育活动,并同意首届运动会于1993年在中国举行。2013年5月16日,在天津召开的东亚运动会联合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东亚运动会改革的提案,决定将东亚运动会从第七届开始改革为东亚青年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届,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原则上在14-18岁之间。
和亚运会区别在于,范围主要是东亚国家,另外参赛选手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