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一觉醒来,打开手机银行,好家伙,我直接一个好家伙!理财账户里那串熟悉的数字,像被泼了卸妆水的网红,瞬间素颜了,定睛一看,好家伙,直接少了50万!当时我的心跳就跟坐上了过山车似的,从嗓子眼直接跳到了脚后跟,然后原地表演了一个自由落体。这50万,可不是大风刮来的,那是我一根一根头发换来的啊!现在,我的钱包和发际线,算是殊途同归了。
我冲到银行,差点就想抱着大堂经理的腿,问问他是不是他们系统出了bug,或者是不是哪个实习生手滑把我的小数点点错了位置。结果经理一脸“你不是第一个”的淡定表情,递给我一杯温水,缓缓道出四个字:“净值波动”。我当时就懵了,什么“净值波动”?说好的银行理财稳如老狗呢?我买的可是R2级别的啊,传说中“风险极低”的乖宝宝,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吞金兽?
后来我含泪研究了半天,才搞明白,现在的银行理财,早就不是我们记忆里那个“保本保息”的铁饭碗了。自从搞了个什么“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就全面进入了“净值化”时代。啥意思呢?简单粗暴地讲,以前的理财像个定期存款的远房亲戚,说好给你多少利息,到期了就一分不少地给你。现在的理财呢,像个情绪不稳定的对象,今天可能给你买包买花,净值蹭蹭往上涨,明天就可能跟你吵架闹分手,净值biubiu往下跌,比我的心电图还刺激。
再说说那个让我掉以轻心的“R2”风险等级。在我们的想象中,风险等级R1到R5,应该跟吃辣差不多。R1是白开水,R2是微微辣,R3是麻辣火锅,R4是变态辣,R5大概就是直接喝工业酒精了。我寻思着,我一个广东人,吃个微微辣总没问题吧?结果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R2产品,根本不是什么微微辣,它更像是那种看起来人畜无害,吃下去能让你直接喷火的魔鬼辣椒。为啥?因为它虽然大部分钱都投了债券这种听起来很稳的东西,但它会悄咪咪地加一点点股票、基金、可转债之类的“小料”,美其名曰“固收+”。
这个“+”号,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是加号,它是刺客的匕首啊!你以为买的是个稳重的经济适用男,结果发现他背地里天天蹦迪打赏女主播。市场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个“+”能给你带来点超额惊喜;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比如最近债市闹点小情绪,股市打个喷嚏,你那“固定”的收益就立马“浮动”成了扎心的亏损。小丑竟是我自己,我以为我在理财,其实我是在A股门口蹭了蹭,结果被门夹了脑袋。
还有那个写在宣传单上,用最大号字体、最红的颜色标注的“业绩比较基准”,比如说4.5%。我以前天真地以为,这就是银行给我的承诺,是我的小目标。现在我才明白,那玩意儿的性质,跟我老板给我画的“年底给你升职加薪”的大饼一模一样。它只是一个参考,一个努力的方向,一个KPI。完成了,皆大欢喜;完不成,人家两手一摊,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本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那一刻,我感觉我的智商被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现在问题来了,面对这绿油油的-50万,我是该怎么办?朋友圈的“野生股神”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割肉派”,他们说:“壮士断腕,及时止损!现在不跑,更待何时?难道等着它亏到只剩裤衩吗?”听起来很有道理,好像再不跑,我的钱就要跟P2P一样,老板喜提海景别墅,我喜提天台永久观景位。另一派是“躺平派”,他们劝我:“别慌,技术性调整,都是暂时的!只要你不卖,就不算真亏,这叫浮亏!捂着,捂到它海枯石烂,总有一天会涨回来的!”这话听着也像那么回事,毕竟“只要我装死,伤害就追不上我”,这可是当代年轻人的生存哲学。
我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割肉吧,心疼啊!那可是50万,不是50块,够我喝多少杯奶茶,吃多少顿火锅了!不割吧,天天看着那个负数,就跟心里扎了根刺一样,吃嘛嘛不香,睡嘛嘛不着,头发掉得比净值跌得还快。我甚至开始研究起了玄学,每天打开账户前都要先拜一拜,心里默念:“涨涨涨,我佛慈悲,信女愿一生吃素!”结果第二天一看,绿得更纯粹了,估计是上面的神仙也炒股被套了。
回想当初买理财的时候,客户经理笑得比花儿还灿烂,把那本厚得能当板砖使的《产品说明书》递给我,说:“哥,您放心,R2的,风险很低,基本没啥问题,在这签个字就行。”我当时也是心大,看着那密密麻麻、比高数还催眠的文字,挥手就签了。现在我才明白,魔鬼都在细节里,那些最小号的字体,恰恰是风险提示。我签的不是字,是“生死状”啊!
看着账户里那缩水了一大圈的数字,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你说,这亏掉的50万,如果全都换成一元硬币,从我家阳台撒下去,能不能形成一场壮观的硬币雨?会不会有人以为是财神爷显灵了?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