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的含义: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资产配置的类型:
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全球资产配置、股票债券资产配置和行业风格资产配置;
从时间跨度和风格类别上看,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战术性资产配置和资产混合配置;
从资产管理人的特征与投资者的性质上,可分为买人并持有策略(Buy—and— holdStrategy)、恒定混合策略(Con·stant—mixStrategy)、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Portfolio— insuranceStrategy)和动态资产配置策略 。
资产配置的基本方法:
历史数据法,假定未来与过去相似,以长期历史数据为基础,根据过去的经历推测未来的资产类别收益。有关历史数据包括各类型资产的收益率、以标准差衡量的风险水平以及不同类型资产之间的相关性等数据,并假设上述历史数据在未来仍然能够继续保持。在进行预测时一般需要按照通货膨胀预期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实际收益率与过去保持一致。
情景综合分析法。与历史数据法相比,用情景分析法进行预测的适用时间范围不同,在预测过程中的分析难度和要求的预测技能也更高。
资产配置的目标:
从目前的投资需求看,资产配置的目标在于以资产类别的历史表现与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为基础,决定不同资产类别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消除投资人对收益所承担的不必要的额外风险。
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更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在决定买哪一种理财产品、买多少之前,我们首先要关注的不是收益率,而是要确定自己的理财目标和可以承受的风险,做资产配置。
什么是资产配置呢?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和目标、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这个专业概念可能看起来比较晦涩,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还是举个例子吧。
例子:现在有2个人:小张和小王,他们各有100万元,分别进行投资,然后比较谁赚地多。
小张投资风格比较保守,而且懂一点资产配置的概念。尽管股市很火,他也没有拿出所有钱买股票,而是拿出30万投资了股市,70万投资了债券。
而小王呢,觉得股市这么好,买什么债券啊,随即买了100万的股票。
第一年,两个人的账户分别是这样的,小张有30万的股票、70万的债券,小王有100万的股票,债券账户为0。
我们先看第一张表,假设到了第二年,股票赚了60%,债券赚了4%,小张的股票账户从初始的30万变为48万,债券账户从初始的70万变为72.8万,合计120.8万,小王的股票账户是赚的盆满钵满,从100万变为160万,这一年,是小王赚地多。
假设到了第三年,股票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了,股票亏了35%,债券赚了5%,那两个人的账户分别是多少钱呢?小张的股票账户从48万变为31.2万,债券账户从72.8万变为76.44万,合计107.64万,小王的账户从160万变为104万,这一年,是小张赚地多。
再看看第四年,股票市场又涨了回来,赚了5%,债券赚了6%,两个人的账户又发生了变化,小张的股票账户从31.2万变为32.76万,债券账户从76.44万变为81.03万,合计113.79万,而小王的股票账户,从104万变为109.2万,这一年,虽然股票市场涨了,但还是小张比小王赚地多。
或许你会说,能不能不要一开始就让股票涨,让股票跌呢,看看是什么结果呢?那我们看看第二张表:
假设到了第二年,股票跌了60%,债券赚了5%,小张的股票账户从初始的30万变为12万,债券账户从初始的70万变为73.5万,合计85.5万,小王的股票账户从100万跌成了40万,这一年,是小张赚地多。
假设到了第三年,股票市场涨回来了,股票赚了20%,债券赚了4%,两个人的账户分别是多少钱呢?小张的股票账户从12万变为14.4万,债券账户从73.5万变为76.44万,合计90.84万,小王的账户从40万变为48万,这一年,又是小张赚地多。
第四年,股票市场,赚了10%,债券赚了6%,于是小张的股票账户从14.4万变为15.84万,债券账户从76.44万变为81.03万,合计96.87万,而小王的股票账户从48万变为52.8万,这一年还是小张比小王赚地多。
你们看啊,本想着靠炒股迅速致富的小王,不仅没有赚取高收益,还亏损了不少,而保守的小张,却靠着资产配置的方法,获得了稳健的收益。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个结论:
第一,长期来看做了资产配置的收益比不做配置的收益更好。两个表中,只有一次是小王赚地多,其他情况下,都是做了资产配置的小张赚地比小王多;
第二,做了资产配置的收益波动比不做资产配置的收益波动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收益会稳步上升。
第三,相关性很低、性质完全不同的产品,互相对冲风险的效果比较明显。股票和债券就是典型的相关性低、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金融产品,债券的固定收益对于股票的波动起到了对冲的效果。
这就是资产配置,做与不做的区别。
你做过资产配置吗,有什么心得体会呢?欢迎在评论栏分享你的观点。
职场进化论:穿越过世界500强和创业公司的职场辣妈,微信*【职场一二一】。
我们提到投资理财时,我相信90%的朋友想到的一定是,只要选个好股票,选个好基金,在低位的时候买入,等到高位卖出,如此低买高卖,就万事大吉等着数银子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学者在1986年就得出了确定性的结论,投资收益90%以上的因素由资产配置决定。资产配置对于投资收益的贡献要远远大于时机的选择和股票的选择。
同样,沃顿商学院教授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这本中也阐述过关于资产配置的观点——他认为长期来看,决定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不在于选股也不在于择时,而是在于资产配置。
为什么选股和择时是无效的呢?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之前买基金和买股票的经历。
3年前,也就是2014年年中,正是上一轮牛市的起步位置,那时偏股型的基金加在一起的规模才1.5万亿。到了2014年底,市场已经上涨了几个月,基金却出现了连续五个月的净赎回。因为大家都在熊市中煎熬了太久,不相信牛市已经来了,所以股市稍一上涨就赶快把基金赎回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高歌猛进,最有趣的是,在牛市到顶前的三个月内,中国的基民们净申购了2.1万亿的偏股型基金,比牛市开始前的总量还多。但随着股市见顶,大幅下跌,基民们在随后的三个月内又赎回了1.4万亿,虽然紧接着的10月市场出现了大幅的反弹,但这赎回的1.4万亿全部倒在了黎明之前。
所以毫无意外的,在过去的这一轮牛市中,虽然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回报是50%,但基民们的平均回报却是-1.7%。
其实,这个现象并非国内独有,美国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斯文森也用股票基金申购赎回的统计数据来衡量投资者整体的择时能力。申购基金相当于投资者看好股市,整体上增加了股票配置比例;而赎回则与此相反,表示减少了股票配置比例。统计结果显而易见,大家虽然想着的是低买高卖,但实际上却是在做高买低卖的操作。所以,择时,也就是选择买入和卖出的时间,不仅是无效的,而且对我们的收益的贡献还是负的。
这个规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上演,而且在未来依然会不断轮回。因为这就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在牛市有赚钱效应的时候大家贪婪,在熊市资产缩水时大家恐惧。我们并没有被市场打败,而是败于自己的人性。
既然我们无法克制人性的贪婪和恐惧,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量避免这些情绪对我们的理财和投资产生影响呢?
答案唯有资产配置!
什么是资产配置呢?简单的讲,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资产分成三大类,分别是防御类、平衡类和进攻类。我们根据每类资产的特点和我们的自身要求把我们的资产在这三大类中进行分配,这,就是我们的资产配置。
比如,根据过去10年中国股市的走势,如果我们把我们资产的80%配置在防御类,20%配置在进攻类,我们可以获得年化8.5%的总资产收益率,同时,我们资产的*波动不过10%。反过来,如果我们把我们资产的20%配置在防御类,80%配置在进攻类,我们可以获得年化13%的总资产收益率,同时,我们资产的*波动也会高达60%。
资产配置就是帮助我们在不预测市场,其实也无法预测市场的前提下,如何花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调整我们的资产配置比例,让我们的总资产收益率达到我们预期的同时,也让我们资产的波动降到不会考验到我们小心脏的水平。比如,如何在维持13%的年化收益率的同时,降低总资产的*波动,或者在*波动10%的范围内增加总资产收益率。
资产配置在国外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国内却不常被提及,这大概是因为资产配置是“反人性”的。资产配置策略,在牛市时往往太过保守,无法充分享受满仓上涨带给人的快感;而在熊市时虽然有着优于市场平均的表现,但也要承受资产下跌的痛苦。而大部分人总是无*的在追求牛市满仓熊市空仓2年翻倍的暴富幻想,殊不知,长期回过头看,靠科学理性的资产配置策略已远远跑赢头脑发热的追涨杀跌……选择一个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慢慢产生作用的策略对人性也是个严峻的考验。
所以,资产配置是个中庸的策略——它不追求资产最卓越的回报,而是力争回避最糟糕的失败。它不能让我们一夜暴富,却帮我们节约了大量选股和择时的无效时间。
资产配置不仅是一种投资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如果你接受它的理念,你愿意从追求卓越到甘于平庸,那接下来的几期,就让我们手把手的带着大家一起完成我们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吧。
完成我们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步理清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理财规划
第二步在战略层面上,确定三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第三步在战术层面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第四步定期进行动态再平衡
资产配置就是在一个投资组合中选择资产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它是投资组合业绩表现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资产配置策略对于投资收益的贡献率超过90%。
资产配置的意义在于战略性地分散投资到不同风险收益特征资产中去,降低组合相关性,从而使资产组合的收益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