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另有电视剧以此为名。
将领:秦国:白起
赵国:廉颇 赵括
公元前260年爆发的长平之战无疑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秦、赵两国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双方的一次综合国力的较量。
虽然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来说,赵国都要稍逊于秦国,但是这场战争,赵国也并不是必败无疑的。两方实力在那儿摆着,如果正面迎战一定不是其对手的话,就应该从其它方面着手想办法。赵国的主将原本是大将廉颇,他将这一问题想得非常透彻,于是决定不要贸然进攻,而是采取了拖延时间的方法。廉颇率军固守不出,想要等拖得秦军士气低迷、攻势受挫时再出击。但是这样的战术,世人终究无法看到它得出结果的那一天了。
秦国深知自己军队的弱点,遂派遣人员进入赵国实施反间计。昏庸的赵孝成王中计,解除了廉颇的职位,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这也注定了赵军的败局。这场长平之战的最终结果是赵军大败,前后死伤约45万人。秦军虽然胜利,但是也有着不小的伤亡。总之,这场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可谓是异常惨烈。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使得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得赵国前后死伤约四十五万人。而战争中的几位将领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起,就是长平之战中使得秦军大胜的将领。他又名公孙起,秦国人士,在秦王征战六国时,立下了累累战功。他同时也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首,与他一起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还有廉颇、李牧和王翦。
现今,位于山西高平市的长平之战遗址里有着一处触目惊心的景观,那就是尸骨坑。在长平之战中,投降的赵国士兵被秦军将领白起下令坑杀,而遗址中的尸骨坑就是坑杀之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平之战活埋的人数,希望大家喜欢!
长平之战活埋了多少人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最后被白起下令坑杀的士兵人数其实是存在争议的,有学者认为人数应该不到四十万。但《史记》中也曾提到这场战争最后“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现今,赵军出兵约45万,战死者5万左右,被坑杀者40余万人,是普遍被世人承认的传统说法。
坑杀,在大多数人眼中,可能会以为是活埋的意思,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坑杀是指将敌军杀死后,把其尸体堆积起来的行为。这个词多有谴责和屠杀无辜的意思。当然,白起也因此事被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痛骂过。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表明活埋的说法并不成立。在长平之战遗址的尸骨坑中,其出土的尸骨有刀砍、箭射的痕迹,还有的尸骨只有躯干而没有头颅,这些都能说明赵国降兵是在被杀后掩埋的。
最后,40万人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白起如果真的要活埋这么多人,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长平之战中的赵国降兵不是活埋致死,而是在被杀死后掩埋的说法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对于被坑杀的40万人数,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考证。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公元前260年,秦军占领上党,继而去攻打长平,由此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其中,身为交战方的秦国与赵国都投入了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比两国的经济和 军事 实力,赵国虽然在综合国力上要劣于秦国,但战争除了要看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外,还要看两方将领在战场上的实战与谋略。
赵军一开始领兵的将领是廉颇,一个非常勇猛果敢的战将。长平之战中,由于秦军的攻势锐不可当,赵军数次与之交锋,皆以失败告终。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这位老将慎重地分析了战场的局势以及敌方的劣势,制定了固守不出的战术方案。无奈,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廉颇被撤下,转而换上了擅长“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此人虽熟于兵法,但却非常缺乏实战 经验 ,他改变廉颇的战术,贸然进攻,最终大败于秦军,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而秦军的将领是王龁和白起。长平之战初期,王龁带领着秦军不断发起进攻,接连取得胜利,攻占了赵军的两个重要据点,并俘虏了不少尉官,逼得廉颇只能固守不出。后来,秦军主将又换上了白起这位赫赫有名的战国将领,他针对当时赵军主将赵括的弱点而制定了计谋,从而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使赵国元气大伤,再难与秦国抗衡。
因此,无论是从综合国力来对比,还是交战双方的用人、计谋,都仍然是秦国略胜一筹。
长平之战大胜的将领是谁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得 天下 的格局发生了 决定 性的变化,使得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得赵国前后死伤约四十五万人。而战争中的几位将领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起,就是长平之战中使得秦军大胜的将领。他又名公孙起,秦国人士,在秦王征战六国时,立下了累累战功。他同时也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首,与他一起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还有廉颇、李牧和王翦。
长平之战开始时,秦军的将领其实是王龁,而赵国的主将是廉颇。两人对战时,虽赵军接连失利,但由于有廉颇镇守,两军还是处于僵持状态的。后来,秦国派人进入赵国实施反间计,赵王中计,将廉颇撤下,换上了赵括为主将。与此同时,秦军也在秘密地调动白起为主将。之后的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实际上都已更换了主将。白起、廉颇虽然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将,但两人在长平之战中却并没有正面交锋的机会。白起担任秦军主将后,他深知赵括骄傲轻敌,只擅长“纸上谈兵”,遂根据其弱点定下了战术计谋。
白起带领秦军与赵括交战时,假装节节败退的样子,引诱赵括贸然带兵追击到了秦军阵地附近。这时,白起派兵暗中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同时阻断其粮道,导致赵军被围困四十多天。最终,赵军主将赵括被乱箭射杀,赵军其余士兵投降,秦军大胜。但面对赵国的降兵们,白起只放回了240个年纪较小的人,其余士兵则均被坑杀。不得不说,白起带领秦军在长平之战中获得胜利,这确实能看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将,但坑杀赵国四十余万士兵的行为还是不免让人觉得太过惨烈。
猜你喜欢:
1. 长平之战秦军屠杀赵军的原因
2.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
3. 白起的人物生平
4. 杀神白起的典故
5. 秦国名将白起简介
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长平之战的双方将领是:
秦国:由白起挂帅,出兵约55万人;
赵国:由赵括领军,动用兵力45万人。
公元前262年,最有实力统一天下的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激战,秦军前后坑杀赵军40万人,赵国大败。
1、长平之战使对秦国威胁最大的赵国遭受毁灭性打击。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2、长平之战后形成六国弱势,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大大的提前了。
是秦国名将白起啊,赵军最终战败,主将赵括被杀,秦军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