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股投权益法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2022-09-28 2:38:13 证券 xialuotejs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 *** 。

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二)成本法核算

1、“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映取得时的成本

2、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投资收益

3、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 *** 。

适用范围: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

(二)权益法核算

科目设置: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投资时点)

——损益调整(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及利润分配变动)

——其他综合收益(投资后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其他权益变动(投资后其他)

(1)在持有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中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归属于被投资单位的金额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2)权益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代表的是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的份额,投资收益代表的是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

扩展资料

成本法的优点在于:

之一,投资账户能够反映投资的成本;

第二,核算简便;

第三,能反映企业实际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与其流入的现金在时间上基本吻合;

第四,与法律上企业法人的概念相符,即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法人实体,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不会自动成为投资企业的利润或亏损。

虽然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但并不表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能够分回,只有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这种权利才得以体现,投资收益才能实现;

第五,成本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中国税法上确认应纳税所得额时对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是一致的,不存在会计核算时间上与税法不一致的问题;第六,成本法的核算比较稳健,即投资账户只反映投资成本,投资收益只反映 实际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权益法的优点在于:

之一,投资账户能够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的权益,反映了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经济现实;

第二,投资收益反映了投资企业经济意义上的投资利益,无论被投资单位分配多少利润或现金股利,什么时间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份额或应当承担亏损的份额,才是真正实现的投资收益,而不受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长股投权益法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1张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 是什么?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应当保持不变。

(二)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息”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

(二)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则应作相反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息”科目。

频道。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 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计量就是用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教材上说的后续计量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

因为权益法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所以你会感觉用了两种 *** 。给你举个例子,这样讲给你你就会很清楚了: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入账成本,后续计量用权益法的,需要对被投资企业的初始入账价值进行调整。

比如A企业以200万购入B企业30%的股权,购买日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

那么这里的初始计量就是公允价值200万。

而这里的后续计量使用权益法,所以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进行调整:

1.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不作调整。

2.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那么,很显然,这里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作如下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

损益调整

1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这样经过权益法调整以后,他的入账价值就是300了(200的初始入账成本+100权益法调整)。

前者是初始入账成本确认 *** ,后面的是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的 ***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