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牛是力的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不能直接换算。
千牛是工程设计、力学计算中的常用单位,是力的单位,而千克是质量单位,不能与质量直接换算。
根据1kN=1000kg X 1m/s^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9.8m/s^2,所以1吨的质量产生的荷载效应为9.8kN=1000kg X g。
因此,在地球表面,1kN=(1000kg /9.8)X g,1千牛约相当于102千克的物体的重力。
1千克=9.8牛,
1牛=0.1020408千克
1千牛=102.0408千克
1千牛约等于0.102吨
1000g=9.8牛,其实一个是力,一个是质量,不是同一个物理量,不能=的,1千牛,1000牛=0.102吨
千牛是力的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不能直接换算。
见解换算方法如下: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9.8m/s^2,
所以1000/9.8=102。因此,在地球表面,千牛相当于102千克的物体的重力。
千牛,又名千牛备身,是一种*禁卫武官,出现时间应该早于北魏宣武帝初年,与北魏鲜卑族的军制习惯有关。
中文名 千牛 别 名 千牛备身
后魏始置,掌执御刀,为君主亲身护卫,故名千牛备身。“千牛”,刀名,言刀之锐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备身边,后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卫人员。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禁卫之一,所属有千牛备身。宋代设有左右千牛卫上将军等。辽金亦曾设置,元以后废。
司仗左右 官名。即太子左右内率所统千牛备身,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千牛备身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
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直接依靠。
历史沿革编辑
千牛刀
《庄子·养生主》说:(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于是,有一种帝王随身携带的防身御刀,叫作“千牛刀”,名字就是典出《庄子》,寓意“锐利可斩千牛”。
关于“千牛刀”出现的记载,较早可见于南朝刘宋。萧子显(萧道成的孙子,约公元489至537年)《南齐书》:“玉夫(杨玉夫)与其党陈奉伯等二十五人同谋,于毡屋中取千牛刀杀苍梧王(南朝宋“后废帝”刘昱)”。说的是一场*的宫廷政变:南朝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七日半夜,杨玉夫和杨万年潜入仁寿殿,乘刘昱熟睡如泥时,用皇帝刘昱自己的千牛刀杀掉了皇帝。
从千牛备身到千牛卫
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
最初“千牛备身”出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领这些武官。后来,北魏孝明帝中期出了“领左右”,很可能就统领着“千牛备身”。再往后,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这样看来,“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
千牛-卖家工作台。阿里巴巴集团官方出品,淘宝卖家、天猫商家均可使用。包含卖家工作台、消息中心、阿里旺旺、量子恒道、订单管理、商品管理等主要功能,目前有两个版本:电脑版和手机版。千牛PC版是在卖家版阿里旺旺的基础上升级而来。
1、千牛是力的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不能直接换算。 见解换算方法如下: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9.8m/s^2, 所以1000/9.8=102。因此,在地球表面,千牛相当于102千克的物体的重力。
2、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是一种衡量力的大小的国际单位。
3、千牛的单位是大写的,千牛是工程设计中常用单位,不能与质量直接换算,根据10kN=1000kg X g,所以1吨的质量产生的荷载效应为10kN。1US ton = 8.89645 kN。
扩展资料:
一、力学的分类
1、力学可区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或物体的静止问题;
2、运动学只考虑物体怎样运动,不讨论它与所受力的关系;动力学讨论物体运动和所受力的关系。
3、现代的力学实验设备,诸如大型的风洞、水洞,它们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项目,需要多工种、多学科的协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