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的资金实质性好转要半个月。
融创中国对于近期出售多个项目股权回笼资金一事对澎湃新闻表示,自2021年10月以来,融创中国已通过股权配售、大股东借款、资产处置等多种渠道回笼资金约300亿元。
当日,有市场消息称,融创已准备好足额资金,兑付将于4月1日到期的本金为40亿元(20融创01)的可回售债券。3月1日开盘后,融创中国一路上涨,一度涨超14%。截止收盘,上涨10.47%。
从前一天的下跌16.34%到第二天的上涨10.47%,融创可是给了投资者一次“过山车”感受。不过,能够给予投资者“过山车”感受,至少说明投资者对企业还是关注的。最害怕的,就是对企业不闻不问。如果不闻不问,也就说明企业真的已经没救了。
客观地讲,目前的融创还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源于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市场过于低迷。包括融创在内,所有的房企都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强大冲击。如果不是市场过于低迷,多数房企、特别是头部房企还是能够应对的。
正是因为市场低迷带来了房企流动性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存量房对资金的占用偏多,导致多数企业资金出现紧张状况;另一方面,融创自身的债务规模较大,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必然会对资金流动、资金调度、资金运转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造成企业运行比较困难。
但是,从融创的实际情况来看,感觉还没有困难到资金链就要断裂的地步。更可能的是,目前的状况,是融创已经困难见底的标志。也就是说,尽管依然比较困难,尤其是资金调度,不能有半点失误。但是,从总体上讲,融创应当是在困难中好转,在艰难的转型中好转。如果能够挺过这段时间,融创还是能够比较好地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的,也会出现新的机会。
香港司法部门官网宣布,一位债主陈淮军在香港*法庭递交了融创中国的破产申请。但融创当天晚上回复说,至今还没有接到相关的清算申请;此次清算行动属于个别债权人的积极行动,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及负债结构的推动产生重大的冲击。融创还透露,目前融创已经与债权人委员会的咨询人员进行了初步的重整,预计2022年度将会发布相关的重整计划。
融创回复说,至今还没有接到相关的清算申请;此次清算行动属于个别债权人的主动行动,其所占有的股份比例很少,因此对于其不经信贷行而提出的清算申请是否合法,尚需辩论及法庭听证,公司将会尽全力进行辩护。融创表示,此次破产申请不会对其正常的经营和负债的推动产生重大的冲击。融创还透露,融创集团已经在前期与债权人委员会的咨询人员进行了初步的重整工作,目前多数债权人都对公司的债务重整表示了赞同,并打算在2022年度发布相关的重整方案;公司亦会持续致力于保持营运的稳定性,以使债权人能尽可能多地收回其债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很多地产公司最近都公布了2022年的中报,但到目前为止,融创中国还没有公布2021年的财报。在三月二十八日,融创中国宣布,公司将不再公布其2021年年报,并于四月一日开始暂停上市。融创中国称,将于近期公布其2021年年报。
融创中国多个项目已于本年到期。融创中国于五月十二日宣布,公司四月份连续四次付清的四项债务,因未能在相应的宽限期之内偿付,因此对其债权人表示道歉。《证券日报》中国的记者称,这四个国家的四个国家债务的到期利率总计为1.05亿美金。与此同时,融创地产在六月份连续两次宣布,因公司目前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将“PR融创01”的偿债计划进行了修正。关于债务问题,融创中国公司于七月四日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将会为各方提供一个良好的负债解决办法,并聘请了金融咨询人员和律师,帮助他们对资产和流动资金进行评价。
融创负债7550亿英镑。而可用于立即还债的资产不到2500亿元,所以压力很大。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关注一下。
一、融创集团是国企吗?
融创集团全称为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不是国企。公司成立于2003年,已在联交所,香港上市主要从事住宅和商业综合房地产开发,在中国多个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地产项目,产品主要涵盖别墅、住宅、写字楼、商业广场等。他们始终专注于高端物业的开发与管理,坚持“至臻,致远”的品牌发展方向,始终为消费者打造高端精品房源,努力成为高端地产行业的领跑者。同时,公司还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大气、质感饱满、*高端的生活体验,为客户带来了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融创集团的房子通常对市场发展有准确的判断,能够敏锐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用户带来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融创住宅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的管理监控打造,在社区定位、规划设计、绿化等方面得到了众多业主的好评。
二、融创集团现状
根据“三条红线”的不同情况,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个等级。根据2021年的年中报告,中国融创属于黄档。其中,剔除预付款后,融创中国的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比率和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比率分别为76.0%、86.6%和1.11。2021年中期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融创中国营业收入达958.2亿元,同比增长23.9%;毛利199.8亿元,同比增长12.5%。核心净利润131.5亿元,同比增长0.8%。
综上所述,融创集团现在对外欠的债务是比较多的,并且压力也比较大,但他旗下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深受百姓喜欢。并且在2021年上期,他的收入达到了958.2亿元。
关于融创呈请清盘成为热点,我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1.呈请清盘和破产不一样,离破产还远。
2.有人将融创与某某相提并论,在我看来,两者并不一样,融创是步子太大扯到那啥了,某某纯粹是自己摆烂。
别的地方咱不知道,就拿北京区域来看,看看他们的项目,融创大多是核心地段的住宅项目,很优质,某某大多是商业和文旅,市场下行后,换谁来也不行。
所以,某某是必然,融创是偶然,这是我的结论(某某是谁不用说)。所以,无论结局怎样,孙宏斌依然是地产圈里我最敬佩的人,没有之一。
融创的问题已经显现无疑了,从顺驰到融创,孙宏斌每次都是刚登顶前三就资金暴雷,企业和产品再好,资金出了问题还是要被打回原形,不知道这波会不会故技重施,保留核心地块换壳发展。
没想到万达王健林笑到了最后!当年不可一世的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要要被清盘了?2200万美元都掏不出来了,回应是个别债务人的激进行为,说实话你要不是不还钱人家也不会这样。其实我对孙宏斌还是非常佩服的,被联想柳传志折腾成那样人家也没说啥,出来了直接找柳传志求再给次机会,就这个胸襟不得不说是大男人啊!
当年为了救万达也是豪抛430亿接盘万达13个文旅城,也是一段佳话啊。说实话挺感动的,你也别说融创是买的贵还是便宜,当时能救万达于水火,就这一点王健林一辈子得感激人家孙宏斌。
从目前来看结局已注定,没有奇迹的可能了,即便是政府介入,国有机构接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整理消化。曾经的民营房企“三剑客”,从此成为历史。
4月8日,据工商资料显示,融创已将其持有的广州创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给广州本地国企广电地产。
近期融创“卖卖卖”速度明显加快,近半个月已陆续转让宁波、广州、中山等地的多个项目,接盘方包括厦门国贸、金地商置、信达等等。
不仅如此,3月21日,融创发出盈利预警,预计公司2021年拥有人应占溢利较2020年下降约85%,核心净利润较2020年下降50%。
一周后,融创又发布公告称,不刊发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次日股价便一度跌超22%。
融创困境
为了偿付公开债务,融创不是没做过努力。
融创称,为应对3月及4月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公司积极推动包括资产处置、专项融资等多种资金方案,但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方案均难以执行。
2021 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下行,公司销售收入已经连跌了8个月。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起,融创的销售额出现5.55%的负增长,且不断呈扩大之势,跌幅一度达到11月份的47.02%。今年1-2月份,跌幅又进一步扩大,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约 26.5%。融创流动性压力凸显。
加上近期标普、惠誉、穆迪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融创中国评级进行了大幅下调,融创的偿债风险进一步提高。已经有消息传出,融创境外大概30亿美金的私募债,以及相关银团贷款,因为近期的评级下调,已经触发加速到期,公司目前着手与这些投资人开展沟通工作。
此外,融创今年还有超百亿的公开债务到期回售偿还。据统计,目前融创集团境内存续债券9只,存续规模167.4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规模有18.75亿元,还有两只合计33.94亿债券在今年面临回售。
另,融创中国存续美元债12只,存续规模77.04亿美元,其中有两只合计12亿美元(约75亿人民币)债分别将于今年6月和8月到期。
所以融创面临的形势,不仅仅是单一的一笔债务展期,而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难言乐观。
风险大。
买融创的期房在目前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期房是指目前没有完工尚在建设中的楼盘,购房者需要提前交付房款,后取得房子。是否能够正常收房或者房子的质量如何都是取决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信用等。融创虽然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大公司,资金链比较充足,但是房地产的风险能够毁掉一个公司的前景。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以“至臻致远”为品牌理念,致力于通过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整合优质资源,为中国家庭提供美好生活场景与服务,成为中国“美好城市共建者”。融创中国以地产为核心主业,布局六大业务板块:地产、服务、文旅、文化、会议会展和医疗康养。经过18年发展,融创已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头部企业,中国*的文旅产业运营商和物业持有者之一,和中国*的会议会展物业持有者及运营商之一,具备全国领先的综合城市开发与产业整合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