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费者所熟知的饮料品牌,红牛并不是本土自主品牌,而是诞生于泰国,在1995年才正式的进入到中国的市场。而红牛能够成功地开辟国内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品牌定位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都适应了中国的市场。
第一,红牛成为国内市场第一个功能性饮料的品牌。
红牛加入中国市场,弥补了中国市场功能性饮料的空缺,并且根据中国的相关规定,对红牛当中所添加的咖啡因因素也有所减少,达到符合中国国家的标准。而对于红牛这样的功能性饮料在国内并没有出现过,所以红牛的加入不仅弥补了市场的空缺,而且给消费者带来了最为新颖的饮料类别。
第二,重视广告投入。
在1995年红牛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广告策划活动。特别是在1995年红牛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亮相,并且选择的广告时间段是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段内。而这一时间段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大年三十每家美户都会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红牛的这支广告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所看到。与此同时,红牛所推出的广告中也是主打了功能性饮料的这一理念,将产品的概念融入到广告口号当中,并且琅琅上口。可以说红牛能够打开国内市场品牌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红牛在国内市场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对于红牛这一品牌来说可以看到在中国市场中目光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宣传以及策划,更是投身于中国的公益事业。通过这样的契机维护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所以红牛这一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红牛一直坚持一贯的营销策略,支持国内外的极限运动、街头运动,以及一些特别的活动,比如摄影大赛等,毕竟是国际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一直都比较认可。
狼群在攻击猎物时,不会赶尽杀绝,它们会给其一条生路,让其繁衍生息,因为只有如此,它们才会有永远不尽的猎物。想到此,真为它们深谋远虑的思想而感叹。营销人开拓市场也应如此,切勿只看眼前利益,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
近几年,为了抢占市场,红牛掀起了一股营销狂潮。其中,最有创意的一招就是体育营销,以此来打开年轻人的消费欲望。
朱小明认为,红牛的体育营销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战略目的,一个是营销目的。战略目的更多的是关乎于品牌。一个是进行产品品牌内涵的宣传,一个是对体育项目本身品牌的树立及占有。如果一个产品品牌长时间的支持某个体育项目,或是最早地渗透到这个项目中,这个产品品牌就能拥有这个体育项目本身所带来的品牌效应。比如TBBA(三人篮球联盟),红牛第一个作为冠名赞助商,并且与这个项目结成了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来发展和树立TBBA的品牌。红牛希望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说到TBBA就会想到红牛,说到红牛也就可以想到TBBA。在红牛长期的支持下,参与TBBA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而红牛也会因此得到这个项目本身带来的效应。
从营销目的来讲,可能更多的是要获得现场效果,包括现场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得到产品体验等。而活动本身必然会吸引媒体的注意,媒体对活动的报道自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红牛进行报道,从而吸引其他消费者的注意力。与战略目的不同,这时关注的是一些更具有现实价值、现实意义的因素:有多少家媒体参与宣传,有多少人会参加活动,现场可以摆多少促销台,厂家有多少门票可以供终端促销的时候赠送,消费者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得到多少纪念品,这些因素都可以直接促进产品的销售。
因此,可以达到最重要的营销目的就是由此了解到这部分人群、这部分细分市场的可靠的消费者信息,包括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比如他们喜欢哪些媒体,他们喜欢企业用什么样的方式推荐产品,他们喜欢企业对自身运用怎样的一些销售策略。
此外,因为大学生人群是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像红牛这样一个功能饮料企业所看重的潜在消费人群。而这个人群有他非常特殊、个性化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而他获得产品信息的途径也是比较特别的,他不一定会经常看报纸,看电视也非常不便,但他有足够的时间和便利去进行娱乐和体育活动。也正因如此,红牛才会选择在大学校园中非常具有群众参与基础的TBBA,作为自己体育营销的载体。
红牛看重的不仅是这个人群的现实消费价值,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对红牛的感情,培养他们对周围人群的消费影响,如现在他们对家庭的影响,毕业后对同事、朋友的影响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人是高素质的消费者,在社会上属于具有号召力的人群,他的消费行为从某种程度反过来会体现红牛的品牌品质、个性和文化。
红牛卷入体育运动,成功打造了一条现代商业开往校园的通路,同时,他们通过这一颇富远见的营销策划活动,也将红牛的未来市场收入囊中。
1、成本因素
成本是营销价格的*界限,对企业营销价格有很大的影响。产品成本是由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耗费的物质资料和政府的劳动报酬所形成的。其一般由规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组成。固定成本费用并不随产量的变化而等比例发生变化,企业取得盈利的初始点只能在价格补偿平均变动成本费用之后的累积余额等于全部固定成本费用之时。显然,产品成本是企业核算盈亏的临界点,产品销售大于产品成本时企业就有可能形成盈利,之反则亏本。
2、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企业产品价格的一个基本要素。一般而言,当商品供小于求时,企业产品营销价格可能会高一些,反之,则可能低一些;在供求基本一致时,企业市场营销中商品的售价,多半都为买卖双方能够接受的“均衡价格”。此外,在供求关系中,企业产品营销价格还受到供求弹性的影响。一般来说,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其营销价格相对较低,二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其营销价格相对较高。
3、竞争因素
竞争是影响企业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营销过程中,以竞争对手为主的定价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二是与竞争对手同价;三是高与竞争对手的价格。到底采取什么样的竞争价格。这主要看企业在网络营销市场中,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相对地位。
在企业市场营销实例中,除上面3个主要因素外,市场营销的其他组合因素,如产品、分销渠道、促销手段、消费者心理因素、企业本身的规模、财务状况和国家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营销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后一个问题:红牛并没有失败,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不知道你所说的失败是指什么?
战马能量饮料应该算一个。
相信LPL的观众之前看比赛的时候,都听过这样一句广告词:
“酷炫神装第七件,战马能量不掉线”。
这款战马能量饮料,背后的定位、宣传及推广策略,就是出自卓朴之手。
说到战马,就不得不提到红牛,同为华彬集团旗下的明星产品,很多人知道红牛,但鲜有人知道战马背后的故事。
红牛作为能量饮料开创者,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基本上是一枝独秀,鲜有对手,占据了中国能量饮料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但红牛由于坚持较高价格的市场定位,在霸占能量饮料市场老大地位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定的市场空档。中国地域分散、消费多元化明显,东鹏、乐虎等正是找到了这种市场缝隙,以低价、容量更大的产品切入红牛相对薄弱的三四线市场,快速蚕食,几年时间做到了十几亿甚至几十亿规模。从2015年数据来看,东鹏特饮市场份额占到10.91%,同比上升9%;而2016年上半年,乐虎持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10.92亿元,同比增长71.4%,这给红牛市场带来了一定市场冲击。
在此竞争背景下,红牛一度采取渠道封锁等措施来进行区域市场阻击,但收效甚微。为此,红牛计划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品牌来承载阻击竞争对手的重任。基于卓朴战略营销集团在快消饮料行业丰富的实战策划经验,华彬集团最终选择与卓朴形成战略合作,携手打造全新能量饮料产品品牌。
卓朴团队通过市场走访、消费调研对功能饮料市场进行了深入洞察研究,发现功能饮料竞争加剧,市场分化已成必然。而随着新生代成为功能饮料主流消费群体的崛起,市场却没有*新生代消费群体专属的功能饮料。卓朴发现并把握功能饮料新的市场需求机会,跳出功能饮料竞争红海,打造*更针对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功能饮料——战马。
针对新一代年轻人对能量饮料的需求,卓朴在战马能量饮料的众多价值要素中, 挖掘显现战马“更快更持久研配技术”的“黄金本能”,为战马能量饮料创造“主动挑战”的“核心价值”,分化出新时代年轻人专属的能量饮料。
针对战马的标志创意设计,卓朴以“铁马银盔”概念,将战马盔甲化繁为简,形成战马独特的标志符号。同时,基于品牌调性对战马产品形象进行了个性化的创意设计。
针对战马传播策略,围绕年轻消费群体的媒体接触习惯及竞争品牌投放研究,战马制定了“电视+网络+公关”三维组合,线上线下打通的整合传播策略。网络媒体深度互动,社群公关活动口碑引爆,高空媒体打响知名度。在传播手段上,把游戏作为品牌与消费者进行娱乐沟通的平台,用丰富的游戏营销活动与“互联网原住民”玩在一起、战在一起,如赞助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成立战马电竞团等。
经过卓朴和战马双方的共同努力,红牛全新能量饮料品牌——“战马”成功面世,2016年年底,“战马”登陆江苏、河南、安徽、吉林、辽宁等省份部分地区试销,引发市场极大反响;2017年3月全面启动市场推广,迅速掀起市场战马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