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58(603658安图生物股票)

2022-09-26 8:50:35 证券 xialuotejs

安图生物的生物的生化免疫流水线出来了吗

安图生物在申万宏源申购不了,可能是你没有沪市新股额,不能申购沪市新股。也可能你输错了申购代码,正确的申购代码是732658,不是603658。

检测公司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呢?

本文核心数据:业务布局、在研项目、投融资、业务收入等

1、万孚生物VS三诺生物:即时检测(POCT)业务布局历程

POCT是Point of Care Testing的简称,即床旁检测或即时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现场分析等特点,能减少样品转送流程,缩短报告时间。

当前,我国即时检测(POCT)主要生产企业有:中源协和(600645.SH)、基蛋生物(603387.SH)、万泰生物(603392.SH)、安图生物(603658.SH)、热景生物(688068.SH)、安旭生物(688075.SH)、诺唯赞(688105.SH)、仁度生物(688193.SH)、睿昂基因(688217.SH)、圣湘生物(688289.SH)、东方生物(688298.SH)、之江生物(688317.SH)、赛科希德(688338.SH)、硕世生物(688399.SH)、奥泰生物(688606.SH)、浩欧博(688656.SH)、博拓生物(688767.SH)、*ST科华(002022.SZ)、达安基因(002030.SZ)、明德生物(002932.SZ)、安必平(688393.SH)、利德曼(300289.SZ)、九强生物(300406.SZ)、美康生物(300439.SZ)、迈克生物(300463.SZ)、万孚生物(300482.SZ)、凯普生物(300639.SZ)、透景生命(300642.SZ)、艾德生物(300685.SZ)、三诺生物(300298.SZ)等。

目前,我国即时检测(POCT)市场龙头企业分别为万孚生物和三诺生物,两家企业即时检测(POCT)业务布局历程如下:

2、业务布局现状对比

——竞争梯队:双方难分伯仲

从业务关联度角度来看,目前热景生物、安旭生物、东方生物、奥泰生物、浩欧博、博拓生物、达安基因、安必平、九强生物、万孚生物、三诺生物的即时检测(POCT)业务关联度在90%以上。第二梯队为安图生物、明德生物、利德曼、透景生命等。

——业务布局:万孚生物实现了产品的全平台、全品类覆盖

万孚生物实现了产品的全平台、全品类覆盖,定性产品和定量产品齐头并进,从平台上涵盖了免疫胶体金平台、免疫荧光平台、电化学平台、干式生化平台、化学发光平台、分子诊断平台、病理诊断平台,从领域上覆盖了心脑血管疾病、炎症、肿瘤、传染病、毒检(药物滥用)、优生优育等。

而三诺生物通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构建起以血糖为基础,以慢病相关指标检测为抓手的多指标检测产品体系。在产品上,公司实现了从单一血糖指标向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围绕糖尿病及相关慢病的多指标检测系统的转变,公司研发的iPOCT系统目前已经能够检测70多项指标。

——研发实力:不分上下

万孚生物在2021年取得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共90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60件,外观专利15件,软件著作权9件。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授权有效专利330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实用新型专利184件,外观设计85件。

而三诺生物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持有110项有效国内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较去年同期增加3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新增注册产品36项,处于注册阶段的产品共计18项。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PTS共持有10项有效国内医疗器械进口注册证,1项有效医疗器械进口备案凭证,检测范围得到极大丰富。

——平台对比:万孚生物平台更多

万孚生物现有免疫胶体金技术平台、免疫荧光技术平台、电化学技术平台、干式生化技术平台、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分子诊断技术平台、病理诊断技术平台,以及仪器技术平台和生物原材料平台。

三诺生物现有电化学技术平台、液相生化技术平台、凝血技术平台、免疫荧光技术平台、胶体金技术平台、化学发光技术平台,以及配套的仪器技术平台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医疗平台。

——投融资对比:万孚生物融资次数更多

根据烯牛数据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22年5月18日,万孚生物已经进行了5次融资;而三诺生物进行了4次融资。

3、业务运营现状对比

从业务运营情况来看,2021年万孚生物的即时检测(POCT)业务收入为30.61亿元;而三诺生物的即时检测(POCT)业务收入为21.55亿元。

4、前瞻观点:万孚生物更胜一筹

在即时检测(POCT)行业中,竞争梯队、业务布局、研发实力、平台对比、投融资对比、业务收入等均是体现公司即时检测(POCT)经营规模的重要体现;因此,基于前文分析结果,前瞻认为,万孚生物和三诺生物在竞争梯队、研发实力等方面不相伯仲,但万孚生物更胜一筹。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POCT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医药股票龙头股排名前十

医药板块各龙头股一览表:

1. 医药总龙头:600276恒瑞医药

2. 中药总龙头:000538云南白药

3. 新药实验龙头:603259药明康德

4. 糖尿病龙头: 600867 通化东宝

5. 大输液龙头: 002422科伦药业

6. 维生素用药龙头:002001新和成

7. 血制品龙头: 002007华兰生物

8. 生长激素龙头:000661长春高新

9. 中枢神经龙头:002262恩华药业

10. 眼科服务龙头:300015爱尔眼科

11. 牙科服务龙头:600763通策医疗

12. 膏贴药龙头:002287奇正藏药

13. 核药龙头:002675东诚药业

14. 医药商业龙头:601607上海医药

15. 家用医疗器械龙头:002223鱼跃医疗

16. 骨科材料龙头:002901大博医疗

17.心脏支架龙头:300003乐普医疗

18.药用玻璃龙头:600529山东药玻

19.疫苗龙头:300601康泰生物

20.临床CRO龙头:300347泰格医药、

21.独立实验室龙头:603882金域医学

22.体检业务龙头:002044美年健康

23.化学发光诊断试剂龙头:603658安图生物

24.血液灌流器械龙头:300529健帆生物

25.药店龙头:603939益丰药房

26.抗过敏生物药龙头:300357我武生物

603658(603658安图生物股票) 第1张

医学检验技术有发展前途吗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贝瑞基因(000710)、方达控股(01521)、迪安诊断(300244)、达安基因(002030)、金域医学(603882)、康圣环球(09960)、兰卫医学(301060)

本文核心数据:行业竞争格局、行业需求规模、行业产业链

行业概况

1、定义

独立医学实验室指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从事医学检验或病理诊断服务,能独立承担相应医疗责任的医疗机构,利用其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等优势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高效的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目前,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检验主要分为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上游企业较多

独立医学实验室处于诊断产业的中游,上游为检验仪器和试剂生产商,下游为各类医疗机构(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等)和检验者。他们接受各医疗服务机构的委托,集中检验这些机构采集的样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以应用于临床。

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上游为医疗器械和医疗试剂,医疗器械的代表性企业为贝瑞基因(000710)、迈瑞医疗(300760)、利德曼(300289)、万孚生物(300482)和科华生物(002022);医疗试剂的代表性企业为安图生物(603658)、中生北控(08247)以及迪安诊断(300244);中游为独立医学实验室,目前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有迪安诊断(300244)、达安基因(002030)、金域医学(603882)、艾迪康;下游医院有ST恒康(002219)、济民医疗(603222)、国际医学(000516)和永和智控(00275)。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扩张升级阶段

2000年以前,独立医学实验室医疗控费条件下初步形成,1985年以控费为主的,改革医疗经费支什方式,迫使医院开始控制成本;2001-2013年,龙头企业凸显,连锁ICL开始迅速扩张。龙头ICL企业迅速建立并扩张,行业处于快速扩张期间;2014年至今,行业处于扩张升级期,此时行业内企业进行“战略下沉+业务延伸+技术升级”,从纵向和横向同时扩大业务范围。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缺口逐渐补齐

自2006年以来,发改委、卫健委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国家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建立的指导以及扶持,并且指出补齐各级疾病防控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需求

在分级诊疗及医保控费等政策的驱动下,越来越多医疗机构选择与独立医学实验室合作,从而降低检验成本,维持利润水平,因而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单店规模不断扩大。此外,独立医学实验室技术的发展使其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临床检验项目,同样促进独立医学实验室单店规模的扩大。故近年来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门诊检测需求和住院检查需求可以测算出2020年我国医学检验服务需求规模约为3985亿元,按照2020年我国独立医学检验业务量在整个医学检验市场渗透率为8%来估算,2020年我国独立医学检验需求容量约为319亿元。

2、企业供给

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从2010年开始爆发,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网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ICL数量从2012年的129家发展到2020年底已超1600家。

3、行业发展模式分析

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模式可分为综合型独立医学实验室和专业型独立医学实验室两类,其业务特点、收入来源有所不同。综合型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代表企业有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和艾迪康;专业型独立医学实验室有杭州致远和方达控股。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州以及东南沿海为行业聚集地

目前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整体竞争格局出现“全国仍然分散、区域初步集中”的格局。2020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多分布于广州、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这六个省份,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占比较大。目前各地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代表性企业多为龙头企业的不同区域分公司,该类企业实力较强,经营区域遍布全国主要城市。

2、企业竞争:第一梯队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按照检测项目数量以及检测范围来综合划分,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第一梯队为以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为代表的提供检测项目数量在2600项以上的国内龙头独立实验室;第二梯队为以贝瑞基因、方达控股为代表的专精于特定领域检验服务的独立医学实验室;第三梯队为行业内其他中小型独立医学实验室。

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主要集中在迪安诊断、金域、达安、艾迪康四家企业,这四家连锁实验室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其中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成立较早,在“产品+服务”上进行双布局。金域医学作为独立医学实验室的龙头企业,合作医疗机构数量多达2.2万家,2020年诊断服务收入高达78.70亿元。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行业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着力提高检测和创新能力

“十四五”时期,在新冠疫情需求的推动下,各省市均规划了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主要着力于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行业需求趋势:独立医学实验室渗透率有望大幅度提升

目前,独立医学实验室在我国渗透率较低,约为5%,2020年我国独立医学检验行业市场规模近319亿元。但对标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50%以上渗透率来看,我国第三方检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医保外包的趋势成为主流,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渗透率预计会不断增加,若2025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渗透率达到美国(30%)水平,结合我国医学检测需求规模,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规模即可达到1740亿元;若渗透率达到欧洲(50%)水平,市场规模近2900亿元;若渗透率达到日本(60%)水平,市场规模则高达3480亿元。

(注: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门诊检测需求和住院检查需求初步统计出2020年我国医学检验服务需求规模,再结合市场增长率测算出2025年医学检验服务需求规模。)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代码603658是什么股,我昨天申市市值10000以上为什么今天不能申购

前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最少大于1签的价格。(这是申购的前提条件)

 603658安图生物,该股题材不错。属于新兴产业、大民生概念,生物医药类股票。相关资料披露,公司的产品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在免疫诊断产品领域里,特别是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在中国处于比较有力的地位;

2、公司在微生物诊断领域,特别是在细菌培养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3、公司注重品质管理,提供更优的性价比产品一直是公司的竞争策略;

4、传染病与非传染病诊断试剂领域均衡发展;

5、形成了以免疫诊断产品为主、微生物检测产品特色发展的格局;

6、诊断试剂与仪器共同发展。

结论:预计该股上涨后很可能连续上涨,相比发行价涨一倍左右很正常。 

需要参考资料私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