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聊聊“上证指数”的青春史!这个名字一提,很多老股民就会露出怀旧的笑容,仿佛回到了那个股市还在穿着“布衣”的年代。到底这位“老大哥”什么时候开始扮演中国资本市场的门面角色的?别急,咱们一口气说个清楚。
好,咱们从头说起。上证指数的“小时候”,就是在1990年左右酝酿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春风也吹进了证券市场这块“红地毯”。北京,上海等地的小伙伴们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搞点“资本游戏”。有人就问:“什么时候上海市场开始有自己的‘脸面’了呢?”那就得回到1990年8月。是的,1990年8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炫酷地开启了中国股市的“新纪元”。
不过,说到上证指数的正式“登场”,还要追溯到1991年。在这一年的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首个指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这就像是给刚出生的宝宝贴上了“身份证”,给人一个能够认识和衡量它的标尺。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指数还不是非常成熟,很多调整和完善还在路上。
到了1992年,市场逐渐活跃,股票数量不断增加,指数也迎来了第一次“加速度”。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人把“上证指数”比作“沪市的风向标”,那么这个“风向标”从什么时候开始摇摆不定呢?其实很快,1992年年底,这个指数迎来了第一波“跳水”,体现出当时市场还很“稚嫩”的一面。可以说,上证指数的“第一次亮相”虽然尴尬,但也为后续的完善打下了基础。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好奇:“那个时候的指数计算方式和现在一样吗?”当然不一样。最早的指数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也就是说,把市值大的股票放在了“天平”的一端。随着市场的壮大,逐渐出了“成分股调整”、“权重变化”等优化方案,变得越来越科学、合理。
进入90年代末,股市渐渐“火”起来,很多人开始蹭热度,想在“牛市”里赚一波。那上证指数到底经历了哪些“重要节点”?比如,1995年7月,与香港恒指的走势开始“同步”,显示出国内资本市场逐渐融入国际大环境。另外,1996年,指数突破600点,意味着市场从“孩童期”逐步迈向“青壮年”。
提到2001年,沪深两市的“驾驭者”们为了提高指数的“权威感”,开始调整成分股,纳入更多的优质企业。到了2007年,指数猝然冲高突破6000点,像是“火箭升空”一样的雄姿,留下一段“经典桥段”。
在之后的几年里,各种“牛熊”轮番上阵,上证指数的“感情线”也变得“跌宕起伏”。直到奥运会的那一年,2008年,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000点大关,市场跌得像“掉进了坑里”。那是个“惨烈”又“经典”的时刻,大家都在思考:这是“行情的终结”吗?没想到,市场很快就“死里逃生”,指数开始“东山再起”。
再说说,最近几年的变化。2019年来,随着“科创板”的火爆和各种政策的“春风”,上证指数逐步“回暖”。2023年,指数又一次站稳了“3000+”,隔空扔给所有“观望者”:“看啥看?我还活着呢!”
当然,既然提到“上证指数什么时候开始的”,你以为只是个年代问题?其实,这个指数的“成长轨迹”就像一部“青春校园剧”,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而且,要记得,这只“老大哥”虽然“面容”逐渐成熟,但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
对了,最后留个谜底:你知道,除了上证指数之外,深圳的“深证成指”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吗?嘿嘿,别着急,答案就藏在下一个小尾巴里了…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