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玛莎拉蒂事件(河南玛莎拉蒂事件最新情况)

2022-09-22 7:00:07 证券 xialuotejs

玛莎拉蒂女撞宝马判6年1000万?玛莎拉蒂案件最终判决结果

;     玛莎拉蒂女撞宝马判6年1000万属于谣传,最终的审判结果已经在2020年11月6日宣判:谭明明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刘松涛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张小渠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根据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信息,3名受害者的家属和3名被告人已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和解。

      与此同时,事故幸存者宝马司机王某仍然在医院接受治疗。

      

      (图片来源:河南高院)

【谭明明事件经过回顾】

案件发生

      2019年7月3日22时42分,河南永城市东城区东环路与永兴街交叉口,一辆牌号为豫NE**55的玛莎拉蒂轿车追尾撞击了一辆在路口等待红绿灯的一辆宝马(牌号为豫N0**2L),导致宝马着火燃烧,车内2人死亡,1人受伤;肇事玛莎拉蒂车内3人受伤。

      永城玛莎拉蒂事件全过程并不在玛莎拉蒂追尾宝马开始,真正引发这一事件的开端是谭明明驾驶玛莎拉蒂在东城区地税巷与路边的一辆皖FE**69牌大众车、以及多辆轿车发生剐蹭,被群众拦截随后逃逸,最终才撞上等红绿灯的宝马。

      事件导致宝马车内葛某、贾某当场死亡,幸存者王某二度烧伤(40%),重伤一级;肇事车内驾驶员谭某肝挫裂伤、胸骨柄骨折,刘松涛肺挫裂伤、侧骨骨折,张小渠腹腔积液。

案件首次开庭审理

      2020年1月16日8时30分,“河南永城玛莎拉蒂撞宝马案”在永城市人民法院审理。由于事件引起了比较大的舆论,谭明明家经营皮毛生意多年,家境较好。此外,庭审中有受害者家属的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指出,刘松涛在国外留学,父亲开有多家百货超市,家境也很优越,所以由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永城市人们法院进行审理。

      

      (图片来源于《法制日报》微信公众号)

公诉机关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玛莎拉蒂三人

      被告人谭明明在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不顾劝阻,继续驾车冲撞行驶并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被告人刘松涛、张小渠明知谭明明醉驾并发生事故仍教唆其逃逸,以致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三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共同犯罪中,谭明明系主犯,刘松涛、张小渠系从犯。

      

      事发时,谭明明(23岁、无业)、刘松涛(24岁、澳大利亚留学生)和张小渠(21岁、市属企业职工)共喝三种酒:1瓶红酒(刘松涛从家里带的),3瓶清酒(张小渠饭前买的)、11瓶啤酒(在烤串店点的)。经检测,谭、刘、张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分别为167.66mg/100ml、231.10mg/100ml、170.36mg/ml。撞上宝马车时,玛莎拉蒂的车速为120~135km/h。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左往右分别是刘松涛、谭明明、张小渠)

被告三人态度

      谭明明:谭明明当庭表示认罪,痛哭向受害者家属道歉并下跪,表示对不起父母,向社会道歉。

      张小渠:不认罪。

      刘松涛:服从法庭判决。

      受害者家属态度

      不同意调解,要求判处三名被告人死刑。

      

庭审的焦点

      谭明明在接受警方询问的时候称:自己曾叫过代驾,但是等待一段时间都没来,最后才自己驾车。发生连环剐蹭事故后,车被拦住,她曾慌张问怎么办,张小渠连说“谭明明快跑”。庭审中,谭明明说,她听到刘松涛也说了话,但因张小渠的声音盖住了刘松涛的声音,刘松涛说什么她没听清,意思也是让走。

      刘松涛说:不清楚自己有无说让谭明明快走,因为自己当时已经断片,“记不清了”。

      张小渠说:自己怎么上的车,车上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如果自己有意识,不可能让谭明明走。不过,其曾供述称,第一次连环刮蹭被拦停后,谭明明曾问自己怎么办,自己还问刘松涛怎么办。她还表示,自己曾看到谭明明来回拨动档位。

      事发之前,谭明明已经劣迹斑斑,谭明明的驾照从2017年6月到案发,处理过18次违章,包含闯红灯、超速、逆行等。其驾驶的玛莎拉蒂,从2017年4月到案发,有68次违章。

      所以审判讨论的,主要是玛莎拉蒂其余两人刘松涛、张小渠是否在驾驶员谭明明醉驾发生事故后,教唆逃逸,导致随后撞上宝马造成严重伤亡。

      

谭明明三人背景及宝马车主背景(仅为网友爆料,未经核实)

      有网友扒出了谭明明家的背景,谭明明爷爷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从事皮革生意,由家庭作坊发展到皮革厂,现在查询可以知道该公司是“永城市华诚皮毛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次就是经营范围为皮毛加工和销售,在当地确实非常有钱。

      此外谭家的皮革厂还是当地最大的企业,光利税就有6000多万,而且其产业一直在扩张,虽被多次举报污染严重,但最后不了了之。谭明明事发后,皮革厂已经停工停产。

      

      车上另一位女性张小渠被扒出,21岁的她就在永城市属企业工作,其父亲曾是国土资源局土地评估交易所副所长。

      

      男乘客刘松涛24岁,是一名留学生,其父母是连锁超市聚客隆的老总。

      宝马车上的司机王某是普通民众,其家属为救治他已经变卖家里的土地房产。

      死者葛某44岁,于商丘人社局任职,有传是副局长,也有传称是二级机构就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死者贾某43岁,是商丘当地一所技校的校长。

      当晚,两名死者是到当地市委开会,因为时间已经太晚,所以王某好心送他们回家。

      

玛莎拉蒂案件最终判决结果

      根据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法院要闻: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11月6日,在永城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谭明明、刘松涛、张小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一案公开宣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谭明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刘松涛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被告人张小渠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审判长对审判结果进行解读,并回答了公众所关注的几个问题,《》网摘取了片段。

1、本案为什么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本案是一起由醉酒驾车引发的重大恶性案件,被告人谭明明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不顾劝阻,继续驾车冲撞逃离,在市区内高速行驶中撞击正在等待通行信号的宝马轿车,致乘车人葛某某、贾某某当场死亡,驾驶员王某某重伤;被告人刘松涛、张小渠对谭明明酒后驾车不予劝阻,在发生事故后又怂恿谭明明驾车逃逸,以致发生严重后果。

被告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后果持放任态度,客观上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均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请介绍一下对三被告人量刑的考量因素

      本案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如何对三被告人定罪量刑,是本案审判的重点,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案中,三被告人共同饮酒后,被告人谭明明驾车拉着刘松涛、张小渠离开,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无法通行,被撞车主和周围群众劝阻时,刘松涛、张小渠怂恿谭明明驾车逃逸,谭明明不顾周围群众劝阻,继续驾车逃逸,高速撞击被害人驾乘车辆,酿成惨案。

      谭明明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实施者,系主犯,依法本应严惩,鉴于其驾车时处于醉酒状态,主观上不希望、也不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犯罪,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与故意驾车撞人和蓄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

      谭明明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且积极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有悔罪表现,可依法酌情从轻处罚。综合考虑以上情节,参考近年来类似案例裁判情况,决定对谭明明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刘松涛、张小渠系从犯,犯罪情节较轻,积极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有悔罪表现,可依法对其适用缓刑。

河南玛莎拉蒂事件(河南玛莎拉蒂事件最新情况) 第1张

河南玛莎拉蒂追尾致2死案,主犯谭明明被判无期,为什么不判死刑?

关注谭明明案,有3个原因。

一是行为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

二是她和我,同为河南人;

三是她是个年轻的、爱炫富的、技校毕业的女富二代。  一年多过去,谭明明案的宣判结果让我震惊和愤怒。

怀着无比困惑的心情,查了很多资料,终于明白了判无期的原因。  01 判决逻辑推演  一,事发时,谭明明已经23岁了,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她需要为自己负责,她的监护人不需要为她负责。

二,谭明明名下,除了一堆LV包和各种奢侈品,没有任何大宗财产,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公司股份。  二手奢侈品不值钱,变卖这些奢侈品,远远不够赔偿。

三,我们郭嘉的法律没有连坐制度。即:谁犯事谁承担。  也就是说古装剧中的“父债子偿”在现实生活中不成立,故谭明明的父母没有法律义务替她承担。

四,受害者共计3人。其中2人已不幸离世。  还有1人一直住在ICU,目前已花了400多万,如今每天的医药费支出在1万多。  3位受害者的诉求不一样:  已离世的2位受害者的家属,坚决要求判谭明明死刑。  受伤者的家属,最关心的是伤者活下去的问题。

这就非常难。  咱们说直白一点,如果3位受害者都不幸去世,所有家属必定坚决不签谅解书,坚决要求谭明明死刑。毋庸置疑。  但现在是2死1伤,伤者亟需费用医治,后续生活保障也是一大支出。

五,假设谭明明家穷得叮当响,根本赔偿不了受伤者的医疗费,也没有悬念,直接判死刑。  但现在的情况是:谭明明家里有钱,有能力保障受害者的医疗费。

六,判谭明明死刑,是她罪有应得。2位去世的受害者在天之灵得以告慰,社会大众呼出一口气,觉得大快人心,但受伤者和受伤者的家属怎么办?  前期已投入的400多万医药费谁来还?  现在住ICU的费用谁来负担?  以后的基本生活和养护怎么办?

七,能不能一方面判谭明明死刑,一方面要求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呢?  不可能。  站在谭家的角度来讲,女儿犯了事,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为什么还要掏钱?我们一分钱都不会出。  于是,商丘法官陷入两难。  经过艰难的博弈,得出了无期的结果。  02 我的担心  我和做法务的同事聊过,他们觉得这样的判决在现实语境下还算可以。

我最担心是:几天内,此事成为舆论焦点。过了几天,又被其他热点盖过去,最终不了了之。  这简直是世上最悲伤最无力的事。  我做情感咨询快2年了,遇到过无数件“令人无比愤怒,当下却无计可施”的案例,因此形成了不同于普通人的体会。

我养成的思维习惯是:  遇到一件事后,如果当下的我无力去改变。那么,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到未来,有什么事情是我可以做的?  只有站在这个思路上,才能推动某件事向前发展。  一味的愤怒、抱怨、指责、失望,除了增加绝望感和无力感,获取习得性无助,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谭明明案已成为既定事实,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以及我的家人,生命安全感和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  比如,某一天我和父母、女儿在马路上等红绿灯,被一个醉酒的人(可能是富二代)撞伤(死)怎么办?  03 我的思考  我思考的推动方案如下。受限于专业限制,可能有所疏漏,欢迎大家补充。

3.1 社会赔偿和社会救济  许多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局限在问题当下层面,应该站在上一个维度去思考和解决。  谭明明案中,肇事者、受害者、受伤者来回博弈。  因为没有其他力量介入,这给“花钱买命”提供了可能。

最理想的情况是:建立一项社会救济制度,允许受害者家属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选择谅解或者不谅解。  但这无疑给纳税人增加负担,需要从事社会保障的同学思考和完善一下。  3.2 保险制度  这是保险制度的空白。  玛莎拉蒂是酒驾肇事逃逸,保险不赔;  宝马是被追尾属于无责方,自身保险不启用,所以两方商业险都保不到宝马。  保险制度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比如追偿、比如可否和相关部门一起研发出某项制度。

从事保险的同学可以从这方面下下功夫。

3.3 车辆研发技术  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可否在车辆上安装一个简易仪器。  即:启动车辆前,先做酒精检测。如果酒精检测通过了,才允许启动。  当然,这个技术不能给所有人增加负担,其使用范围仅局限于:出现过酒驾或者醉驾历史的车辆上。

如果你有酒驾和醉驾历史,除了按规定扣分罚款外,有关部门强制在你车上安装一个酒精检测仪。  这样便可杜绝后续酒驾和醉驾的产生。  ☆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谭明明的车辆在撞人前,曾经2次被路人拦下,却都被她自己启动。  可否在车上设置一个装置。  例如,在第一次猛烈撞击后,禁止第二次启动。  或者说,在第一次猛烈撞击后,后续再启动,时速必须限制在60KM以内。

这个技术有无可能纳入车辆研发中? 

3.4 交通管理水平  很多肇事者在出现严重事故前,都有严重扣分记录。一年扣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大有人在。  针对这样的人,有没有管理办法?

例如,在你车辆上安装GPS,对你的驾驶速度进行限速;  不允许你在晚上开车;不允许你在闹市区开车;  开车时,身边必须有人陪伴。

交管部门的同学可以仔细琢磨一下,对于违章分数太多的驾驶人,必须用新的方式和管理手段进行监控。   此外,谭明明的撞宝马前,已经连续剐蹭6台车,且已2次被人拦下。现在城市的主干道都有摄像头,监管部门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的。

而且小城市本身地域范围不大,如果交管部门能第一时间赶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亡的发生。  我们行业有一些优秀的开发商,比如恒大,在物业管理上早已能够做到1分钟响应、5分钟到场、30分钟解决。  可否把这种响应速度置入交通管理方面?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的事务,每早到1分钟,很可能就能挽救一个人的性命。

3.5 财产管控制度  谭明明案后,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  从今天开始,家有败家子的富人们,会不会都学习到一个新操作?  即:  1不让败家子名下存留财产。  LV和爱马仕可以买买买,但是房子不给你,车子也不写到你名下,公司股份更不给你。  你自己拼命造,再怎么造,也威胁不到家族。  2出了事,只要给人留命,就有议价空间。  这样一来,会不会出现多个无法无天的富二代,以及“呼出一口气”的富二代父母?

如果富二代的行为只停留在炫富上,倒也无所谓。  但关键问题是:正如金钱是一种能量,名车也是一种能量,这些富二代手中有名车(虽然名下没有),这就给社会带来极大隐患。  就好像你把一把枪递到一个小孩手里,后果实难预测。

权利和义务要对等,如何能让富二代在享受巨大的金钱能量的同时,承担与之对等的法律责任?  我不主张法律实行连坐,但如果富二代父母都这么操作,有无对应方案?  此时肯定有人DISS我,大部分富二代都是好的,只有少数富二代才如此。  但值得注意的是:顽劣富二代数量虽少,但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很严重。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是极大隐患。

如何能让富二代的权利和义务对等起来,而不是一出事发现TA名下什么都没有,根本奈何不了,甚至给法律留下议价空间,是法律专业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04 结语  任何复杂事件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  谭明明案我们已无力改变,但我们能做的,是思考如何规避后续类似案件发生,是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安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问题。  再多的责骂和情绪发泄没有任何作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从各个行业和各个专业角度付出钻研、尝试、努力。  如果法律的修改短期内不可能,那我们可否从其他技术和手段上,把这件事规避一下?

即便是暂时无法改变也没有关系,至少先把一粒种子埋在内心,期待它在未来的某一刻生根发芽。

河南玛莎拉蒂案“尘埃落地”,谭明明开始服刑,她的两位同伙有何背景?

曾经轰动全国的玛莎拉蒂撞宝马案终于有了结果,这起交通事故的后果非常严重,而且造成了多人受伤两人死亡,给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起事故当中的几位人员背景都不简单,事故发生之后,谭明明作为主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她的身份背景也被大家扒得一干二净,随后就连他的两位同伙身份也被网友扒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是有着怎么样的背景。

玛莎拉蒂撞宝马案

玛莎拉蒂撞宝马案是发生在2019年7月3号,当时谭明明和她的两位朋友刘松涛和张小渠一起在烧烤店里面吃东西喝酒,吃饱喝足之后三人就一起开着玛莎拉蒂离开烧烤店,但没想到在路上和几辆车刮碰。当时谭铭铭三人想要赶紧离开事故现场,因此不顾众人的阻挠,开着车飞速逃跑,没想到逃跑过程中撞了一辆正在等候信号灯的宝马车,宝马车因此燃烧并导致车上的两位人员死亡,还有另外一位人员烧伤严重。这件案件非常清晰,玛莎拉蒂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尤其是玛莎拉蒂车主酒驾而且还逃逸,性质非常恶劣。

谭明明两位同伙有何背景?

能开得起玛莎拉蒂的人身份肯定不简单。这件事情之后,谭明明的身份也被网友起底,她家里面非常有钱,是做皮革生意的,不过谭明明是一个无业人员,刚从职业毕业,但是家里面非常有钱,她在朋友圈里面经常炫富,生活非常奢靡。围绕在她身边的人自然也是同类型的人,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当晚和她一起喝酒的这两位人也不是什么好鸟,身份也不普通。刘松涛是永城市聚客隆百货有限公司老板的儿子,聚客隆百货有18家分店,在当地很出名,而刘松涛还在澳大利亚留过学。张小渠当时才21岁,父亲是永城市国土局干部张某的女儿,虽然张小渠家里面经济条件比不上他们两人,但是架不住是当官的,所以三人就聚在一起了。

判决结果是怎样的?

因为这些案子人证物证非常足,而且责任也非常明确,但是因为涉及了人员死亡和受伤这方面,所需要的经济赔偿一直没能协调下来,导致这起案子拖到了一年多才判决下来,而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谭明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刘松涛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被告人张小渠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玛莎拉蒂事件全过程是什么?

2019年7月3日晚,谭某(女,23岁,无业)、刘某(男,24岁,学生)、张某(女,21岁,永城市属企业职工)3人,在河南省永城市东城区雪枫路南段烧烤店吃饭、饮酒,晚上10点20分,三人饮酒后,回到谭某某的车上。谭某驾驶豫NExx55玛莎拉蒂轿车,拉载刘某、张某2人离开。

三人先后饮用了红酒、日式清酒和啤酒。此外,在事发前曾叫代驾。但晚上10点23分,犯罪嫌疑人谭某驾驶玛莎拉蒂轿车,载着刘某和张某从停车点离开。

2019年7月3日22时36分,谭某3人驾乘车辆行驶至永城市东城区地税巷时,与正在该路段行驶及路边停放的皖FExx69大众轿车等8辆轿车发生轻微剐蹭,未造成人员伤亡。发生剐蹭之后,被周围群众拦停。拦停以后,后座男乘客(刘某)说:“不用管他,赶紧走’”,于是谭某某又发动车辆,对其他车辆又剐蹭以后,然后逃逸。

谭某驾车逃逸至永城市东城区东环路与永兴街交叉口,追尾撞击一辆等待信号灯的豫N0xx2L宝马轿车,宝马车被撞出数十米后瞬间起火燃烧。

扩展资料:

事故伤亡

截至2019年7月3日,该事故导致2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被追尾车内2人(葛某,男,44岁;贾某,男,43岁)当场死亡、1人(驾驶员王某,男,31岁)受伤;肇事车玛莎拉蒂车上的三人全部受重伤。

截至2019年7月4日,受伤的4人仍在治疗中。其中,被追尾车内伤者王某,深二度烧伤,无生命危险,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肇事车内3人,谭某肝挫裂伤、胸骨柄骨折,刘某肺挫裂伤、侧骨骨折,张某腹腔积液,3人无生命危险,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7·3永城车辆追尾事故

河南玛莎拉蒂肇事女司机被判无期,她没有被判死刑的原因是啥?

河南玛莎拉蒂肇事女司机被判无期徒刑,并没有像网上吃瓜群众以及受害者家属一样,要求判处肇事女司机死刑。这个结果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数千年来社会形成的共识,但在此事件中却有些难以处理。总的来说,肇事者没有判死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主观原因:受害者家属签署谅解书;

2.客观原因:受害者需要治疗费用;

3.法律也不能维护绝对公平

这三点复杂原因,导致了此案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肇事者承担民事赔偿,在刑事处罚上也相应地减轻。

受害者家属签署谅解书

在玛莎拉蒂追尾宝马车的事件中,宝马车车主受重伤,两人死亡,在长达一年的审判过程中,受害方曾多次要求法院重判肇事者谭某,并且在之前明确表示过可以放弃一切的经济赔偿。但在最新的调解过程中,受害者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选择了经济赔偿。

不过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宝马车主王某,在案件审理一年半时间里,治疗花费已经超过了400万元,一个普通家庭所有的积蓄都已消耗殆尽,在接下来的治疗中,谁能够拿出更多的钱来进行救治?显然是无以为继的。而肇事方也更加积极地协调赔偿事宜,甚至表示可以承担更高的经济赔偿,为的就是能够免除死刑。在这一点上,双方方向上是一致的。

发生这样的悲剧,没有一个人想要看到。肇事者醉酒驾驶,肇事逃逸,判处死刑确实无可争议,但事已至此,死去的人亲属由谁来照顾,伤者的治疗费费用由谁来承担?这都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受害者家属签署谅解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受害者治疗费用无人管

2020年11月6日,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谭明明等人做出公开判决,谭明明被判无期徒刑,分别赔偿两死者200余万元,赔偿伤者600余万元,此案也就此结束。此案件的重点不是在于谭明明是否应该受到死刑判决,而是是否能够让肇事者受到应有的处罚,死者家属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伤者是否能够受到治疗。即使判处死刑,社会情绪也迅速得到安抚。那么本来就无以为继的伤者治疗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难道是键盘侠的键盘?死者家属家中顶梁柱已经没了,死者妻儿由谁来抚养?这个问题似乎比前者更加严峻,这是一个生存问题。

有的网友又会问了,强制拍卖肇事者资产,之后赔偿给受害者家属。可惜的是并不如人所愿,肇事者名下并无任何资产。所以赔偿费用皆来自肇事者的父母。肇事者已成年,父母对其没有监护义务,更没有为其赔偿的义务。甚至肇事者父母坦言,如果女儿被判死刑,那也就意味着受害方拿到的赔偿不会超过五万元。如果肇事者父母承担这笔赔偿费用,而女儿依旧被判死刑,换谁谁也不会愿意承担这笔赔偿。虽然说道德上已经伤天害理,但在法律上却没有任何争议。走到这一步,受害者家属签署谅解书也是合情合理,毕竟眼前的问题得到解决才符合最大的利益,毕竟人是不能复生。

法律也不能够维护绝对的公平

以此案为例,在绝大部分旁观者眼里,杀人偿命便是最大的公平。但判处谭明明死刑对死者家属就公平了吗?对伤者极其家属就公平了吗?显然都不公平,生活全部被打乱撕碎。以后的生活难以为继,伤者也是等着家里的最后一块钱耗尽等待着死亡。

因此这是对受害方极其不公平的。法律的本身就是维护正义,为死者伤者伤者讨回公道。法律也要照顾这些人的死活,一旦宣判一味着三个受害者家庭与肇事者家庭同归于尽。对于某些旁观者来说,只要肇事者死了我就爽了,就如同看小说爽文一样,爽就对了。但法律却要维护这些人生存和生活,两死一重伤,难道法院就不想判肇事者死刑?法律是维护正义的,但也只是两全相遇取其轻,争取一个最好的处理结果。

综上所述,肇事者该受到千刀万剐,那已不是最好的结果。双方各退一步,受害方也拿到更多的赔偿继续生活,肇事者也受到法律的惩罚,想必这也是法院作出此判决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