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风向标(网贷的核心)

2022-09-14 10:05:25 基金 xialuotejs

区块链全民热潮乱象是什么?

据报道,随着区块链从高冷晦涩的专业术语变身为全民热议的“爆红”风口,众多嗅觉敏锐的商家,正在想方设法抢占先机,以各种花式“蹭热点”借机吸金。而在各方资源资本裹挟追捧的背后,恐是兴奋与焦虑掺杂的纠结:抢占风口还是戳破泡沫?

年薪百万挖人 媒体转型抢位

在“金三银四”的春季招聘,人才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新贵”门类非区块链莫属。

据BOSS直聘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已达到2017年同期的9.7倍。记者在拉勾网、猎聘网等招聘平台看到,各大雇主纷纷开出了诱人的薪资,月薪动辄三五万元起步,数字营销巨头科达股份更是为“区块链研发总监”一职开出了8.5万至10万元的月薪。

嗅觉敏锐的媒体行业也掀起了一轮占坑抢位战。

李莫凡是一位深耕财经报道近十年的传媒“老兵”。最近,他离开了供职多年的新闻机构,投身区块链大潮。“从互联网O2O到共享经济,我目睹了太多风口的崛起,这次不能再错过了!”李莫凡坦言。跳槽抢位的背后离不开可观的收入增长。在“三点钟区块链媒体”微信群里,多家平台抛出“橄榄枝”:“区块链的内容人才,月薪可以给到3万”“技术出身的区块链内容编辑,最高可以给到6万”。

放眼全球,资深媒体人士已成为转型区块链的“香饽饽”。不久前,美国《华盛顿邮报》副总出任一家区块链媒体公司的CEO,成为媒体行业跳槽的风向标之一。

一批瞄准区块链或向区块链转型的媒体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早先入局的“金色财经”“币世界”外,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在大年初一高调宣布专注于区块链的财经媒体“链得得”上线。与此同时,区块链深度媒体“深链财经”、区块链内容平台“虎尔财经”和区块链资讯平台“金钱报”也宣布完成千万元级的天使轮融资。资本的青睐进一步点燃媒体平台投身区块链的热情。

专业人才稀缺 机构蜂拥开课

尽管区块链人才市场火爆,但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并不多。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作为近几年刚兴起的新技术,因缺乏积累沉淀,有丰富经验的区块链人才少之又少,更多是分布式系统、共识算法或密码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转行过来“吃螃蟹”。

正因为此,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区块链培训课程相继问世,意图“蹭热点”借机捞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展区块链人才相关培训课程的机构不少,包括黑马程序员、孔壹学院、炼数成金网、巨推学院等,培训费用也从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

在网贷天眼研究院分析师李雪看来,目前区块链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和边界,包括内涵与外延,这也导致很多课程是现有的基础性课程内容,比如编程语言、数据库、金融学、密码学等内容。“区块链的内容可能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是基础性的内容,培训机构不过是打着区块链的噱头,吸引招生罢了。”

风口还是泡沫 火爆难掩担忧

随着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技术不断被鼓吹有望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大秀“肌肉”,除了技术开发人才与媒体人士,就连普通老百姓也不想错过这个热议的风口,纷纷想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其中。眼瞅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遍地开花,挖矿机也成为老百姓投资哄抢的对象。

其中,快播推出的挖矿机“流量矿石宝盒”,在其官网的预约购买数达230万以上,近日在苏宁易购的抢购中更是创下了5秒售罄的纪录。

这么火爆为哪般?据悉,“流量矿石宝盒”是一款入门级的“挖矿神器”,可以说是用共享经济来挖矿。主要通过收集利用闲置宽带资源,通过流量矿石的区块链数字资产LLT来回报用户,而数字资产LLT则可兑换购物卡,充值电费、话费、网费等,获取一定的现实收益。

全民热议的背后难掩各界对区块链未来命运的纠结与担忧。“一方面,大家意识到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前景可期,想抢占风口,但正因为是一个新事物,同时也有诸多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业内人士坦言,在区块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背景下,对于一些“跑步入局”的机构来说,如何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谨防“劣币驱逐良币”,值得进一步深思与关注。

拍拍贷怎么变成了企业贷款

2012年4月17日,拍拍贷在上海工商局的支持下,正式特批更名为“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的口碑是企业品牌形成持续发展的关键,长期坚持服务至上原则的上海拍拍贷,便是深谙此道。2019年底,上海拍拍贷最终完成战略转型,升级为“信也科技”,并将转型为纯助贷机构,资金来源为传统金融机构及银行,以便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作为网贷行业的开山玩家,上海拍拍贷的动向一直是行业重点关注的风向标。上海拍拍贷曾官宣截止到2020年9月,完成存量网贷业务的清零和退出,上海拍拍贷自此与网贷无任何关系。

转型后的上海拍拍贷业绩也逐渐走上正轨,成为金融科技中概股中为数不多的股价依然坚挺的机构。财报显示,信也科技2020年全年促成借款金额达641亿元,总营收达75.63亿元,净利润为19.69亿元。从营收和利润上看,信也科技稳居上市互金企业前三。业绩公布后,信也科技股价大涨并创出历史高价。

在营网贷业务清零后,大多网贷的生命被彻底终结。相比之下,始于网贷的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转型较早,已完成金融科技的角色转变,业绩重新步入上升轨道,继续参与消费信贷的资源配置。

早在2007年,拍拍贷就成为国内率先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平台,中国网贷篇章也由此被掀开。凭借先发优势和用户资源,拍拍贷于2017年赴美上市,一路上可谓风光无限,集团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1亿。

2020年,面对民间借贷新规和下沉客群风险,上海拍拍贷逐步将客群上移作为战略,应对定价波动及信用风险。信也科技在财报中称,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向更优质借款人的战略转型,通过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框架,能够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增加机构融资合作伙伴的数量。

就实质影响而言,民间借贷利率新规对金融机构并不适用,上海拍拍贷等互金机构转型纯助贷平台,放贷机构均为金融机构,因此不会对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况且,严监管趋势下互金机构纷纷开启轻资本业务模式,主要将精力聚焦在低风险、无风险的科技型助贷模式。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要求下,互金机构的轻资本、不兜底大概率会成为主流。当然,这取决于平台的资产质量和科技、场景实力。

助贷轻资本模式也被称为分润模式,指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时,主要负责流量供给和初筛的流程,通过自身场景和营销汇集用户,然后经过第一道简单的风控排查输送给放款机构,再由放款机构进行贷前资信审查,决定是否放款。

在轻资本模式中,助贷机构不再对资产兜底,仅与资方按比例分成贷款收益,所赚的费用也只是导流和风控技术服务费。一般来讲,助贷机构的分润比例主要取决于助贷机构在资方面前的话语权,而话语权的基础在于流量、技术、催收能力。

在互金机构客群上移过程中,会面临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的竞争,银行等机构具备较强的资金能力,在定价方面游刃有余。资金成本高,定价不具备优势,自然成为互金机构获客劣势。这也意味着,互金机构的场景拓展、新增获客面临困境。

同时,互金机构对市场洞察更加透彻,特别比较了解下沉市场的用户,加上灵活的产品策略和打法,互金机构在场景拓展上依然具备很强的实力。目前来看,通过信用支付+现金贷的组合打法,是互金机构拓展场景的主流方式。

P2P行业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

一、监管细则意见稿出台,行业面临疾速洗牌

2014年,中国P2P网贷行业明确规定由银监会监管,这标志着国内P2P网贷行业将从散兵游勇逐步编制为正规军。据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杨晓军透露,P2P监管细则或将于2015年头出台,这意味着将来将死一大批劣质平台,而优质的网贷平台将成行业宠儿,乃至有些平台将与传统金融组织合并,以得到关联方组织增信、共享关联方客户资源。

2015年的中国P2P网贷市场,将面临“风停了,猪仍是猪,能飞起来的只有老鹰”的实际。

二、移动互联时代,得移动端者得天下

2014年6月运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此数据说明一个问题,假如你还在抱着PC端做用户体验升级,而不关怀或仅仅淡淡关怀你的手机端开发,那你将会渐渐流失掉大量甚至是所有用户,这绝不是骇人听闻。

不少P2P网贷公司也开端觉悟,一位平台的技术总监说:“假如中国网贷公司没有在移动端推出拳头商品,且不说监管之风没等来,就先被移动互联网浪潮拍死。而移动端要处理的先决中心问题是安全和快捷。”可见,2015年手机端的博弈将变成网贷行业的第二战场。

三、征信体系完善呼声愈烈,大数据金融将成2015年度热词

大数据年代,中国诞生了BAT三大互联网巨头,推出了阿里信贷、搜索引擎、taobao数据魔方等数据平台,拥有了全球第一的互联网用户量和移动用户量,“数据是新的石油和金矿”被遍及认同。P2P网贷平台一向苦于中国征信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信用风险的现状,不少平台选用线上和线下双向组合拳来积累基础数据,树立穿插征信,以求走向正规化。

征信渠道多元化,征信数据综合化,这说明网贷平台对大数据金融的认识在觉悟,相信2015年P2P网贷平台还将继续发力征信技术、云核算等专业信息化方法对其基础数据进行深度发掘与剖析,因为大数据金融是将来金融的重要发展趋势。

将来,P2P网贷行业将凭借技术和大数据的底气,树立自己的数据化风控模型,乃至有些P2P平台将向专业征信组织转型。

四、业务细分差异化,国内P2P网贷突围的关键

2014年,因为P2P网贷市场化土壤不够结实,各大P2P网贷平台绞尽脑汁探求怎么能在1500多家P2P网贷平台中锋芒毕露,诞生了各式各样的P2P网贷形式:纯P2P中介形式;协作型形式;类ETF形式;债权打包形式。各大网贷平台都在寻求差异化产品,作为行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P2P网贷行业还将继承差异化理念,行业形式逐步细分,除了以上说的那些形式以外,还有由此衍生出来的网贷第三方垂直门户,网贷垂直查找服务和互联网银行等。但大多数网贷平台还将选用O2O的P2P形式,做精做透,如细分医疗、环保、轿车、拍卖行、旅游等行业融资。

五、使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攻城略地

传统金融产业链条落后,P2P网贷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一部分,能够使用交际媒体、电商交易平台、搜索等数据,树立自己的数据库,以此来圈住用户,给用户带来极致快捷的互联网理财体验。

六、风险控制成核心竞争力

当前P2P网贷探求最多的仍是在其形式上的千奇百怪,而鲜少有人关系行业抗风险能力还有待经过市场化、风险化手法的加强。理由很简单,形式易复制,风控难拿捏。

2015年监管细则的出台,相信各大网贷平台不想谈风控也不得不谈了。大数据和支付信用为根底的金融化趋势面前,互联网前端快捷的用户体验和后端科技、数据支持的风险管控技能,将变成2015年P2P网贷平台发力的一部分。

七、去担保化势在必行

当前大多数P2P网贷平台没有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打着平台担保或第三方担保公司“兜底”的旗帜,也吸引大批量的投资人。而第三方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很高,一般都在2%-5%左右,直接提高了融资本钱。国内P2P网贷违反了创建P2P网贷平台的本质,并且越走越偏,2015年“去担保化”将变成P2P网贷平台走向正路的风向标。即使说2015年不能完全实现去担保化,但是这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势在必行!

八、P2P网贷的创新仍然是永恒论题

很多人说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种颠覆,提到颠覆不得不说创新。那啥是创新?创新即创造性的消灭,他是属于市场经济中心的一部分。首先包含四个方面: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平台创新以及组织架构创新。中国P2P网贷平台的创新大多局限于产品创新,即形式创新上,极少有人关注后三者,将来, P2P网贷行业想要活着,将不止局限于产品创新。

九、传统金融机构或将与P2P网贷协作

马云讲互联网金融要站在用户体验角度,而传统银行首要站在用户安全角度。两个派系犹如鸡同鸭在说话,你瞧不起我,我也看不上你。关于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机构一向持怀疑态度,但2014年这类声响低调了很多,现在传统金融机构也感触到了互联网的竞争力,不断推出宝宝类理财商品,乃至有些银行开始和P2P网贷公司协作,用户数据对接。相信互联网与金融的交融,必将推进金融业将来非常好的开展。

十、大量资本将涌入P2P网贷行业

或许是看好P2P网贷行业长期开展的远景,想做财务投资或战略入股,亦或许是为了本身公司现有延伸业务相配合,仍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股价,资本市场也开始大力加码对P2P网贷行业的投资。2014年,大约有30多家P2P网贷公司取得风投,2015年,P2P网贷行业的风投和并购、入股等表象将变成一种常态。

言而总之,2015年的P2P网贷行业将变成一般投资者、平台运营者、风投机构、融资需要者及有关咨询效劳、平台协作及互联网推广效劳平台一起享用的一场盛宴,咱们拭目而待。

我们有理由相信,2015年P2P行业发展将会朝着,更健康,更靠谱的方向发展,未来这个行业一定是光明的!而对于我们小投资人无疑是一大利好!

网贷风向标(网贷的核心) 第1张

除了炒股、买彩票、买基金、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生钱呢

一般来说,短期闲置资金有3个方向可以考虑:

1.货币基金

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的下滑,可能有些投资者已经不把货币基金作为日常现金管理的工具了。

但是不管怎么讲,货币基金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便捷的支付方式、高流动性、安全性等),同时就当下的金融产品而言,也还没有一种产品能够完全能够取代它,所以投资货币基金也是可以的。

2.国债逆回购

所谓国债逆回购,简单来讲,就是一些缺钱的机构,用手中的国债做抵押物,然后支付一定的利息,向投资者借钱。到了约定日期,机构支付利息和本金,投资者归还国债。

因为整个过程,证券交易所是监督人,同时国债又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所以国债逆回购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

3.短债基金

从投资风险的角度看,短债基金是有风险的(在市场极端情况下,是有可能出现亏损的),这不像货币基金和国债逆回购。但是短债基金毕竟持有的都是相对稳健的投资品种,所以如果持有一段时间,获得正收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同时考虑到,一般节假日市场资金比较紧张,这样就会压制债券的价格,而当市场资金宽松时(节假日结束时),债券的价格就会回到正常水平了。所以短债基金也是春节闲置资金的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