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1日9时25分至10点20分,受局部大雾天气影响,京沪高速公路213KM至217KM之间,接连发生21起交通事故,导致47辆过往车辆发生碰撞事故。
2009年11日9时25分至10时20分,受局部大雾天气影响,京沪高速公
京沪高速车祸路山东苍山段,接连发生21起交通事故,导致47辆过往车辆发生碰撞,直接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临沂市委、市政府及苍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启动重大事故紧急处置预案。临沂市政府副市长慕增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市、县公安交警、消防、安监、交通、公路、环保、卫生等部门紧急投入事故救援。
所有事故受伤人员已得到及时救治,事故现场清理完毕
时间:2月10日
京沪高速车祸
9时25分至10时20分
地点:京沪高速公路山东苍山段
原因:受局部大雾天气影响,接连发生21起交通事故,导致47辆过往车辆发生碰撞
死伤人数:5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导致共造成5人当场死亡,另有30余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临沂市委、市政府及苍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启动重大事故紧急处置预案。临沂市政府副市长慕增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市、县公安交警、消防、安监、交通、公路、环保、卫生等部门紧急投入事故救援。 该段京沪高速由北向南段交通一度受阻,在当地相关部门全力抢救下,直到下午2点左右,现场才清理完毕,交通得以恢复正常。
(1)根据事故现场可以看到天空中有大量的黄绿色气体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可得知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根据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向天空及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消除Cl 2 的污染和伤害,可推断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而沉降在地面、氯气可溶于水等;
故答案为:黄绿色、有刺激性、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的气体(至少填两种);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 2 +2Ca(0H) 2 ═X+Ca(ClO) 2 +2H 2 O,反应前两物质的粒子中共含Ca、Cl、O、H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4、4、4,反应后Ca(ClO) 2 、2H 2 O中所含Ca、Cl、O、H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4、4,根据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1个Ca原子、2个Cl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Cl 2 ;
故答案为:CaCl 2 ;
(3)由于氯气为有毒气体且可溶于水,因此,可采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离开现场,以防止造成中毒;
故答案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
(1)题中描述到氯气的物理性质有: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
(2)由于氯气向四周扩散,可说明构成氯气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消防人员所戴的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 2 +4HCl=X+2H 2 O+Cl 2 ↑,反应前锰、氧、氢、氯四种原子的个数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0、2、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锰原子和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MnCl 2 .
故答案为:(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等;(2)是在不断运动的;(3)吸附作用;(4)MnCl 2 .
A、因氯气能与碱反应,则可以将槽罐吊入盛烧碱的临时水池中来吸收氯气,故A不选;
B、因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较高的地方氯气较少,则可以将人、畜迅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故B不选;
C、因NaOH溶液是强碱溶液,腐蚀性强,能腐蚀皮肤,则不能用毛巾浸透NaOH溶液捂住鼻子,故C选;
D、因肥皂水为弱碱性,能够吸收氯气,为防止氯气刺激鼻腔,则可以用肥皂水或苏打溶液浸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离,故D不选;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