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夜间,深圳康泰生物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康泰生物”)公布2022年上半年度年报披露时间,虽然营收同比提高约70%上下,但纯利润和扣非净利却较上年同期降低约70%上下。在其中,二季度销售量迅速下滑的新冠疫苗变成康泰生物的业绩“娇气包”。针对上半年度业绩情况、企业后面在新冠疫苗层面投入分配及总体战略布局,《华夏时报》新闻记者去函康泰生物,但截止到发表文章没获回应。
针对康泰生物的业绩变脸,盘古智库*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康泰生物现阶段的业绩变脸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一方面,确实主要是因为康泰生物的业绩股票基本面出了问题导致其业绩变脸;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康泰生物本身发展中作出了一些会计分配及产品研发提前准备,可能会导致其业绩的转变。
主要因素系新冠活疫苗有关财产计提减值及Ⅲ期临床医学成本费用化。二季度至今,世界各国新冠疫苗接种自然环境产生很大变动,新冠疫苗需要量降低迅速,企业新冠疫苗销售量迅速下降;企业新冠肺炎活疫苗还是处于国外Ⅲ期临床阶段,因俄乌战争影响的导致在乌克兰国家Ⅲ期临床数据揭盲推迟,后面市场销售具备比较大可变性。
公司对存有资产减值征兆的新冠疫苗有关库存产品、原辅材料、自制半成品及截止到2022年3月末的新冠疫苗开发支出计提资产减值提前准备41,458.93万余元;除此之外,对二季度产生的新冠活疫苗研发费用费用化解决,金额为14,022.00万余元;计提资产减值提前准备及确定研发费用费用化解决总计降低资产总额 55,480.93万余元,考虑到加计危害,降低纯利润 45,160.66 万余元。
疫苗造假风波持续发酵,从近期的市场看,损失最重的,是康泰生物。因为,除了股票上市,康泰生物还在今年3月发行了可转债。7月23日,康泰转债就暴跌26.68%,而康泰生物的股票在过去四个交易日也都出现了下跌,今天康泰生物竞价大幅低开后,小幅反弹,换手率近20%,成交金额超22亿,截至发稿,康泰生物报47.25元,逼近跌停。
不过从消息面上看康泰生物今日早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杜伟民计划12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择机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6,000.00万元人民币。
康泰生物(300601)今日下午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切正常,质量稳定可靠。康泰生物7月25日早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杜伟民计划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6000万元。
7月26让报道,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泰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8年7月24日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杜伟民增持公司股票的计划。
根据公告,杜伟民为康泰生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现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截至2018年7月24日,杜伟民先生持有公司股票343,455,94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4.18%;持有公司可转换债券1,569,600张,占公司可转债发行总量的44.09%。
杜伟民计划自增持计划披露之日起的12个月内,根据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择机增持公司股份(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增持金额不低于6,000.00万元人民币。
公告称,杜伟民本次增持公司股份计划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近日,受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影响,整个疫苗领域陷入巨大的舆情危机。7月21日,一篇《疫苗*》的网络文章刷屏朋友圈,将康泰生物也卷入舆论之中。
22日,康泰生物董秘苗向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时表示,“文章提到都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两者之间的业务关系十年前就没有了,现在两个公司更没有任何业务联系,实控人目前关系我也不清楚,但是这个也不能作为什么依据。”在他看来,此时探讨康泰生物与长生生物实控人之间的关联,系“蹭热点”,两家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关联;刷屏文章系煽动公众对健康、生命的关心,通过一些情绪化的表达,影响了中国的免疫接种。
23日,康泰生物也回应称,*发表题为《疫苗*》的文章,因某疫苗企业生产记录造假而质疑国产疫苗行业。该文章多处不实,公司与其他疫苗企业没有股权关系和业务往来。公司与事件无关,经营有序,产品质量稳定,一切正常。
二级市场上,受到疫苗事件发酵的影响,康泰生物目前连续两日跌停。
康泰生物的年报披露时间代表着,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纯利润预估减少最少6成。针对销售业绩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康泰生物表述:主要因素系新冠活疫苗有关财产计提减值及Ⅲ期临床医学成本费用化。二季度至今,世界各国新冠接种疫苗自然环境产生很大变动,新冠预苗需要量降低迅速,公司新冠预苗销售量迅速下降;公司新冠活疫苗还是处于国外Ⅲ期临床阶段,因俄乌战争影响的导致在乌克兰Ⅲ期临床研究揭盲推迟,后面市场销售具备比较大可变性。
公司对存在资产减值征兆的新冠疫苗相关库存产品、原辅材料、自制半成品及截止到2022年3月末的新冠预苗开发支出计提资产减值提前准备41,458.93万余元;除此之外,对二季度所发生的新冠活疫苗研发费用费用化解决,总金额14,022.00万余元;计提资产减值提前准备及确定研发费用费用化解决总计降低资产总额55,480.93万余元,考虑到加计危害,降低纯利润45,160.66万余元。
针对销售业绩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我们数据分析发觉,至少有5名投资者在7月份对康泰生物明确提出二季度报表销售业绩难题,表达了对公司业绩情况的担忧。
此外,也有投资人向康泰生物传出怀疑:“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已经成了废弃物种类,会不会转型发展做锂电池,光伏发电?”“公司做预苗不好,是不是会转型做新能源汽车?”
康泰生物回应,公司自创立迄今从业免疫力健康事业已经有30年,凭着雄厚的产品研发整体实力、丰富多样的商品结构及合理布局、创新的技术平台、严格质量认证体系,平安稳定产品质量等,打造出了稳固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产品优势,已发展成为国内人用预苗领域内的领先企业,公司技术实力和经营规模稳居中国预苗行业前列,尤其是具有多联鞭毛抗原疫苗研发的领先优势。感谢你们对公司的高度关注!
也有投资者在7月4日向康泰生物提出问题:“董秘您好,我觉得公司公示基本上都是高管增持,并没有加持。管理层们对贵公司那么不看好么?”
康泰生物没有直接回应这种情况,仅表明公司2019年5月,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杜伟明进行加持公司个股;及其2021年11月,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杜伟明传出加持公司股票的提倡公示。
尽管康泰生物并没有公布控股股东杜伟明的外债状况,但与此相关的一些情况不是很开朗。2022年5月17日的公告显示,杜伟明持有的524亿港元个股,将由于法院拍卖而被动减持,执行法院为四川省中级人民法院。
在公告中,康泰生物表明,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杜伟民老先生拥有公司股权182,878,125股,占公司股权总数的26.11%,除此次要被法院拍卖的5,241,098股股权外,杜伟民老先生以及一致行动人不会有别的股权被拍卖的情况。
实际控制人的现象,及其本次泰康微生物上半年度销售业绩急剧下降6成,让投资者们对康泰生物的未来增添焦虑情绪。
一般来说,证券交易所规定一个A股市场的股票一天的涨跌幅度为±10%,规定S或者ST打头的股票一天涨跌幅限度为±5%,如果这个股票今天涨了,并且涨到*的限度也就是10%,这个就是涨停板,如果跌了,跌到*的限度就是-10%,这就是跌停板。S或者ST打头的股票如果涨到+5%的时候就不涨了,这也是涨停板,跌5%的时候就是跌停板。新上市的第一天没有限制。该规定为中国股市特色。
受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影响,引发市场对于整个疫苗板块的“不信任”,资金纷纷开启“用脚投票”模式。截止发稿,生物制药板块跌1.50%,板块内,24只个股飘绿,其中,康泰生物、智飞生物、长生生物三只个股跌停。
7月23日晚间,多家基金公司下调所持疫苗股估值。
中银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融通基金相继下调康泰生物(300601)估值,*下调至42.25元,按7月23日收盘价57.96元计算,相当于三个跌停。
此外,另有疫苗概念股智飞生物(300122)、长春高新(000661)同日遭到富国基金下调估值。幅度均为一个跌停。
多家公司急于撇清关系
对于医药板块的大跌,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紧急撇清与疫苗的关系。其中鹭燕医药称,公司业务范围不包括任何疫苗购销业务,此次疫苗事件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公司仅能按GSP标准为疫苗企业提供纯粹的第三方仓储及配送服务;浙江医药表示,公司没有生产人类疫苗产品;海王生物表示,公司目前没有生产疫苗产品;华东医药表示,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主营业务中无生产及经销疫苗业务。
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表示,疫苗事件引发了投资者对医药企业的信任危机,进而引发了医药板块股价上的全面下滑。对于医药行业而言,信任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医药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药物的安全、真实。疫苗事件会引发接下来对整个行业的修正,把无良企业赶出市场后,群众才能真正用上有效的好药。对于生物医药行业,首要的还是保证市场上流通的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严监管,不放过一个”是需要持续坚持的不变原则。
此外对于另外一些私募人士来说,第一反应是自己旗下产品是否涉及到医药股,尤其是疫苗股。值得注意的是,甚至有游资大佬直言不讳的表示,A股有时候情绪化与非理性很严重,现在手上有医药疫苗板块的,今天都在跌停板上砸。在这个板块跌了30%甚至腰斩之后,再视情况考虑是否入不入场的问题。同时该大佬表示,长生生物疫苗造假,可能导致其市场份额减少,而这部分市场份额可能会被正规的厂家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