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du条件有:
1、拥有一批相对成熟的企业经营者
2、业绩需要*完成,如果完不成,股票要回收注销,依据对du协议进行。潜在的利好,如果重组业绩对du,股价翻倍。
3、为了这个对du,同济堂每年的业绩都是*完成。每年只是略超一点点。但现在接受审查,有可能是业绩造假。如果是业绩造假。90%对du业绩完不成。如果完不成,导致对du条件具备。按协议好多的股票要回收注销。股价就会翻倍增长。要期待。
拓展资料:
一、同济堂医药
1、去年8月以来,同济堂医药陷入银行借款逾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母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大额关联方占款等负面旋涡,此后其信用等级连遭下调。
2、违约
4月27日,同济堂(600090.SH)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同济堂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堂医药”)流动资金阶段性紧张,暂无法按期兑付债券,同时对公司再融资产生较大影响。 截至目前,“18同济01”尚未兑付本金及利息2.3亿元;“18同济02”尚未兑付本金及利息2.299亿元。 债券逾期公告 据公开资料,“18同济01”和“18同济02”发行于2018年4月,应于今年4月25日到期兑付本金4.2亿元,同济堂为该券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保证期间为该债券的存续期及到期日后两年止。
3、公告显示,为化解债务风险,同济堂及同济堂医药已积极调整经营情况、进行多方融资,控股股东亦加紧处置资产以加快同济堂医药资金回收。
4、截止目前,同济堂医药与债权方已就控股股东处置资产事宜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初步沟通,并就债券延期兑付方案进行磋商。
5、4月23日,中诚信国际将同济堂医药的主体信用等级由B调降至CC,将“18同济01”和“18同济02”的债项信用等级由B调降至CC;并将主体和上述债项信用等级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同时,中诚信国际将同济堂主体信用等级由B调降至CC,并将同济堂主体信用等级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二、债务危机爆发
1、同济堂(600090.SH)是一家以药品、器械为主要经营产品,以医疗机构、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为主要客户对象,并为客户提供信息、物流等各项增值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2015年借壳啤酒花上市。
2、据官网介绍,同济堂医药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引进国外先进的药品零售连锁管理模式、结合国内实际而建立的现代化大型医药物流和零售连锁企业。
上交所公告,2020年7月1日,同济堂(600090)、瀚叶股份(600226)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本所于2020年7月1日起将以上证券调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名单。
尤其是在股市当中,股票退市对投资者来说是很*的,很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严重亏损,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股票退市的那些事儿。
这份牛股名单是经过多个*机构推荐,然后整理出来的,在这里免费提供给大家,趁着还没被删,迅速领取~【紧急】机构牛股名单泄露,或将迎来爆发式行情
一、股票退市是什么意思?
股票退市其实就是指上市公司不满足交易方面的相关要求,由于主动或者被动的原因导致终止上市的情况,会出现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
退市有两种,一种为主动性退市,另一种为被动性退市,公司自主决定退市属于主动性退市;通常由于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风险等因素,造成被动性退市,得到了来自监督部门的惩罚,即吊销《许可证》。如果公司想要进行退市的话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很多人都不会去判断一个公司到底是不是好公司,或者分析不全面,导致看不准而亏损,在这里有免费的股票诊断平台,将股票代码进行输入,就能看出你买的股票到底怎么样:【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二、股票退市了,没有卖出的股票怎么办?
当股票退市以后,交易所有一个退市整理期,这么说吧,一旦股票满足了退市条件,就会采取强制退市措施,那么在这期间能卖股票。直到退市整理期结束,这家公司就不在二级市场了,不能够再进行买卖了。
如果搞不懂股市的情况,还是优先买入龙头股,不要什么都不懂就往里砸钱,小心覆水难收,下面我整理了各行业的龙头股:【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若是退市整理期过了之后还没有卖出股票的股东,那么到时候的买卖交易就只能够在新三板市场上进行 ,退市股票可以在新三板进行处理,要在新三板买卖股票的伙伴们,还得在三板市场上开通一个交易账户才可以进行交易。
这一点要注意哦,退市后的股票,有一个“退市整理期”,即便说可通过这一时期卖出股票,可是实质对散户是很不好的。股票如果进入退市整理期,起初大资金必定先出逃,小散户卖出小资金是很困难的,因为卖出成交的原则是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大客户优先,因而等到股票卖出之时,股价已经急剧下跌,散户就亏损很严重了。在注册制度之下,散户购买了退市风险股所要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因此ST股或ST*股是千万不能买卖的。
应答时间:2021-09-24,*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同济堂本是做医药流通、治病救人的行当,因频频曝出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违规担保、信披违法违规,公司披星戴帽、股价暴跌,已然成为A股“毒药”。
内控失守频频爆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期,*ST济堂(600090.SH)再曝出,未履行内部审批和决策程序,公司存在对外违规担保的情形,且已涉诉。
2018年9月,控股股东同济堂控股子公司同济堂 科技 与钜洲资产签署协议,向钜洲资产融入2 亿元资金投资民营医院,上市公司签订了差额补足承诺函。
目前实际担保额度为1.92亿元,该融资款到期后,同济堂 科技 未能按期归还,公司被列为被告。
2018年1月,同济堂控股与申万宏源等组建产业基金,申万宏源出资10亿元为优先级 LP,君创资产作为夹层出资 4.95 亿,同济堂控股出资1亿元为普通合伙人。上述资金被用于合肥肿瘤亿元项目,目前仍在建设中。
同济堂控股作为基金 GP 之一,是兜底方。上市公司、同济堂控股和申万宏源签署了差额补足协议和份额收购协议。
2020年4月,申万宏源因未能按期获取基金固定收益而对同济堂控股、上市公司提起诉讼。
据了解,该肿瘤医院为新余君凯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投资建设,同济堂控股通过新余君凯间接持股 70%。计划计划投资 15 亿元,开放床位 1500张。
违规担保事发前一个月多,公司刚刚在年度审计中发现,同济堂控股及其关联方,通过供应商及其他非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高达10.47亿元。
同济堂控股承诺,将在2022年之前,分三期偿还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本息。
财务异常屡被质疑
财务异常不断积累最终爆雷,早前媒体已频频预警。
6月末,同济堂踩点披露的2019年年报中,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同济堂及所属同济堂医药等子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资金活动、采购、销售等存在重大缺陷。通过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与武汉日月新、团风县鑫旺药业等多家公司,发生大量资金往来。
媒体报道,2018年同济堂食品、保健品的收入仅为1.28亿元,而当年末,公司预付给供应商武汉日月新的预付款高达1.7亿元。
武汉日月新是一家什么公司呢?启信宝显示,该公司由郑玉柱、周智慧两名自然人投资设立,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公开的社保缴纳人数仅为2人。此前,同济堂还向郑玉柱投资的另一家公司——湖北日月新 健康 支付了3900万元并购意向款。同样支付并购意向款的,还有荆门博轩医药2200万元和团风县鑫旺药业1.27亿元。
资金问题之外,媒体对同济堂财报的真实性表示质疑。
2012年,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为A股上市公司振东制药孙公司振东医药物流公司,采购金额为2.74亿元(不含税)。但振东制药当年第一大客户交易额为5463万元,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营收1.8亿元。也就是说,同济堂根本不在振东制药大客户之列。
2015年,啤酒花以61亿元对价收购同济堂,同济堂实现借壳上市。2016年-2018年的业绩对du期,公司均踩线完成业绩承诺。2019年,公司业绩突然暴跌77%,让外界不免怀疑。
2019年,公司曾极力推动以2.7亿元收购贝尔康医药60%股权,一旦收购完成,实控人之一李青的近亲就将在两年内躺赚6000万元。在外界的普遍质疑之下,该收购议案未能通过股东大会。
今年4月,公司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7月初,上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对内控以及异常资金状况详细披露,公司几经延期,问询函仍未回复。
实力撑不起野心
1998年,同济堂投资改造沙市具有百年 历史 的老店,在湖北省荆州市航空路组建了同济堂第一家药店,之后逐渐向武汉及省外拓展。
公司实控人张美华原在体制内工作,2001年辞职下海,全面接手同济堂。
公司发展20多年,仍有明显的家族化色彩。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张美华、李青夫妇二人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以医药流通为载体,张美华夫妇的产业逐渐向医药产业园、医院等上下游延伸。
同济堂控股投资*的两个项目为襄阳 健康 产业城和位于合肥的肿瘤医院。
襄阳 健康 产业城于2009年4月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占地1500亩,投资100亿元,试图打造成打造华中地区 健康 产业集散基地。
两年前,有媒体报道称,因缺乏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资金紧张,该项目建设迟缓,已变成商业综合体。
合肥肿瘤医院项目的投资主体为合肥中科医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启信宝显示,该公司原由同济堂控股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分别持股70%和30%,2018年2月,70%股份持有人变成新余市君凯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此时,同济堂控股资金状况应已出现问题。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同济堂控股及一致行动人卓健投资持有的上市公司35.71%股份已全部质押,同济堂控股所持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
今年以来,同济堂股价已从年初的4.23元/股,跌至1.89元/股,市值已蒸发超过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