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1日中午,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一半奖项被授予David Card,另一半联合授予Joshua D. Angrist和Guido W. Imbens。
诺贝尔经济学奖为诺奖中最“年轻”的奖项,于1969年才*颁发,截至2020年共86人获奖。
这一奖项得主年龄普遍偏高,平均达约67岁。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克兹是经济学奖年纪*的获奖者,获奖时年龄为90岁。
10月26日讯 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邮核心成长混合,代码590002)10月23日净值下跌2.07%,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0.8273元,累计净值为0.8273元。
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20.28%,今年以来收益28.44%,近一月收益-1.97%,近一年收益38.51%,近三年收益26.11%。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国晓雯,自2020年01月0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6.38%。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长春高新(持仓比例4.79%)、万科A(持仓比例4.75%)、太阳纸业(持仓比例4.19%)、生物股份(持仓比例3.50%)、中信证券(持仓比例2.94%)、万华化学(持仓比例2.77%)、保利地产(持仓比例2.64%)、深南电路(持仓比例2.50%)、五粮液(持仓比例2.43%)、招商证券(持仓比例2.3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上半年本基金依旧坚持聚焦于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在波动中配置行业景气度较高、竞争格局稳定的传统行业龙头公司。
一季度基金经理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配置了消费、周期、科技、金融行业的龙头股,三月国际疫情爆发后,我们选择了降低了组合的仓位。进入二季度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但是海外疫情呈现出不断创新高的趋势,于是我们对组合结构进行了调整。考虑到全球疫情的不断发酵和国内的工业生产指标趋势向好,我们重点增配了跟疫情相关的医药龙头以及国内消费龙头公司。同时我们看到欧美刺激经济的政策频出,我们也重点储备了跟全球经济强相关的周期龙头作为重点配置方向。同时考虑到全球经济和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我们仍重点配置了长期看增长确定性搞、估值低、股息率高的龙头价值股以降低组合波动。
上半年整体我们采取了中性偏高的仓位,依旧坚持深度研究和紧密跟踪,以各个行业的龙头和蓝筹股为基金的主要配置方向。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0.7301元,累计净值为0.7301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3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10%。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0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快回血、慢复苏、低增长”的态势,带动经济复苏的因素主要是基建投入、高端制造业升级、服务型消费恢复以及欧美必选消费需求支撑出口等。进入6月份后经济增长的边际动力下降,未来逐季改善的斜率放缓,经济结构差异显著,高端制造、基健投入、国内外必选消费及线上优势更为明显。同时从金融周期看,由基础货币向银行体系、社会融资传导的趋势也在边际放缓。微观看,近两年核心资产的赢家公司的上升趋势并没有因为这种波动而变化,这背后我们拆解后看多的是市场对于存量资源争夺下好的商业模式的溢价,具备高定价权、轻资产、高流动资产周转特征的公司获得了极为明显的估值溢价。
在当前宏观增长和监管态度背景下,市场将会回归到中期慢牛趋势,“牛市”争辩可以淡化,更重要的是去寻找经济低增长、存量资源争夺下具备*商业模式的公司,他们将会成为结构性市场里的中长期赢家。
北京时间10月11日,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一半奖项授予经济学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戴维·卡德(David Card),以表彰“他对于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性贡献”;另一半奖项授予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以及斯坦福大学教授吉多·W·因本斯(Guido W. Imbens),以表彰“他们在因果关系分析方面的方法论贡献”。
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7万元人民币),不知道我们的经济学家们会将这笔奖项用作何处呢?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诺奖中最“年轻”的奖项,也是*一个不是根据诺奖创始人阿尔佛雷德(Alfred Nobel)遗愿设立的奖项,于1969年*颁发,全称为“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截止今年,共有89人获诺贝尔奖。与其他奖项相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遍高龄,平均年龄67岁,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克兹是年龄*获奖者,获奖时年龄90岁。
此外,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曾多次颁给“非经济学家”,比如开创“纳什均衡”概念的John Nash(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他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还有2009年因经济治理分析获奖的Elinor Ostorm,则是一位政治学博士。
还有一个点也非常有意思,诺贝尔经济学奖往往以美国籍经济学家居多,这一次又被美国经济学家包揽。
MIT+斯坦福+伯克利“三大技校”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经公布,留学圈的家长就发现,这个奖项刚好就花落MIT、斯坦福和伯克利三所*美国大学。
有意思的是,这三所大学共同点颇多,比如他们的商学院都非常有名,分别是MIT斯隆管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和伯克利哈斯商学院;还比如这三所学校均因为其理工科较强(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应用性较强的因素,被戏称美国的“技校”。
△QS金融专业大学排行榜中,麻省理工、斯坦福与伯克利均为全球TOP10
工资与失业率、小班化教学,三位诺奖得主研究很实用
戴维·卡德出生于1956 年,加拿大圭尔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劳动供给、*工资、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和不平等上升、国外移民对迁入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方面。
卡德教授的研究向传统经济学提出挑战,比如通过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长期研究发现,与经典模型的研究结果所不同的是,提高*工资不仅不会增加失业率,甚至可能降低失业率。
以及,接受更多的移民并不一定会夺走美国本国工人的工作机会,也不会降低他们的工资水平。
△截图自伯克利大学官网
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出生于1960 年,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是麻省理工学院顶流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安格里斯特教授更是被中国经济学界的粉丝们称为“安神”。
安格里斯特教授研究的方向和我们关心的教育息息相关,他是教育经济学的开拓者。他的研究广泛运用教育的经济回报、教学激励措施的实施效果、班级规模效应、同伴效应、家庭与劳动供给、特许学校实施效果等方面。
比如,安格里斯特教授在研究中指出,班级的规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成绩有不同的影响,小班教学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成绩影响*,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成绩影响不显著。
在学校的同伴效应方面,针对普遍存在的择校现象,安格里斯特的研究则表明,择校对提高学生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效应。
△截图自麻省理工学院官网
吉多·D·因本斯出生于1963 年,荷兰埃因霍温,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基于因果效应的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使其成为经济学诸多实证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包括劳动经济、公共财报、发展经济学等。
△截图自斯坦福大学官网
可见,三位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不仅都来自美国*名校,他们的研究内容包含劳动力市场、教育公平等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啊!
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2021年诺贝尔奖全部落定
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David Julius与Ardem Patapoutian,获奖理由为:“表彰他们发现了温度和触觉受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意大利物理学家乔治·帕里西 (Giorgio Parisi),普林斯顿教授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学研究所教授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以表彰“他们构建了气候变化模型和我们对未来的设想”。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贡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布拉扎克·古纳(Abdulrazak Gurnah),以表彰“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菲律宾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中邮核心成长590002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