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羊城晚报
今天(14日)下午,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广交会展馆正式拉开帷幕。
从1957年春天起步,走过65载光阴,广交会已成为我国历史最长、规模*、商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始终是海内外客商心目中的“中国外贸晴雨表与风向标”。
羊城晚报今天重磅推出的创意跨版策划报道(详见《羊城晚报》A6、A7),由分享漫画IP“明仔”带大家一起领略广交会这个“*展”的神奇魅力,深度体验广交会65年从未间断的创新发展历程。
《羊城晚报》2021年10月14日A6、A7版版面图
广交会,作为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成交效果*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展”。它不但是广东省、广州市对外经济的风向标,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户。世界通过广交会认识了中国商品经济的魅力,中国也通过广交会与各国站到了同一个舞台上,并赢得了世界的转身与瞩目。
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之名变更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从现场贸易到线上交易,65载广交会,使命推陈出新,办展从未动摇,展期亦未中断。即使在大江南北会展中心林立、“国字头”展会目不暇接的今天,坐落于南国广州的广交会,依然保持其独特的地位和吸引力。
广交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化作一个又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坐标,深刻标注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确立的重要地位。
第130届广交会吉祥物“好宝”
第130届广交会吉祥物“好妮”
历史坐标 见证新中国开放史
65年风雨历程中,广交会始终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见证了新中国开放史。
1956年11月初,广州市内一批负有盛名的*宾馆,迎来了200多名境外商人。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展区面积18000平方米,分工业品、纺织品、食品、工艺品和土特产品5个馆。这就是广交会的前身。
不过,没多久“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这个名字就被取代。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因举办地广州而得名的“广交会”自此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行。
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广交会早已升级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130届广交会线下展览面积达40万平方米,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依然有7500家企业参展。就规模而言,它仍是疫情下全世界*的线下展会。
为了展现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本届广交会期间,商务部和广东省共同举办首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这也是广交会发展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国际贸易论坛。“广交世界,互利天下”,广交会的开放身姿与响亮声音,成为世界不断刷新对中国经济认知的一个窗口。
城市坐标 构筑城市新增长极
从最初的中苏友好大厦,历经侨光路、起义路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流花路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再到2008年,广交会整体迁移至琶洲展馆举行。广交会四度易址,见证城市发展重心的迁移,始终保持活力不减。
广交会的魅力不仅在于一年两次的外贸盛会,其对城市的影响同样深远。如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流花展馆,由于靠近火车站,它对周边的商业布局、产业结构和居住构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了荔湾和越秀众多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北至白云、花都的各大商品行业都和广交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千年商都广州,商家和厂家根据外商的兴趣,不断调整思路,迎合着广交会会期之外的常年贸易需求,给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
这也带动了国内厂商不断紧跟时代审美,推陈出新,把国外潮流生活品质带给国人,形成了双向的交流。时至今日,尽管广交会展馆已移师琶洲,但其留下的广义的流花展贸区依然在发挥独特的潮流风向作用。
在琶洲展开新篇之后的广交会,则进一步得广州城市东进南拓的风气之先。在展览、会议和论坛的浓郁氛围中,继续担当着“*展”之美誉。因为广交会新馆的落子,加上诸如广州国际车展等各类盛事,让琶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成熟度高、运作高效、配套完善的会展集聚区。
2016年8月15日,广州市政府通过《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互联网领军企业总部云集、互联网产业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环境优越的琶洲新型CBD核心区。
5年过去了,会展区周边高层建筑更趋集聚、商业氛围愈发浓厚。广交会的辐射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了会展本身,深刻影响了产业与城市规划的更新升级。
潮流坐标 数字化激扬新优势
从互联网电商出现的那一天开始,线上交易就注定成为世界贸易的潮流。作为“*展”的广交会,也并未缺席。它积极运用互联网优势,顺势而为,不断创新。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4月,广交会亦未停步,毅然搬到“云端”,由此开创了“永不落幕的广交会”的先声。50个网上展区全天候服务、10×24小时参展商专属直播间开启、全国105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6家跨境电商平台链接同步上线。到如今,广交会以线上形式举办了三届,经验日渐成熟。
作为外商们的“节日”,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实地,广交会每年准时举办,从未间断,就是不断向全球发出强烈的开放信号。数十年形成的代代相传的口碑,已经让广交会成为一个不可磨灭的稳定的交易象征。
本届广交会继续发挥线上展不受时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联结全球的优势,吸引更多高质量境外采购商线上参会,服务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新的订单渠道。
通过升级官网、增加互动、加强对接,先进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实力,成为打破贸易时空界限的支撑。可以说,线上展会的持续兴旺,既是交易模式数字化与虚拟化的结果,也是对65年积淀的对外开放经济的无限延续。
随着数字技术和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新业态和新模式对外贸发展起到的新引擎作用越来越凸显。可以预期的是,广大参会企业通过本次广交会,将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不可阻挡的开放型国际经济趋势中,广交会将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进入广交会展馆的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核酸检测。图/羊城晚报全媒体
中苏友好大厦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
1957年至1958年,作为第1届、第2届广交会会址,共举办了两届交易会
首开先河 打破封锁禁运
建筑速写:这座苏式建筑落成于1955年,中央大厅高逾20米,大跨度的圆拱穹顶体现了强烈的异域建筑风格。当时大厦占地面积97854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光阴荏苒,如今中苏友好大厦被改造为广州流花展贸中心(前流花路展馆)深处的5号馆。
场景还原:1957年,广交会首战告捷,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参加,成交额达8686万美元,占当时全国创收现汇额的20%。此后,广交会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封锁”“贸易禁运”的禁锢,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见证者说
广州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现广州轻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外贸业务员梁永淞:
在首届广交会收获第一单生意
1957年,28岁的梁永淞参加了首届广交会,是我国第一代外贸人。他在首届广交会上收获了自己的第一单生意,也用相机记录下了中苏友好大厦的迷人夜景。
梁永淞说:“以前参展的时候,交易展品都是棉麻织品、日用百货、文具用品、五金制品等等,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在广交会交易的商品类别、贸易方式和展会规模都和当年大不相同了。回首往昔,参加首届广交会时的激动与自豪仍在心头。从首届广交会到如今第130届广交会,65年来广交会给广州这座城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说,广交会带动了广州的繁荣,广州也与广交会共同成长着。”
侨光路陈列馆
广州市越秀区侨光路2号
1958年至1959年,作为第3届至第5届广交会会址,共举办了三届交易会
侨光路陈列馆 中国外贸中心供图
首度迁址 迎来外国元首
建筑速写:1958年4月竣工,楼高5层,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广交会迁址后,走过60余载,如今的侨光路2号一楼为海鲜酒楼。
场景还原:1958年秋天,周恩来总理陪同时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参观广交会。侨光路陈列馆迎来了首位参观广交会的外国元首。当时,周总理表示,展馆太小,应建一座大馆。
见证者说
香港远大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欢:
60多年风雨不改从未缺席
从1957年到2021年,李欢60多年风雨不改地参加广交会,见证了“*展”跨越半个多世纪来的跃变与成就,也见证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腾飞,更见证了内地与港澳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李欢说:“时代在变,广交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过去三届广交会创新线上办展,让参展商和采购商依然能够‘面对面’,在更大范围内突破了时空限制。”
起义路陈列馆
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1号
1959年至1973年,作为第6届至第34届广交会会址,共举办了29届交易会
起义路陈列馆 中国外贸中心供图
服务升级 场地一扩再扩
建筑速写:于1958年11月1日动工,1959年8月底竣工,占地面积1.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展馆使用面积3.45万平方米,中座楼高10层,西、北两翼各8层。
馆内1至6层除陈列主要出口商品外,还设交易洽谈室70多间,开幕期间在7楼还设有银行、邮电、保险、航运等服务台和样品零售处、酒吧间。展馆是当时羊城八景之一“珠海丹心”的组成部分。如今,这里已改为海印缤缤广场,仍保存着广交会曾经的印记。
场景还原: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项目,该展馆仅用9个月时间即建成,于1959年迎接第六届广交会的开幕。但仅过4年,摊位供给再次告急。1963年、1968年,海珠广场周边的场地先后调拨给广交会,展馆面积增至近50000平方米。
见证者说
原摄影
黄亦民是在广州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广”。作为一名摄影
黄亦民说:“当时看到这座建筑的外观,楼高8层,很有规模。后来,广交会展馆搬迁到了流花展览中心,‘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金色大字镶嵌在长排的玻璃幕墙上很有气势,里面还保留着20世纪50年代的一座苏联建筑,进入大厅,正面就能见到苏联式拱形的巨大展厅。”
流花路展馆
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7号
1974年至2008年,作为第35届至第103届广交会会址,共举办了69届交易会(其中第94届至第103届与琶洲展馆同时举办)
流花路展馆 羊城晚报全媒体
流花玉宇 引领商贸潮流
建筑速写:于1972年10月动工,1974年4月建成,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5万平方米,与周边众多贸易商厦、五星级酒店以及服装商业市场相互连通,同时毗邻广州火车站、越秀公园地铁站和城市交通主干道,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
从1975年以来,展馆先后经过了多次加层、扩建、改造和整饰,总建筑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在20世纪80年代,展馆与邻近的东方宾馆、流花宾馆、友谊剧院等建筑群被选为羊城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流花路展馆“变身”为广州流花展贸中心,成为集中小型专业展会、时尚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中心。
场景还原:这个时期的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桥梁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国家的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贡献。伴随着广交会的蓬勃发展,广州不断腾飞,城中一座座高楼也在这个时期拔地而起。1976年,楼高34层的白云宾馆正式建成开业,成为彼时的*高楼。
见证者说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员工宋文璨:
外贸经营权放开 广交会愈发勃兴
从1999年至2021年,从流花展馆到琶洲展馆,宋文璨的职业生涯与广交会密切相关。她与这个有着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展会共同成长,见证它从“*展”向着“世界第一展”阔步前进。
宋文璨说:“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广交会在办展模式、展区设置、组展管理、参展主体、客商邀请方面频频出招,迎来了蓬勃发展阶段。当时,随着外贸经营权放开,为满足广大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广交会先后进行了三次创造性拆分扩容,从一届两期、两馆两期到一届三期,展位规模达到了5.56万个,吸引更多类型的企业参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琶洲广交会展馆
广州市海珠区会展中路
2003年以来,作为第94届至今广交会会址(其中第94届至第103届与流花路展馆同时举办)
移师琶洲 催生新兴热土
建筑速写: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展馆)位于琶洲岛,2001年4月动工,200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会展中心占地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展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总面积34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4.36万平方米,是当时亚洲设施*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展馆。
会展中心的设计理念来自珠江的“飘”,从高处俯瞰,展馆如同一道和煦的江风吹向琶洲岛,轻盈飘逸中又显得恢弘大气。
场景还原:2003年10月,第94届广交会*在琶洲设立分馆,设置了近3000个展位。自此,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步伐从越秀区迈向了海珠区。此后,琶洲和流花路的广交会展馆同时举行每年两届的广交会。直至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琶洲广交会展馆。
如今,琶洲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展馆和国际会议中心建设预计2022年7月底前完工,2022年秋交会投入使用。
在展馆四期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展馆总建筑面积将增加40%,新增展位5000个、会议中心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展馆将成为全球*的会展场馆之一,琶洲地区也有望成为全球场馆规模*、功能和配套设施完善、各类会展活动最活跃的会展集聚区。
见证者说
琶洲CBD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
广州“东进南拓” 琶洲新馆是大手笔
作为琶洲CBD总设计师,孙一民把目光投向了广交会新馆落子琶洲背后更为宏观的历史背景,讲述了广交会场馆变迁所透视的广州城市布局发展。
孙一民说:“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决策敲定时,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尚未明确,但已确定向东南发展的方向,而将广交会展馆从流花商圈落户到琶洲岛的这一大手笔,就是在‘东进南拓’方向下进行的。如今,琶洲代表的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正如广交会的线上开办,构建了全时空交流的场景。20多年前,我们城市开始‘南拓北优,东进西联’,而现在我们开始了更广阔时空上的‘优’与‘联’,希望未来越来越多市民能感受到全时空的广交会。”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作为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基金,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基金,基金代码005827,成立于2018年,资产规模677亿,很多人都购买了这个基金,不过鉴于目前走势不太好,很多人有疑问,那么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怎么样,还能买吗?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005827)基础情况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主要投资股票,股票占比91.12%,现金资产占比7.39%,行业配置主要在制造业、非必需消费品、电信服务、金融,重仓股票前十位分别是:贵州茅台、美团-W、腾讯控股、洋河股份、五粮液、香港交易所、泸州老窖、海康威视、爱尔眼科、颐海国际,分布为港股+白酒+医疗,其基金经理是张坤,也是比较知名的基金经理,目前已经限制大额申购,单日申购只能2000元。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005827)怎么样
从最近的收益来看,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近一年涨幅116.8%,近6个月涨幅47.04%,近三个月涨幅26.34%,近一个月涨幅4.19%,近一周降幅6.54%,这一周跌的比较多,最近处于下跌的趋势,主要白酒类的股票下跌的比较厉害,其他股票也在下跌,加速了基金净值的减少。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005827)还能买吗
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现在不是入场的好时机,重仓股票的下跌,导致基金下跌,短时间内难以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如果此时进场的话,很大概率会出现亏损的情况,我们可以等这个基金开始企稳的时候在入场,如果你已经被套,可以适当的减仓,等跌倒一定的程度再加仓,或者采用定投的方式,比如:在每周四加仓一次,这样把成本摊薄,进一步提高我们抗风险的能力,等反弹的时候再卖出。
9日,
历史上,广交会拥有过五个展馆,经历了4次搬迁。其中,1974年投入使用的流花路展馆服务广交会长达34年,这一片区积淀了会展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就在流花路展馆的一墙之隔,2019年10月,广州市中心城区规模*、国际化程度*、功能最齐全、综合性最强的会议场馆——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正式落成。与广州过去的会议场馆不同的是,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由广州城投集团与法国智奥会展集团共同运营管理。中法双方的“强强联合”,为这座展馆注入更多国际化元素,助力广州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会展目的地。法国智奥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会展集团,高规格打造并运营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促进会展业上下游优质资源集聚,将通过引进和培育国际*品牌展览、会议、论坛,为广州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强化国际合作优势。越秀国际会议中心自建成运营以来,积极探索“新业态+会展”模式,定位高端精品*会展,与琶洲错位发展、相互促进,重点引入国际论坛、行业会议、大型企业年会、精品展览、文化演艺等一批“名会”“名企”“名展”,已成功举办了2020、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广州文交会、2021年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等诸多高端会议活动。
未来越秀区将依托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培育、引进更多有影响力的展会,组织或承办全国会展业行业活动,重塑流花地区集会展承办、住宿餐饮、消费娱乐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流花现代商务区向国际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打造流花地区“会展”、“时尚”新高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
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总平面图。 广交会新闻中心 供图
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总平面图。 广交会新闻中心 供图
中新网广州12月18日电 (程景伟 吴梦莹)位于广州琶洲地区的广交会展馆运营12年之后再次扩容。18日,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是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项目。项目位于现时广交会展馆A区西侧和C区展馆西南角,占地面积约2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1.5万平方米,包括一栋建筑面积达42.5万平方米连为一体的展馆和国际会议中心,以及一栋建筑面积为9万平方米包含培训、办公和配套设施的指挥中心。
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东北角鸟瞰图。 广交会新闻中心 供图
展馆和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工期计划为1年9个月,预计2022年7月底前完工,2022年秋季广交会投入使用。指挥中心建设在广交会展馆C区西南角,计划工期为2年9个月,预计2023年9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项目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投资,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代建。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广交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有4次迁址,从中苏友好大厦,到侨光路、起义路、流花路展馆,再到现在的琶洲展馆;展览面积也从9600平方米增加至118.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13家外贸总公司增加至近2.6万家各类企业。
广交会展位长期供不应求,展位满足率逐年下降,现仅有55%。四期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展馆总建筑面积将增加约40%,为更多国内外企业提供走向世界的舞台。
随着广交会展馆四期的建设启动,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和会展物流轮候区、过江隧道、地铁等项目建设将同步推进,一并优化场馆周边的空间承运力,增强会议和物流配套功能。
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展馆将成为全球*的会展场馆之一。广交会展馆所在的琶洲地区有望成为全球场馆规模*、功能和配套设施完善、各类会展活动最活跃的会展集聚区。(完)
中国新闻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流花展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流花展馆、005827易方达蓝筹精选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