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城投平台开始有了新的动作。
近日,湖北省长江产业集团正式整合设立的500亿元母基金,由100亿元的长江创投基金以及400亿元的长江产投基金重组扩容而成。
《中国经营报》
目前,这一名单仍在不断拉长。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下旬,至少有15家百亿级母基金设立,此外,各地还成立了诸多百亿级以下各类母基金。相较来看,过去一到两年内,地方政府大额引导基金频发的现象则相对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城投公司也活跃在各地的引导基金当中。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城投公司的操作难言转型,可能是为了让自己的融资功能*化。
政府引导基金“井喷”
“母基金”全称为“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其中,政府引导基金是母基金的主力。相关统计显示, 政府引导基金约占中国母基金规模的2/3,政府引导基金主要通过参股子基金、直投等方式,传导扩大落实政府引导方向。
“政府引导基金是政府投资最重要的抓手,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产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将扮演重要角色。”中关村创意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兼城投通首席研究员王中杰在接受
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资金投向来看,主要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地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如长江产投母基金主要承担省级战略性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任务;中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基金主要投向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江西景德镇国控产业母基金旨在打造有江西特色的“基金群”,深度参与陶瓷、航空、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
中研院发布的《2021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揭示政府引导基金对投资领域的要求,88%的国内基金规定可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43%规定可投资于地方特色产业,33%规定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就今年政府引导基金成立趋势明显上升的原因,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兼现代研究院院长丁伯康博士在接受
“但是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目前产业基金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立的规模比较大,真正能够运作起来,并且产生实际投资效果,相对来讲还欠缺一点,如何更好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来推动地方产业发展这一问题,还需要地方再进一步去探索。”
“整个市场投资环境不景气,民企投资意愿更是衰退,政府一方面通过基金,帮企业输血融资;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产业,引导社会投资。”中部某省级投融资集团内部人士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据报道,今年前三个月,广东、浙江、福建、湖北等省,立项省一级财政预算,要求大力覆盖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注重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进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配置。
城投公司有变身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多个产业基金中出现了地方城投公司身影。
3月28日,南京建邺建信立邺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在云端举行。据悉,本次签约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是江苏省内首只政府引导、银行参与管理的市场化母基金。南京市建邺区高新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邺高投集团)参与出资并由旗下私募股权管理平台南京金鱼嘴创投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共同参与基金管理运作。建邺高投集团是江苏省区县级城投平台中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城投平台。
再比如,工商资料显示,2021年年底完成工商注册的泰兴市双创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其*的有限合伙人为泰兴市*的城投平台——泰兴市中兴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报道显示,今年1月25日成立的仪征市产业引导基金(有限合伙),是由仪征市政府批准、仪征市财政局及三大城投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此前,中证鹏元评级研究发展部袁荃荃发表的研报提到,截至2021年11月30日,存量基金债共计60只,规模746.92亿元,其中城投公司发行的数量共计24只,规模255.21亿元,共涉及17家发行主体。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较多地集中在对产业基金等出资、增资或缴纳公司已成立基金的出资额,其中有19只债券的募集资金***投向产业基金或直接用于股权投资。
“随着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城投公司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需求,比如参股投资、收购股权、子公司增资、项目资本金出资及各类基金出资等。”袁荃荃认为。
按照业内观点,城投未来转型的方向之一就是向投资类企业转型。
“向投资类企业转型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投资成为控股型集团,第二类是设立产业基金,以产业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布局区域重点产业和区域外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部分城投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注重长期价值投资,积极布局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增强企业潜在造血能力。部分城投平台结合财政资金、自有资金,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的方式整合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设置产业基金的方式,城投平台可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及乘数效应,一方面有助于服务区域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等前景较大的产业,可以为平台业务多元化扩张、提前锁定新利润增长点奠定基础。”华泰证券研究所相关研究文章提到。
王中杰亦向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城投公司通过参与产业基金向投资类企业转型的趋势并不明显。
丁伯康向
中部某省级投融资集团内部人士亦向
08月25日讯 华安中证电子50ETF基金08月24日下跌4.03%,现价0.769元,成交3441.7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0.7389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3.79%,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12%。
本基金跟踪指数为中证电子50指数,*报告期内,本基金收益率为-21.15%,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电子50指数。
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上涨0.65%,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3.47%,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20.46%,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29.16%,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0.7389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许之彦,自2020年11月25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3.20%。
股权投资市场的百亿级别引导基金不断涌现。
7月底,西安市首只百亿规模科创母基金进行投资合作签约。该基金由省市共同出资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预计撬动子基金规模超500亿元。
8月3日,扬州宣布设立三只百亿母基金,其中包括总规模100亿元的扬州科创母基金,后者重点投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等领域。
在中部地区,武汉市地方金融局牵头起草的《武汉市关于加快发展股权投资行业的若干支持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立500亿规模政府产业引导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产业引导和多级放大功能,力争到2025年实现武汉基金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
不仅是*、省级、地市级,过去一年多以来,多地还设立了大规模的区县级基金,如合肥市肥西县决定设立总额100亿元的政府投资母基金,首钢基金协助北京市通州区发起设立50亿元规模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等。
在地方的招商实践考量中,一些高成长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带来直接税收,这时可通过参与设立引导基金、以投资收益覆盖招商成本。那么,有较高资本招商诉求的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创投机构所投资企业落户,发挥主力经济转型的作用?
从机制上说,政府引导基金与基金管理机构之间是双向选择。-视觉中国
引导基金向区县“下沉”
今年8月在扬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暨2022扬州股权投资峰会”上,多个圆桌的数位嘉宾分享了对政府引导基金的观察,其中一个圆桌的主题更是聚焦到了“政府引导基金进化论”。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现场发布的《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母基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母基金投资策略持续进化,精细投资模式日益兴起,部分母基金逐渐下沉至产业层面。
清科创业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也分享了对政府引导母基金尝试转型,投资和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观察。他分析说,除市场化转型外,政府引导基金还逐步加大项目直接投资,通过“直投+母基金”双重模式支持产业发展。
“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的母基金日益壮大,对行业和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键介绍说,各地不断设立百亿级的政府引导基金,主要是希望通过产业协同、基金招商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几年越来越多政府属性的资金涌现于母基金来做产业引导,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观察到,近年母基金管理呈现出区域下沉和产业细分的特点。
杨斌分析说,首先是越来越下沉,各地产业母基金或引导基金,由原来的省会城市设立为主,逐步延伸至地级市,当前正向区县不断“下沉”。第二是越来越细分,为了发挥在特定领域的引导和聚集放大效应,在深入运作综合型母基金的基础上,各地也在推进细分领域专业型母基金的设立和运作,比如ESG、新能源、环保、汽车产业链等主题。
多级引导基金联动背后
政府引导基金正在不断地自己迭代升级,以用更好的方式支持子基金管理人的投资。
21世纪创投研究院今年7月发布的《2021-2022年度政府引导基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曾有提及,一些政府引导基金开始采取市场化母基金惯常的S策略,在“母基金+直投”的基础上实现“PSD(子基金+二手份额+直投)”的配置策略。
本报此前也曾采访“投招联动”思路的创新合作方式。即通过“产业+基金+园区”的模式解决引导基金和地方国资的分散式点状投资问题,将政策、资金、资源更高效地集聚在产业园区的物理载体中。
引导基金联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各区域板块的产业禀赋不同、存在产业合作的空间,可以通过引导基金联动实现优势互补、要素互补;另一方面,对于引导基金管理团队来说,他们不仅能与工信、发改、科技等政府产业部门共同支持子基金的被投企业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到子基金管理团队的募资工作。
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孟介绍,除了降低引导基金返投比例、放宽返投认定标准,团队还在以多级引导基金联动的方式支持子基金的募集工作。“我们希望给子基金提供更多资金支持,通过把区、市联动起来,还可以再一起申请省里的出资,共同争取更多资金进行支持。”
更多的创新还在于引导基金管理人与CVC团队的合作。“谁对产业最有吸引力、最有粘性?当然是产业基金。”广东相融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曾宇告诉
“作为区域型引导基金的管理人,我们与CVC的合作不限于财务收益,更多是基于产业联动与合作的考量。匹配所在区域的产业培育诉求,并为子基金被投项目提供赋能支持。”曾宇告诉
从优化到提质
“除了数量的增加之外,(引导基金)到了整体优化,甚至是提质的阶段。”河南农开产业基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旸看到,政府投资基金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省、市、县(区)联动更多出现,基金产业相关属性也更明显。
从机制上说,政府引导基金与基金管理机构之间是双向选择,政府引导基金需要投资机构来合作实现资本招商与经济转型发展目标,创投机构则需要政府引导基金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在这种合作中,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设计是双方长期持续合作的基石。
2018年以来,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政府引导基金管理逐步完善。与*引导基金相比,部分地区的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更加灵活、导向性更加明确。多个省市还修订了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加大对早期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此外,根据多地发布的子基金绩效考核办法,政府引导基金也多在从政策效应、社会效益和管理效能等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引导基金资本招商与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效应。
“考核是指挥棒,如果用同一考核标准和考核体系,会造成这个基金的目标很难实现,也很难实现持续的发展。”刘旸补充表示,基金业本身也是一个产业,要实现基金支持产业功能,政府引导基金应考虑到不同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领域和承担的诉求,在业务实践中考虑进行差异化的考核。
地方引导基金还是需要不断地进行迭代和进化。用韦孟的话说,“引导基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母基金,但是可以通过更多的手段和方式逐步向母基金靠拢。”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早已有之,但这两年特别火。火到什么程度?以前通常都是经济重镇、开发大区才会设立,现如今很多县级市,甚至是较为偏远的小地方也大张旗鼓搞起了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一时间,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颇有遍地开花的态势。
对大多数地方而言,产业结构转型、提升产业链价值、提高智能化水平,以及企业数字化升级几乎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发挥土地、政策、人才、产业链等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除资金外的更多配套扶持,另一方面也可以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入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一套模式在不少地方都得到了有效验证。资本招商,一举多得,俨然成了一些地方盘活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新钥匙。
据第三方股权投资行业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一季度新设政府引导基金33只,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26.9%。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共设立2004只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约12.62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6.28万亿元。
在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中,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案例不少。比如青岛,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投资孵化了一大批上市公司和“隐形*”企业,点燃了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再比如合肥,更是尝到了利用基金盘活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一池春水的甜头,成为了各路资本争相投资的热土。
吃螃蟹成功的例子多了,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由此,政府引导基金逐渐成为一大潮流。同时,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市级引导基金正成为政府引导基金的主力,并呈现下沉趋势,一些县级地方引导基金也逐渐出现,规模你追我赶,返投比例调整不一,佣金补贴等创新玩法层出不穷。
笔者以为,各地大力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出发点是好的,取得的成绩更是值得肯定。不过,一片叫好声之外可以有一份冷思考,由此衍生出的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并且在后续推进中“有则改之”。
一是不要盲目追求规模,甚至搞成地方引导基金规模竞赛。这类问题在一些县市级地方引导基金发展中已经有苗头,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噱头也好目标也罢,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一味求规模大,更不宜在地方引导基金中地方政府出资占比过大,政府出资更多是一种招商引资的态度。
二是产业发展不要热衷追踪风口,发展目标不能不切地方实际。目前国内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已经数量不小,容易出现投资重叠的问题。这两年各地新设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布局亦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清科研究中心近期在一篇盘点2021年政府引导基金情况的文章中指出,部分基金投向重复、与当地产业基金不匹配等问题逐渐暴露,影响了投资效率和对产业的扶持效果。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区加强了对存量引导基金的统筹管理,开始探索基金的优化整合。
三是招募GP(普通合伙人)不要盲目求高大上,量体裁衣适度让渡利益最可取。这类问题也偶有发生,个别地方政府本身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一心想通过资本招商来改变现状。但限于基础差产业底子薄,只能通过大幅降低返投比例提高招募创投基金公司的吸引力。这倒还好,通过让利于创投机构提高招揽基金落地。还有一些地方甚至提出可以给落户的创投基金管理公司一定的补贴和奖励政策。这些做法只要合理合法合规,本身都无可厚非。但建议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当让渡利益,让地方和创投机构双赢,甚至多赢才能走得更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政府引导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政府引导基金、中证5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