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健康生活自测100题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每天达到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7-8小时……
戳图自测↓↓
不及格的同学赶紧转走,
对照改正!
=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挖贝网4月14日,韶钢松山(000717)近日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00万元–11,2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3.07%-78.6%;基本每股收益0.0367元/股–0.0462元/股。
2022年一季度,公司7号高炉仍处于大修期,全季无产量,钢产量同比下降26%;同时,疫情多点散发,对下游钢材需求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废钢价格亦一定程度的上涨,导致公司业绩同比下滑。预计2022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00万元至11,200万元。
挖贝网资料显示,韶钢松山主营范围包括制造、加工、销售钢铁冶金产品、金属制品、焦炭及煤化工产品等;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线材、中厚板材和建筑用材等多系列多规格钢材产品。
***-***海外版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这三大常见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日前,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陈楠三位专家联合呼吁:三大慢病“相伴相依”,需“联防联控”,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上述三大关联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综合长期管理。
“糖、心、肾”相互关联,需要引起重视
随着跨内分泌、心内和肾内三大学科全病程管理临床医学的发展,心脏、肾脏和胰腺之间的相互联系被不断发现。这意味着当患者患有这其中某一种疾病时,会增加另一个或所有其他器官和系统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整体病情的恶化。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往往会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数据显示:3位心衰患者中至少有1位患有2型糖尿病;3位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至少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3位心衰患者中至少有1位患有慢性肾脏病。三大慢病“相伴相依”缩短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生活质量,同时极大增加医疗支出和社会负担。
“糖尿病*的问题是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导致预期寿命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到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大约有75%,其次就是肾脏疾病,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十分广泛,尤其是合并心肾疾病的高发,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结局的恶化。”郭立新说,所以,为了控制糖尿病,继而延长糖尿病病人的寿命、改善临床结局,关注和改善患者的心肾结局是至关重要的。
“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个系统和器官都相互关联,现在医院科室分得细,这有利于专科深度发展,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科间的横向协作。”杨杰孚说,“临床实践中,内分泌科医生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同时,注意心脏、脑和肾脏的保护,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样,由于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清楚高血压对器官的危害,导致高血压服药率很低,控制率更低。心内科医生一定要提醒患者降压不仅是为了心脏好,更是为了全身好,如果血压不能降下来,最终就可能导致肾衰和脑梗等并发症。因此,患者虽然到各个专科就诊,专科医生一定要告知患者疾病可能引起的全身性损伤,尤其是对最重要的3个器官心脏、脑和肾脏的危害,引起患者的重视。”
建立整体观,进行“联防联控”
临床上,既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三大疾病总是“相伴相依”,应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以患者的全面健康结局为目标,制定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方案。
“首先,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当诊断这3个疾病当中的任何一个疾病时,要想到另外两个疾病的可能。”郭立新说,“应该把它定义为共患疾病,一种疾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导致另外两种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它们之间互为恶性循环的因果关系。早期诊断应始终秉承共病同治的原则:在发生一种疾病时对其他疾病也进行早期筛查,进而进行早期干预,同时在治疗的时候要统筹兼顾,要进行多器官保护的治疗。把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为了帮助患者获得心肾等靶器官保护*化,国内外权威的糖尿病指南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再单纯将降血糖作为首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把心血管和肾脏的获益、规范救治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并发症推向治疗目标的前列。
在杨杰孚看来,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糖尿病需“联防联控”。通过早期干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可以延缓心脏、肾脏和脑的问题。“治疗方面,在选择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问题上,尤其是对心衰的病人,应特别关注对肾脏的影响。在选择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治疗药物时,如四大类改善预后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RAS抑制剂、SGLT2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不仅要考虑对心功能的改善,还要考虑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另外尽量选择能同时改善血糖的药物,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杨杰孚说。
陈楠在谈到肾脏病的防治时指出:“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出现功能损害往往无声无息,而当糖尿病并发肾脏病时,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早期要特别注意微量蛋白尿、血压和肾功能的监测。我们建议在疾病早期使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压、降蛋白。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如果不控制,过两三年这个患者很可能就肾功能受损了。”
慢病防治要重心前移、重心下移
“对于三大疾病早期干预、综合管理,首先提倡重心前移,即在疾病早期就开始筛查、防治。同时提倡重心下移,即充分发挥社区和二级医院的作用,做好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因此,需要临床医生、社会各界,包括患者、家庭、大众共同提高意识,尽早进行筛查,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做到三大疾病防治并重。”陈楠说。
专家提醒,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患者,要坚持定期体检,早期进行器官损害并发症相关的筛查,如每年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生物标志物等对心血管风险进行筛查;还有肾功能筛查,并关注营养、酸碱平衡和包括钾、钠、氯、钙、磷在内的电解质代谢平衡;内分泌、心血管和肾脏方面都要注意做微量蛋白尿筛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在日常饮食中,专家们也提醒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患者要做到少糖、少盐,低脂健康饮食,同时,不吸烟,适量运动,按时足量服药,控制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等。
专家强调,当罹患“糖、心、肾”一类疾病的时候,应该同时关注其他的伴发或者共病的存在,关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危险因素的“联防联控”。只有防治并举,才能够让患者的临床结局得以改善,只有把内分泌代谢、心脏、肾脏等问题都关注后,才能真正让患者拥有阳光生活。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
家里有小孩能养宠物吗?
能!而且有好处!
最近,广州电视台《健康100FUN》节目邀请了国内呼吸科权威专家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做了一期节目,专家在节目中提出:城市儿童患哮喘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建议家长可以考虑在家中养宠物,这样可以帮小朋友适应过敏源。
钟南山 :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
据钟南山团队的研究,农村小朋友的哮喘发病率,明显比城市的小朋友低,他们归结为,城市的小朋友生活环境太干净,未能接触和适应更多的过敏源。
1. 在小孩子身上——养宠可帮适应过敏源
英国的一项研究数据也表明,小朋友在3岁之前拥有一只宠物狗,可以使患哮喘的几率降低40%。专家表示,除非小孩真的天生就对宠物过敏,可能就不行,但是他从小家里就养狗养猫,其实是对小孩子的过敏是有保护作用的。
医生还建议,宠物应该越早养越好,甚至可以在妈妈怀孕之前养,让小朋友在胎儿阶段就可以提早接受“锻炼”。
2 . 心理健康上——养狗可赶走孩子孤独感
现在的孩子由于都被保护的很好,基本都是长时间在家被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抚养,很难接触到同龄的玩伴。如果有一只亲密无间的宠物相伴,会让天性喜欢小动物的他们觉得无比的快乐。
3. 身体健康上——减少发烧/过敏/中耳炎
据波兰科学家Hanski的研究报告显示,家里养宠的孩子比家中没有养宠的儿童更健康,整年没有生病发烧的健康周数多出31%。
此外,在家接触狗的儿童减少44%的中耳炎,减少20%的发烧,以及比没有养狗的儿童减少29%的抗生素疗程。
4. 在家庭里——家里养宠物或可以抗癌
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最近刊登的一则文章:一些英国科学家表示,宠物体味中含有的硫氢化合物能有效预防癌症和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这项研究的是Dr. Mark Wood 团队,他们来自英国的Exeter医学大学。
家里有小孩也能养宠物!
转:健康时报微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健康100》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健康100、000717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