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芯片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电子元件。然而,要制作一颗芯片,成本却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预期。除了封装成本相对较低,半导体流片的费用则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流片,即通过特定工艺将设计好的芯片图案转移到硅片上,是芯片制造的关键步骤。
国内有许多出色的芯片巨头,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在华为海思身上,为华为海思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海思是全球第一个发布5nm 5G SOC芯片的厂商,同时在国内多个行业内都保持领先的芯片市占率。其实除了海思之外,国内还有一家被低估的芯片巨头,年营收117亿,多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被低估的国产芯片巨头,年营收117亿元,多个领域占主导地位 北京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在2021年5月的手机芯片出货量中,紫光展锐*进入手机芯片市场国内前五,同比增长超6000%,成为市场*的黑马。
收购豪威 科技 后,韦尔股份在 汽车 CIS芯片领域的当前市场份额仅次于安森美半导体,在安防领域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索尼。
中国芯片制造厂80%的200多种关键生产装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因为我们自己造不出来合格的机器,不仅技术难度高,还非常贵,难以将半导体材料产业总体规模扩大,同时,制造芯片必备的材料,目前也存在着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比如光刻胶就完全依靠进口。
发展起步晚,缺乏核心技术:相较于国外成熟的芯片技术,中国的芯片研发起步较晚,因此在技术水平上一直存在差距。尤其是在信号链芯片设计方面,其复杂性高于电源管理芯片,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为明显,导致对外依赖度较高。
目前,中国能够量产14纳米芯片,并且在技术上也取得了更小纳米制程的突破。在芯片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14纳米芯片的量产,且良品率处于较高水平,这为国内诸多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芯片供应支持。虽然与国际上*进的3纳米、甚至2纳米制程还有差距,但中国科研团队也在积极研发更小纳米制程的芯片技术。
如果美国没有制裁中国芯片,中国芯片产业会在更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发展,“造不如买”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或仍会延续,但也会有积极变化。一方面,“造不如买”的想法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
一方面,技术层面不断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例如在部分中低端芯片制造工艺上实现了量产,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架构和设计技术,在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等新兴领域也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中国芯片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技术突破方面: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如在5G通信芯片上,华为海思的麒麟系列芯片曾展现出强大的性能,在通信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推动了5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产业布局方面: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
1、台湾芯片行业在全球地位独特,与大陆的芯片行业形成“上下游”关系,台湾位于下游。 今年的COMPUTEX 2024在台北举办,聚集了众多科技巨头,因为这里能够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
2、台湾的芯片行业历史悠久,拥有一系列知名的半导体公司,如威盛、HTC、台积电、联发科、联电、茂德、力晶和日月光等。在这个行业中,台湾的主要竞争力集中在芯片制造(代工)和封装、测试等中下游环节。尽管在上游的EDA、IP和设备材料等领域,欧美日和台湾的竞争力相当,但台湾在芯片制造领域依然表现出色。
3、台湾芯片行业还是非常牛逼的,是目前全球芯片领域的主要玩家。台湾芯片的发展是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布局非常早 ,并逐步逐步发展形成了联字开头的几家公司(联华,联电,联发科)以及台积电等等几家目前比较有名的芯片公司,覆盖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领域。
4、芯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深厚的积累。台湾在1960年代抓住全球产业分工机遇,吸引外资设立工厂,芯片制造业初具规模。1973年,台湾当局设立工研院电子研究所,扶持半导体产业,避免盲目复制IDM模式,转而采用晶圆代工,开辟了新路径。
5、台湾制造芯片的三大巨头分别是台积电、联电和联发科。台积电:作为全球*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先进的制程技术和高质量的生产能力,使得台积电成为了众多芯片设计公司的*合作伙伴。联电:联电也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一环,专注于晶圆代工服务。
6、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得益于早期进入市场以及政府有计划的扶持。1976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与美国RCA公司签订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集成电路技术。同年7月,第一家集成电路工厂奠基,并在次年成功生产出三英寸的晶圆,这标志着台湾IC产业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无论成功与否,其损害都是惠及世界各国。芯片将成为像美元一样控制世界的新武器。谁参与了这个计划,最终都将与美国捆绑在一起。芯片只是一个重要的部件,最终还是要安装在基础设备上才能发挥作用。只要我们密切关注基础设备的制造,美国最终会采取与我们合作的态度。
2、美国这次签署的芯片法案,虽然就目前来看对我国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在未来美国如果建设起了全面的芯片产业,美国与我国的交流就会大大减少,这也与美国与我国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相悖。
3、有相关专家表示,美国的这一举动会给全球的产业链带来影响。不利于全球产业链的顺利流通和发展,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会波动全球的经济相关的科技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芯片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研发不出属于自己的芯片,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一直都要受制于人。
4、美国此举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直接扰乱全球芯片供应链市场,这套芯片政策也是针对中国开展的,这一做法明显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付出2800亿美元的投资无疑在美国历史上是非常重大的举动,但与各国横向对比来说不占优势,也会严重损害美国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削弱,其本身的发展能力,实则害了自己。
芯片代工行业迈入10nm工艺后,成本压力越来越高。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超7亿美元,7nm接近3亿美元,5nm超5亿美元。如果制造基于3nm开发出NVIDIA GPU那样复杂的芯片,设计成本就高达15亿美元。芯片成本主要由流片费用、IP授权购买费、自研部件费用、高通专利费、研发工程师工资奖金等5部分组成。
因为技术研发成本高,所以麒麟芯片要贵一些。麒麟芯片与骁龙芯片是两种不同的处理器芯片,由华为和高通分别研发。麒麟芯片在价格上可能比骁龙芯片贵是因为技术研发成本高。研发*处理器芯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包括设计、验证、测试等环节。麒麟芯片的研发成本可能较高,因此在价格上有所体现。
集成电路制造成本涉及设备、厂房、人才、研发等多方面投入,高昂成本源于精密设备,如炉管设备成本几百万美元,而Photo设备则高达几千万至数亿美元。30至50层光罩制作需数百道工序,确保高质量,成本自然不菲。流片与量产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Mask与Wafer成本的分配。
为此他们发明了一种通过光线每秒5万次轰击滴落的液态金属,从而成功制造极紫外光。其过程便是当前你看见的画面,如果非要举例的话,那就是你要用针在一秒内给从空中落下的一粒米戳五万个孔。看完这两个例子,相信你已经对光刻机的生产难度有所理解。
华为的研发成本费用占年收入的24%,说明华为在研发成本上投入的经费非常多,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很大,就意味着这个企业的创新活力更加澎湃,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员工的待遇也会得到更好保障。在研发上的投入增多,意味着华为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