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股份占比(汇源果汁负债高达115亿,市值却只有47亿元,它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5 9:13:42 基金 xialuotejs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汇源果汁股份占比,以及汇源果汁负债高达115亿,市值却只有47亿元,它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汇源果汁股份占比





汇源果汁(01186,HK)暂时没有退市危机,但长期来看有。因为它已经停牌了4个月时间,按照港交所的要求,若它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复牌条件,港交所将启动对它的退市程序。

如今距离2020年1月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汇源果汁需要做的就是实现复牌。而它复牌的最大障碍,是一笔42.82亿元的贷款“说不清道不明”。

这笔贷款发生于2017年8月~2018年3月,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多项短期贷款,贷款金额合计42.82亿元,年利率10%。这家北京汇源饮料公司,并不是上市公司汇源果汁的子公司,而是老板朱新礼另外一家公司,即两者相当于兄弟公司。用专业术语的说法,就是这笔42.82亿元的贷款是关联交易。(下图为朱新礼)

但奇怪的是,这笔巨款没有经过汇源果汁董事会的批准,也没进行公告。

有些人可能会说,不论是汇源果汁还是北京汇源饮料公司,都是朱新礼的公司,借款无非是左手倒右手,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逻辑,只适用于这两家公司都是朱新礼的独资公司,但事实却是:汇源果汁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有很多其他中小股东的。

往轻了说,朱新礼的行为,暴露出了汇源果汁严重的内控漏洞,说明公司经营管理质量很差,因为董事会形同虚设,对老板形成不了制衡,这家公司变成了“内部人控制”(朱新礼为董事会主席、总裁。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是执行董事、副总裁,负责董秘办公室等具体事务。);往重了说,朱新礼可能涉嫌掏空上司公司。(下图为朱新礼女儿朱圣琴)

外界并不知道朱新礼借了这笔巨款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但汇源果汁本身的衰落,其实起点应该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这里就不得不说,政 府监管的“有形之手”,很多时候会“好心办坏事”。

2008年9月,可口可乐提出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但这笔收购,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一些人认为,这将导致民族品牌拱手让人,中国的饮料行业将会遭受海外企业的垄断。最终,这笔收购因未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而告吹。

其实果汁这样的日用消费品,竞争很激烈,即便汇源被收购,仍然会有后来者重新杀入这个市场。可能朱新礼自己都没有料到这笔收购竟然会失败——在和可口可乐谈收购的时候,朱新礼几乎撤掉了所有的果汁生产和销售渠道。

收购失败之后,汇源只得重新来过,包括新建工场、购置基地、重新招募销售人员。可能我们敲字比较容易,但要汇源做这些事情,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其中不仅仅包括资金上的投入,还有时间上的浪费(竞争对手已经在填补你退出的空间)。

重新来过的汇源,销售人员控制得也不够好,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1万人,成本巨大;后面它又不得不削减销售人员。但激烈的外部竞争,已经没有汇源犯错的机会了。

当然,现在的汇源,仍然能够方便地买到,但相比10年前的市场地位,汇源已经是“泯人众人”。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成功,汇源还会不会是现在这般窘迫的地步 相信不太会,因为从近10年的饮料市场发展来看,其实碳酸类饮料的份额在降低,而果汁类在增长,依靠可口可乐强大的财力、渠道、品牌,汇源其实被可以过得更好。只可惜,这样一个本来纯商业的行为,被舆论和监管给破坏掉了,人言可畏啊。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新闻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你们太年轻了,还真以为收购案被阻止是民族主义和网民的锅。我来告诉你们10年前发生了什么。08年雷曼公司倒掉引发经济危机。这个是很突然的,很少人预料的,危机前资本市场是火热的,所以可口可乐几个亿还是十几个亿收购汇源,可口可乐也不觉得特别亏。签收购协议以后不到一个月就爆发危机。这时候所有美国大公司都很难受,都紧缺现金流。唯一游刃有余的是巴菲特。这时候主要的舆论还是说汇源赚大了,卖在了山顶上。可口可乐这时候要兑现协议简直就是挖自己的肉。于是不久商务部命令就出来交易无效。 哒当然是可口可乐背后影响了我们的商务部啊,

汇源果汁,作为国内老牌饮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什么短短数年,负债累累,市值仅有47亿元 企业发展,长期看产业,中期看市场,短期看经营。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一、从产业角度来看

看汇源果汁的败落,不得不看国内饮料行业发展情况。从上世纪90年代,果蔬饮料行业快速发展,但到近年来,增速开始放缓,如2016年我国果汁零售量134.47亿升,零售额1009.41亿元,同比增长1.88%。

按照汇源果汁2016年财报,高端市场100%果汁,销量占市场比重53.4%,零售额44.2%;中端市场26%-99%中浓度果汁,销量占市场比重38.3%,零售额28.3%;低端市场25%浓度以下,销量占市场比重34.9%,零售额34.2%;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占全国果蔬饮料零售额的5.69%。

由此可见,汇源果汁在各细分市场都是处于领先地位。行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发展潜力。

二、中期看市场

我国果蔬行业市场格局,已经不是本世纪初样子,到今天,随着各竞争对手不断涌入,比如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美国的可口可乐美汁源;国内农夫山泉等纷纷发力果蔬饮料

,竞争日益激烈,早成一片红海。

汇源果汁再想如早期那样,独占鳌头,已非易事。

三、短期看经营

1、并购失败,贻误战机。汇源果汁经营频频失误,先是在2008年,与可口可乐商议收购时,几乎撤掉了所有的果汁生产和销售渠道;结果未通过反垄断审批,收购失败,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进行生产及渠道布局,不但增加公司资产投入,更是贻误战机。

2、家族式管理,治理机制不完善。虽已上市,汇源果汁依然是一家家族企业,长期以来,朱新礼的众多亲属均在公司内部任职。由于决策集中,最近关联方借贷42亿事件时,董高监根本就无法阻拦。

3、业务单一,经营效率相对不高。一方面,相比较,统一、康师傅等产品多元化,汇源果汁,业务单一,核心业务仅果蔬饮料;另一方面,经营效率待改善。比如,2016年,汇源果汁高端市场100%果汁,销量占市场比重53.4%,零售额仅44.2%;但它的第二位竞争对手,只占据29.5%销量,却占据36.4%零售额。

最后,经营企业确实不易,真心希望汇源果,民族饮料品牌的代表之一,能够汁重整旗鼓,焕发新生。

汇源果汁跌下神坛。我记得当年汇源果汁拒绝可口可乐要约收购的时候,那时我是双手叫好,认为汇源能够成为我国响当当的国产饮料品牌,并且能够打入国际市场,为中华儿女再争一口气。看来当时我还是年轻!我认为汇源衰落的原因:

一、汇源主要领导人对于市场的严重失误所致是主因。融资、负债去投资别的项目也算是原因之一,但我认为并不是主要因素。关键在于主要领导人对于市场变化的把握并不准确,饮料行业一二再再而三的被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品牌侵占,甚至一些地方性果汁品牌所“攻占”,汇源并没有还手余地。做商贸流通最为重要的是工作人员与客户的沟通以及新鲜政策的落实,这点汇源可以说完全没有做到,汇源只做到了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算。曾经的一线果汁品牌已经没有了市场攻占能力,这样的责任我觉的是汇源主要领导人的决策的重大失误,这锅他给背!

二、汇源果汁没有推旧出新是败笔!娃哈哈是卖水的,可是人家也出饮料。但是汇源果汁这几年来看,老产品半死不活,新产品一个都见不到!并且也没有跟上市场青睐的潮流,蓝莓汁、芒果汁、椰子汁等等,并且存在多种版本的样式:大玻璃瓶、小玻璃瓶、纸包装、易拉罐等等。这些汇源产品完全没有看到过。一家从来不推旧出新的企业,特别是饮料行业,持续性有限。

三、面对新时代特别是大数据、云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并没有把握好时机!一线品牌的营销能力是强大的,并且利用新出现的媒体进行宣传也是手段之一。而面对大数据、云数据、移动互联网,哪里有汇源的广告 根本就看不到!饮料品牌的塑造是离不开广告的。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10年前,汇源被可口可乐报出高溢价收购价,未遂。10年后,汇源沦落如此,当年投反对票的朋友,你们还在吗 汇源果汁成立于2006年,主营果汁及果汁饮料,其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浓度果蔬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8%和35.3%,是该市场上的领头羊。2008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出价24亿美金(179亿港币)溢价收购汇源果汁。当时国内媒体一致反对,更有几万名网友签名反对此次收购,而反对的原因多是出于对品牌的民族情结。后来被商务部因反垄断为名禁止。在被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后,汇源果汁的业绩一直陷入低迷之中,根据财报,2011年以来汇源果汁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已经连续6年为负。根据汇源果汁最新发布的未经审计的管理账目,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负债总额高达114.02亿元。2013-2017年(2017年数据尚未经审计)的利息支出分别为2.31亿元、3.18亿元、5.5亿元、5.85亿元、5.46亿元。2018年4月中旬,汇源果汁发布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公司收入为53.82亿,同比下降6.26%;净利润为1.35亿。4月开始,汇源在港股停牌至今,也因此,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将其信用评级下调3级至Caa1。惠誉也于今年6月底将汇源果汁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及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B”下调至“CCC+”,评级属于负面观察。为何曾经的“香饽饽”,如今成为负债高企,业绩低迷的“烂苹果” 主要原因可能有几下几点:第一:没做好可口可乐收购失败的准备收购案失败,打击最大的是汇源。甚至有传言称,可口可乐后来反悔了,不想收购了,因为看到汇源业绩已经开始下滑,但是单方面毁约违约金很重,于是就通过各种手段,被禁止了。至今也没有非常给力的理由来说明汇源被收购案失败的原因。汇源创始人朱新礼也没有料到方案会遭遇失败。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当时,汇源果汁已经开始为并购之后的整合做准备:2008年,汇源果汁投资20多亿元巨额资金新建工厂,准备转型做上游的纯果汁原料供应商;此外,汇源果汁大幅削减销售人员,财报显示,2007年底,汇源的销售人员总数为3926人,到2008年底仅剩1160人。这让汇源遭受巨大的损失。后来朱新礼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当年被可口可乐收购的话,汇源现在至少是市值千亿的公司。第二:战略扩张失误在收购报价开始后,汇源就开始准备扩展,结果收购失败,这些项目开工率极低,导致吞噬了大量的利润。当时汇源是准备被可口可乐收购后做的产能准备,结果,由于对收购案太有信心,导致根本没有防范失败的风险。第三:浓缩果汁市场发展缓慢汇源的销售额从10年前28亿增长至目前53亿,连一倍都没有。同样,浓缩果汁市场增长也不足一倍。这说明这个市场并不大,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都喜欢喝鲜榨果汁,街上的鲜榨果汁店生意都很不错。总之,汇源在最好的时候没能嫁入豪门,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这或许是可口可乐的幸运,但一定是民族品牌的悲哀。每天坚持分享,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


今天关于《汇源果汁负债高达115亿,市值却只有47亿元,它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汇源果汁股份占比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