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有日本技术吗(日本的科技那么先进,为啥几乎看不到日本品牌的手机)

2022-09-04 0:36:19 证券 xialuotejs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手机有日本技术吗,以及日本的科技那么先进,为啥几乎看不到日本品牌的手机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手机有日本技术吗





很少见日本的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甚至电视(大法除外)了吧

同样的,很少见日本的电脑了吧

手机也一样

这个和价值链分工有关系

大量日本厂商牢牢把控着高价值高科技的零部件,获取着高额利润。

手机为例

华为小米OV,哪个没有大量日本零件

日本随手怼一下韩国,瞬间三星几个就要凉

至于说日本科技不先进的,不值一驳。

当年日本政府宣布2000~2050要拿30个诺贝尔奖,被国内好一顿讥笑。今年2019年,已经拿了19个了,严重超额完成任务啊!

在问 上的485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商业核心目标是赚钱,很多赚钱的东西是消费者看不见,也接触不到的。日本微电子产业确实很厉害,哪怕是到今天,设备的技术也是中国需要去追赶超越的。至于日本为啥在全球市场没有*拿得出手的手机品牌,为啥索尼、夏普这些品牌没把手机做起来 原因比较复杂。

思维方式差异,决定产品形态差异

学过管理的人应该知道,日本企业是作为企业管理里面经典的案例存在的,也是必须要学习的一类知识。不是因为日本企业管理水平就一定多么多么好,而是整体的架构设置相当完美。完美到故步自封上面去。

当年盛田昭夫创办索尼的时候,说要把索尼打造成为“工程师的乐园”,于是索尼的产品给人的印象就是“精致”;当年乔布斯创办苹果的时候,本身就是看见了普通消费者未来肯定会对电脑有需求,于是做了苹果电脑,给到个人用户使用,所以苹果的产品给人的印象是“好用”。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就直接导致产品方面的差异。日本企业始终是以工程师的思想为主导,工程师说好就是好的;美国、中国企业始终是以用户为导向,用户说好的产品才是真正好的。

做手机也是一样,索尼的手机工业设计是出色的,很早就开始做防水手机,使用正反双面玻璃,纤维或金属边框,做工扎实,完全不输iPhone,但是!“索半斤”的称号不是白来的,索尼的手机就是重,压手,工程师可能觉得这样有质感,用户会这样觉得吗 苹果这些厂商是想方设法把手机做轻一点,做薄一点,索尼除外......

系统方面也是一样,同样是安卓系统,中国的厂商比入小米,会加入很多第三方功能,会听取用户的建议做修改,快速的迭代版本,总之就是要让系统变得更好用;但是索尼并不会,不仅不会,而且还会让体验变差,拍摄照片存储到相册,不缓冲几秒都对不起索尼这个名字,工程师当然希望能够拍摄更好的照片意味着需要进行更多的计算,但是从来不会说用一些动画或者其它方案去中和一下用户的等待过程。

全球化导致的关注点变化

如今世界发展到这个阶段,一个产业从技术、制造、市场三个环节来看,相互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像苹果这样的手机巨头,技术方面一边可以自己研发,另一边可以使用其它厂商的技术,或者直接收购(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地图等等都是这么来的),嗯......财大气粗,库克现在什么都不敢,苹果躺着烧钱都可以烧十几年不倒。

制造方面更不用担心,早期的美国企业还会自己开工厂生产,到了改革开放过后,中国的劳动力比欧美国家便宜,自然在制造业上就全部外包了,目前苹果除了在欧洲还有一家自己的工厂生产iMac电脑之外,所有产品全部外包给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工厂制造。

市场才是目前厂商抓的最核心领域,广告投放,直营店选址、分销渠道、电商渠道、自媒体造势,确保足够的用户曝光度,这些才是厂商目前相互比拼的大环节,尤其是现在手机产品越来越趋同,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困难的时候。连苹果都需要推出降价、以旧换新、24期免息来吸引消费者。

考验手机厂商的已经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资源的整合能力。但是这一点上,索尼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索尼手机从技术方面来说一直都不错,尤其是拍照方面,毕竟索尼是全球**的手机CMOS生产厂商,苹果和华为的手机相机都使用索尼生产的感光原件。但是营销方面索尼没办法与其它手机厂商相提并论,你甚至都很少看见索尼手机的广告。

总体的感觉就是,索尼这种企业像一个勤勤恳恳的老工匠,埋头做自己认为是*的产品,等到把产品做好,准备推上市面的时候;发现消费者早就被其它厂商“坑蒙拐骗”领走了,只剩下一些索粉们进退为难的身影。

思想上的差异导致了产品体验的差异,而全球化又导致了关注点的变化,其实索尼这样的日本品牌造手机,已经算是造*亏*的状态了,为什么还要造呢 或许只是为了老工匠的一种情怀和标志吧。

因为忌惮美国!

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日本的高科技产品一直是避美国之锋芒的。哪一类产品的核心技术如果是美国所掌握,那么日本就会降低此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和美国出现正面交锋。

在苹果崛起之前,2000-2010年这个阶段是诺基亚和三星的天下,也可以说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除了盛极一时的摩托罗拉以外,还有爱立信、索尼、黑莓、NTT等一大群巨头级别的手机品牌。之后摩托罗拉销声匿迹,索尼吞并爱立信更名索爱,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失去市场,NNT更是霸榜日本本土手机*。可就在这样的大好时机下,苹果和安卓腾空而出,索尼和NTT没有进一步跟苹果、三星去搞三足鼎立,而是目送苹果、华为、小米垄断亚洲市场。而后在三星衰退期也选择了收缩防线,并没有加大手机领域的投资。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很多类似主动避让美国企业的案例,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电子游戏产业。在红白机时代,任天堂、世嘉、KONAMI等日本厂商就几乎垄断了电子游戏市场,在2000年后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之时,正应该是日本电玩雄霸天下的大好时机,然而因特尔、AMD这些美国PC端核心技术公司却在“指导下”设计了与暴雪等美国本土游戏公司的针对性优化,全程不带任天堂之类的境外企业玩,日本也就此看出了美国对于游戏市场的野心就像微软要垄断所有PC端的系统一样,于是淡化了电子游戏产业。直至欧亚其他国家的本土游戏市场鹊起,显卡和系统对于非美系也有了同步的优化,于是任天堂、KOMAMI等*才敢在这几年走向世界,否则依然只敢做本土市场。

为什么日本这么怕美国呢 因为美国当年对日本下手可比现在对中国狠多了。90年代日本经济曾雄霸全球,GDP对标美国。尤其是科技和工业比美国还发达。美国怕未来失去对日本的控制,也担心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被日本的科技工业做取代,于是对日本痛下杀手,直接在股市、债市、楼市全方位助推泡沫并一举刺破,让日本经济全面崩盘,并且20多年都没缓过劲来。要知道日本现在的工资水平还跟90年代水平差不多,可见影响之大。

所以日本早就明白一个道理,美国看上的市场一定不能抢,要么做其周边产业,要么主业只放在本土。所以电脑、手机这些涉及芯片和系统等核心技术层面的东西,日本在新世纪以来都没有跟美国抢过市场。如果有朝一日美国宣布自己要大力发展光学器材,要打造世界第一的单反品牌,那你就会发现佳能、尼康离退出海外市场不远了。

日本手机曾经也在中国风靡过一阵子,只是对今天的小朋友来说,真的都不记得了,当年在中国流行的手机有夏普,索尼,松下,京瓷。

尤其是在翻盖机时代,各式各样的日本手机特别流行

对于今天的小朋友来说,其实都不记得了,今天的小朋友口中的手机,实际上是自IOS系统和安卓系统流行以后的手机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智能机市场,但是在中国智能机市场形成之前,日系手机确确实实在中国流行过一段时间的。

看到这个京瓷了没

然后就全挂了。而且这种挂掉,是那种从头到尾的,彻底的死亡,而且不是一个品牌的死亡,是成群结队的全部死亡。

这就要涉及到日系手机的根本性缺陷:运营商主导。

什么叫运营商主导 以中国为例,大家可能都见过类似于“合约机”之类的东西,在中国市场,大多数手机还是以手机本身来卖的,但是在日本是百分之百的合约机主导的市场,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运营商控制着手机商的一切,控制着手机商的销售,生产,甚至涉及,运营商说生产什么手机,品牌商就得生产什么手机,运营商说生产什么类型的手机,品牌商就得生产什么类型的手机,运营商说生产多少,品牌商就得生产多少。

日本一直是以这种方式运营的。日本两大运营商,一个叫docomo,一个叫au,在苹果来袭之前,这两大运营商基本上就在塞班平台和Brew平台搞深度定制,又导致塞班平台的软件又无法在日系手机上运行,结果孤岛效应生成,日系手机根本不敢出海竞争,就只能窝在日本,搞小圈子。

当年大清是怎么被打垮的,当年日本黑船是怎么来袭的,等于说历史又把这个演绎的一边,当孙正义引入了苹果以后,在整个日本造成了激烈的震荡,苹果来袭从根本上动摇了整个日本手机市场,大批大批的手机商倒闭,只有像索尼之类的手机商还在苟延残喘,但是竞争力已经大为消弱,年年亏损,这还是建立在索尼及时转向安卓的基础上。

我们看一下各方:

美国人把持着最上游,把持着IOS系统,把持着安卓系统。

韩国人把持着中游,把持着大量的零部件。

中国人把持着中下游,把持着手机的生产以及相当部分的零部件。

有日本人什么事啊

这就导致手机必须是从这三个国家里面诞生:中美韩。后来手机的设计进一步提高,生产和设计双重集中在中国,这就诞生了中国大量的品牌,小米,VIVO,OPPO之类的都是这个时间点诞生的。

中国手机狂扫了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并且逆袭到东南亚,印度等地,整个改变了世界手机的竞争格局,这是典型的下游扫荡上游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手机节节败退,连代表美国的苹果手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小。

至于日本,早就不知道到哪去了。

日本目前那只提供少量的零配件,例如说索尼的摄像模组之类的,但是即便是索尼的这一点点优势,也因为索尼自己的不统一给玩坏了:早在三星Galaxy 7的时候,人们已经发现,索尼的摄像头调教甚至还不如三星,更可怕的是,供应摄像模组的,居然全部来自于索尼。

索尼自己生产的摄像模组,自己都竞争不过别人,这说明索尼的内斗和不统一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刻了。

到今天位置,索尼依然为各国的智能手机提供摄像模组,并且索尼自己也生产手机,但是索尼生产的所有手机里面,其摄像头却从未排到第一,何其怪哉

手机市场其实已经和日本没什么关系了。

我从我自己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的理解。

日本手机不是没有辉煌的时候。在早几年的时候,索尼、夏普都是非常不错的手机。

比如说夏普曾经在2014年推出了号称世界上第*全面屏手机Crystal,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仅仅从技术上说,先进性就摆在那里。

而索尼即便是现在也在市场上保留了一席之地,早期也有很多很惊艳的手机产品,尤其是索尼还和爱立信一起,使用索爱作为品牌的时候,确实设计出来很多非常具有辨识性的手机产品。如下图所示,就是我很喜欢的*手机LT18,即便现在看起来设计都还很不错。

为什么日本偏偏没有把手机做起来呢

我认为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日本企业的整合能力有限,只能够做出来*的零件,却拿不出完善的产品。

比如说索尼手机,明明索尼自己在影像系统上是全球最*的,但是偏偏手机的相机系统就是被其他手机品牌甩在后面。包括最近的*Xperia 1(如下图所示),终于扭扭捏捏地号称跟相机部门合作,加入了人眼追焦和所谓的BIONZ X for mobile影像处理引擎,但是依然反响平平,毕竟现在的对手都是各种怪物,而且这些新技术可操作性太差,根本不是手机用户想用的。

如果早两年索尼就意识到动用自己旗下的影像部门好好打磨相机系统,至于现在堂堂索尼根本在手机摄影方面就排不上号吗 如果能够多从用户出发,把手机相机系统打造成“可以用来拍照的手机”,而不是“集成了相机系统的手机”,还至于连相机体验本身都做不好吗

我也不知道这些日本企业内部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他们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掣肘严重。

比如说华为设计*手机,恨不得找全世界*的企业,把他们*秀的基因融入进去,所以华为手机跟徕卡的影像部门合作,跟索尼联合研发相机传感器,跟保时捷设计要外形,跟潘通要调色,自己旗下还有强大的通讯和芯片部门,一切都是要*的,然后融合到一起。但是索尼呢 却连自己的旗下的影像部门都没有做好。

夏普也是一样的,根本就不是想做好*好手机,而是拼命炫耀自己屏幕技术多牛逼,最后的结果同样是泯然众人,连屏幕都做不下去了。

这些日本企业就是想一招鲜、吃遍天,相机好,就只想做相机,其他部门想要分一杯羹都不给;屏幕好,就只想做屏幕,其他的部分一点儿都不在意。但是手机实际上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外形、通讯、相机、屏幕、系统、续航……哪一块差了都不行,可惜日本手机企业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

当然了,日本在零部件生产上依然保持了相当的优势,但是可惜,手机这一块大蛋糕就是拱手让人了。只能说是他们自己作的。


今天关于《日本的科技那么先进,为啥几乎看不到日本品牌的手机》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手机有日本技术吗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