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月8日工商银行(601398)创60日新高,收盘报4.85元。根据2021年报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152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华宝中证银行ETF。华宝中证银行ETF目前规模为99.15亿元,最新净值1.1954(2月7日),较上一日上涨3.03%,近一年下跌3.75%。
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胡洁。胡洁在任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宝中证银行ETF联接A,管理时间为2012年10月1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01.78%;华宝医疗ETF联接A,管理时间为2015年5月21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40.23%;华宝中证军工ETF,管理时间为2016年8月5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33.4%;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A,管理时间为2017年1月18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33.77%。
重仓工商银行的前十大基金
工商银行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120.93亿元,同比上升6.97%;归母净利润2518.21亿元,同比上升10.12%;扣非净利润2503.89亿元,同比上升9.98%;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443.0亿元,同比上升12.4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83.48亿元,同比上升10.5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877.51亿元,同比上升10.37%;负债率91.06%,投资收益264.2亿元。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74。
近年来,银行纷纷加码布局财富管理市场,而代销业务则是重要抓手。随着上市银行2022年半年报陆续发布,银行代销业务表现备受市场关注。《证券日报》
对此,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
业内人士表示,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若想在大财富管理赛道中走得更远,应转变观念,从卖产品转变为管理财富,切实以客户为中心调整绩效激励机制,提升客户获得感。同时,还要提升产品丰富度,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精准服务。
代销业务收入结构
出现变化
平安银行也在半年报中提到,今年上半年实现代理基金收入16.83亿元,同比下降29.3%,主要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实现代理保险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代理理财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29.3%。
对于银行代销业务收入结构出现的变化,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
代理保险和理财等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助推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增长。例如,邮储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7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4.51亿元,同比增长56.44%。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00.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39亿元,同比增长25.13%。具体来看,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117.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79亿元,同比增长19.07%,主要是加快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通过搭建多元化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助力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代理保险等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54.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94亿元,主要是净值型产品规模增加,以及推进净值型产品转型一次性因素带动。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面临挑战
目前,多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代销业务已成为银行加码财富管理的重要“抓手”。不过,今年上半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和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影响,银行财富管理收入增长有所承压,代销业务的发展也面临更高要求。
于百程表示,通过传统资产扩张规模实现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众多银行抓住机会,利用数字化技术,向大财富管理为代表的零售转型,近些年不少银行转型取得丰硕成果,非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不过,今年上半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对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影响较大,部分银行零售业务受到挑战。
“排除上半年外部不可控的阶段性因素,在银行零售业务或财富管理转型过程中,要更加重视零售用户数和管理客户资产规模(AUM)指标的增长,提升产品的丰富度,通过数字化技术做到精准服务和良好体验,这些是银行财富管理转型的基础。”于百程认为。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在全面净值化时代下,对于商业银行代销业务,在C端层面银行可以通过提供创新而丰富的金融服务来完善代销相关的产品矩阵,整合“大零售”各类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提升用户活跃度,加强用户留存;从B端角度看,银行需要不断拓展渠道,强化在金融市场中的品牌认知度,将代销与银行自身的其他业务进行有机融合,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招商银行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展望下半年,将继续推动非息业务保持高质量发展。一是结构调优,助力大财富管理业务多点开花,在财富管理方面,深化践行资产配置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解决方案,实现客户资产的壮大和增值;资产管理方面,围绕加强核心投研、大类资产配置、品种投资等能力建设,巩固产品竞争优势;托管方面,前瞻性把握市场机会,推动重点领域业务突破。二是模式增效,纵深推进“投商私科研”一体化,一方面加快打造重点场景公私融合生态化经营模式,聚焦团体金融、融合拓客、零售转介对公等业务方向,开展潜力客群挖掘;另一方面,强化集团联动机制,落实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客户综合服务最大化。三是场景挖潜,促进传统非息收入的二次增长,通过重点场景的精细化经营,提升客户黏性,促进客户交易类、融资服务类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年报已经悉数披露,看看哪家理财子、私行、代销基金业务强。
昨晚“宇宙行”工行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其在2021年卖基金6454亿元;同时工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突破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8.92亿元;另外私人银行方面,管理资产2.32万亿元。农行年报也披露,农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为1.8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7.21亿元;私行资产余额1.85万亿。邮储银行年报显示,中邮理财实现净利润12.25亿元。
工行代销基金6454亿元
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代理销售的数据,2021年末,个人客户7.04亿户,比上年末增加2341万户。个人金融资产总额16.96万亿元,其中个人存款12.50万亿元,增加8374.32亿元,增长7.2%。值得注意的是,工行代理销售基金6454亿元,代理销售国债570亿元,代理销售个人保险1082亿元。
此前招商银行也公布了代销基金的数据,招行年报显示,去年底招商银行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6080.35亿元,同比下降0.44%。
年报也显示,旗下天天基金单年基金销售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创出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年末,共上线15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1.28万只基金产品,公司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共计实现基金认(申)购(含定投)交易3.75亿笔,基金销售额为2.24万亿元,其中非货币型基金共计实现认(申)购(含定投)交易3.18亿笔,销售额为1.34万亿元。
工银理财产品规模突破2万亿
农银理财实现净利润17.21亿元
工行在3月30日晚间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0,218.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517.31亿元,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按募集方式划分,公募理财产品余额19,759.07亿元,增加9406.56亿元,占比 97.73%;私募理财产品余额458.97亿元,增加110.75亿元,占比2.27%。
工行表示,工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同业率先突破 2 万亿元,非现金管理类、开放净值型产品占比显著提高,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同时,工银理财成为国内首批养老理财业务试点机构,发布工银理财颐享安泰养老理财产品;网友分享“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及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开发适合县域和乡村居民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的固定收益产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创新研发“南向通”主题新规理财产品。
从经营数据来看,工银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8.92亿元;总资产为187.91亿元,净资产为177亿元。
同日,农行年报也显示,截至2021年末,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财产品余额18,232.11亿元,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其中,公募理财产品占比 99.6%,私募理财产品占比 0.4%。
从经营数据看,截至2021年年末,农银理财总资产152.38 亿元,净资产150.6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7.21亿元。
农行表示,投研方面,农银理财建立宏观策略、中观行业、微观权益、基金和量化的研究体系,完善宏观策略研究框架,基本实现一级行业全覆盖,强化量化与基金研究对投资的支持作用。产品方面,持续丰富“6+N”产品体系,强化现金管理、固定收益、混合、权益、商品外汇衍生、另类投资等六类基础产品的支撑作用,做优乡村振兴惠农产品、FOF 产品等特色产品。风控方面,持续完善全品种、全流程的嵌入式风险管控机制,全面提升信评能力和精细化市场风险管控体系,提高区域风险量化评估水平。科技方面,完成新一代资产管理平台(A+)系统上线及理财产品核算等后台系统切换,实现理财业务流程化、一体化、系统化管控。
邮储银行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111.07亿元,净资产104.64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61亿元,实现净利润12.25亿元。
此前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数据也显示,从净利润来看有4家超过20亿元,目前最高的是招银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32.03亿元,营业收入52.03亿元。截止2021年末,招银理财总资产120.97亿元,净资产106.78亿元;同时,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78万亿元。
还有兴银理财2021年的净利润也高达28.06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9.40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兴银理财产品规模超1.35万亿元,总资产95.07亿元,净资产91.62亿元。
中银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26.09亿元,到去年年末资产总额144.29亿元,净资产130.82亿元,受托管理规模突破1.71万亿元。建信理财全年净利润20.62亿元,2021年末资产总额185.30亿元,净资产174.47亿元;理财产品规模21,883.30亿元。
工行私行管理资产2.32万亿
农行私行资产余额1.85万亿
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工行年报显示,2021 年末,私人银行客户19.9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1.76万户,增长9.7%;管理资产2.32万亿元,增加1442亿元,增长6.6%。
工行表示,顺应财富管理的买方市场趋势,把握私人银行客户多样化需求,从单一产品营销向综合化服务转变,构建“个人—家业—企业—社会责任”多场景共建的私人银行客户综合化服务生态。
农行年报也显示,截至2021年末,本行私人银行客户数17.0万户,管理资产余额18,465 亿元。加快发力私行高端财富管理业务,以投研能力为基础,大力推广资产配置和保险规划服务,创新推出资本市场综合服务,积极开展家企一体化服务,代销资管产品、家族信托业务规模均实现快速增长。
此前公布的年报也显示,截至去年底,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122064户,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33939.04亿元。
中国银行年报也显示,2021年年末,集团私人银行客户数达14.73万人,金融资产规模达2.16万亿元。建行年报显示,截至 2021 年末,本行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达2.02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数量17.72万人。
点击右上角“关注”,可以通过后台菜单查看更多投资经验分享
工商银行作为宇宙级大银行,自然获得非常多客户的信任,但与此同时大家也有一点共识,就是这一家银行的存款和理财收益率都相对较低.
不过我们在实际评测的时候,也发现有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率还不错,今天评测的几款产品中,甚至有一款在过去一年的收益率从轻松的达到了7%。
不过,财说得明白提醒大家,即使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不能够只看收益率,闭着眼睛买,还要分析一下这一款产品的投资范围,封闭期限,从而对风险级别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才决定是不是购买,做一位精明的投资人。
01, 普通的净值型产品
"*合"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产品是工银理财的一个比较新的系列产品,其中有一款封闭期两年半,业绩比较基准达到4.5%,相对比较高。
不过,这个产品的风险评级是PR3型,风险适中可能会有本金亏损。
80%以上是固定收益类,不超过20%投资于权益类,产品可以投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但不超过10%。这样的投资比例,整个产品的风险应该不会太高。考虑到产品的运作封闭期达到两年半的时间,即使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当产品到期时,应该也已经抹平了风险。
不过,这个产品有超额管理费。如果到期时收益率超过了4.5%,银行获得超额收益的20%,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将会略微降低。
如果大家担心上面这个产品PR3型,风险略高,可以看看另一款,也是固收为主的,而且封闭期较短,过去一年的收益率也达到了4.48%。
这是一款季度开放的固收增强型产品,是去年6月份成立的,到今年6月正好一年的时间。一年来,净值增长到1.0448元,也就是说过去这一年净值增长4.48%。这样的年化收益率比起很多预定收益型的理财产品高了不少。
这个产品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严格控制在5%之内,大部分的资金(超过8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资产。投资于衍生品的比例不高,并且主要是国债期货和汇率利率互换等。因为投资者的资金至少有一个季度的封闭期,可以说风险更低。
不过现在固定收益类的资产收益率也在降低,所以这个理财产品未来一年的收益率有可能会略微下降,但至少风险不高。
02,特色净值产品
工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一年期,参与定增,业绩比较基准3.9%,这有点特色。
因为前不久才发行一号产品,所以没有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只能够认真的研读这一份产品的说明书。
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不低于70%,但不高于80%。因为主要资金集中在这一项资产里,所以整个产品的风险可控。
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合计不能超过30%,但也不会低于20%,未来的风险波动主要就是由这一部分的资产所造成的,但是主要的收益也由这些资产所贡献。
投资策略里面清楚的说明了,这个产品将会参与定增。因为公布了新的定增规则,所以很多公募基金都看好定增市场的收益。而银行理财产品明确参与定增,这样的产品并不多见。
工银理财还有一款全球混合类封闭式理财产品,通过这个产品可投资于全球市场。这款产品1005天封闭期,相当于两年9个月。业绩基准4.8%,
这虽是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但实际上却是一款基金产品,严格的说相当于基金中的基金。因为这一款产品的资产将主要投资于市场上的公募基金,包括货币式基金,债券式基金,股票型基金等,而其中的部分基金将以QDII形式投资于海外市场。
不超过80%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而投资于权益类资产最高可以达到40%,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最高不超过20%。从这些投资比例分配来看,这个产品的投资比较灵活,所以产品也注明属于混合型。但同时也说明这个产品的风险波动,比一般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更高一些。
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是年化4.8%,如果封闭期满,年化收益率超过4.8%,超额部分的20%归银行。
既然本身就是一款投资于基金的产品,既然超额部分还有20%归银行,那还不如自己构建基金投资组合。
财说得明白以相同的投资比例,选择一个基金组合,发现过去三年来的收益率,折算年化,远高于6%。
03,7%收益率的,反而有点低
还有一款"全*科技创新优选"的净值型产品,去年6月份成立,到现在一年净值上涨到1.07,也就是说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略超7%。
一年的收益率能达到7%,对于很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朋友来说,觉得非常可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这个产品的投资比例中40%以下投资于权益类,并且会有意识的倾向于科技创新板块。不超过8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最高40%投资于权益类,而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不超过80%,无疑会使这一个产品的风险略高。财说得明白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投资组合,至少80%固定收益类投资,最多不超过20%权益类且主要为科技基金,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权益类比例,也降低了投资组合的风险。但这样的组合,过去一年的收益应该在10%以上,还不会被收取超额的管理费。
PS:工行的以上产品的浮动管理费有点特别,年化收益率超过8%,并且净值创新高时,超过8%的部分就有20%作为银行的管理费。收费可不低。
看来,我们买银行理财产品,只是懒人选择,应该学会自己构建投资组合,追求在同等或更低风险情况下,获得更高收益。
财说得明白在近一个月,已经连续评测过多家银行的产品,其中以下6家银行的产品评测,还写成了合集,有兴趣可以先回顾以下文章。
中信银行,有收益10%的也有跌4.5%的,分析各类理财产品的优缺点
广发银行活期收益超余额宝2倍,净值型10%,集中评测三类产品
兴业银行活期理财3.6%,最高10%的保本存款,五类产品集中评测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5%还低风险,也有亏损8%,集中评测近十款
平安银行,保本的,高收益的,净值的,结构的,保本产品最高7.5%
招行产品小额比大额存单高,保本的最高10.3%,看透净值产品不足
财说得明白,带你看懂财经现象背后的真相。
关注财说得明白后,后台的菜单,可以更方便看到近期的精华文章与理财干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工商银行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工商银行基金、银行系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