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原标题:刚刚,重磅出炉!基金公司*业绩50强榜单来了!)
最两天都是在迎新年中度过,大家都将正式开启2022年的征程。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总结下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能作为一个较好的开端。
市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最近10年牛熊更迭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
最近5年市场由熊转牛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能迅速抓住机会?
最近3年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究竟哪家公司最能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基金公司是最强*?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业绩统计揭开了这些疑问的答案。
10年“*”银河、兴证全球、中欧位居前三
10年,真的是非常之漫长,A股市场极大的波动对每个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极大考验,10年可谓是经历了多轮市场牛熊、风格轮转,这一长期业绩可以说验证基金公司长期投资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值得每位投资者重视,这体现的是基金公司投研平台的实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2年1月4日至2021年12月31期间市场波荡起伏,先是自2012年是中小盘成长股逐渐腾飞的开始,在这一期间表现突出,尤其是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出现大牛市,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性第二高峰。
然而,2015年下半年牛市嘎然而止,2016年初还出现熔断,经过2016年至2018年的调整,价值风格逐渐显现优势,市场更在意企业内生价值,各大行业龙头股明显溢价,并在2019年、2020年迎来结构性牛市,消费、医药、科技等黄金赛道表现神勇。2021年市场波动及分化较2020更大,演绎一波结构性行情,新能源、光伏等领域表现出色。
这十年间“核心资产”逐渐被市场追捧表现突出,其中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银河基金成为最近十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10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562.34%,在64家基金中*。也是目前*一家10年收益率超过500%的基金公司。
兴证全球基金紧随其后,以479.83%的收益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二。中欧基金则以436.14%的收益率在64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三。富国基金、汇添富、诺德、景顺长城、汇丰晋信排名第四至第八,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400%。
此外,新华、中信保诚、国联安、中银、金鹰、万家、国海富兰克林、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等最近10年的权益基金*收益也超过340%。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权益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
从最近10年的业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11年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349.7%,而中型和小型的仅为268.18%、262.24%。这也说明大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马太效应”明显。
从近两年看,易方达、兴证全球、富国、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等头部基金公司拥有较好感召力,新基金发行较强,资金正流向此类“头部公司”。
7年“牛熊周期”之下万家、民生加银、诺德领跑
A股市场往往“牛短熊长”,而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因为A股一轮牛熊周期往往在七八年左右。因此7年业绩考验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一轮牛熊周期之下的表现。
从7年期(2015年1月5日到2021年12月31日)来看,2015年正是成长股市场走强之际,是一波成长股结构性牛市,而2016年至2018年市场震荡之后,2019年以来又出现一波结构性行情,随后一直是这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
在这7年市场震荡之中,一波抓住了市场机遇的基金公司获得较好收益。*收益排名看,万家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394.56%,在7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7年市场中抓住了市场机遇。
民生加银、诺德、财通、兴证全球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9.53%、290.65%、289.9%、280.9%,排名第二至第五,收益率均超过280%。
而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银河、银华、中欧、新华7年期*回报也超过250%,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这些公司核心投研稳定,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同样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业绩更好。11家大型基金公司7年收益平均值为226.28%,而8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92.65%;纳入统计的54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仅161.81%。
5年长期业绩领先信达澳银、农银汇理、景顺长城名列前三
其实最近5年A股往往经历了一次由熊转牛的更迭,能够业绩领先的通常是能在熊市中抗跌、牛市里抓住机遇的长跑*者。因此,从长期业绩来看,基金公司5年期业绩排名最受关注。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3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5年间,股市起伏较大。2017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较低,随后整体市场起起伏伏,而在2019年市场逐渐回暖,逐渐开始了3年的结构性行情。
这五年间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信达澳银成为最近五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5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313.87%,在101家基金中*。信达澳银也是5年期业绩中*一家超300%的基金公司,并和后来者拉开差距。
农银汇理基金紧随其后,以196.78%的收益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二。景顺长城基金、中欧、财通、诺德、易方达、银河、工银瑞信、万家排名第三至第十,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165%。
从最近5年的业绩来看,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2.75%、132.93%,而小型的仅为105.95%。这也说明大中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
3年结构性行情之下信达澳银、农银汇理、创金合信领跑
3年期业绩同样是基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3年是明显的结构性牛市,更突显出各大基金公司抓住黄金赛道的能力。
从3年期(2019年1月2日到2021年10月31日)*收益排名看,五年期*的信达澳银继续领跑,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289.88%,在12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3年、最近5年市场中均抓住了市场机遇。
农银汇理、创金合信、红土创新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3.52%、264.09%、263.39%,排名第二至第四,收益率均超过260%。此外,鹏扬、汇丰晋信、宝盈、上投摩根、恒越、工银瑞信旗下权益类基金3年期*回报也进入前十,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1家大型基金公司3年收益平均值为156.3%,而9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53.53%,纳入统计的103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为137.72。
2021年10家公司收益超30%
“分化”是2021年A股市场的关键词,这是一个行情极端分化的年份,不仅不同行业间的分化明显,如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现突出,偏上游的强周期个股全年走势比较强,但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2021年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较大;而且,2021年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蓝筹股;产业结构上,上游大宗原材料类个股2021年表现较好,而偏下游的消费类个股表现较差。
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不少主流指数都呈现上涨态势,上证指数时隔28年后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02%,均连涨三年。但是沪深300则下跌了5.2%,上证50更是大幅下跌10.06%,凸显指数表现的较大分化。
从行业表现来看,中信一级行业中,2021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表现*,全年涨幅达到50.41%,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的涨幅也超过40%。此外,电力及公用事业、建筑、汽车、综合等也表现不错。但消费者服务、非银行金融、家电、房地产等表现较差。
在这一结构性行情之下,整体公募基金抓住了“黄金赛道”的机遇,整体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122家基金公司2021年获得正收益,更有10家基金公司收益超30%。
数据显示,2021年表现*的是中庚基金,年内业绩达到48.27%,*。紧随其后是东方阿尔法,2021年收益为43.68%。此外,江信、信达澳银、东方、先锋、恒越、农银汇理等公司业绩也不俗。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有不少产品较多地配置新能源等领域,把握住结构性行情,表现较优。
数据说明:
1、基金管理公司*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2、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科创强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混合型、灵活策略混合型和主动混合封闭型基金,不含指数型、生命周期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港股灵活策略混合型、港股偏股混合型、港股强股混合型和QDII基金,主动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纯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短债基金和非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债基,不包含货币基金、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封闭债基和指数债基。
3、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在50%-70%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其余为小型公司,小型公司还包括旗下存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满1年的公司。
数据来源于wind、基金公司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23日,据中核集团消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提前成功吊装。标志着该机组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表示,预计在2022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1年翻倍。
华龙一号压力容器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反应堆核心设备,代表着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关键设备研发制造*水平。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成果,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满足国际*安全标准,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已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三代核电优选方案。目前,“华龙一号”在全球已有4台机组商运,批量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晚,但自21世纪初国家理顺核电发展机制后,在政策主导下,我国核电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2010-2021年,我国并网核电装机量年复合增速高达15.5%。根据中国核能协会,2021年12月全国并网核电容量达到4977万千瓦,2021年1-12月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02%。据王寿君介绍,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为557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23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政策面上,2019年,我国核电机组结束了三年的“零核准”,将核能发电重新加入规划。2021年以来,政策导向更为积极,由此前的“稳妥推进核电发展”,转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核电项目建设”202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6台核电机组项目,是近年来核准最多的一次。
8月9日,在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上,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表示,预计在2022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1年翻倍。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国家新核准三个核电项目合计6台机组,继2019年核电重启以来核准台数创近年新高(2019-2022年核准新机组分别为4/4/5/6台),核电趋势景气向好,十四五期间有望延续景气;按照单台核电机组投资约180-200亿元、设备价值占比50%计算,2022年新核准机组带来核电设备市场增量约540-600亿元。
国信证券认为,国家发展核电态度积极明确,核电景气持续向好,批量化建设+核废物后处理打开核电成长空间。国信证券看好核电细分领域市占率高、核电业务占比高的公司,设备环节重点关注:江苏神通、应流股份、中密控股;运营商环节重点关注:中国核电。
东北证券指出,在核燃料循环领域,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授权的进行核燃料专营的*机构,竞争优势突出,江苏神通、兰石重装也在积极布局乏燃料后处理业务。设备制造领域,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一重和哈电集团垄断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的制造,民企则布局控制棒、核级阀门、开关、配套电机等细分领域。核电站运营管理领域,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平分天下,国家电力、华能集团也开始兴起。
相关概念股:
中国核电(601985.SH):国内核电运营“双寡头”之一,截至6月底,公司核电控股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1万千瓦。
中国广核(003816.SZ):8月2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陆丰核电属于公司的子公司,目前陆丰5、6号核电机组已获国家核准,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工后会计入公司管理的在建机组容量。
江苏神通(002438.SZ):已开始布局乏燃料后处理专用设备产品线,投资建设 “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并已取得订单。
中国核建(601611.SH):国内核电建设领域龙头企业,核电工程建设是公司核心业务,具备多种核电机型自主化建造能力。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火热。新发公募基金募资总规模达1.6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基金业募资额*纪录。在灿若繁星的基金产品之中,中欧基金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在同类排名中遥遥领先,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
根据海通证券截至到6月3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欧基金超额收益率近五年120.52%,排名第二;近三年收益91.37%,*;近两年收益85.92%,排名第三;特别是今年以来,无论是第一季度或者是近半年超额收益排名都是第一,稳稳的占据前三甲的位置。过去十年,中欧基金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超过255%,资产管理规模突破5000亿、跻身行业TOP10,并连续6年获得金牛基金公司大奖。根据银河证券*公布的《中国基金业绩评价报告》,中欧基金共有18只五星评级基金,其中同时获得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评价的合计有6只。
凭借着出类拔萃的收益与拔得头筹的名次,中欧基金展现出了良好的赚钱效应。
中欧基金在11家权益类大型公司的业绩排名情况
数据海通证券,数据周期:截至2021年6月30日
自2006年成立以来,中欧基金一直秉持着“长线基本面投资理念”。如何将独有的“长期基因”,转化成持续*的长期业绩?如何将*的长期业绩转换成投资者账户里的“长期收益”?这是公司持续思考的两个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公司通过长期的业绩和实践找到了答案。
首先,在投资理念方面,中欧基金聚焦长期投资业绩,致力于为持有人带来更好的长期投资体验。中欧基金已连续三年获得金基金“TOP公司”*荣誉,而这也是业内对其“用长期业绩说话”核心理念的高度认可和信任。坐拥强大投研实力的中欧基金,投资范围广,A股和海外均有涉及,且风格多样,价值、成长、均衡、行业主题皆有。
另外,在企业文化方面,中欧基金能够做到对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兼容并包。无论是价值风格、成长风格,亦或是均衡策略、行业精选策略,都能在中欧的平台上发挥所长,得到认可和支持。他们推动了中欧十余年来的发展,也实现了每个人的价值。在中欧基金旗下众多明星基金经理中,已有超过11位基金经理入选“招阳计划”。而这些基金经理覆盖权益类、固收等投资方向,具有不同投资经验年限,投研实力受到市场认可。我们以“中生代”基金经理袁维德为例来一窥中欧基金出色的中长期业绩。
袁维德于2011年毕业后加入基金行业,从事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5年后,他在中欧基金开始管理自己的第一只公募基金。袁维德独立管理的代表作中欧价值智选A和中欧睿泓定开的近6个月的回报高达32.50%和31.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仅为1.36%和0.73%,超额收益非常明显。根据银河证券截至6月30日的排名,中欧价值智选A类过去1年在139只同类基金排名中位列第1。
业绩独树一帜的中欧基金,在管理理念上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2014年,中欧基金成为业内首批施行员工持股的基金公司。这样的股权结构,不仅让持股员工和公司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有更加长远的预期;“分散+共同”的持股结构,也形成了类合伙人机制,员工们更加愿意合作和分享,拥有更长远的视角。如今,中欧基金是行业内投资人员自购本公司基金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既是公司员工也是基金持有人、还是公司股东,自然就有了追求长期的基因。
今天上半年的亮眼业绩给了中欧基金更多的信心。未来,中欧基金仍将秉承用长期业绩说话的核心理念,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实实在在的长期价值。
朋友们大家好,通过基金投资,我们离市场更近,而作为发行基金的主体,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投资者的你,是否想了解基金公司更多的秘密?我们今天继续《走近基金公司》系列活动,用公开的历史、数据和*专业深度分析来揭开基金公司的神秘面纱,也助您在投资基金前,更深入地了解基金背后的基金公司!今天,来谈谈中欧基金公司。
近年以来,医药等消费赛道基金持续跑赢指数,而能够打造同类主题里*爆款产品的基金公司,就更容易走上前台,中欧基金就是典型的例子。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19日,总部位于上海,作为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在国内首批实现员工持股。让核心员工成为公司重要股东,将客户、公司员工与股东的利益紧密捆绑,形成合力,这种业内领先的治理结构下,打造出了中欧这家“聚焦业绩的主动投资精品店”。
①多周期统计 收益水平均位列行业前三
投资业绩比任何广告都更能彰显一家基金公司的实力。中欧基金公司自2014年起,连续5年蝉联“金牛基金管理公司”,旗下产品还曾多次获得“晨星年度基金奖”和“明星基金奖”。 截至2020年末,中欧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近五年”及“近十年”的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均稳居行业前三。从2017到2019年的周期进行统计,中欧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主动投资管理平均收益率达到66%,在同期可比的68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位。
②产品类型独特 股票型基金占比小却质量高
从旗下基金产品的具体类型来看,中欧170只基金产品中,以混合型基金为主。股票型基金产品仅有12只,这是和其他大规模基金公司非常不同的一点,并且没有单独的股票型基金经理,都是由混合型基金经理兼任,但业绩表现整体处于优良水平。比如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股票A、郭睿管理的中欧消费主题股票A、卢纯青管理的中欧先进制造、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等,均取得过在单一年度排名同类前10%的业绩。
另外,除了A类和C类之外,中欧的一些基金名称里还带有“E”这个字母,意味着这类基金在第三方代销平台无法申购,只能在中欧的自销平台上才能买到,这点大家也要注意。
③人才实力雄厚 老中青三代一脉相传
中欧基金能够取得优良投资业绩,一定有赖于基金经理、研究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力配合。该公司拥有近300名员工,其中约半数为专业投研人员,投资人员的平均从业年限近10年,核心投资团队的平均投研从业年限更是超过了16年。从投资团队里的核心人群,也就是基金经理的角度观察,中欧基金目前超过4000亿的资产管理规模,是由29位基金经理在进行掌管。国内管理规模总量前20位的基金公司中,只有兴全的基金经理人数多于中欧,说明中欧的基金经理操盘大规模资金的能力都比较娴熟。
在老中青各年龄段都有精英级别人物坐镇,是中欧基金经理的另一特点。具体来看,任职年限超过13年、从业年限超过20年的曹名长与周蔚文,是业内知名的投资“长跑健将”,奉献了超过20%的年化回报;而年龄正处于中生代,同时拥有清北学霸背景的周应波与葛兰,在各自专注的科技与医药领域,具备相当程度的话语权,这两人在刚刚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中,掌管基金的*回报却已经超过了3倍。而即便是任职年限相对较短的郭睿,业绩表现也非常不俗,掌管的中欧品质消费近两年都有超过60%的年度涨幅。*公布的基金四季报显示,葛兰、郭睿也都持有自己的基金,把自己和持有人的利益有效绑定。
④我们投资中欧的哪些方向更合适?
对于同学们基金投资的方向来说,中欧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无论是从管理规模、业内口碑还是业绩表现,都值得我们作为定投参考的对象。该公司的权益基金主动投向的行业又比较集中于医药生物和电子信息方向,这两个行业也是兼顾消费刚需与科技成长的赛道,对这两个行业长期看好的同学们,就可以考虑相关基金的配置价值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欧基金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欧基金公司、核电概念股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