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海外,华宝海外中国估值

2022-08-30 6:20:35 证券 xialuotejs

华宝海外



本文目录一览:



文 | 潘潇雨

开年以来,跨境赛道里的IPO热潮一直在持续,近期已在证监会过会的华宝新能源就是典型一家。

不同于在跨境电商圈里广为流传的“五虎四少”等老牌大卖,华宝新能源的成长算是另辟蹊径。从2011年成立,以充电宝ODM业务起家,再到2015年切换赛道,转向户外储能这一小众市场,之后又创立了两大自有品牌——电小二和Jackery,分别布局国内国外市场。

华宝新能源的决策可以说是大胆又果断,毕竟便携式储能在当时,小众且初步。而从2016年迈向储能市场,再到2020年,华宝新能源在充电宝上的收入已不足1%。

也正是切换赛道这一果断决策,让华宝新能源在招股书上交出了一份还算好看的成绩。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华宝新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10.70亿元和23.15亿元,同比增长235.44%、116.38%。对应净利润为0.36亿元、2.34亿元、2.79亿元,同比增长541.43%、19.46%。

华宝新能源近3年业绩表现

值得注意的数字是,从2019年到2020年华宝新能源的营收暴涨,净利润增加了2亿;但是到了2021年,营收仍在翻倍,净利润却仅增长了0.45亿元。净利润急剧下跌,一方面预示着跨境电商的阵痛已至,另一方面也加速卷起了这个才起步的新兴市场。

在这次IPO之前,华宝新能源曾于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后又于2019年主动申请摘牌。据招股书显示,这次IPO华宝拟募集资金6.76亿元,将用于便携储能产品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品牌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近两年来便携式储能赛道的关注度并不少。如安克创新等老牌企业纷纷布局这一产品线,再有EcoFlow等新玩家持续入局,在资本加码的助推下,这一赛道正在快速释放红利。那么,在今天抢先上市的华宝新能源,当市场再度拥挤时,能否又一次抢滩站上下一个风口?又能否持续维持现有位置?这就需要打开其招股书寻找答案。

跨境电商的烙印

回溯华宝新能源的成长路径,会发现其具备了典型的跨境电商色彩。也因此,华宝新能源的每一次转变都与跨境市场息息相关。

2011年,孙中伟作为创始人创立了华宝新能源,在当时的国内市场,跨境电商也才刚刚起步。那时候的跨境生意,大多来源于华强北的一米柜台。所以不论是“四少”里的傲基、通拓还是品牌代表之一的安克创新,都绕不开3C电子相关品类,华宝新能源也是如此。

不过,不同于靠贴牌高价倒卖到海外的路子,华宝新能源在最初以充电宝的ODM业务为主。这也来源于创始人在早期就踏入了锂电池行业的门槛。2003年,孙中伟成立了万拓电子,并开发了第一款移动电源。由于早年间的技术积累,华宝新能源在当时的充电宝市场里,其实并不逊色于安克创新。

彼时,随着国内消费锂电快速崛起,锂电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电源的市场风口来到了华宝新能源面前。华宝新能源也快速积攒起了如松下、LG 化学、比克电池等供应商资源,以及特斯拉、宝马、超霸电池等明星客户。

2015年,随着亚马逊进军中国市场、A股出现跨境电商版块、跨境电商进出口试点成立等,纷纷昭示着跨境电商的风口已经来到。而在此时,早期的传统大卖们如赛维时代、傲基科技等,不少已经拥有了创立自主品牌的意识。

也几乎就在同一时期,华宝新能源创立了境内自主品牌“电小二”,将业务模式演变为ODM与自主品牌业务同步发展,并在第二年打造了自主品牌“Jackery”,主打境外市场。可以说,自主品牌的创立让华宝新能源又一次踩在了市场转变的风口上。

除了创立自主品牌,华宝新能源在业务端也开启了大刀阔斧地转变,开始进军便携式储能市场。并于2016年11月,成功推出首款锂电池便携储能产品。

这样的转变战略,源自国内日渐拥挤的充电宝市场,特别在2017年之后,资本涌向了共享充电宝赛道。随着怪兽充电、小电、来电等企业热钱不断,充电宝市场说是一片血海也不为过。此后,随着小米等企业开始下场,充电宝市场也走上了比拼性价比的老路,利润空间也被一压再压。据招股书显示,华宝新能源在2018年充电宝的毛利率仅为30.39%。

充电宝的红利期,已然走到了尽头。

而充电宝的另一边,则是高利润且一片蓝海的便携式储能市场。只不过在当时,这一市场才刚刚起步,也相对细分小众。华宝新能源看上的,就是这样一块市场。

简单理解,便携式储能产品即一种内置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可提供稳定交流/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系统,且部分设备通过集成逆变器,可供大功率用电。便携式储能可以广泛替代小型燃油发电机,应用于户外旅行、应急备灾等场景。

华宝新能源的产品示例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16年仅为0.6 亿元,市场增长率在2017年突破100%后一路高走。新冠疫情的发生更是为之添了一把明火,这一曾经小众的市场开始迅速放量,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42.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90.28%,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82.3亿元。

显然,华宝再度踩到了市场的风口。目前,其主要营收均来自便携储能产品,销售额分别达2.47亿元、8.93亿元和18.35亿元,占总营收比达78.83%、83.52%和79.82%。

华宝新能源的产品收入占比

不过,赛道的利好很快被看见,除了华宝新能源之外,安克创新、傲基、Baseus、羽博、迪比科、ORICO、品胜等多家企业都已开始扩充户外电源产品线。华为也在2021年下半年发布了500Wh和1000Wh两种规格的户外移动电源。

无一不在预示着,新一轮的行业竞争战鼓即将敲响,那么,华宝新能源的准备如何?

消失的风口

这两年被讨论最多的赛道,跨境电商无疑是其中之一。疫情释放了线上消费的巨大需求,让身处其中玩家快速分了一杯羹,华宝新能源在其中表现尤为明显。不过,尽管招股书给出的业绩表现较为可观,但是其近3年来爆发式的营收增长,却离不开跨境电商的风口红利。

将华宝新能源定义为跨境卖家,首要原因就在于其销售的市场。根据招股书显示,华宝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境外,从2019年至2021年,境外销售占比分别达87.27%、91.53%、92.55%,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华宝新能源的销售渠道

其中,第三方平台销售收入逐年提升,营收占比分别达67.83%、75.99%和 68.89%。在第三方平台中,又以亚马逊为最主要销售渠道,2021年亚马逊渠道占据了主收入的51.81%。除了线上线下渠道外,华宝新能源还有一部分营收,仍来自于起家时的ODM业务。根据招股书显示,华宝新能源的前五大客户大多为ODM业务客户。

不过这五大客户并不稳定,仅招股书给出的3年内,就新增了6名大客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稳居榜首的名字——JVC( 即建伍株式会社,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632.T)。

和JVC的绑定与打开日本市场密不可分,2019年以来,华宝新能源通过与JVC在ODM模式基础上采取“JVC”和“Jackery”双品牌的合作模式,迅速打开了日本市场。不过,当华宝新能源在日本市场日渐稳定后,与JVC的ODM业务正在逐年走低,从2020年的9.45%已降至2021年的5.51%。

除此,在华宝新能源的客户中,还有7名也是其供应商,主要提供PCBA板、便携储能产品等。但同样,华宝新能源的前五大供应商也并不稳定,从2019到2021年新增了5名供应商,且其前五大供应商的供应占比已超半数。

如果说华宝新能源营收快速增长的原因,离不开跨境市场的利好,那么去年行业变动所导致的阵痛,也同样折射在了华宝新能源身上。从亚马逊封店之后,随着海运上涨、监管收紧等层层黑天鹅事件发生,跨境市场又迅速回归冷静,风口开始缩窄。

风口不再最直接的传导,就体现在华宝新能源的毛利率上。从2018年至2021年,华宝新能源毛利额分别为1.55亿元、6亿元和10.95亿元,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8.87%、56.14%和47.62%。可以看到对比前一年,2021年毛利明显下滑,在招股书中,华宝新能源也指出了这是由于原材料成本、海运成本上涨导致。

具体来看,华宝新能源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极高,分别达到了1.50亿元、4.12亿元和10.97亿元,占据主营业务成本比分别为92.44%、87.96%和 91.07%。其中,三年单价变动最大的原材料成本为逆变器,从2019年单价为130元翻了近一番涨至2021年的246元。

原材料成本2019年至2021价格变动

除了原材料与海运成本上涨,跨境行业的另一大变化也来自于投放端。流量成本上涨,无疑是近年来出海的一大掣肘,这一点从华宝新能源的销售费用上也可见一斑。从2019年至2021年,华宝新能源的销售费用逐年上涨,分别为0.84亿元、2.27亿元和5.65亿元。而其用于市场推广的费用占比也逐年递增,从2019年的30.67%涨至了2021年的47.17%。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去年亚马逊封店以来,“刷单”似乎成为了一个敏感词汇。但是在华宝新能源的招股书中,却有一项关于刷单的披露。在2019年至2020年,其刷单金额分别为203.28万元和15.47万元。不过,华宝新能源称线上销售的刷单行为全部发生于国内电商平台, 且自2020年3月以来,已取缔了刷单支出。

华宝新能源的刷单金额

如果以跨境电商的市场来看,由疫情引起的供需错配在今年已大多消耗,短暂的风口已渐进尾声。而从储能市场来看,便携式储能的赛道仍有较大空间,不过市场竞争已经在日益加剧。

而对于消费电子行业来说,每当进入红海市场时,一个最常被提到能够实现红海突围的词就是——创新。这一点,放在储能市场也同样精准,不论是电芯还是逆变器,行业的技术水平已接近趋同。那么未来的比拼,仍在研发端。

不过,根据招股书,从2019年至2021年,华宝新能源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2.83%、2.19%和2.79%。而对比同行业的研发投入来看,这三年来,安克创新的研发占比分别为5.92%、6.07%和5.92%;派能科技则达到了7.34%、6.48%和7.28%。显然,华宝新能源的这一数字并不乐观。

华宝新能源与安克创新的研发对比

盘根错节的家族企业

创新除了来自研发端的高额投入,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活力,这一点在家族企业中,却往往是一件难事。而华宝新能源,就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其股权高度集中在创始人两夫妻手中。

从股权结构来看,董事长孙中伟和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温美婵夫妇,通过嘉美盛、嘉美惠、钜宝信泰以及成千亿,共掌握了华宝新能源88.81%的股份。而在监事会的3位成员中,楚婷和吴宗林均来自曾经孙中伟创立的万拓电子,且吴宗林与温美婵系表姐弟关系,并间接持股0.11%。

华宝新能源的股权结构

此外,在供应商中,也存在这张熟人网络的影子。根据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华宝新能源的第四大供应商威曦科技,其法定代表人和持股10%的股东之一孙超,正是孙中伟的侄子。不过随着华宝新能源对其采购额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498.62万元降至2020年的31.83万元,威曦科技也在2021年3月注销。

从股权变动历程来看,除却挂牌新三板,华宝新能源仅有一次引入的外资——成千亿。然而,值得深究的是,温美婵掌握了成千亿20%的股权。

自2019从新三板摘牌后,华宝新能源的股权变动经历了4次变化:

2019年12月,孙中伟和温美婵将华宝新能源19.25%的股份,以估值为2500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孙中伟控股的钜宝信泰。再隔一月,在2020年1月,孙中伟和温美婵仍以估值2500元的价格,再度转让了华宝新能源11%的股份给钜宝信泰。

在2020年8月,孙中伟和温美婵再度出让华宝新能源的股份给钜宝信泰。而这一轮交易的估值,来到了5820万。

在2个月后,即2020年10月,华宝新能源引入了新股东成千亿,成千亿以3500万元的资金换取了2.04%的股权。有意思的是,这一轮华宝新能源的估值,却翻了数十倍涨到了17.16亿。但与之对应的是,这两个月华宝新能源在业务端却并无明显变动。而正是最后引入成千亿的这轮融资,拉高了华宝新能源在上市前的估值。

除了股权更迭的重重迷雾,在2021年6月递交招股书前,华宝新能源于2019年和2020年还进行了4次分红,共计1.32亿元。而在盘根错节的家族网络下,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分红仍流向了孙氏家族囊中。

从充电宝毅然转向储能市场,华宝新能源壮士断腕式的业务决策,等来了海外市场的风口。不论是新能源带来的动力变革需求,还是锂电池储能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都让便携式储能市场迎来了爆发时代。随着场景拓宽、设备智能化以及政策利好等,怎么看这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

但消费电子的周期周而复始,随着大批明星玩家开始挖掘赛道红利,红海的到来已是肉眼可见。而背负家族重担的华宝新能源,在新兴浪潮的冲击下,依托其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可以预见未来的路实则并不好走。

作者名片




基金买卖


最近有2位好友把亏损的基金给我看了下,我一看好多亏损超过20%的基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在银行理财顾问的推荐下买的基金。


仔细了解后,跟她们说明了为什么会被坑:


第一,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并不专业,所说的知识仅仅是公司给的话术。


第二,推荐的基金一般为新基金,很多基金在牛市发行,于是你去买新基金,很容易买在高位。


第三,银行端的手续费比较贵,很多并不打折,大概率申购费在1%左右,买10万元就要扣除1000元手续费,另外他们推荐新基金也是有销售提成的。


所以说不学习就会被坑,有时候别人只管赚钱,根本不管你的收益如何。今天的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下买基金都有哪些手续费,怎样买基金才不会被坑呢?


1、购买基金的4种渠道


购买基金的渠道主要有4种:


证券公司app

银行柜台或app

基金公司官网和app

第三方代销机构app(支付宝,理财通,天天基金和蛋卷基金)


这么多的购买渠道,到底在哪里买更好呢?我们来对比下他们的优缺点:



总体来说,基金公司只能购买自己家的基金,不便于集中持仓和管理查看;银行渠道手续费较贵,但是有线下服务;证券公司和第三方代销平台网上开户即可买卖,用户体验更好,费用也更低。我个人主要是在证券app内购买基金,比较方便管理。



2、购买基金的费用有哪些?



1、购买基金时


认购费:投资者在基金发行募集期内(上市前)购买基金单位时所缴纳的手续费叫认购费。一般认购费率为1.2%。


申购费:是指基金上市后,基民购买基金的行为。股票型基金或偏股型基金申购费一般为1.5%,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一般都采取免除申购费用的方法。申购渠道不同,收费不同,一般银行收费最高,线上渠道则相对较低;申购金额越大,则费用越低。


申购划算还是认购基金划算?


基金公司为了鼓励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基金,往往会在认购阶段给予投资者很大的认购费用优惠。如很多股票型基金,在认购阶段,费用可能仅为0.6%左右。不过很多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可能会给基金申购费用开出一定的折扣,甚至很多第三方销售平台会给出申购费率一折的优惠。



综上所述,从费用方面考虑选择申购同类老基金,还是认购新基金时。投资者不仅要对比同类基金的申购费用和认购费用,还要考虑第三方平台能不能给予优惠,优惠的力度有多大。


销售服务费:是指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及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开放式基金财产中计提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支付销售机构佣金,基金营销费用以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服务费等。


目前大多数股票型基金并不收取销售服务费,而一些不收取申购费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则可能会收取0.25%左右的销售服务费


2、持有基金时


基金管理费:是投资者支付给基金管理人员的报酬。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一般为1.5%,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的管理费用一般较低,大致在0.5%左右。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的费用)


基金托管费:是指基金托管人为保管和处置基金资产而向基金收取的费用,我们购买的基金,资金都是由银行托管的,这部分托管费用也要从基金中计提,大多数基金的托管费率为0.25%,个别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可能会更低。


3、卖出基金时


基金赎回费是指在开放式基金存续期间,已持有基金份额的投资者向基金管理人卖出基金份额时支付的手续费,基金公司可以向持有基金不满一定时间的投资者收取一定的赎回费用,算是对投资者持仓时间过短的一种惩罚。



债券型基金持仓时间超过7天一般不收取赎回费,持仓7天以内赎回的扣除1.5%的费用;货币型基金一般不收取赎回费,上图为大多股票型基金持仓天数与赎回费率对照表。


注:


1、基金托管费和基金管理费与销售服务费一样,并不需要投资者额外支付,而是在每日基金净值中扣除,并按月支付。


2、第三方平台一般申购费打1折。



3、哪种渠道买基金更划算?场内ETF基金只能通过证券公司购买,因此选择费率较低的平台即可。有的平台可能收取万分之三,最低5元;有的平台可以低到万分之一,最低0.5元左右。试想下如果你买入1000元基金就扣5元,那么如果分10次,一共买入10000元基金就要扣50元手续费,是不是很不划算?如果你想要寻找低佣金平台,欢迎私聊我。而场外基金,则不同渠道费用不同。银行的费用最高,大多数没有任何折扣。我们一般选择证券公司或第三方代销平台。不同基金在每个渠道的费用稍有不同,具体可在认购页面查看费用详情。以上为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基金在农业银行(左图)和证券app(右图)上的申购费用,我们可以看到证券app上的费用比农业银行上的少1.35%,那么申购10万元的基金,则能少1350元的费用。不同场外基金费用对比总结:(以上均为打折后的费用,对于不同基金,以及不同平台可能费用稍有不同,但是大多基金基本上与上面收费相差不大)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货币型基金费用最低,债券型基金其次,股票型基金最高,因为需要研究付出的精力更多。4、购买基金省手续费技巧

1、场外基金A类和C类如何选?


在有折扣的基金销售平台申购A类基金,如果长期投资,申购费率大约是0.15%,长期持有(2年)后,赎回费免除。



C类基金不收取申购费(不过持有不到7天会有一个惩罚性的1.5%的赎回费率),但C类的销售服务费挺高的。销售服务费率通常是0.2%~0.8%/年,按照持有时间长短来收取。


一般来说1年以内选C类费率更低,1年以上选A类更划算。


2、基金官方平台购买费用更低


大多数基金在自家官方app上购买费用更低,不过如果买入10只不同的基金,他们分散在10个不同的公司app上,那也不太方便管理。


3、促销活动有优惠


一般在基金认购时和节假日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些活动,这个时候交易基金费用更低。但是千万不能因为这个时候手续费低就去申购,也要看看这个基金当时是否适合投资,只有在低价的时候买才能赚到钱。


4、红利再投资




采用红利再投资的分红方式,能够减免再次申购基金的费用,降低基民投资基金的成本,同时可以享受复利投资的高收益。


5、转换基金


把高风险的基金产品转换成低风险的基金产品,也相当于一种赎回方式,并且这种方法从费用和收益角度上看,比直接赎回更为方便划算。例如,把股票型基金转换成货币型基金,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且转换法低,而货币型基金风险低,相当于现金,收益又比活期利息高。也可以买入货币型基金,再转换成股票型基金。



不过基金之间的转换只能是同一家基金公司下的不同基金产品之间转换份额。


6、长期定投,减少交易频率


目前投资者在赎回股票型基金时一般要支付0.5%左右的赎回费,而再投资时通常又要支付0.8%-1.5%不等的申购费用,一来一去2%左右的盈利就没了。如果在基金净值亏损时进行赎回,损失的幅度就更大了,所以投资者在赎回时要综合考虑。尽量减少交易频率,做好长期定投规划。




不过这里也需要注意的是,卖出的时候是先进先出,比如你1年前买入了1万份某个基金,最近一周又买入了1万份,然后下个月卖出1万份基金的时候,就会按照持有1年来计算手续费。但是如果下个月全部清仓2万份基金,那么一半会按照持有满1年,另外一半只会按照持有满一个月,来收取不同的赎回费用。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了,你有学会吗?




华宝海外中国成长

进入今年以来,老娘舅被读者朋友们问得最多的莫过于以下几个问题:

风格转换了吗?(我该换基了吗?)

17年的几大优胜基,还能继续持有吗?

地产行情需要追进吗?

港股基还能再买吗?

创业板到了买入的时候了吗?

老娘舅花了点时间翻翻已经公布的公募基金四季报,基本上大家的这些问题,在四季报里都有答案了——

风格,没换

说到去年的基金持仓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管它风吹雨打,咬定大盘蓝筹。别管基民看着涨了一年的上证50犯嘀咕,基金对大消费和大金融的偏好依然未改:

根据已披露数据,截至四季度末,基金对于金融行业的持仓占比为7.34%,整体持仓几乎没有变化。基金的前五十大重仓股,明显体现出基金对于保险以及银行股的看好。其中,中国平安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的身份,获得了基金的进一步加仓。据统计,四季度有646只基金持有中国平安,比之三季末增加134只。被加仓最多的股票是招商银行,在三季末时被277只基金持有的招商银行,到四季度末已被385只基金重仓。

大消费板块方面,基金继续重仓乳业巨头以及白酒股。其中,伊利股份成为基金第二大重仓持有的个股。此外,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继续被基金重仓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在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迭创新高之际,基金依旧在四季度大手笔加仓。

在开放式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涨幅榜上,一马当先的除了地产和银行指数基金,上证50也未尝落后。

正如老娘舅之前解答一些朋友的:不要因为觉得“漂亮50”涨得差不多了就提前调仓换基,根据自己的收益目标来决定动与不动才是正理。

优胜基,没瘸

要说广大基民心里最怕的,估计莫过于基金圈著名的“冠军魔咒”:前一年红透江湖的冠军基,第二年业绩落花流水甚至沦为倒数。所以很多朋友不等基金自己有表现,主动就想来问:我买的那个基,是不是该卖了?

要说去年主动基里的“当红炸子基”,排名在前的莫过于东方红睿华沪港和易方达消费行业。前者是定开基,据老娘舅所知,多数买了东方红的基民还是挺坚定持有的(反正也卖不了),所以问的更多是前几名里的那些开放基。

从易方达消费行业公布的四季报前十大重仓股看,五粮液、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大价值蓝筹股占据较大比重,四季度调出索菲亚、口子窖和牧原股份,新进青岛海尔、华域汽车、小天鹅A。

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经理萧楠表示,尽管对持有股票的前景很有信心,但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也降低了一些波动率大、流动性不够充裕品种的持仓比例,增加了业绩增速适中但波动率和估值都处于低位的品种。他对家电、汽车、食品饮料等板块的配置非但没有放松,还有所增加。

不仅是萧楠,最近老娘舅大力推过的另两位基金经理看法也相去不远:

一天募集300亿元的兴全合宜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谢治宇也在兴全轻资产混合(LOF)四季报中发布了对市场的看法:结构上坚持一贯对个股性价比的重视,强调公司成长性和估值的匹配,主要方向仍在消费和金融,阶段性增加一些估值性价比开始显现的成长股、地产股的配置。

从十大重仓股调整看,截至四季度末,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保险股,伊利股份、五粮液、口子窖等大消费股仍位居兴全轻资产混合(LOF)前十大重仓股,四季度新调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国电南瑞和光线传媒,而中兴通讯、新华保险、苏宁云商、永辉超市则被调出。

银华沪港深的基金经理周可彦在四季报中提出,银华沪港深增长基金将保持对大消费的持续关注。同时关注“某些有壁垒的制造业”、周期性行业、保险业;港股方面依旧看好。

在银华沪港深公布的四季度持仓中,白酒板块依然占最大比重,山西汾酒的持仓增加1.93%,贵州茅台的比重增加1%,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仅泸州老窖被调出十大重仓股,新华保险被调入十大重仓股,中国太保的持仓也有所增加。东阿阿胶被调入,天地科技、徐工机械被调出。

目前来看,去年的优胜基大体上还都比较稳。

地产股,已下手

近期地产板块突飞猛进,不少基民朋友问老娘舅:我要不要再补买一只地产指数基?老娘舅的意见是,看看你持仓的基金档案,说不定你的基金经理已经帮你加仓了地产——

据统计,四季度基金对于房地产的行业配置上升0.47个百分点,达到2.43%。其中,保利地产、万科A、招商蛇口以及新城控股“现身”于基金增持前五十大个股的名单中。

尤其是地产龙头万科A和保利地产,获得了基金大面积增持,其中,三季度共计87只基金持有保利地产,而到了四季度末已有227只基金持有该股。三季度共计106只基金持有万科A,四季度末共计148只基金持有该股。

可以说,年初这波地产股热潮,来自公募基金的买入是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苹果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概念的相应个股遭普遍减持。

据天相数据统计,苹果产业链中的歌尔股份和长盈精密成为基金四季度减持最多的两只个股,安洁科技、三环集团、合力泰以及超声电子也遭遇了基金大幅减持。

而在三季度被基金大举增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个股,包括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以及华友钴业均遭遇了大幅减持。对照上周末工信部部长苗圩表态的“2020年前分阶段退出新能源车补贴”新闻来看,公募基金的步伐还是相当及时的。

所以说,不要看到消息就埋怨基金经理不调仓,基金经理就是调仓了,你也得等到四季报才能看到。

港股基,还要买

2017年的港股行情,有相当部分得归功于南下资金的持续买入,而公募基金对于港股的投入,又为众多QDII及港股通基金带来了出色的业绩,可谓双赢。

对于基民而言,疑问存在于,这种“双赢”是否能够持续?从港股开年来的表现看,14连阳和突破历史高点的姿态算是很能说明问题了。基金四季报这边,基金经理们的态度也基本摆在了明面:

华宝海外中国成长在四季报披露,其对汽车板块的吉利汽车、BRILLIANCE CHI和永达汽车均大幅加仓;上投摩根中国世纪四季度的前三大重仓股分别是腾讯控股、工商银行和阿里巴巴;沪港深基金中名列前茅的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及中海沪港深价值优选,第一大重仓股均为腾讯控股。

工银瑞信沪港深在四季报中提出,“基于对企业盈利、估值和流动性的判断,我们认为市场的风险与回报配比仍然处于较有吸引力的状态。我们因此保持了组合的高仓位,并且在结构上向金融保险、消费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倾斜。”

博时沪港深价值优选在四季报中认为,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见底回升,消费全面复苏,出口由负转正,投资稳定增长。再加上新兴产业(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欣欣向荣,有理由对经济更加乐观;“北水南下”的趋势将持续,资金面仍然向好。加上目前港股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仍偏低,继续对市场保持乐观态度。

创业板,还没入手

不止一个读者问,最近创业板连续回调,我可以入手一点创业板基金了吗?

据最新公募的2017年基金四季度,截至2017年年底,有834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创业板股,与去年三季度末相比,这些基金持有创业板市值占股票投资市值比再度下降1.19个百分点。

至此,公募基金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减持创业板。

这个大家就看着办吧。

消息面上,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安排,本周两市共有66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解禁股数共计219.58亿股。以1月19日收盘价为标准计算的市值为2860.18亿元,占未解禁公司限售A股市值2.40%。本周解禁市值比前一周的528.65亿元,增加了2331.53亿元,为其5倍多,为2018年年内最高水平,也是2015年6月中旬以来单周最高水平。

个股中解禁数量最大的是申万宏源,Wind数据显示其有126亿股将于1月26日限售到期;排名第二的是顺丰控股,其有约12.48亿股将于1月23日限售到期,为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此外还有万达电影、漳泽电力、昆仑万维、张家港行、中国银河、春秋航空等上市公司限售股规模较大,数量均超过6亿股。

洪峰已抵达,请注意规避。




华宝海外中国估值

08月19日讯 华宝标普沪港深中国增强价值A基金08月18日下跌0.58%,现价0.863元,成交0.1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0.8517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1.16%,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74%。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3.48%,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下跌5.95%,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11.72%,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8.00%,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0.8517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周晶,自2018年10月25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4.84%。

杨洋,自2021年05月1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9.88%。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中国银行(持仓比例5.25%)、工商银行(持仓比例5.05%)、建设银行(持仓比例4.60%)、中国建筑(持仓比例4.42%)、交通银行(持仓比例3.92%)、中国人寿(持仓比例3.37%)、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持仓比例3.29%)、农业银行(持仓比例3.02%)、中国海外发展(持仓比例2.97%)、北京银行(持仓比例2.86%)。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基金采用全复制方法跟踪标普沪港深中国增强价值指数。该指数在沪港深三地上市的股票中采用量化的方法精选估值偏低的股票。整个基金通过A股和港股通进行交易。该基金于2018/10/25成立。以下为对影响标的指数表现的市场因素分析。

2022年二季度,港股市场先抑后扬。3月,经济有所放缓,3月份制造业PMI录得荣枯线以下,港股市场发生回调。然而,今年二季度以来,市场对于国内经济在下半年的稳步增长越来越有信心。三月到五月份,国内有部分城市受奥密克戎影响较大,经济受挫。尽管如此,国内积极有效的经济政策给市场注入信心。六月份开始,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党中央指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的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具体政策方面,国常会部署支持民间投资,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考虑当前实际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年底到期后延期问题。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这一系列政策旨在稳住国内经济的合理增长。价值板块在19、20两年较大跑输成长板块。21年价值跑赢成长,该风格有望在22年继续保持。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宝海外》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宝海外、基金买卖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