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展馆,流花展馆中心美食

2022-08-30 3:40:59 股票 xialuotejs

流花展馆



本文目录一览:



南方网

见证过历史的中苏友好大厦如今“隐藏”在广州流花展贸中心深处的“5号厅”;位于侨光路2号的海鲜酒楼里,食客在露天餐台吹着江风品着海鲜,好不乐乎;海印缤缤广场和广州流花展贸中心“蝶变”为商业批发综合体和城市生活中心。看似不相关的它们,却与琶洲会展中心拥有过共同的“身份”——广交会展馆。广交会展馆的变迁史,既是一部广州城市发展的变迁史,也可浓缩为一部中国外贸产品出口的发展史。

四易其址 会展面积增加了几十倍

广交会自创办以来,展位需求旺盛,展馆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四次迁址,展馆建筑面积由创办初期的1.8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已超过了110万平方米。

高度超过20米的中央大厅、圆弧穹顶、环形观展步道……举办过第1-2届广交会,有着异域建筑风格的中苏友好大厦在60多年后的今天,大气的设计依然让人为之震撼。按最初设计,这里每天可容纳3万人次参观,展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

紧接着,由于广交会快速发展,展馆无法满足客商需求,广交会开始“搬家之旅”。1958年4月15日,第3届广交会搬到了刚建成的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不久后,广交会进行了第二次“搬家”。

1959年11月1日,第6届广交会搬迁到海珠广场附近的起义路1号陈列馆,新建的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3.45万平方米,为侨光路陈列馆的2.65倍。

经历了十多年发展,广交会于1974年从海珠广场搬到流花路展馆,这是第三次“搬家”。悬挂在该展馆主楼正面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九个大字,为郭沫若手书。第35—103届广交会在此举行(其中第94—103届与琶洲展馆同时举办)。在20世纪80年代,展馆与邻近的东方宾馆、流花宾馆、友谊剧院等建筑群被选为“羊城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称。

展馆面积在不断变大的同时,其功能也在不断朝着现代化展馆发展着。2008年9月,第104届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新落成的广交会展馆位于广州珠江南岸,是当时亚洲设施*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展馆。这是广交会第四次“搬家”。

去年年底,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四期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展馆总建筑面积将达168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50.4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1.6万平方米),会议面积达5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会展综合体。

旧展馆“蝶变”为商业批发综合体和城市生活中心

曾经的旧展馆在完成历史使命后没有“退休”,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发光发热。

承办第3-5届广交会的侨光路2号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的一楼“变身”为海鲜酒楼。承办6-34届广交会的起义路1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和35届-103届广交会的中国出口商品流花路展馆分别“蝶变”为商业批发综合体和城市生活中心。

在举办广交会超过10年的起义路陈列馆(现海印缤缤广场),现在还保存着广交会曾经的痕迹。该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中座楼高10层,西、北各翼各8层,是广州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苏式建筑中的典范。

1984年,流花路广交会广场。(摄影:黄亦民)

海珠桥边、流花湖畔、琶洲塔下,一座座展馆如同一个个里程碑,记录着广交会的辉煌历程。广交会的每一次迁址,都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因此可以说,广交会展馆的变迁史,记录着广州繁荣与兴盛的足迹。

“纵观广交会旧址多次的变迁,比较有典型的是流花湖展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

黄亦民在广州生活工作了几十年。1986年,黄亦民进入媒体工作,他有了进入会场的拍摄机会。谈及采访广交会的感受,“因为流花路交易会会场很大,每次采访都‘跑断腿’,到后来广交会搬到琶洲后,展场规模更大,一天都跑不完,不止‘跑断腿’,简直是‘要小命’(笑)。”黄亦民回忆道。

作为琶洲西区的“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孙一民告诉

“广交会展馆的变迁可以浓缩成一部中国外贸产品出口的发展史,从初级手工业品、初级产品过渡到制造业产品,高科技产品、数字化产品。”曾编著有《*展:广交会》的广东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波教授总结道。

(作者单位:广州日报)




中小板etf

基金产品介绍与分析系列之二十九

摘要

华夏中小板ETF是目前市场*跟踪中小板指的ETF。基金于2006年6月8日正式成立,同年9月5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首募规模39.66亿元,截止2019年12月20日*规模为24.53亿元。标的指数中小板指数是选择中小板中规模*、流动性*的前100只股票,成分股集中在信息技术、原材料、可选消费以及工业等行业,是代表新经济的核心指数,中国新经济龙头股票特征显著,具有高度的成长性。

基金紧密跟踪指数,同类产品中流动性较高。华夏中小板ETF是成立时间较早的宽基ETF,2019年以来日均成交额1.2亿元,在同类跟踪中小板指数的基金中流动性较高。自上市以来能够紧密跟踪标的指数,与标的指数同步程度较高,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及时把握行情。在目前市场上同类跟踪中小板指数的上市基金中,跟踪误差最小。

中小板指成分股以中小市值公司为主,细分行业龙头特征显著,长期来看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当前相对估值仍然较低,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安全边际。(1)从市值分布来看,中小股指数中小市值成分股占比较高。(2)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小板指单只成分股的平均市值高于创业板和中证500指数。(3)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行业集中度高,契合科创主题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占比约为43%,紧随其后的是可选消费占比11.41%,其次是医疗保健占比10.75%。(4)成分股分析:个股权重相对均衡,十大权重股多为细分行业龙头。如海康威视、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优质标的。截止2019年12月20日,今年以来其100只成分股中11只涨幅超过100%,37只涨幅超过50%。(5)业绩表现:中小板指数弹性较大、交投活跃,长期来看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6)基本面指标:目前整体来看,指数当前相对估值仍然较低,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安全边际,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远低于历史中位数,且近两年来中小板指数的股息率水平也有明显改善。

风险提示:本报告数据均来自于历史公开数据,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基金未来表现受指数表现影响。

华夏中小板ETF产品概况

产品基本信息:市场*跟踪中小板指的ETF:

华夏中小板ETF于2006年6月8日正式成立,同年9月5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首募规模39.66亿元,截止2019年12月20日*规模为24.53亿元,是目前全市场*跟踪中小板指数的ETF产品。

中小板指数作为中小板市场的核心指数,兼具价值尺度与投资标的功能。通过指数化投资有利于分散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非系统性风险,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得其平均水平的回报,帮助投资者分享板块市场的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华夏中小板ETF通过完全复制法实现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可以满足投资者多种投资需求。

基金紧密跟踪指数,同类产品中流动性较高:

华夏中小板ETF是成立时间较早的宽基ETF,流动性位于同类较高水平。自基金成立以来规模有所缩减,近5年以来基金规模基本稳定在20~30亿左右,2015年华夏中小板ETF成交额空前活跃,随后几年逐渐恢复平稳,2019年以来日均成交额1.2亿元,在同类跟踪中小板指数的基金中属于流动性*的。

华夏中小板ETF的申购金额要求较高,单笔申购金额下限为 500,000 人民币,而指数基金联接基金能将此要求降低,华夏中小板 ETF 同时配备了联接基金:华夏中小板 ETF 联接 A(006246.OF)、华夏中小板 ETF 联接 C(006247.OF),申购金额下限为 1 元,这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便利。

华夏中小板ETF自上市以来能够紧密跟踪标的指数,与标的指数同步程度较高,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及时把握行情。其在目前市场上同类跟踪中小板指数的上市基金中,跟踪误差最小。

管理人&;基金经理

管理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2002年华夏基金就开始指数投资领域相关研究,2004年推出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经过17年的深耕,目前华夏基金旗下拥有完善的指数产品线,覆盖宽基指数、行业指数、跨境指数等,仅权益类ETF就有14只,可以较好的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既方便投资者通过指数进行长期资产配置,也可以进行行业轮动投资,捕捉阶段性行情。

专业团队:华夏基金丰富的指数产品线背后,还有一支在业内实力领先的数量投资团队。该团队组建于2005年,由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海内外专业投资经理以及专职研究人员组成,量化投资管理能力突出。

现任基金经理:徐猛先生,投资经验丰富,管理华夏旗下多只ETF基金。2003年起曾任财富证券助理研究员、原中关村证券研究员等。2006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数量分析师、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数量投资部*副总裁。2016年12月起担任华夏上证50ETF基金联接基金、中小企业板ETF基金经理。2017年12月起担任华夏创业板ETF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7月起任战略新兴成指ETF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8月起任华夏创业板ETF联接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9月起任华夏中小企业板ETF联接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6月起任华夏战略新兴成指ETF联接基金基金经理。

中小板指数概况及投资价值分析

指数成长风格显著

中小板指数即中小企业板指数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的 A 股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在参考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行业代表性等因素后,选出符合条件的个股进入缓冲区,再对入围的股票进行排序选出成分股。该指数以 2005年6月7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中小板指数实施定期调整,时间定于每年1月、7月的第一个交易日进行实施,通常在前一年的 12月和当年的 6月的第二个完整交易周的第一个交易日公布调整方案。

中小板指数成分股选择中小板中规模*、流动性*的前100只股票,成分股集中在信息技术、原材料、可选消费以及工业等行业,是代表新经济的核心指数,中国新经济龙头股票特征显著,具有高度的成长性。

市场规模及市值分布:中小盘股数量多

从市值分布来看,中小股指数中小市值成分股占比大。中小板指数的样本股选自深交所,主要覆盖了中小流通市值股票,目前共有 100 只成份股,其中前10大成份股的总市值超过1,000 亿元,占比10%;而总市值在500亿元以下的个股共有73只,占比73%。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小板指单只成分股的平均市值高于创业板和中证500指数。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小板指的总市值为4.73万亿元,市场覆盖率占比7.34%,单只股票平均市值为473亿元。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总市值(合计)为37.41万亿元,单只股票平均市值为1247亿元;中证500指数总市值(合计)为8.17万亿元,单只股票平均市值为163.4亿元;而创业板指的市场覆盖率和总市值都较低。中小板指成分股以中小市值公司为主,但是中小板指单只股票平均市值更大,许多企业已经从中小市值成长为较大市值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行业分布:信息技术行业集中度高,契合科创主题行业

信息技术行业集中度高,契合科创主题行业。中小板指数成分股中信息技术行业占比约为43%,紧随其后的是可选消费占比11.41%,其次是医疗保健占比10.75%。中小板指覆盖了多个新经济重要主题,如锂电池、互联网金融、石墨烯、网络游戏和新能源等,代表了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方向。

成分股分析:个股权重相对均衡,十大权重股多为细分行业龙头

中小板指数个股权重分布较为均衡,前十大权重股多为细分行业龙头。中小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约为33.81%。其中权重较大的多为行业龙头公司,如TMT板块的海康威视、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优质标的。截止2019年12月20日,今年以来其100只成分股有11只涨幅超过100%, 37只涨幅超过50%。

其第一大权重股海康威视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不断提升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海康威视的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目前在中国大陆34个城市已设立分公司,在中国香港、美国洛杉矶和印度也已设立了全资和合资子公司,并正在全球筹建更多的分支机构

中小板指新纳入股票整体表现突出。2019年12月16日,中小板指进行了调仓,调整了7只成分股。新纳入的股票今年以来涨幅突出,而剔除的股票整体表现较差。指数整体的调仓比例不高,本次成分股调整吸收了一些绩优股票,成分股整体质地有所提升。

业绩表现:阶段性弹性较大,长期性价比较高

从中小板指、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自2010年6月以来的历史净值我们可以看出,中小板指的收益长期显著高于沪深300,2019年起相对收益有所回落,中小板指整体风险水平高于沪深300。

整体来看,中小板指数弹性较大、交投活跃,长期来看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从收益率来看,中小板指短期收益水平与创业板指数接近,略高于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长期收益的收益表现要优于其他的宽基指数,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从波动率来看,中小板指数的波动率明显高于沪深 300 指数,与中证500、创业板指较为类似,属于弹性较大的。中小板指对应各统计区间的年化换手率并不低,且高于沪深300。

基本面指标:低估值特征明显,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目前整体来看,中小板指数当前相对估值仍然较低,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安全边际。截止2019年12月20日,中小板指数市盈率为26.22倍,市净率PB达3.45,皆低于近10年来历史中位数。此外,可以观察到近两年来中小板指数的股息率水平也有明显改善,相较于近10年历史中位数提升了22%。

风险提示

本报告数据均来自于历史公开数据,可能的风险主要来自于:

结果均基于模型和历史数据,模型存在失效的风险;

基于基金历史数据计算业绩表现及风险特征,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流花展馆中心

60余载广交会会址变迁见证中国外贸产品出口发展

见证过历史的中苏友好大厦如今“隐藏”在广州流花展贸中心深处的“5号厅”;位于侨光路2号的海鲜酒楼里,食客在露天餐台吹着江风品着海鲜,好不乐乎;海印缤缤广场和广州流花展贸中心“蝶变”为商业批发综合体和城市生活中心。看似不相关的它们,却与琶洲会展中心拥有过共同的“身份”——广交会展馆。广交会展馆的变迁史,既是一部广州城市发展的变迁史,也可浓缩为一部中国外贸产品出口的发展史。

1984年,流花路广交会广场。(资料图片) 摄影师黄亦民供图

1957年4月:第1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举行。

四易其址 会展面积增加了几十倍

广交会自创办以来,展位需求旺盛,展馆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四次迁址,展馆建筑面积由创办初期的1.8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已超过了110万平方米。

高度超过20米的中央大厅、圆弧穹顶、环形观展步道……举办过第1-2届广交会,有着异域建筑风格的中苏友好大厦在60多年后的今天,大气的设计依然让人为之震撼。按最初设计,这里每天可容纳3万人次参观,展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

紧接着,由于广交会快速发展,展馆无法满足客商需求,广交会开始“搬家之旅”。1958年4月15日,第3届广交会搬到了刚建成的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不久后,广交会进行了第二次“搬家”。

1959年11月1日,第6届广交会搬迁到海珠广场附近的起义路1号陈列馆,新建的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3.45万平方米,为侨光路陈列馆的2.65倍。

经历了十多年发展,广交会于1974年从海珠广场搬到流花路展馆,这是第三次“搬家”。悬挂在该展馆主楼正面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九个大字,为郭沫若手书。第35—103届广交会在此举行(其中第94—103届与琶洲展馆同时举办)。在20世纪80年代,展馆与邻近的东方宾馆、流花宾馆、友谊剧院等建筑群被选为“羊城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称。

展馆面积在不断变大的同时,其功能也在不断朝着现代化展馆发展着。2008年9月,第104届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新落成的广交会展馆位于广州珠江南岸,是当时亚洲设施*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展馆。这是广交会第四次“搬家”。

去年年底,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四期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展馆总建筑面积将达168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50.4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1.6万平方米),会议面积达5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会展综合体。

2008年9月:第104届广交会整体搬迁到琶洲展馆。

1958年4月:第3届广交会迁址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

旧展馆“蝶变”为商业批发综合体和城市生活中心

承办第3-5届广交会的侨光路2号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的一楼“变身”为海鲜酒楼。承办6-34届广交会的起义路1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和35届-103届广交会的中国出口商品流花路展馆分别“蝶变”为商业批发综合体和城市生活中心。

在举办广交会超过10年的起义路陈列馆(现海印缤缤广场),现在还保存着广交会曾经的痕迹。该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中座楼高10层,西、北各翼各8层,是广州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苏式建筑中的典范。

1959年11月:第6届广交会迁址广州起义路1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

1974年4月:第35届广交会迁址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

展馆的变迁记录着广州繁荣与兴盛的足迹

海珠桥边、流花湖畔、琶洲塔下,一座座展馆如同一个个里程碑,记录着广交会的辉煌历程。广交会的每一次迁址,都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因此可以说,广交会展馆的变迁史,记录着广州繁荣与兴盛的足迹。

“纵观广交会旧址多次的变迁,比较有典型的是流花湖展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

黄亦民在广州生活工作了几十年。1986年,黄亦民进入媒体工作,他有了进入会场的拍摄机会。谈及采访广交会的感受,“因为流花路交易会会场很大,每次采访都‘跑断腿’,到后来广交会搬到琶洲后,展场规模更大,一天都跑不完,不止‘跑断腿’,简直是‘要小命’(笑)。” 黄亦民回忆道。

作为琶洲西区的“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孙一民告诉

“广交会展馆的变迁可以浓缩成一部中国外贸产品出口的发展史,从初级手工业品、初级产品过渡到制造业产品,高科技产品、数字化产品。”曾编著有《*展:广交会》的广东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波教授总结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




流花展馆中心美食

在广州,既想享受美食,又想参观景点,还想游玩乐园,除了越秀公园,羊毛小姐还真的想不出有什么别的地方可以将这些功能汇集于一体的了。

越 秀 公 园

广州*的综合性公园,有69万平方米。

1个越秀公园=1.7个荔湾湖公园=5个人民公园。

公园所处区域从元代开始就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2006年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越秀公园不仅是景区,更是广州地铁二号线的一个中途站,附近有众多*写字楼、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流花湖公园、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旧址、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等,每天都会有不少白领在这个地铁站进进出出。

不少老广都会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来越秀公园这附近的次数不下100次,这附近没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但是对于新广州人来说,越秀公园这个地方真的就只有公园吗?在这片区域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秘 密 花 园

不要以为越秀公园这个地铁站只有流花湖公园和越秀公园,其实有一个公园隐藏在这闹市之中,那就是兰圃。

兰圃原本是一个小型标本植物园

经过多年精心培养后

修建成观赏兰花的理想之地

堪称兰花王国

园内细心种植了200多个品种

近万盆兰花

花色艳丽,姿态万千

漫步兰圃

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

令人倍感精神

怪不得来了

越秀公园也没发现兰圃

浓密的植物把兰圃笼罩起来

仿佛与尘世隔绝

广东人那么喜欢喝茶

在如此幽静的环境下

怎么可以没有茶呢

所以在兰圃这里

除了观赏姿态万千的兰花外

还可以喝杯茶

周末的时候

约上三五知己

一边喝茶一边谈谈人生

神 秘 集 市

就在兰圃公园旁边的兰圃路

这里隐藏着一个神秘清真集市

这个集市只在每周五11点开放

这条只有100多米的道路

摆满了不同颜色的帐篷

各种清真美食都可以在这里尝一遍

说到清真美食

怎么能少了它们的头牌羊肉串呢!

还有羊肉馅的包子和新疆酸奶

这里真的太多太多好吃的了!

如果你们周五有空的话

不妨就来这条百米小路

品尝各式各样的清真美食

而且人均下来也才十来块

对于吃货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美 食 N 条 街

越秀公园这里有相当多的写字楼,流花展贸中心更是曾经的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的展馆,人来人往怎么能少得了吃呢!单是在地图上搜越秀公园附近的一条路就有二十多家的饮食店,还有一些小店铺没有显示出来,不得不感叹食在广州啊!

有的人说:“越秀公园附近应该汇聚了大广州*档*雅的美食,毕竟这里的的美食文化底蕴了得。”

北园酒家

1

雍雅山房

2

像是北园酒家、雍雅山房、雅韵轩,这些酒家在广州市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晓。但是这样就足够了吗?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吃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人情味。

越秀公园附近有一条美食街——盘福大街,每天在这附近上班的白领都会在这条路觅食,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每天都可以不重复,玲又珑、点都德、文记砂锅粥、荔苑、六婶、越秀渔村等等。

除了盘福大街,其实还有一些小巷子,里面隐藏着许多美食。像是医国街、朱紫后街、六榕街等等,里面的美食多到数不清。

在东风西路小学双井校区旁边就有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小店铺,老板每天都会准备九种家常小菜,两肉一菜一汤,白饭任装,每人12元。

而广州又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所以在这条美食街里,除了粤菜,还有其他地方的美食。

兜里揣着几十块钱,不仅能够填饱肚子,还能到处逛逛,走走公园。在这里,只有你们想不到的,没有你们找不到。

看完整篇,你还会觉得越秀公园仅仅只是一个公园吗?即使来过100次,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不妨约上好友再来越秀公园这边逛一逛吧。

、大众点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流花展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流花展馆、中小板etf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